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法人

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法人

發布時間:2020-12-29 20:47:04

1. 林杏子個人簡介

筆名為杏林子,1942年4月12(農歷二月廿七)日至2003年2月8日。台灣登工組組長;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12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 指可以動。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 生命》已被選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教科書第19課。杏林子在62歲時,由於菲佣患有精神病而被擊中頭部,因搶救無效死亡。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經歷簡介: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顧問兼義工組組長;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12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
杏林子位於台北市光復南路的故居,煎熬。現為中華民國劉俠(杏林子)之友會會址。
杏林子1942年生於陝西省寶雞市,出生日期為農歷二月廿七,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歷2月28日。父親劉德銘為國軍軍人。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
杏林子在12歲時罹患了罕見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極為不便,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直到16歲時因信仰基督教,在心靈上有了寄託,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
杏林子給讀者的回信。晚年的杏林子因病情惡化,已無法親自執筆,信件都由他人代為筆錄,但杏林子仍會親筆簽署(見右下角)。此件寫於1998年5月9日。
由於身體上的疾病而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輟學,故此杏林子的最高學歷僅為「北投國小畢業」,杏林子初時甚為介意,但後來漸漸釋懷,因為這代表了「以後的學問都是自個兒修的」(感謝玫瑰有刺九歌出版,1989年)。自此杏林子即通過函授學校及教育電台刻苦自學,她的母親亦總不辭勞苦的替她借書。函授學校的老師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報刊發表,鼓勵了她日後嘗試投稿。杏林子第一篇投稿獲刊登的文章是《他與她》,1961年前後刊於《中央日報》副刊。及後杏林子即不斷寫作,作品類型亦越見多樣化,除散文外,亦有小說、廣播劇、電視劇本、舞台劇本等,屢獲殊榮。
杏林子遺著:《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除了寫作外,杏林子亦致力服務殘障人士。她早年曾到「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等為和她一樣在身體上有殘缺的人做義工服務。及後更於1982年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後改名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實踐其「福音」與「福利」並重的「雙福」理念。1989年又成立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由於杏林子殘而不廢,勇於向生命挑戰,並以著作激勵社會,她不但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而且曾在1980年獲選為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劉俠欲參加1989年立法委員選舉,但因只有國小畢業學歷,原不符參選資格,而向考選部申請學歷檢核認許,考選部以不符法規:「立委候選人須高級中學以上學校畢業或普通考試以上考試及格。」而拒絕其申請,劉俠女士因無法登記參選,參政權受侵害為由,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向民事該管法院提出國賠訴訟,法院以非民事案件逕予駁回,上訴至最高法院仍遭駁回,乃經理律法律事務所協助下申請大法官解釋,而於1992年作成釋字290號解釋,解釋文內容雖認為考選部及法院判決尚無違憲,惟此案受到大法官們的重視而予以受理,並指出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時,仍應考量就學有實際困難之身障人士,意義重大。
她的晚年在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仍以口述方式寫作不輟,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足以激勵人心。
1997年杏林子獲靜宜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2001年被委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3年2月7日凌晨,負責照顧的印尼籍看護工維娜由於患有精神病,杏林子遭其嚴重拉扯及傷害,緊急送三軍總醫院急救,不幸於2月8日凌晨4時41分離世。遺體於3月初火化,安葬於台北縣宜城福音山。

2. 愛心籌是真的嗎最近在朋友圈裡面常常看到這個微信公眾號請知情人告知

是真的,屬於網路眾籌項目的一種。類似平台還有輕松籌、水滴籌等。

愛心籌是由病友社區慢友幫衍伸發展的愛心眾籌平台。愛心籌希望以愛心和信任為基礎,幫您完成所需的醫療救助等項目,讓善良溫暖的人們來幫你眾籌。

為宣傳公益理念,凝聚社會愛心力量,關注大病困境群體的福祉,愛心籌平台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管理中心設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慢友幫愛心籌聯合計劃(簡稱『919慢友幫愛心籌聯合計劃』),幫助因患重大疾病導致家庭貧困的患者提供募集醫療資金的服務。大病患者可以通過「愛心籌」平台加入919大病救助工程的聯合計劃進行公開募捐,所募集的善款由基金會統一管理。

