❶ 私募股權的發展歷程
私募股權基金起源於美國。19世紀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銀行家通過律師、會計師的介紹和安排,將資金投資於風險較大的石油、鋼鐵、鐵路等新興產業,這類投資完全是由投資者個人決策,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組織,這就是私募股權基金的雛形。
國際PE產業先後經歷了4個重要時期的發展。
1946~1981年的初PE時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資產投資以及小型企業對私募的接觸使PE得到起步。
1982~1993年的第一次經濟蕭條和繁榮的循環使PE發展到第二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出現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債券為資金杠桿的收購浪潮,並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幾乎崩潰的杠桿收購產業環境下仍瘋狂購買著名的美國食品煙草公司雷諾納貝斯克(RJR Nabisco)中達到高潮。
PE在第二次經濟循環(1992~2002年)中得到洗滌並經歷了其第三個時期的進化。這一時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逐漸浮現出一系列金融和經濟現象,比如儲蓄和貸款危機,內幕交易丑聞以及房地產業危機。這一時期出現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並在1999~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高潮。
2003~2007年成為PE發展的第四個重要時期,全球經濟由之前的互聯網泡沫逐步走弱,杠桿收購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從而使私募企業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2007年美國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證。
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成為僅次於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闊,資金來源廣泛,參與機構多樣。西方國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其GDP份額已達到4%~5%。迄今為止,全球已有數千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KKR、凱雷、貝恩、阿波羅、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機構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國股權投資基金發展變遷軌跡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且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市場背景和特點。
一、行業發展初期階段,形成全新投資概念
1999年,國際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銀行標志著私募股權投資的模式開始進入中國,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新的投資概念。首批成立的主要還是外資投資基金,投資風格以風險投資(VC)模式為主,受當時全球IT行業蓬勃發展的影響,外資對中國的IT業的發展較為認可,投資的項目也主要集中在IT行業。但是由於2001年開始的互聯網危機,人們開始對IT行業的過熱發展開始進行重新審視,國內的IT風險投資受到重創,這批最早進入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大多沒有存活下來。
與之相應的是當時我國股票市場不完善,發起人股份不能流通,投資退出渠道存在障礙,這些都成為制約這個階段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因素。2002年尚福林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後,在2004年著手開始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股權分置改革,這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舉措之一,為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一直到2006年10月9日,「G」股標識正式告別滬深股市,股市也就真正進入了「全流通」時代,股票市場才開始步入正軌。終結該階段的標志性事件——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全流通時代。
二、行業快速發展階段,內資股權基金迅猛發展
從A股股權分置改革開始,我國股權投資基金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主要特點體現在:
一是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國股票市場的規范化、二級市場的高估值使得A股成為國內公司青睞的上市平台,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渠道暢通,而內資股權投資基金在A股上市中具有本土優勢,使得內資股權投資基金發展迅猛;二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
在2006年之後,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攀升,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國家外管局對外幣的兌換作出了限制,海外上市企業在海外融資後存在著貨幣貶值的風險,外資基金發展受到限制; 三是政策對外資基金的限制。政府和市場都有著顧慮,以防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辛苦創立的優秀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控制,2006年8月由商務部牽頭,六部委聯合發布十號文《關於境外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其核心的思想就是限制內資企業在海外上市,這對於外資股權投資基金來說是當頭一棒,外資基金自此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這短短的三年時間,國內貨幣政策相對寬松,外資基金發展受到抑制,給內資股權投資基金騰出了快速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是內資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春天,大量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出現了,並取得了快速發展,機構數量迅速增加,基金規模逐漸放大。在該階段,市場整體入股價格在6-10倍市盈率,略微高於國際水平。
