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雲第一份工作是做什麼
馬雲第一份工作是老抄師。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會擴展閱讀:
馬雲1984年考入杭師大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後做了6年老師。不久前網友翻出的一份校報還顯示,馬雲當教師時間雖不長,幹得卻不賴,他曾獲得過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首屆優秀青年骨幹老師」稱號。
很多人知道馬雲當過老師,更多人知道他從教壇離開後的阿里故事,但鮮有人將這兩者聯結起來。在馬雲心中,他當年進入商界實屬「誤打誤撞」,沒想到一做就做了20年。
馬雲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創業故事已經為公眾所熟知,他卻反復講起教師經歷對他和阿里巴巴這家公司的塑造和影響。他說,做老師的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的學生比你更強、比你更好。
對於馬雲而言,成為企業家是一個偶然,他始終懷揣著教師夢。老師身上具有的理想主義,以及樂於分享、成就他人的信念,讓阿里巴巴變成一家不一樣的公司。
2. 介紹下OMEGA手錶的各個系列
1、星座系列。星座系列(Constellation)腕錶於1952年推出,歷經多次技術革新後,已成為歐米茄的經典系列。星座系列的款式曾經多樣且豐富,曾推出方形表款、一體成型表款等。
1964年推出帶有「C形表殼」(即表殼外形像兩個互相緊鎖的「C」)的腕錶設計,這一設計之後被沿用到1967年誕生的首款星座女裝腕錶之中。
2、海馬系列。1932年,歐米茄率先推出潛水表——海洋系列。1948年開始,歐米茄生產的專業潛水表均冠以「海馬」(Seamaster)的稱號,早期海馬系列經過飛行員與航海家在艱難環境中測試,已見證了其精確性能,海馬徽章也代表了該系列腕錶的精準度和可靠度。
3、超霸系列。超霸系列(Speedmaster)誕生於1957年,起初歐米茄旨在打造一款為專業研究、工業發展和體育運動而設計的新型計時腕錶。
首款超霸推出時外型設計豪邁且時間閱讀清晰簡便,在面盤上採用三個小表盤和表圈上的測速計計算時間,如今這種面盤設計已成為計時碼表的的標准設計。
4、碟飛系列。1967年,歐米茄推出了一款沿襲1962年海馬系列碟飛腕錶設計風格的腕錶,並首次單獨將"De Ville"字樣飾於表盤之上,自此標志著歐米茄碟飛系列正式誕生。
法語中「De Ville」代表都市,這也彰顯了該系列簡約、優雅的設計風格。碟飛系列共有六個子系列,分別為Ladymatic系列, Hour Vision系列,名典系列,典雅系列,男表系列以及陀飛輪系列。
品牌介紹:
1848年,歐米茄誕生於瑞士西北部的拉紹德芬(La Chaux-de-Fonds),創始人路易士·勃蘭特(Louis Brandt)在當地辦了一家裝嵌懷表的小工坊,開始了歐米茄初期的製表事業。
1894年製造出了「Omega」19令機芯,此機芯獲得歐洲幾家著名天文台頒發的精確計時證書,公司決定以此重新命名,並以希臘字母「Ω」作為標志,歐米茄名稱自此誕生。
網路--歐米茄
3. 如何鑒別古董
1、分類法:運用類型學的分類排比法,找出各種陶瓷之間的異同點,加以分類分型,摸索出器物演變的規律,達到認識和掌握的目的。
2、比較法:利用已知的標准器(例如窯址標本,紀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帶有年款的陶瓷器),與彼此有某種聯系的鑒定對象加以對照,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比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變知之,得出合乎事實的判斷。
3、甄別法:在實踐的基礎上,運用調查、考證和科學檢驗等不同方法,通過邏輯思維和概括,對鑒定對象作出正確的甄別。
(3)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會擴展閱讀:
鑒定的核心
價值的內容是文物鑒定的核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前三者是無形的,不具有直接表現性,經濟價值則相反,它是前三者的集中體現,但有時可能並不統一。
文物鑒定有公立鑒定和民間鑒定兩大類。公立鑒定指國家文物行政部門主管的組織機構的鑒定行為。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地方省級鑒定站、經批准設立的帶有事業單位性質的文物商店、公立的博物館等公益機構的鑒定。
民間鑒定指除此之外的各類鑒定行為。文物鑒定的爭議可能發生在公與公、公與民、民與民任意兩者之間,並基本集中在對真偽的鑒定上,一少部分集中在對價格高低的鑒定上。
4. 有關慈善的事例
成龍和他的慈善事業
一場名為「吉馬之夜·龍徽干紅 成龍和他的朋友們」2005年成龍上海演唱會將在9月2日於上海八萬人體育場隆重舉行。作為此次成龍上賽慈善周末的重要活動之一,成龍親力親為,誓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 做善事樂此不疲 盡管拍電影、做宣傳的事情很多,只要有空成龍大哥就會花時間來做善事。 ");ad_dst = ad_dst+1;> 成龍母親的過世對他打擊很大,也使他重新定位了自己,他的好友說:「(成龍)母親的死,加上身邊好友梅艷芳、張國榮、黃沾的離去,世界到處發生的災難,種種事件令成龍非常觸動,甚至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此後不斷舉辦的慈善活動都表現了他真心地希望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願望。」 成龍更是把整個4月定為「生日月」,用所有時間做慈善。今年4月里,新疆、西安、遭遇海嘯襲擊的地區、柬埔寨、越南……都留下了成龍慈善事業的足跡。 愛心感動中國 「做名人其實一點也不難,但做一個有德的名人,確實是難上加難」 2004年2月20日,在中央電視台第二屆「2003年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的評選中,成龍因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稱號。推薦委員們對成龍的評價是:成龍在好萊塢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動人心的是成龍的公益心;成龍在國際演藝界為中國爭了光,他熱心公益,不忘回饋社會,這是難能可貴的。 成龍表示,剛開始我只是在香港做慈善活動,後來到內地,再後來發展到歐洲、美國、非洲、加拿大……而且我做的時候穿著唐裝,讓他們知道我是一個中國人,來到外國幫助你們,我希望用我的力量讓人家知道,中國人也到你們國家幫助你們,我覺得身為一個中國人,有這個使命去做。 