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茅以升科教基金會唐山分會

茅以升科教基金會唐山分會

發布時間:2020-12-27 08:53:30

❶ 茅以升簡介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英文名稱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❷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基金會簡介

基金會經國家科技部獎勵辦批准設立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專土力學及岩屬土工程大獎等十個獎項,先後獎勵了千餘名取得傑出成就的工程技術人員、教授和優秀學生,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已成為我國土木工程界最高個人榮譽獎;宣傳茅以升先生的光輝業績、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組織了數十次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和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合作交流活動;創辦了「茅以升中學」、「茅以升實驗學校」、高等學校「茅以升班」;編輯出版《茅以升科技文選》、《茅以升橋話》等。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自創建以來,受到李嵐清、雷潔瓊王兆國、吳階平、錢偉長、宋健、朱光亞、錢正英、周光召、韓啟德、路甬祥、徐匡迪、王志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中央有關部委的表彰,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認同和贊譽。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將在貫徹黨中央關於科教興國、人才戰略和自主創新等精神中繼續奮進、再創輝煌。

❸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歷史回顧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是為了紀念我國傑出的橋梁專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於1991年由有關單位發起並捐資設立的。
《基金》的宗旨是紀念茅以升先生一生為工程建設以及科研教育的貢獻並繼承其未竟事業,支持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獎勵、科技普及等活動,以促進國家科技教育事業的繁榮,促進科技後備人才的成長。
《基金》自設立以來,開展了多方面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重點工作有:
一、設立了以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大獎為重點,以及鐵道科技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等獎勵項目。
《基金》自成立以來已召開過十一屆 頒獎大會,共有628人獲獎,頒發的獎金已近100萬元。
橋梁大獎和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大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僅一名,在國內有較高的威望,並有二名香港專家獲橋梁特別獎和一名香港專家獲橋梁青年獎。其他獎勵項目的獲獎者也都是在各相關領域工作中的佼佼者,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良好的影響。每次領獎大會都邀請了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國家人領導以及頒獎大會所在地的省市領導人出席,擴大了《基金》在當地的影響,也獲得當地有關單位的捐資和資助。《基金》設立的獎項已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為首批社會力量設立獎勵項目的單位之一。
二、組織開展各種科技教育活動。
《基金》在每屆頒獎活動中大多安排了學術報告會。例如,1995年舉行的第五屆頒獎大會上請橋梁大獎獲獎人林元培做橋梁方面的學術報告;在2000年舉行的第九屆頒獎大會上請建設部總工程師姚兵做有關工程質量問題的報告,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總工程師林國雄介紹蕪湖長江大橋設計和施工概況;在2001年的第十屆頒獎大會上,請土力學大獎獲獎人謝定義介紹其在「土動力學和非飽和土力學、黃土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等。」
《基金》還先後舉辦過著名美籍華人橋梁專家林同炎學術報告會,張維、王大珩、程慶國三位著名專家學術報告會。特別是近年來,加強了與台灣的民間交流。2001年在杭州、上海、蘇州、南京等地接待了以台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建中教授為團長、由33名土木工程界專家組成的參觀訪問團,參觀訪問了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和錢江一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江陽大橋、南京大橋等地,並進行了交流座談。隨後,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辦了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學術研討會,大陸和台灣專家共同交流學術心得和建設成就。2002年在杭州舉辦了「21世紀橋梁技術發展論壇」,邀請了美國、台灣、香港、澳門和大陸橋梁專家做學術報告,就世界橋梁工程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共同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及現代橋梁工程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手段、管理創新、人才准備等做了精彩的演講,並對中國橋梁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科技進步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是一次規格高、水平高的學術活動。
《基金》還於2000年、2001年、2003年三次組織國內橋梁和土木工程專家去台灣出席橋梁工程和土木工程研討會。
三、《基金》在不斷開展活動中壯大
《基金》每年都舉辦一些重大活動,除每年的頒獎大會和學術交流活動外,曾舉辦過茅老百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杭州錢塘江橋畔建立茅以升塑像和建橋紀念碑,創辦了茅以升實驗學校和茅以升科教培訓中心,舉辦茅以升生平事跡展覽和橋梁知識與中國橋梁建設成就展覽在全國各地巡迴展出,出版茅以生遺作《橋話》,與中央電視台、浙江省電視台聯合舉辦專題活動,與光明日報合作開展「當代中國傑出橋梁巡禮宣傳活動」, 建立茅以升橋梁委員會等。《基金》通過不斷的活動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❹ 茅以升班的茅以升班的開設背景