三、行業發展過熱甚至瘋狂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一級市場持續高溫,市場整體的價格在10倍市盈率以上,甚至出現了以20倍市盈率入股的項目,這在國外是非常罕見的,可見市場的瘋狂程度,遠遠偏離了市場理性。該階段的非理性發展現象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
第一,二級市場的關聯效應。二級市場作為股權投資基金的下游,其發行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一級市場的價格,2009年下半年隨著金融風暴的漸漸平息,我國的股票市場也開始有所復甦,雖然大盤整體水平不高,但是IPO行情很好,在發行價格和發行速度方面都十分有吸引力,加速了一級市場的非理性發展;
第二,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渡過金融危機,國家推出並逐步實施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央行多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和准備金率,市場上錢太多了,企業貸款環境非常寬松,大量的產業資本不是投向實業,而是投向了股票市場和股權投資市場,既抬高了股票市場的價格,又推高了股權投資市場行情。
第三,證監會兩大政策出台。股票發行制度改革和創業板的推出,促進了市場化進程,單獨來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兩者在同一時段推出卻給市場帶來了太大的波動。在實行上市窗口指導發行價政策階段,30倍PE是上市公司不能越過的紅線,優秀的企業也只能以28、29倍的市盈率進行融資。創業板的概念早在2000年就提出,經歷了十年的漫長等待終於成為現實。這兩者就像是彈簧,被壓制了多年後突然放開,市場會有報復性反彈,而兩者一起放開,疊加效應使反彈的幅度更大。
2010年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中,就有超過十家公司發行市盈率超過100倍,簡單點看這相當於投資需要100年時間才能夠收回,在發達市場這種現象是很少見的。二級市場的火爆行情點燃了一級市場的賺錢慾望,拉升了股權投資市場的價格。
在這個階段,幾乎每周都有新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成立,內資股權投資基金數量快速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放大。市場上的賺錢效應使得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也參與其中,搞了不少產業基金。但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限制企業海外上市的政策沒有任何松動,外資基金在中國市場上持續低迷、沉淪。
❷ 華商基金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1. 2005年12月20日 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2. 2007年4月24日 華商基金公司第一隻基金華商領先企業基金開始認購
3. 2007年5月15日 華商領先企業基金成立
4. 2008年5月16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二隻產品華商盛世成長基金獲中國證監會 證監許可[2008]05號文批准募集
5. 2008年9月23日 華商盛世成長基金成立
6. 2008年10月31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三隻產品華商收益增強基金獲中國證監會
證監許可[2008]1250號文批准募集
7. 2009年1月23日 華商收益增強基金成立
8. 2009年9月4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四隻產品華商動態阿爾法基金獲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9]892號文核准募集
9. 2009年11月24日 華商動態阿爾法基金成立
10. 2010年4月7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五隻產品華商產業升級基金獲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0]417號文核准募集
11. 2010年5月4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六隻產品華商穩健雙利基金獲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0]590號文核准募集
12. 2010年6月18日 華商產業升級基金成立
13. 2010年8月9日 華商穩健雙利基金成立
14. 2010年10月15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七隻產品華商策略精選基金獲中國證監會 證監許可[2010]1393號文核准募集
15. 2010年11月9日 華商策略精選基金成立
16. 2011年1月6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八隻產品華商穩定增利基金獲中國證監會 證監許可[2011]16號文核准募集
17. 2011年3月15日 華商穩定增利基金成立
18. 2011年3月23日 華商基金公司旗下的第九隻產品華商價值精選基金獲中國證監會 證監許可[2011]440號文核准募集 基金代碼 基金名稱 基金經理 630001 華商領先企業 田明聖 申艷麗 630003 華商增強債券A 毛水榮 630002 華商盛世成長 庄濤 梁永強 孫建波 630103 華商增強債券B 毛水榮 630005 華商動態阿爾法 梁永強 630007 華商穩健雙利債券A 毛水榮 張永志 630008 華商策略精選 孫建波 630006 華商產業升級 胡宇權 630107 華商穩健雙利債券B 毛水榮 張永志 630009 華商穩定增利A 張永志 630109 華商穩定增利C 張永志
❸ 證券投資基金發展歷程概述
世界發展概況
證券投資基金作為社會化的理財工具,起源於英國的投資信託公司。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國民收入大幅增加,社會財富迅速增長。由於國內資金充裕,那些需要大量產業資本的國家在英國發行各種有價證券。另外,為謀求資本的最大增值,人們希望能夠投資海外,卻苦於資金量小,缺乏國際投資經驗,因此萌發了集合中國投資者的資金,委託專人經營和管理的想法。證券投資基金由此萌芽。
1886年,英國成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金融史學家將之視為爭取投資基金的雛形。到1890年,運作中的英國投資信託基金超過100家,以公債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在類型上主要是封閉式基金。
