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純山基金會是什麼
陝西純山教育基金會是二00六年九月在陝西省民政廳正式注冊,由陝西省統戰部主管版的非公募基金權會。
作為一個旨在幫助生活貧困的學生實現求學夢想,提升貧困地區教學質量的非營利機構,純山教育基金會秉承創始人助人自助的理念,除了在資金方面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之外,更希望通過公益行動倡導和推動整個社會對貧困地區教育問題的關注,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Ⅱ 中園的古代遺產有哪些
以下為網路的答案——中國古代文化遺產有哪些
山東泰山
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 泰山
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安徽黃山
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 黃山
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里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這而還有牧場.
編輯本段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12 文化遺產.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甘肅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遺產.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長城
長城,1987.12 文化遺產.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 文化遺產.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1987.12 文化遺產.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12 文化遺產.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遺產.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12 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西藏布達拉宮
西藏布達拉宮,1994.12 文化遺產.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1997.12 文化遺產.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西平遙古城
山西平遙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雲南麗江古城
雲南麗江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1998.11 文化遺產.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北京頤和園
頤和園,1998.11 文化遺產.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重慶大足石刻
重慶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
安徽西遞、宏村古村落
安徽西遞、宏村古村落,2000.11 文化遺產.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2000.11 文化遺產.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11 文化遺產.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遺產.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2001.12 文化遺產.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1 文化遺產.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於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2005 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中國安陽殷墟
中國安陽殷墟,2006.7.13 文化遺產.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2008.7.7 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位於龍岩地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土樓文化根植於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Ⅲ 陝西純山教育基金會的主要職責
折疊2009年
09年,計劃在籌款方面,通過鄉村圖書館、同甘共苦體驗營等籌款項目籌集善款肆拾萬元;在項目實施方面,除了貧困大學生資助項目之外,還將開展鄉村圖書館項目。
除此之外,積極參加社會組織活動,了解NGO動態,拓展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
工作完成情況
1、大學生資助項目
本年度,基金會採用信息公開的方式,通過西安資訊廣播、華商報、網路等渠道發布了大學生資助項目的信息,共收到資助申請69份。基金會於09年8月3日-7日招募志願者親赴陝西咸陽、渭南、周至、藍田、戶縣、西安等地對30位申請人進行了實地考察,電話訪問39人,最終對來自咸陽市及縣區的16名、西安市及縣區的12名、商洛、渭南、安康、寶雞、漢中、榆林、延安等各市及縣區的21名學生進行了資助,本年共計資助貧困大學生49名。大學生資助項目累計資助學生數額達到148名,分別在全國的43所大學就讀。
本次資助金仍然採用一次性無償資助的方式,向受助學生提供人民幣伍仟元整,用於繳納學生大學首年入學的學費。
資助儀式於09年9月5日在西安軟體園秦風閣舉行,省委統戰部及多家愛心企業的代表出席了儀式,西安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主持了儀式。
2、青年能力建設
從資助學生的後期延伸活動中,基金會發現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高知低能的問題,對學校學習的學術知識比較了解,但是對於參與社會的綜合能力非常欠缺,主要表現在個人定位、人際關系、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財務管理、面試及職場基本技能、禮儀、志願精神等方面。針對這種社會現象,基金會以受助學生為核心,聘請專業導師為不限於純山同學會的廣大大學生進行青年能力建設的培訓和互動活動。截至到09年底,基金會舉辦認識自我、正視貧困、跟老外學英語、安全性教育、好片沙龍、志願精神、和英國志願者面對面、彩虹橋等各類能力建設活動11次,累計256人次受益。
