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是國家的嗎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是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是屬於民政部管理的民間福利機構,不屬於國家單位。
根據《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章程》第七條本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一)資助社會福利機構兒童、殘障兒童、孤兒和貧困家庭兒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二)支持社會老年福利機構和困境中的老年群體,改善教育和生活質量;
(三)支持貧困地區、災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解決在社會福利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
(四)開展或資助與社會福利教育相關的公益文化宣傳活動;
(五)開展與社會福利教育相關的國際合作與業務交流;
(六)支持社會管理與社會福利方面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社會管理人才;
(七)支持和開展社會福利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活動;
(八)本章程規定或許可的其他活動。
(1)中國社區基金會擴展閱讀: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六條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下列基金會、基金會代表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一)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二)擬由非內地居民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會;
(三)原始基金超過2000萬元,發起人向國務院民政部門提出設立申請的非公募基金會
(四)境外基金會在中國內地設立的代表機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方性公募基金會和不屬於前款規定情況的非公募基金會的登記管理工作。
② 基金會屬於社會團體嗎
不屬於。
社會團體主要包括這些:
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會主席:李建國簡稱「全總」,是全國各地方總工會和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領導機關。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成立於1922年5月。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陳至立中華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成立於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族女職工、女農民、女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婦女、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婦女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婦女的群眾組織。全國婦聯的基本職能是代表和維護婦女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而基金必須到民政局注冊,屬社團法人。
(2)中國社區基金會擴展閱讀:
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基金會必須在民政部門登記方能合法運作,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民間非營利組織。
截止2013年底,我國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大多集中在教育以及傳統的救災濟貧、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文化等方面,而致力於推動藝術、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區發展、及公益支持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內的基金會則比較少。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更多地關注新興領域,包括國防建設、傳媒、地質科學等方面,
③ 中國有沒有私募基金會
非公募基金會迎來春天
2005年06月14日 10:12:41
新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6月起實施,它解決了公募基金會發展的幾個重大「瓶頸」問題,如明確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經費支出的比例和來源,解除對資產保值增值合法途徑和方式的限制性規定等。
目前,我國有1200個基金會。這些基金會基本上是「官辦」的。此前,只有政府或其他授權的部門自己想到要辦「民間組織」了,才會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辦;民間人士創辦的草根組織想找政府部門做「婆婆」很難,如優秀的民間環保組織「地球村」、致力於非營利機構能力建設的「NPO信息咨詢中心」,都是在工商部門作為企業注冊的。在國內,為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也是這些組織和企業。
過去個人要辦民間組織,對一些政府部門來說不批准不違法;現在辦非公募基金會,已經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民營企業對企業資金的支配權相當大,他們渴望通過奉獻愛心,表達自己的社會責任,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有的也想通過私立基金會,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基金會管理條例》的出台,會點燃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的熱望。
新《條例》鼓勵私人成立基金會,引導公民特別是先富起來的公民自願把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捐出來,用於扶貧、支教、環保、社區建設、艾滋病防治、弱勢群體保護等公益事業,為「私領域」參與公共服務領域開辟了通道。過去,公民也為公益事業捐款,那是被動員的對象;現在,公民可以依法自己建立非營利法人機構,從事公益事業,協同政府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因此,非公募基金會的出現,推動廠「私域」對「公域」的參與,民間與政府的互動。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據我們了解,美國有5.6萬多家基金會,總資產近5000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8.2元),其中獨立的私人基金會約佔85%,公司基金會約佔5%,兩項在數量和總資產上佔到了90%以上,它們均屬於「非公募基金會」一類;而面向公眾籌款的社區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的總數和資產加起來還不及10%。毫無疑問,在美國,私人基金會占據著絕對領導地位,大的基金會幾乎都是私人基金會。
是否可以推斷,未來中國最具實力的基金會也是由私人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我國的情況是現有私營企業200多萬家,千分之一就是2000家。而設立的資金門檻不高,稍有規模的企業很容易做到。所以相信在不太長的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到非公募基金會的大量涌現,以及由此帶來的我國基金會事業的繁榮和民間公益事業蓬勃發展的局面。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民間組織的發展不太順利,民間公益組織在環境保護、社區建設、安老、兒童教育、婦女維權、殘疾人保護、非營利組織培訓諸多領域開展活動。一些組織的工作卓有成效,獲得過很高評價。但它們幾乎都沒有非營利組織的身份,有的在工商部門登記,有的只是憑個人信用做事。
新《條例》的實施,迎來了非公募基金會的春天。草根組織可以告別昨日的歷史,選擇走上正途。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我想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籌款200萬元,自己「造車上路」。成立一家非公募基金會,這樣干預少,有利於保持機構的獨立性;如果獨立籌款困難,不妨去游說有錢人或企業,讓其接受你的公益理念和項目,出資成立基金會,「借車上路」。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按新《條例》的法定程序進行審批登記和依法管理運行,這樣可以名正言順地用非營利機構的牌子做非營利的事;二是雖不能進行公眾籌款,但可以接受捐款,收入不用納稅;三是按照基金會的法律規范,明確財產權,使財務和項目運作更加公開、透明。
④ 社區工作的中國社區發展基金