20世紀以後,世界基金業的發展大舞台轉到美國。1924年3月31日,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在美國波士頓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20世紀40年代以後,眾多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通過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截止2007年末,美國的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基金占所有家庭資產的40%左右。
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現象。根據美國證券業的統計,截止2008年年末,全球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8.97萬億美元。
中國發展概況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業發展可以分為3個歷史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1997年11月14日《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頒布之前的早期探索階段,《暫行條例》頒布實施以後至2004年6月1日《證券投資法》實施前的試點發展階段與《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後的快速發展階段。
一、早期探索階段
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基金作為一種籌資手段開始受到一些中國駐外金融機構的注意。
1987年中國新科技船業投資公司與灰分集團,渣打銀行在香港聯合設立了中國置業基金,首期籌資3900萬人民幣,直接投資於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鄉鎮企業,並隨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標志者中資金融機構開始正式涉足投資基金業務。在境外中國概念基金與中國證券市場初步發展的影響下,中國境內第一家較為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於1992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宗漢批准正式設立。淄博基金的設立解開了投資基金在內地發展的序幕,並在1993年上半年引發了短暫的中國投資基金發展熱潮。1994年後,我國進入經濟金融治理整頓階段,基金發展過程中的不規范問題和累積的其他問題也逐步暴露,多數基金資產經營狀況惡化,中國基金業發展因此限於停頓狀態。截止1997年底,基金的數量為75隻,規模在58億人民幣左右。
二、試點發展階段
在對老基金發展過程加以反思之後,經過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997年11月14日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我國首次頒布的規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的行政法規,為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地安靜了規制基礎。由此,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規范化的試點發展階段。
1998年3月27日,經過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形成離得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別發起設立了兩只規模均為20億人的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開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的序幕。 封閉式基金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01年9月,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誕生,使我國基金業發展實現了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的歷史性跨越。此後開放式基金組建取代封閉式基金成為中國基金市場的發展方向。
三、快速發展階段
2004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為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標志著我國基金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4年10月第一隻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南方積極配置基金,2004年年底推出國內手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夏上證50(EFT)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別推出結構化基金,QDII基金,社會責任基金,層出不窮的基金產品創新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基金業的發展。 2007年我國基金業的資產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3.28萬億人民幣,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規模下降到了1.94億,2009年末基金資的規模得到了恢復,達到了2.68萬億
❹ 嘉實基金的發展歷程
13年來,嘉實憑借規范、穩健、務實的管理風格、科學理性的投資運作以及投資者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豐厚的投資回報,並逐漸脫穎而出,躋身於國內最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行列。
截至2011年9月30日,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127億元,是中國基金業第一個管理資產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嘉實管理著2隻封閉式基金、27隻開放式基金及多個社保組合和企業年金賬戶,共同基金產品線和資產管理業務種類齊全。擁有業內最完善的共同基金產品線,產品覆蓋股票型、配置型、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指數型等主要基金產品類型。
2010年 嘉實旗下多隻基金位居2010主要類型基金業績榜前5名。其中,嘉實增長、嘉實豐和分別以24.87%和24.89%的年凈值增長率,分別在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80%)與封閉式股票基金第一名,嘉實優質企業股票基金在166隻標准股票型基金中名列第5;嘉實策略、嘉實主題占據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95%)前5名中的兩席,分列第2、4名;嘉實泰和封閉列封閉式股票型基金第5名;嘉實滬深300在標准指數基金中位居第4。
