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那位朋友知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 及其發起人施珏的聯系方式和專業背景。
看看這篇訪談,或許會有啟內發容。
http://2010.qq.com/a/20100927/000191.htm
B. 13歲男孩撿到一玉璽,上交後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為何再找上門
一個國家研究歷史,都是靠著過去留下的痕跡來進行研究,像是古典文獻,像是文物。現如今,由於土地挖掘、房屋建築,許多墓地、文物都被發現,尤其是陝西一帶,經常出土文物。但是許多人可能會偷偷的自己藏起來,倒賣文物。但是在陝西省一個小村莊里,有著這樣一個人,他雖然家境貧窮,但是仍然堅守著保護文物的使命,他相信,文物上交給國家才是最有價值的,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而且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總結
許多人發現了有價值的東西可能會自己留下來,因為價值連城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改變自己的一生。但是孔忠良沒有這樣做,他雖然過得很貧苦,但是他始終秉持著保護文物的心。雖然他只是一個小人物,甚至大家都不認識他,但是他是普通公民的榜樣,他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盡自己的愛國之心,為保護國家為文物做著努力。他的貢獻,讓學術界的同仁記住了他,讓定格的歷史記住了他。他的行為呼籲更多人要保護好文物,這是國家的歷史,是國家的象徵,只有交給國家,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C. 當前人類面臨哪些全球性重大問題
一、愛滋病問題
愛滋病問題,更是一個凝重的話題,提及讓人不寒而慄。艾滋病流行規模之大,罹患人數之多,造成人類生命與社會經濟損失之大,均已超過歷史上任何一種傳染病。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倖免艾滋病的侵害。更為嚴重的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勢頭還在迅猛上升,尤其是南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普通人群中的低感染率往往掩蓋了艾滋病毒在高危人群中迅速擴散這一真相。
下面是從網路上搜尋的一組數據: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艾滋病已經奪去了3100萬人的生命。僅在2003年就有300多萬人死於艾滋病,又有約500多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在2003年底的世界總人口中,估計有4000萬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其中約300萬是兒童。從這組數據看,愛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目前,防治愛滋病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保障日益增多的愛滋病感染者的人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元月全球高峰會議提出了《愛滋病防治方案》,並且確定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協助世界各國發展愛滋病疫情防治策略,同時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提出關注愛滋病的呼籲。2005年至2007年愛滋病日的主題均是「遏止愛滋,履行承諾」。愛滋病流行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使勞動力喪失,從而影響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愛滋病流行使得醫療費用急劇增加,衛生資源被大量耗費;愛滋病流行導致貧困人口增加,加大貧富差距,造成大批的孤兒,增加社會負擔;愛滋病流行導致人均期望壽命大幅度降低。這樣看來,愛滋病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我國對愛滋病的控制採取的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同時,要標本兼治。控制愛滋病傳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是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進行衛生宣傳,用科學的知識武裝思想。同時,要創造一種有利於控制愛滋病的社會環境,提倡社會對愛滋病人的關懷,平等對待愛滋病人,尊重他們的權利,降低他們傳染他人的危險。
二、貧困問題
思來想去,貧困問題似乎是與社會發展極不協調的頑疾,21世紀仍是與現代這會相伴隨的社會現象,被聯合國列為社會發展問題的首要的全球問題。
我們從全球范圍看,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人類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有統計稱,世界財富增加了7倍。與此同時,由於發展不均衡和分配不合理,全球范圍內的貧富懸殊日漸擴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日益拉大了。當然,任何一個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客觀存在著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發達國家也不例外。以最富有和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為例,美國雖然具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享有很高的生活水準,但在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上美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最為典型,已經成了困擾美國的一個社會頑疾。消除貧困,始終是人類為實現社會公正、平等、正義的遠大目標和理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理想,人類多次向貧困宣戰。然而,直到21世紀,盡管世界經濟年年增長,社會財富日積月累,但貧困卻在全球蔓延,消除貧困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發展問題中的首要任務。
令我們欣喜的是,1990年聯合國制定的《第四個十年國際發展戰略》和同年在巴黎舉行的最不發達國家會議通過的《90年代援助最不發達國家行動綱領》等文件,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列為國際發展戰略的首要目標和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這確實是一大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方面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群眾先富起來,另一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的扶貧工作,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問題,貧困問題依然相當嚴重,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進一步引起國際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重視,宣傳和促進全世界消除貧困工作,動員各國採取具體的扶貧行動,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的10月17日為世界消除貧困日。聯合國貿發會也就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新世紀發展戰略、多邊貿易體制改革、貿易與投資、縮小貧富差別、南南合作、加強貿發會議的作用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三、環境問題