中國社區發展基金(全稱為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社區發展基金),回是由中國社答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成立的基金,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的國家3A等級資質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宗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區,服務居民、發展社區。
主要任務:開展十大服務進社區;資助和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社區創業就業、社區貧困救助、社區養老優撫、社區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扶植等相關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發展項目;褒獎為社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基金的運作管理遵循公開、透明、尊重捐贈方意願、體現資助效益的基本原則。
基金主要工作
1.中國社區服務發展論壇
2.兩岸四地社區工作實務論壇
3.中國優秀企業公民社區公益行系列活動
4.十大服務進社區
社區發展基金標識釋義
標識中心為人物或樹木的圖形。作為人物時三人成眾,代表了中國典型的家庭結構,和「以人為本、服務社區」的基本思想;作為樹木時三木成森,寓示著社區工作者匯成森林,服務社區。綠色主體意在突出環境保護;金黃色圓形背景猶如燦爛的陽光,溫暖社區。環形中英文「社區發展基金」則再次強調了主題。
⑤ 中國的慈善機構有哪些
中國十大慈善機構
中華慈善總會
作為中國規模較大、業績較好的公益組織機構之一。自1994年4月在民政部老部長崔乃夫的倡導下成立,總會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社會救助工作。
按照總會章程,慈善總會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界5年,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每年召開一次。總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利息、核准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經費來源於創始基金增值部分、會費、行政經費專項捐贈、政府資助、捐贈款利息、興辦實體的收入等。按照國家規定,從捐贈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項目管理經費。
目前,中華慈善總會共有團體會員108個,並與絕大多數團體會員合作開展多種慈善項目。據2002年一項資料顯示,總會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總計9.8億人民幣,其中,善款5.4億人民幣,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共計4.4億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些人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服務的對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為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各類殘疾人的全國性統一組織,她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其最高領導機構。其下設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專門協會和各類地方組織。
殘聯的章程規定,其資金來源有五部分: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政府資助、國際合作項目、創收和其它收入。據殘聯內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資金主要來源還是殘聯先申報,然後國家有關部委撥款專項專用。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
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是以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為宗旨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它所實施的項目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公益信託基金、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在這些項目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是希望工程。這是一項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籌款,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據統計,目前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建設希望小學9000餘所,累計資助失學兒童樂250多萬名,援建希望網校130所。
中國扶貧基金
1989年3月成立時,中國扶貧基金是一個沒有基金的基金會。那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沒有從事民間扶貧工作的經驗。通過多方聯絡,基金會努力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扶貧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扶貧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基金會主要採用扶貧到戶和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模式實施了「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科技扶貧」、「教育及醫療設施援建」等項目。
從1999年下半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這一年也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個十年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項目援助、受援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是經過中央人民銀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它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資金和物質,旨在全面提高婦女素質,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該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正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及理事組成。理事會實行屆任制,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召開。
婦女基金會基金來源主要是第一,接納海內外熱心婦女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人士的捐贈;第二,國家政策允許的基金增值和服務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須用於基金的任務范圍,基金的使用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目的、對象方式合法使用。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當時正值清朝末年,為救助日俄戰爭中受害的我國同胞而成立。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正式成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1993年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它的職責較以前有所擴大。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開展救災的准備工作;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員和其他受害人進行救助;普及衛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參與輸血獻血工作,推動無償獻血;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等。
中國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一般情況下五年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總會機關的常務理事組成執行委員會,對常務理事會負責。
中華環保基金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獎勵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教授為環境保護作出的貢獻,特別頒發十萬美金作為獎金。這筆錢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民間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成立的基礎資金。