在2010年上證綜指跌幅超過14%的背景下,嘉實旗下主動管理方向的6隻基金收益率均超過17%。
❺ 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6年4月17日 取得中國證監會下發的《關於同意設立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復》 2006年6月5日 在國家行政工商管理總局正式注冊登記成立 2006年7月20日 開業慶典及揭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07年1月18日 客戶服務中心開始啟動客戶服務業務 2007年2月28日 旗下第一隻基金信達澳銀領先增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 2007年3月5日 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正式推出面向建行儲蓄卡個人持卡人的基金網上交易業務 2007年3月8日 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正式成立 2007年3月16日 北京分公司公告成立 2007年8月1日 開始通過中國建設銀行辦理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2007年9月24日 與廣州銀聯合作,推出面向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借記卡持卡人的基金網上交易業務 2007年9月25日 深圳平安銀行開始代理銷售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 2007年10月10日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開始代理銷售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 2008年3月27日 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獲證監會批准發行 2008年5月15日 公司及全體員工積極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達110萬元 2008年5月26日 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開始發行 2008年7月14日 信達澳銀領先增長股票型基金在中信建投證券開通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2008年9月18日 信達澳銀基金在基金銷售中增加客戶風險測評服務 2008年10月11日 信達澳銀基金外方股東首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獲批成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2008年11月5日 信達澳銀基金開始在直銷中心和代銷機構辦理旗下開放式基金的基金轉換業務
❻ 厚朴基金的發展歷程
2008年中,厚朴基金聯合淡馬錫控股公司購買香港LungMing投資控股公司三年期的內可轉債,這家公容司控股並經營位於蒙古國的鐵礦石項目。之後再沒有大動作。「如此簡單的掘金邏輯,不是誰都可以模仿的。目前在中國能完成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股權投資的PE掌舵人,也只有方風雷,只有他才有那樣的氣魄。」 著名私募專家、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國巨資本國際控股集團總裁、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孫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PE投資早開始多元化,而不僅僅是專注於非上市公司。
他以中國為投資目的地、由中國人自行管理的最大規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由高盛集團的中國合夥人方風雷創立,管理著25億美元的資產,高盛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為該基金提供支持。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億美元的總價接手蘇格蘭皇家銀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牽頭的財團以每股4.2港元全數接手了美國銀行出售的135億股建行H股。 攜手中糧集團攜於2009年7月6日以61億港元的高額資本共同入股蒙牛。這一交易也是迄今中國食品行業中交易金額最大的一宗。
❼ 分級基金的發展歷程
2007年,第一支主動投資型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基金(老瑞福分級)上市。由於當時沒有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帶杠桿的投資工具權證又被要求停止發行而逐漸淡出證券市場。因其稀缺性,造成帶杠桿的封閉期五年的老瑞福進取在上市初期溢價交易。但是老瑞福分級的分級結構極其復雜,普通投資者對於其份額凈值的計算難以理解。2009年,長盛基金推出了長盛同慶可分離交易股票基金(老同慶分級),封閉期三年,按照4:6比例拆分為同慶A(150006)和同慶B(150007),同慶A每年獲得5.6%的約定收益率,同慶B獲取1.67倍的份額杠桿。其分級方式開創了融資型分級基金的先河。同年國投瑞銀發行了開放式的瑞和滬深300指數分級基金,成為第一支可以子母基金配對轉換的LOF指數型盈利分級模式分級基金,每年10月12日定期折算。相比主動投資型分級基金,其優點跟蹤指數,各份額凈值可以通過參照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計算出來,又可以通過配對轉換進行套利。在此期間也有基金公司創新了其他模式。如興全合潤分級基金可稱為類可轉債模式、申萬深成指分級基金可稱為類優先股模式。 復雜模式分級基金 子基金名 母基金閾值點 母基金凈值≤下閾值 下閾值≤母基金≤上閾值 母基金凈值≥上閾值 瑞銀瑞和分級
161207 瑞和小康
150008 1 1.1 瑞和小康為指數基金,凈值與母基金相同 瑞和小康為份額杠桿1.6倍的階段杠桿基金 瑞和小康為份額杠桿0.4倍的杠桿基金 瑞和遠見150009 瑞和遠見為指數基金,凈值與母基金相同 瑞和遠見為份額杠桿0.4倍的階段杠桿基金 瑞和遠見為份額杠桿1.6倍的杠桿基金 興全合潤分級
163406 合潤A
150016 0.5 1.21 合潤A折算為凈值1元的母基金,再4:6拆分為合潤A和B 合潤A類似於一個三年零利率的可轉債 合潤A凈值=母基金凈值×100/121 合潤B
150017 合潤B折算為凈值1元的母基金,再4:6拆分為合潤A和B 合潤B為3年期份額杠桿1.67倍的階段杠桿基金 合潤B凈值=母基金凈值×135/121 申萬深成分級
163109 申萬收益
