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鄭牧民的安徽大學教育基金會高級顧問
鄭牧民,男,漢族,1951年5月生,安徽鳳陽人,1968年9月初中畢業後參加工作。1976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
1973年12月—1976年07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礦產地質專業學習
1988年02月—1988年07月,中央黨校進修部學習
1995年09月—1996年07月,中央黨校培訓班學習
1995年09月—1998年07月,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專業學習 1968年09月—1970年10月,安徽省宿縣欄桿公社大旺大隊知青;
1973年12月—1976年07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學生;
1976年09月—1980年07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輔導員;
1980年09月—1982年07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團總支書記;
1982年07月—1984年02月,合肥工業大學團委副書記;
1984年02月—1985年06月,合肥工業大學團委書記;
1985年06月—1987年09月,團安徽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其間:1985年10月—1986年6月任安徽省委整黨指導委駐蕪湖聯絡組副組長);
1987年09月—1988年12月,團安徽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1988年12月—1995年02月,省安徽體委主任、黨組書記;
1995年02月—1998年03月,安徽省六安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1998年03月—2003年01月,安徽省馬鞍山市委書記;
2003年01月—2003年02月,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
2003年02月—2004年06月,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04年06月—2006年12月,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2006年12月—2008年01月,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08年01月—2008年02月,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省委統戰部部長,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08年02月——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中共十三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安徽省七屆、八屆委員會委員。
2009—擔任安徽大學教育基金會高級顧問
B. 安徽華夏產業創新發展基金會好嗎
不好
C. 安徽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十年獎勵資助了多少學生
安徽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25日在合肥舉行。據了解自成立以來,該基金已獎勵、資助學生累計13925人,用於獎學金、助學金、獎教金等公益項目支出7614.41萬元。
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表示,安徽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教育基金規模,在籌集基金、開展獎教獎學,扶助貧困學生入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以及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穩定教師隊伍、提高辦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座談會上,安徽大學還與安徽萬朗集團、宇業集團(中國)、合肥立方投資集團、安徽國森葯業以及木槿校園上海影院等5家企業現場簽訂捐贈協議,共計金額890萬元,均將用於基金會的公益事業。
D. 安徽哪個三較好
你應該是想了解安徽的名山吧:
1.道教聖地——齊雲山
齊雲山又稱白岳,位於徽州盆地,黃山腳下,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在齊雲山腳經過,因其「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齊雲山海拔高度僅585米,用「插天」來形容其高雖有些誇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雲岩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新建有登山索道,遊客乘索道登至山頂、沿原路徒步下山,邊走邊游,只需半天。
景點介紹:
〖洞天福地〗遊客下索道後就進入景區大門──望仙亭,出亭後走過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岩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岩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後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遊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琅滿目,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像力的創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從齊雲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月華街〗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褂行磯嗷張擅窬櫻 怯牘 邸⒃悍孔槌梢桓雒薌 ㄖ 海?/P> 〖太素宮〗此宮佔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文革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遊人開放。
〖香爐峰〗此峰在月華街太素宮前,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幾乎相同,傳說頂上的鐵亭、香爐當初是朱元璋所賜,可惜鐵亭和香爐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現在的鐵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當雨後初晴,雲霧飄渺之時,香爐峰或隱或現,有詩贊其妙曰:「山作香爐雲作煙,嵯峨玉觀隱千年」。
〖小壺天〗位於月華街長生樓下,它是明代一個石坊構成,石坊上有「小壺天」三字,石坊門洞呈葫蘆形,進門後,便是一個長20米、寬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側為萬丈深淵,站在窟側,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感,當遊人想後退一步,便見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等石刻,據傳這是道士飛升成仙的地方。
〖玉虛宮〗位於長生樓西不遠處,此宮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闕」、「治世仁威宮」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便是石洞。洞內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關神仙的傳說。如今,玉虛宮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2.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九華山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古稱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多次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李白游山其間作詩贈友韋仲堪雲:「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3.長江絕島小孤山