我國的高等教育,在2002年前,按照「國際標准」,處於精英教育階段,所有的大學生,包括專科生,進入高等學校,都接受精英式教育。他們被認為是國家未來的主導,這種感覺,確切地說,在1999年,應更加強烈,因為那之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8%,1990年代初,則只有3%、4%。轉眼幾年間,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這是國際公認的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的標志,而到2005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1%——這樣說來,在校大學生占同齡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1%,那麼,大學本科教育還算是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部分高校開始嘗試在本科生這一塊選拔一批人組成「創新班」,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加開放的發展空間。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率先在全國開設了創新班——茅以升班。隨後, 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大連交通大學、河北聯合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中南大學、蘭州交通大學 8所高校也相繼成立了「茅以升班「。2013年,唐山學院也成立了」茅以升班「。2007年,西南交大又在積累「茅以升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開辦了「詹天佑班」。

❺ 茅以升是誰,他與杭州有什麼關系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茅以升同志,字唐臣,江蘇鎮江人,生於1896年1月。1916 年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畢業後考取清華官費赴美國留學。1917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橋梁專業,獲碩士學位;1919年獲卡利基—梅隆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後至1949年,曾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學教授、校長,北洋大學教授,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院長;其間,1930年至1931年任江蘇水利局局長,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 (掛此職到1949年),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1943年至1949年任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1949年至1952年任中國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校長。1951年至1981年任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

茅以升同志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二屆至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8年起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1987年後任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

茅以升同志是中外知名的科學家、成就卓著的橋梁專家。1 919年,他在美國卡利基—梅隆理工學院的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水平,該文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他因此獲得了母校康乃爾大學的「斐蒂士」研究獎章。 30年代,他主持設計和建造了錢塘江大橋,這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鐵路公路兩用橋。該橋在工程技術上的成就增強了國人在橋梁建設方面的自信心,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和長江大橋的建設過程中,茅以升同志擔任由20多位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主持這個委員會,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為這座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1959年,在首都10大建築的建設中,茅以升同志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周恩來總理指定由茅以升同志審定設計方案並簽字,承擔保證人民大會堂安全的責任。體現了中央領導同志對他的尊重和信任。1978年,茅以升同志主持修撰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對我國古橋建築從技術上作了總結。他主持鐵道技術研究所和鐵道科學研究院長達30年之久。任職期間,他提出了「一切為科研,科研為運輸」的辦院方針,多次主持研究制定鐵路科學研究發展規劃,明確為鐵路運輸服務的科研重點,努力推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使該院發展成為專業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綜合性專業研究機構,為我國鐵路運輸生產建設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由於茅以升同志在橋梁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他榮譽獎章,1947年他被公推為中國工程會會長,他還曾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後,他任上海市科聯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名譽主席,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技術科學部副主任,1 953年起被選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從1958年開始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6年改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茅以升同志在橋梁工程領域的成就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承認。早在195 6年,他就成為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個人會員,1979年獲美國卡利基—梅隆大學「卓越校友」獎章,1982年被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84年被選為加拿大土木工程學會榮譽會員。