150022 (1.1+約定收益率×累計天數÷365)÷2,即約0.55~0.58區間 申萬收益為指數基金,名義凈值約為母基金凈值的182%,承擔母基金總資產91%的盈虧,名義上每年單利計息,只能與申萬進取配對為母基金才能贖回 申萬收益類似於優先股,每年第一個交易日獲得約定收益及之前凈值<1元所欠n年約定收益(單利) 申萬進取150023 申萬進取為指數基金,名義凈值約為母基金凈值的18%,承擔母基金總資產9%的盈虧,類似權證具有配對博弈價值 申萬進取凈值大於0.1元時為份額杠桿2倍的杠桿基金 2010年,國聯安基金公司在借鑒了老同慶分級的融資分級模式的簡潔和瑞和滬深300指數分級的LOF型可套利的優點,推出了跟蹤中證100指數的國聯安雙禧分級基金。並且第一個提出了杠桿份額凈值0.15元向下折算保證約定收益份額的收益的概念。但因為其仍按照老同慶分級的4:6拆分的模式,雙禧B的份額杠桿仍為1.67倍。雙禧分級每三年定折一次,雙禧A單利計息。銀華基金又在雙禧分級的基礎上改進,推出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AB份額比值改為5:5,並且A份額設為每年定折一次,B份額凈值小於0.25元或母基金凈值大於2元進行不定期折算,但是取消了B份額的定期折算。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大受歡迎,銀華基金逐漸取代了長盛基金融資型分級基金霸主地位。此後的融資型分級基金都基本遵循這一模式進行5:5或4:6拆分。2012年年初,證監會基金部出台《分級基金產品審核指引》,規定了分級基金為融資型分級基金。股票型分級基金初始份額杠桿不超過2倍,凈值杠桿最大不超過6倍;債券型分級基金初始份額杠桿不超過3.333倍,凈值杠桿不超過8倍。但此指引錯誤地規定合並募集的分級基金認購額不低於5萬元,限制了場內規模的做大,遭到基金公司強烈反對,後放寬場外申購合並募集的母基金門檻至100元,但即使如此也對資產小於5萬元的散戶分拆套利製造了障礙,使得他們必須場外申購再轉入場內分拆,延長了至少2個交易日的套利時間。9月銀華等權90分級基金成為第一個觸發向下不定期折算的基金。人們發現不定期折算相當於母基金1元的時候下跌37.5%就發生下折,而上漲100%才能上折,母基金凈值上漲杠桿份額的凈值杠桿會減小接近於1倍失去吸引力,對於杠桿份額顯得不公平。2013年信誠滬深300基金通過修改合同,把觸發向上不定期折算時的母基金凈值設置為1.5元,使得母基金凈值1元時只需上漲50%,B份額即可上折,此後新申報的分級指數基金上折都設置為母基金凈值1.5元。而國泰基金公司在借鑒高約定收益會使A份額溢價而將房地產A、國泰醫葯A約定收益率設為一年定存利率+4%,從而使得分級基金容易整體溢價,並通過降低申購費為1%,申購費封頂1000元的門檻從500萬元降低為100萬元,以吸引申購套利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同時,基金公司在申報行業指數分級基金上下功夫,申報了金融(證券)、信息多媒體技術(TMT)、軍工、食品等指數分級基金。 2013年,在借鑒廣發證券的多空分級集合理財產品的基礎上,基金公司設計出了多空分級基金。多空分級基金有兩類,一類母基金為指數型基金,每3份母基金可以按照1:2的比例拆分為1份1倍空份額和2份2倍多份額,或者每4份母基金拆分為1份2倍空份額和3份2倍多份額的子基金;另一類母基金為貨幣基金,它是將貨幣基金拆分為等份額的2倍多份額和2倍空份額,或者每3份母基金拆分為2份1倍空份額和1份2倍多份額以跟蹤目標指數漲跌幅進行對賭,可以視為一個杠桿較低的迷你股指期貨。
多空分級基金的多空份額的 份額杠桿=約定系數(如2倍、-1倍、-2倍等)母基金為指數型的多空分級基金:多空份額凈值= 1 + (指數型母基金凈值 - 1) X 份額杠桿凈值杠桿=(母基金凈值/B份額凈值)×份額杠桿價格杠桿=(母基金凈值/B份額價格)×份額杠桿
母基金為貨幣型的多空分級基金:多空份額凈值= 貨幣型母基金凈值×(1 + 區間跟蹤指數漲跌幅%×份額杠桿) (區間可為3個月、6個月、1年)凈值杠桿=(份額杠桿-1)/(1 + 區間跟蹤指數漲跌幅%×份額杠桿)+1價格杠桿=[(母基金凈值×(1 + 區間跟蹤指數漲跌幅%)/子份額價格)]×份額杠桿
與融資分級基金相比,指數型多空分級的多空杠桿份額的凈值杠桿、價格杠桿計算公式與融資型分級基金相同,因此風險也與融資分級的杠桿份額風險相同,但是做多杠桿份額和做空杠桿份額都不需要支付融資成本。並且可以通過同時持有一定比例的多空份額可以達到對沖風險、套保的作用。基金公司申報的多為跟蹤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的多空分級基金。大成、嘉實基金更進一步,設計出了多空分級ETF,使得套利更高效。證監會基金部在年末出台的《多空分級基金產品注冊指引》中,規定了「多份額」與「空份額」的初始份額杠桿絕對值不超過2倍,最大凈值杠桿絕對值不超過6倍。定期折算周期不能小於3個月。但是規定了參與門檻50萬元,進行套利的拆分合並的門檻50萬份,又規定了不定期折算後得到的母基金自動贖回而不是自動拆分。多空分級基金的風險不比傳統融資型分級基金風險大,設立如此高門檻,不利於散戶參與做空,與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相比毫無競爭優勢,與市場普遍期待的「為散戶提供做空投資工具」存在巨大落差,因此引起較大爭議。
❽ 基金的發展歷程
從基金發展的歷史來看,開放式基金大體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
●產生階段。自年第一家公眾投資基金外國和殖民地信託(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國成立到1924年美國波士頓成立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為止
●初級發展階段。從1924年至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的頒布;
●穩步成長階段。1940年到20世紀80年代;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發展。
中國基金發展史
中國基金業真正起步於20世紀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紛紛出台的前提下,中國基金業千呼萬喚,終於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起成立珠信基金,規模達6930萬元人民幣,這是我國設立最早的國內基金。同年10月,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經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規模分別達1000萬人民幣和8000萬人民幣。但投資基金這一概念從觀念和實踐引入我國則應追溯帶1987年,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開中國基金投資業務之先河,與國外一些機構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資人的國家基金,它標志著中國投資基金業務開始出現。1989拈月,第一隻中國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鴻信託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鴻基中華基金成立,之後,一批海外基金紛紛設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起步和發展。
2.迅猛發展階段