病友通過愛心籌,就可以創建眾籌項目,需要填寫的信息包括眾籌金額、資金用途、眾籌周期、受助人基本情況介紹(如家庭情況、疾病情況等)。此外,還需上傳受助人手持身份證照片、醫療診斷結果、治療照片等圖片。病友創建完項目,將由慢友幫跟進進行嚴格的醫療審核和身份審核,病患即可通過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出去獲得個人求助。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病友的眾籌項目是通過自身的渠道進行擴散,愛心籌只是提供眾籌平台和方法。

拓展資料

眾籌翻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香港譯作「群眾集資」,台灣譯作「群眾募資」。由發起人、跟投人、平台構成。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徵,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一般而言是透過網路上的平台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群眾募資被用來支持各種活動,包含災害重建、民間集資、競選活動、創業募資、藝術創作、自由軟體、設計發明、科學研究以及公共專案等。Massolution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總募集資金已達51億美元,其中90%集中在歐美市場。世界銀行報告更預測2025年總金額將突破960億美元,亞洲佔比將大幅成長。

3. 19《生命生命》中關於作者的故事

上帝的騎寵,上古時期世界的霸主。
┏┛┻━━━┛┻┓
┃|||||||┃
┃━┃
┃┳┛ ┗┳ ┃
┃┃
┃┻┃
┃┃
┗━┓┏━┛
┃史┃
┃詩┃
┃之┃
┃寵┃
┃┗━━━┓
┃經驗與我同在┣┓
┃攻樓專用寵物┃
┗┓┓┏━┳┓┏┛
┃┫┫┃┫┫
┗┻┛┗┻┛
要不是3倍經驗,我也不會帶著我寶貴的寵物來。
漢語:我是來打醬油的。
英語: I'm going to buy some soy sauce.
韓語: 나는 간장 소스.
德語: ich gehe Sojasosse kaufen.
法語: je me suis prend que sauce de soja.
俄語: Я пришла за соевым соусом.
荷蘭語:kwam ik tot een sojasaus
西班牙語:me vino a un salsa de soja
義大利語:venuta solo a comprare la salsa di soia.
你每到一個帖子就粘貼這句話,十五天就到了11級」......我徹底恍然大悟,吧主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經驗了!!!假如你每天簽到拿4經驗,18級300000/4=75000天,如果從1歲開始簽到,那100 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簽到(誰知道200年後尼瑪還有沒有簽到這玩意), 如果你每天再水4經驗,時間減半,但考慮現實,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經驗,可能你是個勤快的人,每天水32經驗,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個大水怪,每天水64經驗,那就只要12.5年!!!還如果你個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經驗,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經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經驗,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當然,你會覺得3年還是太遠了,每天你閑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經驗,碉堡了, 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點!!!什麼!!你還不滿意?那你覺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經驗嗎,可能嗎?可能嗎??可能!!!據說回復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經驗,真的很棒......那麼,按照隊形,點擊復制,把我的話復制一片,拿經驗

4. 杏林子是誰

杏林子,本名劉俠,民國31年二月二十八日生〈1942-2003〉,陜西省扶風縣
杏林鎮人.寫作風格:文筆溫柔感性,字里行間顯露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命
運低頭的堅毅.近年來更以理性堅定的思維突破層層障礙,為弱勢團體爭取
一席空間,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為什麼選她呢 因為被她堅韌的一生所吸引.其實她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女
人,上蒼也並未賜予她魅力,雖然如此,由她內心所散發出的那股不屈饒的
魔力,令我無法可擋.為了想更了解這位美麗的作家,我瀏覽了許多關於她
的網站,尋求一些關於她的評論,便於我能更深一層地了解不被厄運屈服的
劉俠,我嚮往於她不屈不饒的精神個性與人生態度.
此文內容分成十二歲前的歡樂童年,十二歲後的生病史,戰敗後的美麗,三
個重點來介紹與描寫.
她,杏林子,文如其人,讀她的文章,就像聽到她爽朗的聲音一般.文質舒
緩,思考綿密,不僅有哲理,有抒情,文筆更是更加地高潔洗鍊,流露出入
世,出世的胸襟情懷,看看杏林子如何以幽默的筆調,告誡青年朋友們在人
生旅途中如何與信心的行囊同行,讀不到她的淚水,只聽到她爽朗清脆的聲
音為大眾加油!她十二歲時便與病魔對抗戰爭,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從
此,健康離她遠去;求學亦離她而走,自從她開始了漫長且千篇一律的『生
病史』.人間不免缺憾,缺憾還諸大地,就像杏林子已殘缺的身體,見證人
間的大愛與大美.所以這篇論文的預期成果,我希望能詮釋她的抗病過程,
及明白在抗病過程中她又是以何種力量支持自己,用微笑面對世界一切,這
是對生命的探索.