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前20年是我們發展的最佳機遇時期,科技的進步正逐步帶給我們新的繁榮和富有。但是,技術卻是一把雙刃劍,倘若缺乏理性的指導和科學的調控,則會傷害到我們人類自身。目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託正遭受嚴重威脅,這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共同危機。
首先是環境污染。為了追求過多經濟價值,人類正在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身凈化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我們的環境質量在降低,對我們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在加劇,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在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破壞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之一。其次是資源過度利用。2002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發表題為《活著的地球》的報告,該報告預測,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報告指出,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30年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3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5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35%;樹木種類減少15%。可見,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保護資源已刻不容緩。第三是氣候變化。「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已經成為全人類思考的問題。有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來自礦物燃料燃燒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幾乎是人口增長速度的兩倍,使大氣層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比以前工業時期提高倆30%。臭氧空洞日益擴大,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的不斷上升等等現象說明,全球變暖的現實正在不斷向世界各國的人們敲響警鍾。第四是能源危機。由於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人類對這些能源的需求量又相當大,同時,新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又未能建立,因此,在交通運輸、金融業、工商業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機問題。國家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的普遍估計,到本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左右,石油資源將會開采殆盡。更有甚者,人類有可能由於搶奪能源而引發戰爭。第五是生態破壞。氣候變化、環境污染、過度採伐等現象的產生,嚴重破壞了地球原有的生態平衡,使得地球上的物種越來越少,生物數量也在急劇下降。科學家通過考察發現,許多物種數量已經減半。英國劍橋環境保護監察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黑犀牛的數量已經從1970年的6.5萬頭減少到3100頭。非洲象則從1980年的120萬頭減少到50萬頭,而在過去的100年間,老虎的數量減少類95%。
全球的環境問題已讓我們悚目驚心,請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賴以生存的環境吧!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應當是消除貧困的良葯和妙方,願我們共同為此而奮斗。
四、人口問題
歲月的鍾擺永遠沒有停息的時候,當21世紀的指針指向我們的生存和生活,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人口問題已悄然成為全球性重大問題。
走在街道旁,擠在公交上,逛在超市裡,隨處可見擁擠的人潮人山,乃至讓人步履維艱,喘息困難。與此有關的上學、就業、住房等問題也隨之應運而生,嚴重阻礙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水準的提高。人口問題是個凝重的話題,我幾乎不敢觸及。但是人口自身的發展、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經濟、人口資源、人口與自然環境等問題已經在不覺意間影響到我們的生存及發展。首先是人口數目增多。近百年來,世界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據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提供的資料,聯合國預計全球人口將增加到2025年80億喝2050的93億,預計全球人口最終能穩定在105或110億左右。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資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將更加緊張,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引起空前的危機。其次是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齡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處於老齡化社會,這多麼讓人感到可怕。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開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合國大會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化問題國際行動計劃》、《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到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年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文件,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第三是養老問題。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安老養老,它是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的共同責任,它需要社會服務。中國是人口大國,有專家稱,中國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時代,因此,養老問題對中國老說,責任與壓力空前劇增。中國千百年來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和養老院養老模式,已經嚴重製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阻礙著現代化進程。最近幾年,我國政府正加大力度對城鎮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以及推廣推廣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第四是人口質量。人口數量表示一定空間下的人口規模,而人口質量則是一定人口規模下的人口的各種特質,它包含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通常稱之為品德、智能、體質。思想素質是支配人們行為的意識狀態,文化素質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體素質是人口質量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近期,浙江省衛視《公民行動》節目中播出一期節目「鐵鏈男孩」,節目里母子倆均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湖南省衛視的公共頻道也播出了一個「家有傻媳」的節目,傻媳夫婦倆一個殘疾一個弱智。這兩期節目中的主人公都生活的十分清苦,生活艱難。這兩個事例說明具有不同殘障的人數不在少量,它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社會的人口質量不容樂觀。