成龍的三個夢 2005年8月8日成龍出現在「吉馬之夜·龍徽干紅 成龍和他的朋友們」2005年成龍上海演唱會的新聞發布會現場,動情地講述了自己的三個夢,「我希望世界和平,我希望世界大同,我希望中國沒有窮人」。為了慈善事業,為了心中的三個夢,2005年9月2日「吉馬之夜·龍徽干紅 成龍和他的朋友們——2005年成龍上海演唱會」將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舉行。憑借著成龍在演藝圈內的號召力和多年執著於慈善事業的可貴品質,此次演唱會有來自港、台、韓、及馬來西亞的眾多藝人前來助陣。 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 為了回報社會,成龍於1988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幫助貧苦孩子、殘疾人士、老年人,和那些在科學以及藝術領域頗有追求的學生。這些年來,無論是捐錢捐物,還是代言慈善機構,成龍都不遺餘力。 隨著成龍電影在全世界影響的擴大,成龍的慈善事業也越做越大,如今,成龍在近30個國家、50多座城市做了百餘件善事。 對於所做的,成龍感到自己能幫的亦不過是冰山一角,但他仍會盡能力所及不斷去做。懷著一顆慈愛之心,從香港到內地,從亞洲到非洲,到處都有成龍奔波的身影。為了心中的夢想,這位身著唐裝的愛心使者依然不覺疲憊,要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 成龍愛心大事記 1988年成龍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 2003年,成龍為了抗擊非典組織義演,並捐款150萬元。 2004年初,成龍奔赴泰國、韓國、日本等禽流感流行的國家,支持政府和民眾抵抗病毒。 2005年年初,成龍趕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以個人名義捐款50萬港元給東南亞受海嘯影響的地區。 2005年3月底,成龍拉開「保護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大型活動——真心英雄2005中國羅布泊沙漠越野賽」活動。 2005年4月1日,成龍在新疆貧困地區開展助學慈善活動。 2005年7月26日,成龍在貴州貧困地區開展助學慈善活動。 2005年9月2日「成龍和他的朋友們」2005年成龍上海演唱會 2005年9月3日 慈善募捐晚宴 2007年9月,在成龍――「龍子心」走進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公益慈善活動上,知名藝人、聯合國親善大使成龍先生表示,要將公益慈善事業進行到底。 成龍說,是貧困兒童和孤兒感動了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從小沒有讀過書,目前所得到的知識全是靠後來自學。近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那些因為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幫助那些失去生活來源的人們。 成龍說,公益慈善事業有起點,但沒有終點,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為止。
5. 「求是獎」發行方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是什麼來頭
這個基金會是香港知名企業家查濟民1994年在香港創立的,「求是」這個名字則是根據求是書院得來的,也就是浙江大學的前身。
查濟民成立這個求是科技基金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中國科技的發展。這個目的也確實達成了,從求是科技基金會成立以來,有358位各界科學家獲獎,也資助了無數科學項目的進行,還設立了研究生獎學金來幫扶各種人才。
能夠獲得求是科技基金會獎項的人,都是對我國科學事業做過貢獻的人。比如求是科技基金會的顧問楊振寧先生,還有今年剛剛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的邵峰和顏寧。都是對我國科技做出貢獻的人。
總之,這個求是科技基金會是一個大人物的成立的,它推動了我們科學事業的發展。
6. 什麼是民間非營利組織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非營利組織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包括藝術、慈善、教育、學術、環保等等。
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與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三種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在北美和歐洲,學術界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急劇增加,即使在東歐,對非營利組織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6)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會擴展閱讀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薩拉蒙根據26個國家的比較研究,建立了國際非營利組織分類標准:1.教育學術;2.醫療;3.社會福利;4.文化休閑;5.職業團體;6.住宅開發;7.國際事務;8.公民倡議;9.環境保護;10.慈善;11.宗教;12.其他。
聯合國國際標准產業分類體系把非營利組織劃分為3大類,15小類,它們是: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醫療和社會工作:醫療保健、獸醫和社會工作;其他社區服務和個人服務:環境衛生、商會和專業組織、工會、其他會員組織(包括宗教和政治組織),娛樂機構、新聞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及文化機構,運動和休閑。
歐共體經濟活動產業分類體系把非營利組織劃分為5類18項: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和護理教育;研究與開發;醫療與衛生:醫院、診所,其他醫療機構,牙醫和獸醫;其他公眾服務:社會工作、慈善機構、專業組織、僱主協會、工會、宗教組織和學會、旅行社;休閑與文化:娛樂機構、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動物園和體育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