在安慶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孑然兀立著一座風姿秀逸的山,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獨立,山高一百餘米,最稱著的為龍耳洞,洞內風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頂亭、塔、樓、閣錯落有致、古樹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名聲卻很大。被稱為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嶼》,據說就是為小孤山而作。至於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陸游說:「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孤比」(《游小孤山記》)。小孤山被詩人們所青眯,最初有謝靈運,既而有顧況、盧仝、王安石、王十朋、陸游、王守仁、袁枚……連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來附庸風雅。畫家們則紛紛將小孤山入畫,唐代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原與長江北岸連在一起,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數里長的北岸突然崩塌,小孤山便脫離江北獨立於大江中(500多年後的1996年元月8日下午6時許,小孤山對岸的彭澤縣城堤岸也突然大面積崩塌,似乎是500年江北500年江南輪回)。
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小姑山。與之相對的長江南岸江邊有一巨石名彭浪磯,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將此磯改名為彭郎磯。這一字之變,便生出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於是有了「小姑嫁彭郎「的故事,安徽的小姑嫁給了江西的彭郎。小孤山上建成了小姑廟,人們在廟里塑了彭郎像,彭浪磯上造起了彭郎廟,廟里立著小姑像。
動人的傳說與奇秀的風光使小孤山充滿浪漫情調。 然而一旦戰雲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海門第一關」。古時山上建有烽火台與炮台,駐有戍兵。每逢戰事,這一帶江面便戰火紛飛,樓船沖撞,濤聲伴著殺聲,震天動地。朱元璋與陳友諒、太平天國軍與曾國藩的湘軍、王陽明與朱宸濠……都曾在這一帶江上血戰。小孤山斜對岸的馬當,更是長江上的雄關要塞。抗日戰爭中,為了阻擋日軍軍艦溯江而上,中國軍民實施了馬當封江工程。千萬軍民不顧敵機的轟炸掃射,夜以繼日,在馬當江段上,鑿沉了滿載石塊的20艘大輪、駁船、躉船,600多艘帆船,滯緩了日軍的進攻。
當你泊船小孤山下,沿著那364級石階,躡磴捫蘿,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立刻會有一股磅礴之氣沖撞著你。登高縱目,看上下天光,檣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闊天高。你可許會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傳說,或許會浮現出昔日江上干戈錚錚的鏖戰。大江與雄關相連,詩情與戰火交織,你會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古南嶽-天柱山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慶市潛山境內,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稱為天柱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著贊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雲:「奇峰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絕稱人意......」
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岳,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天柱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奇絕。
天柱山著名游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穀道人」。在這里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
谷口前潛水碧波盪漾,後依天柱群峰。這里林木蔥蘢,環境清幽,李白、蘇東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題詩。留有「詩崖」勝跡。
從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級登山,展現在眼前的變幻無窮的瑰麗景色。轉一個彎,天地一新;上一道嶺,風光又異,使人應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嘆。天柱峰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峰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峰下的神秘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秘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且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天柱山的風景多而奇,難怪明代詩人李庚贊曰:「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5.滁州琅琊山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為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說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說:「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為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峰「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布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秘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6.中華名山黃山
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 黃山以其獨特的風貌聳立在皖南山區。它似一幅天然的畫卷,一首無聲的詩。它廣積華山之險峻、岱嶽之雄偉、衡岳之煙雲、匡廬之瀑布,是中國名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這樣評價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北京人民大會堂客廳內亦懸掛一幅黃山迎客松;國畫大師劉海粟曾於1988年實現了十登黃山的宿願,可見黃山是以多麼瑰麗的雄姿吸引天下的遊人。特別是近幾年,四海佳賓,五洲遊客都慕黃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輾轉逗留,共賞這座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天下名山。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那72峰、24溪、2湖、3瀑,峰峰奇特,溪溪曲折、極盡天下山水之美,更聚名山大川之勝。據考證;100多萬年前,黃山是一個冰封雪飄的世界。第四紀冰川時期,那尖硬的冰層挾著石砂,撞開岩石的裂縫,沖刷掉風化的岩石,自然之力似無數把鋒利的刻刀雕琢著各種岩體,塑造成多種優美的形態,經風雨剝蝕,剩下的盡是黃山的風骨,黃山的靈魂。 奇松為黃山四絕之一、連綿的群巒之間滿布著奇松異石,點綴著如畫的黃山。給她增添了秀麗之色。眾所周知,古木常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黃山上的松樹便體 現了這一點、迎客松是黃山的象徵,也是黃山的化身、向似伸曲的臂膀,放棄了大眾化的均平之姿,屹立在玉屏樓旁,已度過千載歲月。這古樸蒼勁,向一方伸展的優美身姿,象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歡迎八方賓朋、還有夢筆生花的「花」、喜鵲登梅的「梅」,都各領風騷數百年,把黃山裝點得更加絢麗多姿.