5. 潮州傑出人物

1.李嘉誠
他獲得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
他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巨子;
他是潮人的驕傲

李嘉誠這個名字,自70年代以來一直震撼著世界,特別是地產界和金融界。李嘉誠這個名字,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意味著是財富。李嘉誠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斗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善於用人,構成了成功的因素。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州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去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更令人欽佩的是,李嘉誠先生雖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國、故鄉。他曾充滿感情地說:「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國家,思念故里」,「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斗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以報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實關系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而擁有萬余平方公裡面積,上千萬人口的潮州地區,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學府,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為此,他從1980年開始,便開始出資創辦汕頭大學,到去年底為止,共捐資12億多元,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校舍,設立了文、理、工、醫、法、商等9個學院、16個學系,為國家,為潮州地區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五屆校董會上,李先生虛懷若谷地對在汕大成長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經在汕大講的一句話:「成就加上謙虛,才最難能可貴」。

李嘉誠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去年6月他獲得了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李嘉誠先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企業家。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弗雷澤先生在頒獎時說:李嘉誠先生在全球的商業地位顯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獲得此獎是名至實歸。

這位偉大的企業家,盡管獲得無數殊榮,他依然把自己作為一個平常人,一個市民和一個商人,並盡一切所能來報務社會,幾十年來,他向各界捐款逾38億港元。用他的話說:「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而置人類高尚情操於不顧的話,那麼,一切進步及財富創造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晚上8點多,宴終人散,在宴會上吃的是什麼沒有記清,但李嘉誠先生的風范卻深深地「植入」腦海之中,給記者留下了難以忘情的印象,更加懂得應當如何立身處世,才不枉費自己一生。

2.林百欣
林百欣(1914年生)
潮陽人。早年赴澳門經商,1937年到香港經營制衣業。1947年創辦麗新制衣有限公司,以成衣製造和出口為主要業務,逐步拓展非洲、歐洲和美國及加拿大市場。1987年購買鱷魚恤有限公司73.9%股權,同年購入亞洲電視10%股權。1988年又增購亞視1/3股份。同年將地產業務分拆獨立上市,改組成麗新制衣國際和麗新發展兩家上市公司。1989年收購加拿大卑詩省山村度假勝地的最大度假酒店。家族財產超過90億元:現任香港麗新集團主席,亞洲電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福織造廠有限公司、永福布行有限公司、台灣民興紡織設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等。曾在香港捐資興建林百欣學校和林百欣青年娛樂中心,在汕頭、潮陽捐建林百欣中學等。1993年受聘為港事顧問。曾獲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3. 饒宗頤
初夏,香港跑馬地。在一間「四壁皆書」的寓所,一位目光銳利、精神瞿爍的老人用純正的潮州話娓娓而談,從潮州的歷史到敦煌的藝術,從神秘的新德里到浪漫的巴黎,從嚴肅的學術到優雅的藝術,讓來自粵東潮屬三市媒體的一群年輕人,深深感受其學問的博大精深,真正見識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這位老人就是被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稱為「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又擅長書法、繪畫,在中國台灣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國家,有極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的饒宗頤教授。「現在是一個製作模型的社會,但我製作了自己的模型,我不想跟著別人走過的路走下去,我要擁有自己的東西」
饒宗頤字選堂,號固庵,1917年出生於潮安。作為名揚四海的學者,饒宗頤沒有真正的進學堂讀書,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對此他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製作模型的社會,學堂里也是在製造模型,但我不想跟著別人走過的路走下去,我要擁有,也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東西,於是我製作了自己的模型。他回憶說,我上過一年中學,後來就不上了,因為學不到東西。後來人家提到饒宗頤,總說他是秉承家學,大多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4.陳偉南
陳偉南( 1919年一)
原名陳鴻志,字國憲,出生於潮安縣沙溪鄉。1937年赴港,香港淪陷後回鄉務農。抗戰勝利後再渡香江,先後創辦星洲貿易有限公司、星洲膠業有限公司、屏山企業有限公司,開設屏山飼料廠。任香港汕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潮州商會副會長、香港潮安同鄉會會長、永遠榮譽會長、澳門潮州同鄉會永遠會長。陳偉南熱心襄助鄉邦發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業。自1985年以來,捐資總額5000多萬元。其中在家鄉捐建沙二幼兒園、沙二小學、寶山中學。榮獲廣州、潮州、汕頭三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八屆人大代表、政協汕頭市委員會副主席!