1993年4月,環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國內外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的捐贈;其他組織、個人的捐贈;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友好人士的捐贈。
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設常務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會聘請若干國內外著名人士擔任名譽理事長。
宋慶齡基金會
十大全國性慈善機構中,宋慶齡基金會是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機構。
1981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一年後,在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里,宋慶齡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後,宗旨集中體現為「和平、統一、未來」六個字,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
在機構上,基金會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在領導人員上,基金會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會民主推選產生;秘書長為基金會法人代表。
募捐方法有三種:現金和現金支票,可以直接寄到基金會;股票、有價證券、產權契約,在住所住地的中國銀行辦理;各類物資,向基金會去信去電商處。
見義勇為基金會
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成立九年以來,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
目前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近十年來,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促進會是1994年4月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的。以劉永好為代表的10位民營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進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間商會)發起下成立促進會。她是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是經由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她以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
促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促進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會費,二是有關社會團體、企業人士的贊助,三是其他資助。
⑥ 現在中國有哪些公益組織呢
1、公益中國·慈善聯盟
公益中國·慈善聯盟;英文名稱「Alliance of Charities in China」,縮寫為」ACC」,面向全球慈善機構、NGO組織發起聯盟倡議;聯盟由知名人士及公益中國組委會發起。
2、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
「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 China Student Alliance (簡稱CSA)致力於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促進大學生公益社團間的交流,發布大學生公益活動信息。
3、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
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原名北方進德)是於1997年5月在石家莊創辦的非公募基金會,是中國首家天主教非營利機構(NGO/NPO)。
4、公益中國
公益中國,是由廣而告之有限公司創辦的綜合性公益網站。以構建「公益心」為己任,圍繞公益三大元素「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力圖打造最廣闊的公益平台,宣傳最廣泛的公益思想,呼籲社會和平與和諧,讓「公益」能夠更加深入人心。
5、感恩中國
感恩中國【owecn.com】(其中owe英文翻譯中文的意思是及物動詞感恩的意思,cn是代表中國,統稱為感恩中國)
用心經營網站,用愛回報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有感恩、知恩的心!感恩中國倡議:用自己的愛心回報社會,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構造和諧社會。
⑦ 中國扶貧基金會是什麼性質的
中國扶貧基金會於1989年成立,是在民政部注冊的全國性公益慈善組織。前十年,作為「官辦」的公募基金會,從事扶貧工作。
今天的中國扶貧基金會早已擺脫了「官辦」體制的羈絆,圍繞提升專業品質的命題,在公益經營管理的各個細節層面不斷探索,在經營慈善的道路上日益專業化。
基金會以「播善減貧,成就他人,讓善更有力量」為使命,以「經營慈善、篤信管理、方法制勝、職業精神」為信念,將貧困和受災地區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婦女、兒童和少數民族等、這些地區的公共設施和社區服務以及貧困人口和災民提供支持性服務的專業人士和社區基層組織列為服務對象,對他們進行直接援助。堅持「服務 改變 陽光 堅韌」的機構文化,堅持以最好的產品設計、最大限度地瞄準貧困弱勢人群、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資金的扶貧效益、盡可能地推動受益人參與和制度創新、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資助型國際公益組織為目標,承諾透過在項目參與中學習,注重受益人自信、自尊、自強與自我發展能力的成長, 盡最大努力鏟除援助過程中的腐敗,剔除多餘動作與中間截流,直接將愛心傳遞給貧困人口,並且有項目工作的原始記錄和檔案供您查閱,歡迎公眾、媒體和研究者參與監督與研究。
至2014年底,累計籌措扶貧資金和物資共130.89億元,受益貧困人口和災區民眾計2078.33萬人次。
⑧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藍絲帶發起人
由韓俊勇、許驚蟄、抄馬守駿作發起人。
為更好地扶持醫療養老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扶危濟困、關愛弱勢群體,由韓俊勇、許驚蟄、馬守駿作發起人,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向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發起成立「藍絲帶基金」。
經駐會理事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成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藍絲帶基金」,同時設立藍絲帶基金管理委員會。根據合作協議精神,確定藍絲帶基金管委會名譽主任為繆力、譚健兒、盛連鐵、達超;主任為高月玲;執行主任、秘書長為韓俊勇;副主任為馬守駿、季偉特、白俊平、許驚蟄。
(8)中國社區基金會擴展閱讀:
「藍絲帶基金」的相關情況:
1、藍絲帶基金管委會應遵照《基金會管理條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章程》及基金會有關規章制度,規范專項基金資金的使用,認真制定和執行公益項目計劃,有效地開展相關公益活動,為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與創新努力工作。
2、接受資金、物資捐贈及技術援助;開展各種扶貧濟困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募集扶貧資金和物資;資助中國貧困社區進行必要的教育、衛生、環境和文化建設; 扶持貧困家庭和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其素質和能力提高。
⑨ 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發展歷程
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冊的全國性公益慈善組織。1989年3月,中國貧困地區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前身)成立,首任名譽會長系原國家主席、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先念,首任會長為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
2000年1月,中國扶貧基金會三屆四次理事會確定了「三不一專」原則,即機構不要行政級別、不要事業編制,不進行行政化募捐和項目實施,實行社會化、專業化經營和管理。
2000年以來的中國扶貧基金會,秉承「服務,改變,陽光,堅韌」的文化,致力於建設真正意義的社會組織。經歷了由「官辦」到「民辦」的組織變革;由「粗放」到追求「精細」、「專業」的管理變革;由「泛扶貧」(資助對象不求精準到人)、「項目寬泛」(扶貧項目不聚焦),到直接「瞄準受益人」、「聚焦品牌項目」的項目變革。
