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扶貧基金會的飢餓24
活動內容:2014年10月16日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10月17日,是經國務院批准,我國確定的首個國家扶貧日。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相關機構組織發起的「體驗飢餓—飢餓24全民公益活動」,倡導18-60歲有條件的人於10月16日20:00—10月17日20:00,切身體驗飢餓,以此表達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飢餓人群和貧困弱勢人群的關注。
活動還倡議,體驗者可以邀請三位好友參加體驗,若好友不能完成,可以把微博、微信或QQ頭像在活動期間改為「飢餓24」活動圖標,捐出一天餐費支持愛加餐項目、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等。
截至16日18時,超過6000萬人次(網友)關注體驗飢餓公益項目 。
網友質疑
網友質疑挨餓助力公益只是一場作秀,多位網友表示不理解為何要舉辦此 類活動。一位新浪微博網友表示,「好像我們不吃飯省下來的錢就能解決貧困問題似的。」並稱對方只是借機「炒作」,「體驗飢餓不如讓吃不上飯的孩子體驗一天溫飽」。
官方回應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說,飢餓24小時」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一個公益嘗試,發起該活動的初衷並非為了募款,而是以新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關注貧困,「有關注就有力量,就有擺脫貧困的辦法。
各方觀點
「飢餓24小時」公益項目很有創意,該項目更類似此前的「冰桶挑戰」,能讓大家通過娛樂的自主體驗方式去認識公益和公益項目。(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楊團)
關注貧困、扶貧本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飢餓24小時」通過輕巧的方式引發關注,這體現出活動的創意,不該被認為是作秀。(北京大學教授、北大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
「飢餓24小時」活動能夠迅速吸引公眾,又能通過體驗增強認同感,體現出活動的意義和價值。目前國內公眾捐款主要以救災捐贈為主,日常捐贈較少,公益慈善組織還需要多通過各種創新做法,培育公眾的慈善意識。(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