5. 謝慧如
謝慧如 (1913—1996年)
生於潮安縣官塘鎮白水湖,14歲赴泰國,初在東北部的坤敬、萬沛、挽賁等地從商;後到曼谷創辦泰聯企業有限公司,經營火磐、火鋸、凍房、保險、堆棧、建築、糖業、米業、麻絨和土產出口等;繼而在東北部各府開設火磐10多家,並先後承辦政府釀酒廠,創辦舂蓬礦業有限公司和遠東三環嘍鉛瓦廠。先後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執委、永遠名譽主席,泰國潮州會館副主席、名譽主席,天華醫院名譽董事長等職。為「汕頭市榮譽市民」和「潮州市榮譽市民」。捐贈巨款資助建設韓江大橋、潮州體育館;贈建潮州謝慧如圖書館、泰佛殿、藝樂宮、慧如公園及在官塘白水湖建自來水廠;還在家鄉興辦育智學校;在官塘中學建慧如堂;並於1991年4月在潮州市設立優秀市民獎勵基金會。此外,還在汕頭捐建謝慧如潮劇藝術中心,在潮陽市、饒平縣、南澳縣等地也有捐建善舉。

6.

陳弼臣( 1910—1988年)
出生於泰國吞武里府,祖籍潮陽市峽山鎮,泰名陳·梭蓬帕慝。當過廚師、小販和司賬員。後為保險業前輩鄭景雲所賞識,委以森興隆有限公司全權經理之職。不久自創曼谷木業公司,繼而開設星原、亞洲聯合、亞洲保險等公司,經營木材、五金、葯材、文具、大米、保險等行業。1944年與中泰10位商人合資創辦盤谷銀行,任董事,1945年下半年任買辦,1952年任總裁,1963年任董事長兼總裁,1984年辭去職務,被委為名譽董事長。他是盤谷銀行的主要股東,在泰國國內外興辦的公司約160家。歷任泰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主席、泰國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主席、泰國潮州會館永遠名譽主席等。歷年來本人及所屬公司,對各種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捐款數以億銖計。1981年獲泰王所賜一等白象大綬勛章,並獲紅十字一等獎章等。1982年泰國國立喃甘杏大學頒授他金融及銀行家名譽博士。1985年獲朱拉隆功大學商業行政管理學系名譽博士學位。1983年捐資興建潮陽峽山學校。

7. 庄靜庵
庄靜庵( 1908—1995年)
潮州市人。早年曾在廣州一家銀號當學徒。1935年移居香港。40年代創辦中南鍾表公司,經營鍾表貿易。1955年,取得瑞士樂都表和得其利是表的經銷權,在手錶業奠定穩固的基礎。1976年後大量生產石英錶。1978年開始在內地投資設廠,產品銷往歐美、南美和中國內地。曾任香港中南鍾錶行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潮安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廣東省政協委協委員等。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早在1945年就在潮州市創辦私立綿德小學,該校1979年復辦,1980年又捐建綿德中學,後再創辦綿德幼兒園。1991年被汕頭市政府授予「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6. 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是民政部所屬非盈利組織嗎