茅以升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1920年他從美國歸來後,即投身於教育事業,直到1952年,前前後後在教育界服務20餘年。做過5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早在19 26年,茅以升就指出中國的教育「既保留了封建的靈魂,又襲用了歐美的軀殼」,主張改革。他提出了工科教學要理論聯系實踐, 「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科研、教學和生產相結合。先後發表了很多論述改革和發展我國工程教育的論文,如《教育的解放》、《新時代的科學教育》、《工程教育的方針與方法》等。在教學方法上,他注重啟發,反對灌輸,在自己的實踐中摒棄了那種授受式的教學法,將學生由受體改為主體。他把中國古代的「教學相長」和西方教學思想的精華有機結合,靈活運用,深得學生好評。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稱贊茅以升的教學法「的確是個嶄新的教學上的革命,是開創了我國教育的一個先例」。新中國建立初期,他就建議開辦函授大學,加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專門人才,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茅以升同志積極倡導科普教育,他把科普看作中國通向現代化的橋梁,主張科研和科普相應發展,他寫了大量科學性強、文字生動的科普文章,如《橋話》、《中國石拱橋》等。還主編了《自然科學小叢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科普作家。他曾任中國科普協會副主席,為組織和促進中國的科普創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特別關心青少年的成長,不辭辛苦,嘔心瀝血,引導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獻身於祖國的科學事業

❻ 造橋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他從此更加奮發讀書,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卓越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方面作出的貢獻。 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1959年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國現在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作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餘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65周年紀念日。65年前的今天,以茅以升先生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在錢塘江上建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在中國橋梁工程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錢塘江大橋開工於1934年。當時,浙贛鐵路正在興建,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錢江乃著名險惡之江,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其水勢不僅受上游山洪暴發之影響,還受下游海潮漲落的制約,若遇台風襲擊,江面常逞洶涌翻騰之勢。錢塘江底的流沙厚達41米,變遷莫測,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因此,民間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諺語,工程技術界也認為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於橋梁事業,後又負笈美國,於康奈爾大學和卡利基理工學院專攻橋梁專業並獲博士學位。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中國人自己的大橋。於是迎難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請同學羅英任總工程師,寢饋於斯,志在必得。
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使橋基穩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木樁立於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斷樁。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沖出小洞中受到啟發,採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沖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來一晝夜只打1根樁,提高到可以打30根樁,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建橋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沉箱上再築橋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開始時,一隻沉箱,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被潮水頂到上游,上下亂竄。後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沉箱問題才得以解決。第三個困難是架設鋼梁。茅以升採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梁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梁便落在兩墩之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錢塘江大橋是一座經受了抗日戰火洗禮的橋。建橋末期,淞滬抗戰正緊,日軍飛機經常來轟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號橋墩的沉箱里和幾個工程師及監工員商量問題,忽然沉箱里電燈全滅。原來因日軍飛機轟炸,工地關閉了所有的電燈。錢塘江橋冒著敵人的轟炸,終於於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
錢塘江大橋建成後,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傑出貢獻。建橋紀念碑的碑文記錄了這段悲壯的史實:「時值抗日戰爭爆發,在敵機轟炸下晝夜趕工,鐵路公路相繼通車。支援淞滬抗戰、搶運撤退物資車輛無算,候渡百姓,安全過江,數以數十萬計。當施工後期,知戰局不利,因在最難修復之橋墩上預留空孔,連同五孔鋼梁埋放炸葯,直至杭州不守,敵騎將臨,始斷然引爆,時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當時先生留下『不復原橋不丈夫』之誓言,自攜圖紙資料,輾轉後方。」為了阻斷敵人,茅以升受命炸斷了親手建造的大橋,這是何等悲壯的義舉。抗戰勝利後,茅以升實踐誓言,又主持修復了大橋。建橋、炸橋、復橋,茅以升先生始終其事,克盡厥責。
錢塘江大橋建成於抗日烽火之中,再生於和平建設之世。她不僅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而且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使滬杭與浙贛兩條鐵路相連接,使錢塘江兩岸由天塹變通途。通車65年以來,她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和當地經濟的繁榮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錢塘江大橋既是我國橋梁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茅以升先生把工地辦成學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工程實踐,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橋梁工程人才。我國一些重要橋梁工程,如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一些負責人都曾經歷過錢塘江大橋建設的洗禮。
錢塘江大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展示了中華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為首的我國橋梁工程界的先驅在錢塘江大橋建設中所顯示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敢為人先的科技創新精神,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永遠是鼓舞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他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10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9年11月12日病逝。
編輯本段茅以升 職業生涯
1920年,茅以升應邀回母校任教授,時年24歲,是國內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此,開始了前後30餘年的工科教育事業。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副主任(副院長)。1922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該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並,成立河海工科大學,茅以升任首屆校長。1926年,任北洋大學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工學院)院長。1930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主持規劃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都作過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與愛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興衰,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功績。1991年,西南交通大學(文化大革命以後唐山鐵道學院遷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學)樹茅以升銅像永志紀念。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終身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餘篇論著,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制度。