1992年,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異常迅猛,當年有各級人行批準的37家投資基金出台,規模共計22億美元。同年6月,我國第一家公司型封閉式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國內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約有70家左右,面值達40億元人民幣。已經設立的基金紛紛進入二級市場開始流通。這一時期是我國基金發展的初期階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機構及美國波士頓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這是第一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的中國基金,規模為2000萬美元。10月建業、金龍和寶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設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以此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90年代初期,我國投資基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金規模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資基金的出現,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國的投資基金走了一段迅速發展的道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3.調整與規范階段
由於我國的基金從一開始就發展勢頭迅猛,其設立和運作的隨意性較強,存在發展與管理脫節的狀況,調整與規范我國基金業成為金融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銀行總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省級分行立即制止不規范發行投資基金和信託受益債券的做法。通知下達後,各級人民銀行認真執行,未再批設任何基金,把經歷放在已經設立的基金的規范化和已批基金的發行工作上。 同時,基金交易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1994年3月7日,沈陽證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聯網試運行;3月14日,南方證交中心同時和滬、深證交所聯網。1996年11月29日,建業、金龍和寶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國各地一些證交中心和深滬證交所的聯網使一些原來局限在當地的基金通過深滬證券交易所網路進入全國性市場。不難看出,全國性的交易市場開始形成,伴隨其市場表現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識和熟悉,開拓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現以前,全國各地共設立基金75隻,基金類憑證47個總募集規模73億。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個,占兩交易所上市品種的3%。基金市值達100億元。25家基金中規模逾2億元的7隻,1-2億的7隻,1億以下的11隻此外,還有38個基金在全國各地證交中心掛牌,其中天津9個,南方10個,武漢12個,大連7個。
1994年7月底,證監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發展我國的共同投資基金,培育機構投資人,試辦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國外基金投資國內A股市場,基金業基金與海外證券基金業聯絡、商洽,設計和申報了一批中外合資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國申請待批的各類基金已經達數百家,但由於法律的滯後,基金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止的狀態。
1998年3月23,開元、金泰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這使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程。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4.穩步發展階段
到2001,我國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隻。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2年,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出現了超常規式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開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隻。2003年10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❾ 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歷程
與美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類似,我國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探索和發展也是從風險投資開始的,風險投資在我國的嘗試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科學技術改革的決定》中提到了支持創業風險投資的問題,隨後由國家科委和財政部等部門籌建了我國第一個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中創公司)。20世紀90年代之後,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始進入我國,從此在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中掀起了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浪。