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是由國務院審批,民政部主管的非盈利組織,這些備案信息在民政部的官方網站上都可以查詢的到

7. 台灣作家杏林子的簡介

【台灣作家杏林子的簡介】

原名劉俠,筆名杏林子。
出生年月日:1942年2月28日,台灣政府已經將此日訂為:國定紀念日。
逝世日期:2003年2月8日,享年六十一歲
代表作品《生命 生命》
學歷:北投國小學畢業
信仰:基督教
經歷: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顧問兼義工組組長
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發展實驗中心輔導
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辦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聯盟創會理事長

劉俠筆名為杏林子,1942年4月12(農歷二月廿七)日至2003年2月8日。十二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只有手指可以動。 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作品《生命 生命》已被選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教科書第19課。杏林子在62歲時,由於菲佣患有精神病而被擊中頭部,因搶救無效死亡。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所獲獎項
第二屆基督教文藝獎-生之歌
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第八屆國家文藝獎-另一種愛情
花蓮縣榮譽縣民
高雄市榮譽市民
第十三屆吳三蓮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台北市榮譽市民
靜宜大學榮譽博士
被譽為「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家」

杏林子著作
1969年:《遙遠的路》(合著小說集)
1976年:《喜樂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記》
1981年:《生命頌》
1982年:《誰之過》、《另一種愛情》
1983年:《凱歌集》、《皓皓長安月》、《牧羊兒——於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們》、《重入紅塵》、《母親的臉》
1986年:《行到水窮處》、《種種情懷》、《山水大地》、《杏林小語》、《杏林子作品精選一》、《讀雲—王祿松新詩水彩畫集》
1989年:《感謝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1982年《誰之過》易名重新出版)、《現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選二》、《杏林子作品精選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頌》(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極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靈品管》、《寶貝書:殘障娃娃家長親職手冊》
1998年:《生命之歌》(有聲書)、《身邊的愛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2000年:《為什麼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主編)、《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諾》、《美麗人生的二二種寶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喬比》。(圖文書)
2003年:《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與眾不同的作品。

她的作品,讀者眾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灣中小學選為假期讀物。但她與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顆奮斗的心,不以書是否暢銷為志向,以勸勉青少年為己任,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參考http://ke..com/view/33964.htm

8. 熔爐真實事件是怎樣的

2000年韓國一名律師聽說了自己的一位老師朋友,談起就職在一所光州的聾啞人學校,大到高位的校長,小到普通的教工,一直長期在虐待性侵這些不能說話的30多名聾啞兒童,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才7歲。

就在二人准備開始為孩子們維權起初,教師朋友便因對方勢力過大而遭到暗殺,另外和此事牽連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相同原因失去生命。律師因為執著於這件案子而被迫離開律師事務所,他拖著三個孩子(性侵的受害者),後來又身患癌症,卻在這條艱難的訴訟路上走了七年。

後來律師遇到了醫生,兩個人一起共同抗爭,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直接證據,但最終罪者卻因為種種潛規則而沒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他們收養三個孩子中的小男孩因為無法接受這個結果而拖著犯罪者之一卧軌自殺,另兩個孩子也強行被孤兒院從律師和醫生身邊帶走。

律師受到極大的打擊,已經病入膏肓。醫生繼續著抗訴的道路卻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後只得以自殺的方式來換取公眾的關注,並在自殺前留下幾萬字的遺書,把該事情詳細的敘述了一遍,在網上傳播,這才引起了社會的注意,相繼有了小說、電影,終於引起了當局的重視。

(8)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法人擴展閱讀

《熔爐》電影的創作過程:

《熔爐》小說熱賣之際正是孔劉在軍隊服役之時。2009年8月,孔劉於軍中剛晉升為兵長時,收到上級贈送作家孔枝泳的原著小說《熔爐》為禮物,讀完這部小說,孔劉被書中描述事件深深震撼,並在軍中致電經紀人,求他託人徵求孔枝泳作家的意見,希望將小說搬上銀幕。