7.安慶名山浮山
浮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境內,距樅陽縣城36公里,距桐城40公里,其水路可直達長江,總面積76.69平 方公里。地質公園屬於火山地貌類型。
公園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古火山噴發中心區,古火山形態保存良好,環形山脈、環狀斷裂、放射狀斷裂、塌陷火山窪地和復合穹丘等火山構造諸要素均清晰可見。浮山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觀,處於浮山破火山機構之中。尤其浮山破火山,其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平面近似圓型,直徑約4平方公里,面積約14平方公里,地面形態為一邊緣高、中間低的盆形凹地,屬典型的塌陷火山窪地,岩相種類配套齊全,構造形跡清晰可見。有復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浮石)及熔岩流、環狀及放射狀斷裂、龜裂紋等。在浮山蓮花峰至雲梯峰一帶,在由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層面上,常見到大片出露的不規則多邊形龜裂紋構造,顯示了層狀火山岩層面冷卻收縮的特有遺跡,裂紋垂直岩層面規則下延,形成柱狀節理,沿此組節理風化淋濾便形成了「百佛朝如來」等陡峻峰林景觀。在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中,均發現有垂直層面連續分布的氣孔構造。這種氣孔構造是含揮發分的熾熱火山碎屑岩灰流在定位後固結過程中,揮發份不斷逸出所形成的。浮山景區的「海島雪浪」景點,為較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個灰流代表一次火山噴發。 浮山為白堊紀(距今約1.35億至6500萬年)火山噴發形成的破火山,現在的形態是其原始火山錐解體塌陷的結果。火山岩的特徵及其韻律層序反映了浮山期火山活動的特徵和火山機構的形成過程。浮山火山岩韻律層序完整,地質現象典型,是國內中生代粗面質火山岩區最具代表性的岩田,在國外已知中生代火山岩地區亦不多見。浮山火山岩已被中國地層典確定為「浮山旋迴」火山岩的典型代表,在地質學中具有立典的意義。 總之,浮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洞壑藏幽,峭壁凌空;奇峰怪石,各具風姿。更兼碧水迂迴,溝谷縱橫,美景天成,令人嘆為觀止。另外,浮山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
E. 安徽省AAAAA景區有哪些
安徽(14家):
1.合肥市徽園
2.合肥包公園
3.阜陽市潁上縣迪溝內生態旅遊風景區
4.阜陽市生態樂園
5.巢湖市金孔雀容溫泉旅遊度假村
6.宣城市旌德縣江村
7.寧國市恩龍山莊生態旅遊度假區
8.黃山市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區
9.黃山翡翠谷(情人谷)風景區
10.祁門縣牯牛降景區
11.歙縣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
12.休寧縣齊雲山風景名勝區
13.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14.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F. 從合肥市高鐵站到安徽省人口健康基金會怎麼坐車
108路 > 41路
50分鍾
11.0公里
步行174米
時間短 156路
40分鍾
10.9公里
步行176米
地鐵1號線 > 104路
1小時
10.8公里
步行1573米
地鐵1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 > 166路(41路 或 103路)
1小時10分鍾
19.7公里
步行973米
地鐵1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
1小時
19.7公里
步行1416米
G. 全國5A級基金會的sp服務商是哪幾家
網路一下
H. 安徽有幾個5A級景區,分別是哪些
安徽5A景區:
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池州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
安慶潛山縣天柱山風景區
黃山市黟縣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六安市金寨縣天堂寨風景區
宣城市績溪縣龍川景區
I. 安徽有什麼有名的物產
安徽有名的物產有合肥四大名點、巢湖銀魚、合肥龍蝦、白蓮坡貢米、黃山毛峰、宣州板栗、銅陵白姜等。
1、合肥四大名點。合肥生產的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統稱為合肥四大名點,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合肥四大傳統特產,歷來被人們用作待客和饋贈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