D.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建立非遺協會這樣一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不僅能夠有效組織開展非物質內文化遺產保護容的各項工作,同時對我國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的義務,行使好中國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成員的各項權利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為了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協會還專門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會(簡稱非遺基金會)。作為一家由民政部特批的公募基金會,非遺基金會將完全採取非營利性的方式進行運營,將募集資金完全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承諾劃撥募集資金的30%用於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發展的經濟化、產業化。
除此之外,非遺協會還專門設立官方網站,力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工作做出貢獻。
E. 聯合國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 和 聯合國世界文化基金會是個什麼機構 誰來回答一下
如果是正經的知名機構,你網路一下不就知道了,哪裡需要到這里問,找得真辛苦。十有八九是野雞機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唬人。
F. 中國書法協會主席是誰
1、第1屆主席:舒同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男,字文藻,又名宜祿。東鄉人(今江西撫州市東鄉區)。書法大師。原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陝西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2、第2屆主席:啟功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第3屆主席:邵宇
邵宇(1919年8月21日—1992年6月),曾用名邵進德,遼寧丹東人。著名的速寫、水彩畫家,所創連環畫受到徐悲鴻先生的稱贊,認為其畫風用來描寫中國社會非常適合。代表作品:《選舉》、《早讀》等。
第4屆主席:沈鵬
沈鵬,1931年出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1950年起在《人民畫報》社工作,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並兼任編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榮譽主席及藝術品中國榮譽藝術顧問。作品參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光榮的使命——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書畫展」。
第5屆主席:張海
張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師縣。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批准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曾任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藝術品中國資深顧問,河南省書畫院院長、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等。
第6屆主席:張海
第7屆主席:蘇士澍
蘇士澍,1949年3月生於北京,滿族,中國當代書法家。2015年12月8日蘇士澍當選第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現兼任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 、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名譽社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名譽所長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理事 等。1999年榮獲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8年榮獲新聞出版總署第十屆韜奮出版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建於1981年5月。建立以來,書法在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書法教育、對外交流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現有團體會員35個,個人會員8000餘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加強同港、澳、台地區和各國書法界的聯系,發展與世界各國同行的友好合作,廣泛建立國際聯系,為發展和促進中國書法藝術,為世界文化和世界和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拓展資料:
經典書法代表作有:
1、王羲之,其代表作為《蘭亭序》;顏真卿,其代表作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為《研山帖》;趙孟頫,其代表作為《洛神賦卷》;歐陽詢,其代表作為《九成宮醴泉銘》;王鐸,其代表作為《擬山園帖》。
2、楷書:有王羲之的《樂毅論》,顏真卿的《顏勤禮碑》以及《多寶塔碑》為其比較著名的作品;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為其代表作。趙孟頫的《膽巴碑》、《妙嚴寺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作品。
3、行書:比較著名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王洵的《伯遠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蘇軾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智永的《千字文》,歐陽詢的《夢奠帖》、《張翰帖》,趙孟頫的《赤壁賦》(此碑內有行書,也有楷書)、王鐸的《擬山園》等。
4、隸書:比較著名的名作主要以漢碑為主,有《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封龍山碑》等碑帖。代表人物有伊秉壽等。
5、魏碑:主要是以碑拓,墓誌,摩崖為主,比較有名的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嵩山靈廟碑》《高貞碑》及《張玄墓誌》,《龍門二十品》,《敬史君碑》》、《元瑛墓誌》、
《司馬悅墓誌》、《元懷墓誌》、《元倪墓誌》,《石門銘》,《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司馬紹墓誌》,《爨寶子碑》,
6、大篆:主要《史頌鼎》、《毛公鼎》、《散氏盤》、《睡虎地秦簡》等名作。在當代臨習大篆並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有王友誼、鞠稚儒、劉興、劉江、蘭靜孚等人。
7、小篆:主要是秦朝以創造的《泰山刻石》、《琅玡刻石》,雖已殘毀,但秦篆面目尚存,而李斯的《嶧山刻石》、《會稽刻石》均為後人翻刻。
8、草書:有名的作品有: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急就章》,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李志敏《草論》,於右任《標准草書》等。
9、漢簡:比較有名有敦煌漢簡、居延漢簡、內蒙古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漢簡等書法。
10、甲骨文:比較有名的有:羅振玉、凌競歐的甲骨文書法,董作賓、商承祚等也擅長甲骨文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