退伍後,孔劉對該小說始終竭而不舍,極力奔走,與經紀公司傾力籌集足夠資金,終於令電影能步上製作的道路。孔劉本人亦毛遂自薦挑戰男主角美術教師姜仁浩一角。

《熔爐》劇組成立,並由黃東赫導演執導。黃東赫此前較為成功的作品是《我的父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黃東赫稱:「《我的父親》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再次拍攝這樣的電影難免有負擔。但也正因如此,更讓我認定這部作品。片中該事件雖然已經有了法律上的判決,但社會判決還沒有結束,遠遠不可能結束。」

9. 潮州的英雄人物

.李嘉誠
他獲得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
他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巨子;
他是潮人的驕傲

李嘉誠這個名字,自70年代以來一直震撼著世界,特別是地產界和金融界。李嘉誠這個名字,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意味著是財富。李嘉誠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斗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善於用人,構成了成功的因素。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州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去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更令人欽佩的是,李嘉誠先生雖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國、故鄉。他曾充滿感情地說:「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國家,思念故里」,「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斗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以報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實關系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而擁有萬余平方公裡面積,上千萬人口的潮州地區,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學府,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為此,他從1980年開始,便開始出資創辦汕頭大學,到去年底為止,共捐資12億多元,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校舍,設立了文、理、工、醫、法、商等9個學院、16個學系,為國家,為潮州地區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五屆校董會上,李先生虛懷若谷地對在汕大成長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經在汕大講的一句話:「成就加上謙虛,才最難能可貴」。

李嘉誠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去年6月他獲得了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李嘉誠先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企業家。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弗雷澤先生在頒獎時說:李嘉誠先生在全球的商業地位顯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獲得此獎是名至實歸。

這位偉大的企業家,盡管獲得無數殊榮,他依然把自己作為一個平常人,一個市民和一個商人,並盡一切所能來報務社會,幾十年來,他向各界捐款逾38億港元。用他的話說:「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而置人類高尚情操於不顧的話,那麼,一切進步及財富創造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晚上8點多,宴終人散,在宴會上吃的是什麼沒有記清,但李嘉誠先生的風范卻深深地「植入」腦海之中,給記者留下了難以忘情的印象,更加懂得應當如何立身處世,才不枉費自己一生。

2.林百欣
林百欣(1914年生)
潮陽人。早年赴澳門經商,1937年到香港經營制衣業。1947年創辦麗新制衣有限公司,以成衣製造和出口為主要業務,逐步拓展非洲、歐洲和美國及加拿大市場。1987年購買鱷魚恤有限公司73.9%股權,同年購入亞洲電視10%股權。1988年又增購亞視1/3股份。同年將地產業務分拆獨立上市,改組成麗新制衣國際和麗新發展兩家上市公司。1989年收購加拿大卑詩省山村度假勝地的最大度假酒店。家族財產超過90億元:現任香港麗新集團主席,亞洲電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福織造廠有限公司、永福布行有限公司、台灣民興紡織設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等。曾在香港捐資興建林百欣學校和林百欣青年娛樂中心,在汕頭、潮陽捐建林百欣中學等。1993年受聘為港事顧問。曾獲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3. 饒宗頤
初夏,香港跑馬地。在一間「四壁皆書」的寓所,一位目光銳利、精神瞿爍的老人用純正的潮州話娓娓而談,從潮州的歷史到敦煌的藝術,從神秘的新德里到浪漫的巴黎,從嚴肅的學術到優雅的藝術,讓來自粵東潮屬三市媒體的一群年輕人,深深感受其學問的博大精深,真正見識一代國學大師的風采。
這位老人就是被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稱為「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又擅長書法、繪畫,在中國台灣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國家,有極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的饒宗頤教授。「現在是一個製作模型的社會,但我製作了自己的模型,我不想跟著別人走過的路走下去,我要擁有自己的東西」
饒宗頤字選堂,號固庵,1917年出生於潮安。作為名揚四海的學者,饒宗頤沒有真正的進學堂讀書,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對此他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製作模型的社會,學堂里也是在製造模型,但我不想跟著別人走過的路走下去,我要擁有,也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東西,於是我製作了自己的模型。他回憶說,我上過一年中學,後來就不上了,因為學不到東西。後來人家提到饒宗頤,總說他是秉承家學,大多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4.陳偉南
陳偉南( 1919年一)
原名陳鴻志,字國憲,出生於潮安縣沙溪鄉。1937年赴港,香港淪陷後回鄉務農。抗戰勝利後再渡香江,先後創辦星洲貿易有限公司、星洲膠業有限公司、屏山企業有限公司,開設屏山飼料廠。任香港汕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潮州商會副會長、香港潮安同鄉會會長、永遠榮譽會長、澳門潮州同鄉會永遠會長。陳偉南熱心襄助鄉邦發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業。自1985年以來,捐資總額5000多萬元。其中在家鄉捐建沙二幼兒園、沙二小學、寶山中學。榮獲廣州、潮州、汕頭三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八屆人大代表、政協汕頭市委員會副主席!