❼ 茅以升的 生平及主要成就.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英文名稱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有關茅以升的情況,詳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mRBQrMXwzb4wjk9gkNPWl1WSTV_-

❽ 茅以升是誰有什麼代表作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回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答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長期擔任學會領導工作,是我國工程學術團體的創建人之一。 中文名: 茅以升 別名: 字唐臣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江蘇丹徒 出生日期: 1896年1月9日 逝世日期: 1989年11月12日 職業: 橋梁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畢業院校: 卡內基梅隆理工學院 主要成就: 主持修建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橋梁 中國土力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倡導者 工科教育家 代表作品: 錢塘江大橋 本科: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碩士: 康奈爾大學 學術地位: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❾ 茅以升成就 作文

茅以升深知工程技術人才之於祖國的重要性,矢志於祖國的工程教育事業回國後, 晚年的茅以升
立即應恩師羅忠忱教授之約,到母校任教,此後還長期任教於東南大學、北洋大學並擔任這些學校的領導職務。茅以升於1921年、1926年、1938年、1950年四度出任母校唐山交通大學*校長或副校長。特別是他第三次出長母校(1938年至1942年),正值抗戰時期,為母校南遷復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42年,茅以升離開母校後,赴貴陽任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籌備中國橋梁公司。他著眼未來,將錢塘江橋工處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吸收到橋梁公司,培養他們成為橋梁建設的技術骨幹。 建國後,茅以升又一次回到母校任教,出任由國立唐山工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華北交通學院組成的中國交通大學校長。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都作過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與愛戴。茅以升深知科學技術進步對於國家建設的重要性,1952年,他又欣然接受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後為院長)的職務。這時他雖已年過半百,仍以過人的精力,不辭辛勞,開始了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創業。 茅以升是最早從事科普事業的科學家之一。1950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他是最勤奮的科普作家,在他發表的200多篇論著中,有關科普工作的論著和科普文章約佔1/3。他的《沒有不能造的橋》一文,在1981年榮獲全國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 為加強國際科技交流,提高中國的國際威望,他曾先後率團訪問捷克、蘇聯、義大利、瑞士、法國、葡萄牙、英國、瑞典、日本、美國,並作學術報告。他在華僑知識分子中從事大統一、大團結工作,號召兩岸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統一「大橋」各修一座「引橋」,使海外華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終身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餘篇論著,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制度。 他的代表作:《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說過:「橋梁是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具有最特殊的建築物。」

❿ 茅以升干什麼的

名人姓名:茅以升
出生年代:1896-1989年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江蘇鎮江

相關介紹:

姓名:茅以升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96-1989年 籍貫:江蘇鎮江 學歷: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更多資料來源於http://www.365zn.com]
茅以升(1896-1989)橋梁學家。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央副主席、第八屆中央名譽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是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1959年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工作。著有《橋梁次應力》、《錢塘江橋》、《中國的古橋與新橋》,主編有《中國古橋技術史》。有《茅以升文集》。[更多資料來源於http://www.365zn.com]
茅以升是中國近代橋梁工程奠基人之一,在美國讀博士時創
立了「茅式定律」,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
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

閱讀全文

與茅以升科教基金會唐山分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