第一次投資浪潮出現在1992年改革開放後。這一階段的投資對象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海外投資基金大多與中國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業與嘉陵合作。但由於體制沒有理順,行政干預較為嚴重,投資機構很難找到好項目,而且當時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國內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權投資後找不到出路,這導致投資基金第一次進入中國時以失敗告終,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出台,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極大鼓舞了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暫的投資風潮。國內相繼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機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設立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公司和中科院牽頭成立的上海聯創、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關於建立我國風險投資機制的若干意見》,是我國第一個有關風險投資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為風險投資機制建立了相關的原則。同時,我國政府也積極籌備在深圳開設創業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推動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但當時由於還沒有建立中小企業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夠暢通,一大批投資企業無法收回投資而倒閉。
前兩次的私募股權投資熱潮由於退出渠道的不順暢而失敗,但這種情況在2004年出現了轉機。2004年,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有利於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制度創新——深圳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這為私募股權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後出現了第三次投資浪潮,私募股權投資成功的案例開始出現。2004年6月,美國著名的新橋資本以12.53億元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17.89%的控股股權,這也是國際並購基金在中國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時也誕生了第一家有國際資本控股的中國商業銀行。由此發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來,PE投資市場漸趨活躍,從發展規模和數量來看,本輪發展規模和數量都超過了以前任何時期。
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日益吸引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種表現形式)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外學人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
以北京中關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創業投資行業的進步。
總體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發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數、募集資金額和投資案例與金額等代表著投資發展的基本數據將會長時間保持增長狀態,這是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數量多、發展快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❿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歷程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字[1998]4號文件批准, 由南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廈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廣西信託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1998年: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國內第一隻規范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開元(2.684,-0.01,-0.48%)成功發行上市,開創了中國基金業的新紀元;
2001年9月: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首批推出了開放式基金--南方穩健成長基金,引領行業潮流;
2002年9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又率先推出了國內首隻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南方寶元債券型基金;
2002年12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人評選中力拔頭籌;
2003年5月: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再次引領行業之先,推出了國內首隻保本型開放式基金--南方避險增值基金,並以51.93億的首發規模創下國內開放式基金的新紀錄;
2004年3月,南方現金增利基金以80.49億再次刷新國內開放式基金的首發紀錄,成為國內發行規模最大的一隻基金;
2004年8月,南方積極配置基金正式發行,成為國內首隻上市開放式基金(LOF);
2005年5月,南方高增長基金正式開始發行;
2005年8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首批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
2006年1月,南方避險基金二次開放申購,10天內基金規模即達到上限而提前結束開放申購;
2006年2月,南方基金注冊資本從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1.5億元人民幣;
2006年3月,南方多利發行,首發規模達89.77億元;
2006年6月,南方避險基金一期的投資者持有該基金滿一個避險周期,回報率高達45.05%;
2006年6月,南方穩健貳號基金發行,首發規模達52.57億份,成為國內第一隻復制基金;
2006年7月,馬鋼企業年金由南方基金開始投資,是國內企業年金第一單;
2006年11月,南方績優成長基金發行,首發規模達124.77億份,成為到發行結束之日止發行時間最短的百億基金;
2006年11月,南方高增長基金每基金單位分紅高達0.747元,創下基金單次分紅的最高紀錄,並引來投資者的踴躍申購,兩天之內申購量超過100億元。
2007年4月,南方穩健貳號基金實施拆分,投資者申購踴躍,一天之內申購量約300億元,啟動比例確認機制,確認比例只有約1/4。
2007年5月,由於南方金元封轉開而來的南方成份精選基金集中申購,發行當日結束發行,發行規模接近預計上限,發行規模107.59億元。
2007年7月,南方基金首家獲得基金QDII業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