5. 謝慧如
謝慧如 (1913—1996年)
生於潮安縣官塘鎮白水湖,14歲赴泰國,初在東北部的坤敬、萬沛、挽賁等地從商;後到曼谷創辦泰聯企業有限公司,經營火磐、火鋸、凍房、保險、堆棧、建築、糖業、米業、麻絨和土產出口等;繼而在東北部各府開設火磐10多家,並先後承辦政府釀酒廠,創辦舂蓬礦業有限公司和遠東三環嘍鉛瓦廠。先後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執委、永遠名譽主席,泰國潮州會館副主席、名譽主席,天華醫院名譽董事長等職。為「汕頭市榮譽市民」和「潮州市榮譽市民」。捐贈巨款資助建設韓江大橋、潮州體育館;贈建潮州謝慧如圖書館、泰佛殿、藝樂宮、慧如公園及在官塘白水湖建自來水廠;還在家鄉興辦育智學校;在官塘中學建慧如堂;並於1991年4月在潮州市設立優秀市民獎勵基金會。此外,還在汕頭捐建謝慧如潮劇藝術中心,在潮陽市、饒平縣、南澳縣等地也有捐建善舉。

6.

陳弼臣( 1910—1988年)
出生於泰國吞武里府,祖籍潮陽市峽山鎮,泰名陳·梭蓬帕慝。當過廚師、小販和司賬員。後為保險業前輩鄭景雲所賞識,委以森興隆有限公司全權經理之職。不久自創曼谷木業公司,繼而開設星原、亞洲聯合、亞洲保險等公司,經營木材、五金、葯材、文具、大米、保險等行業。1944年與中泰10位商人合資創辦盤谷銀行,任董事,1945年下半年任買辦,1952年任總裁,1963年任董事長兼總裁,1984年辭去職務,被委為名譽董事長。他是盤谷銀行的主要股東,在泰國國內外興辦的公司約160家。歷任泰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主席、泰國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主席、泰國潮州會館永遠名譽主席等。歷年來本人及所屬公司,對各種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捐款數以億銖計。1981年獲泰王所賜一等白象大綬勛章,並獲紅十字一等獎章等。1982年泰國國立喃甘杏大學頒授他金融及銀行家名譽博士。1985年獲朱拉隆功大學商業行政管理學系名譽博士學位。1983年捐資興建潮陽峽山學校。

7. 庄靜庵
庄靜庵( 1908—1995年)
潮州市人。早年曾在廣州一家銀號當學徒。1935年移居香港。40年代創辦中南鍾表公司,經營鍾表貿易。1955年,取得瑞士樂都表和得其利是表的經銷權,在手錶業奠定穩固的基礎。1976年後大量生產石英錶。1978年開始在內地投資設廠,產品銷往歐美、南美和中國內地。曾任香港中南鍾錶行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潮安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廣東省政協委協委員等。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早在1945年就在潮州市創辦私立綿德小學,該校1979年復辦,1980年又捐建綿德中學,後再創辦綿德幼兒園。1991年被汕頭市政府授予「汕頭市榮譽市民」稱號。

閱讀全文

與民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法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