今天的中國扶貧基金會,圍繞提升專業品質,追求公益項目實效,在公益經營管理的各個細節層面不斷探索,在經營慈善的道路上日益專業化。基金會以「播善減貧,成就他人,讓善更有力量」為使命,以「經營慈善、篤信管理、將貧困和方法制勝、職業精神「為信念,將貧困和受災地區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婦女、兒童以及這些地區的公共設施和社區基層組織列為服務對象,對他們進行直接援助。堅持以最好的產品設計、最大限度地瞄準貧困弱勢人群、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資金的扶貧效益、盡可能地推動受益人參與和制度創新、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資助型國際公益組織為目標,承諾透過在項目參與中學習,注重受益人自信、自尊、自強與自我發展能力的成長。
截至2014年底,累計籌措扶貧資金和物資130.89億元,受益貧困人口和災區民眾2078.33萬人次。
⑩ 慈善機構的中國十大
中國不乏富人,也不乏可以廣施善行的慈善機構,原本應該有密切聯系的兩者在現實中似乎顯得有些淡漠。我們真實記錄了在中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十大慈善機構的相關狀況,呼籲人們,特別那些富裕的人群來關注並支持中國的慈善事業…… 作為中國規模較大、業績較好的公益組織機構之一。自1994年4月在民政部老部長崔乃夫的倡導下成立,總會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社會救助工作。
按照總會章程,慈善總會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界5年,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每年召開一次。總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利息、核准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經費來源於創始基金增值部分、會費、行政經費專項捐贈、政府資助、捐贈款利息、興辦實體的收入等。按照國家規定,從捐贈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項目管理經費。中華慈善總會共有團體會員108個,並與絕大多數團體會員合作開展多種慈善項目。據2002年一項資料顯示,總會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總計9.8億人民幣,其中,善款5.4億人民幣,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共計4.4億元。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些人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服務的對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為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各類殘疾人的全國性統一組織,她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其最高領導機構。其下設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專門協會和各類地方組織。殘聯的章程規定,其資金來源有五部分: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政府資助、國際合作項目、創收和其它收入。據殘聯內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資金主要來源還是殘聯先申報,然後國家有關部委撥款專項專用。 1989年3月成立時,中國扶貧基金是一個沒有基金的基金會。那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沒有從事民間扶貧工作的經驗。通過多方聯絡,基金會努力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扶貧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扶貧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基金會主要採用扶貧到戶和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模式實施了「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科技扶貧」、「教育及醫療設施援建」等項目。從1999年下半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這一年也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個十年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項目援助、受援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是經過中央人民銀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它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資金和物質,旨在全面提高婦女素質,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該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正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及理事組成。理事會實行屆任制,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召開。婦女基金會基金來源主要是第一,接納海內外熱心婦女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人士的捐贈;第二,國家政策允許的基金增值和服務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須用於基金的任務范圍,基金的使用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目的、對象方式合法使用。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獎勵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教授為環境保護作出的貢獻,特別頒發十萬美金作為獎金。這筆錢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民間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成立的基礎資金。1993年4月,環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國內外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的捐贈;其他組織、個人的捐贈;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友好人士的捐贈。
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設常務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會聘請若干國內外著名人士擔任名譽理事長。 十大全國性慈善機構中,宋慶齡基金會是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機構。
1981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一年後,在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里,宋慶齡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後,宗旨集中體現為「和平、統一、未來」六個字,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在機構上,基金會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在領導人員上,基金會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會民主推選產生;秘書長為基金會法人代表。 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成立後,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促進會是1994年4月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的。以劉永好為代表的10位民營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進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間商會)發起下成立促進會。她是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是經由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她以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
促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促進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會費,二是有關社會團體、企業人士的贊助,三是其他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