共收到新生入校證明43份,感謝信14封。收到成績單43份,其中一名學生參加了國慶60周年遊行、兩名學生競選進入學生會,並成為學生會的骨幹力量。
3、志願者團隊
基金會於08年7月建立純山志願者管理制度,09年5月對制度進行了修訂。09年全年共招募注冊志願者57名,志願者團體4個。志願者參與鄉村圖書館募集、整理和下鄉;貧困大學生家訪;鞋盒禮物募集、整理和下鄉;資料整理、寒衣捐贈、宣傳片拍攝等工作,共計195人次貢獻志願服務時間2,404.5小時。志願者團隊自建立以來,累計貢獻志願服務時間4,420.5小時。
其中,由於工作表現優異,有3名志願者獲得年度優秀志願者稱號,1名志願者獲得特殊貢獻獎稱號。
4、鄉村圖書館
純山鄉村圖書館項目是純山教育基金會於2009年啟動的公益項目。經過從元月開始的前期下鄉調研,到二月確立方案,撰寫項目書,到三月份籌備,四五月份募集圖書,六月一日至五日實施,計劃在陝西十所農村小學建立圖書館,並委派志願者到學校去開展圖書閱讀活動,推動當地學校師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使圖書館可以長期有效地在當地發揮作用。項目通過向十一所鄉村學校捐建圖書,並委派志願者到校開展圖書閱讀活動,經過三年的持續跟進--補充新書及開展活動,希望可以推動當地學校自覺地執行起每周開放圖書館不少於一次,每月開展閱讀活動不少於一次的責任,以達到使圖書館能夠有效地發揮作用的目的。進而,期望通過圖書館的建立和有效作用,培養起鄉村學生的閱讀興趣。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純山教育基金會共通過24家企事業單位和41名資助人募集到圖書7,360冊,雜志3,761冊,善款9300元,合計估值為109,125.80元。捐出圖書5,664冊,雜志1,457冊,估值為90,170.5元。
5、鞋盒禮物
鞋盒禮物是基金會在09年底為推動城市與農村公益互動而組織的活動。活動通過號召市民將廢舊的鞋盒廢物利用裝上文具、玩具等物品,為農村的小朋友送去一份新年禮物;而收到新年禮物的農村小朋友也會回贈一張寫有自己的新年願望的明信片。
這次活動受到了媒體及市民的大力支持,截至09年12月24日,基金會共收到104位市民和11家單位捐贈的鞋盒禮物1147份。並於09年12月25日向藍田縣藍橋鄉的3所小學學生捐贈318份,其他禮物將在2010年1月繼續捐贈給西安藍田縣、商洛山陽縣的8所小學的學生。
6、機構宣傳
本年度共製作鄉村圖書館宣傳海報及折頁、鞋盒禮物X展架、大學生資助證、基金會LOGO不幹貼等宣傳用品,並出版反映純山教育基金會工作情況及受助人感想的內部刊物《純山家園》4期。
在媒體合作方面,由於本年度開展的鄉村圖書館和鞋盒禮物活動而加深及拓寬了與媒體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全年,基金會工作受到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西安電視台直播西安、陝西新聞廣播、陝西音樂廣播、西安資訊廣播、華商報、西安晚報、西安日報、新華社、中國社會報、《自駕游》、三秦都市報、西大經濟學報、陽光青年社、金號網、新華網、西安新聞網、華商網、陝西歷史博物館網的首發報道,中國政府網、陝西省人民政府、中央統戰部網站、西部網、新民網、先鋒教育網、新浪網、閱讀網等多家網站轉載。
在西安資訊廣播的支持下,基金會在FM106.1頻率建立了2009新主張系列節目,每月一期,由基金會介紹公益領域的新事、新知、新主張,09年度累計播出了10期節目。
5、善款募集與使用
09年全年共募集善款475,907.92元,其中現金捐贈363,062.31元,物資捐贈109,125.80元,其他收入(利息等)3,719.81元。其中來自境內自然人捐贈193,595.8元,占總捐贈收入的41%,來自境外自然人的捐贈278,592.31元,占總捐贈收入的59%。善款來源為個人及企業捐贈。
09年共使用善款414,892.91元,其中367,236.26元為公益項目支出,占總支出的89%;行政費用支出36,694.95元,占總支出的9%;籌款費用為10,961.7元,籌款費用與籌款總額1:43,即基金會每花費1元錢,可以籌集到43元錢。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基金會基金余額為2,216,448.94元,較上年基金余額增長3%。
6、其他事務
09年2月,基金會工作人員出席了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慈善中華行組委會在北京主辦的慈善中華行2009頒獎儀式;
7月,首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純山教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參加了論壇。在論壇中,基金會與同行廣泛交流,與企業家及NGO討論非公募基金會的生存之道。論壇後,基金會工作人員參加了非公募基金會國際經驗交流專題講座。
11月,基金會代表參加了在香港召開的社企民間高峰會,在會議中學習關於社會企業的最新理念和運作方法,了解公益創投對公益項目的要求。在會後,基金會走訪了國際世界宣明會、樂施會、智樂、永恆基金會等香港公益組織,交流學習其籌款及項目開展的方法。
本年度基金會招募全職員工一名。
工作情況綜述
總體來看,09年按照預定計劃達成了籌款目標,但由於前期准備還不夠充分,所以甘苦體驗營的項目未能如期進行,計劃在2010年開始實施。
在09年度的工作里,也有許多的經驗學習:
1、在大學生資助項目中,我們發現通過媒體公開發布信息的覆蓋面有限,尤其是很偏遠的地方或者非常貧困的家庭可能不能及時獲知信息,因此計劃在10年工作中能夠直接向一些縣級高中寄發宣傳資料,以擴大信息的到達率,讓更多的應屆考試得到受資助的機會。
2、在本年度的資助大學生家訪活動中,採用了分3組同時進行的家訪模式,訪問後的矩陣分析雖然採用統一標准,但由於地區整體經濟情況的差異可能導致在矩陣分析的時候有誤差。今年將在家訪活動前招募志願者共同會議探討解決方案。
3、內部刊物《純山家園》的定位隨著發展需要有所變化,《純山家園》創立初始的定位是為純山同學提供一個分享大學生活的平台。隨著基金會的項目活動日漸增加,計劃在2010年,將《純山家園》進行改版,將其定位為反映基金會當季工作及活動的機構宣傳資料,依然採用季報的形式,以增加基金會向資助人、合作夥伴及公眾的公示次數,增強公信力。
4、本年度的多項活動都有通過網路成功倡導的例子,而基金會今年所做的網站後台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持,網站的界面也顯得過分簡單及不夠友好,國外資助人也反映受到沒有英文版的影響,因此計劃在10年度對網站進行改建,並增設英文版。
5、鄉村圖書館及鞋盒禮物兩項活動得到了媒體及市民的大力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籌集了大量的物資,但對於基金會來說,物資的後期整理、編目及運送等工作的工作量很大,捐贈物資的貨幣化問題是基金會日益需要考慮的問題。
未來工作展望
2010年工作將在09年的基礎上繼續展開,在第二、三季度分別開展鄉村圖書館、大學生資助的既定項目。作為大學生資助項目的延伸,青年能力建設的相關活動也將在全年各月展開(2月、5月、7月、8月、10月因假期而取消)。在這兩個項目的運作基礎上,還計劃在第一、第四季度開展甘苦體驗營活動,以推動城市與農村的公益互動。在籌款方面,基金會秉承誠信、雙贏的原則與合作夥伴共同策劃開展非公募籌款活動。
折疊2010年
本年度工作目標
2010年工作計劃在09年的基礎上繼續展開,在第二、三季度分別開展鄉村圖書館、大學生資助的既定項目。作為大學生資助項目的延伸,青年能力建設的相關活動也將在全年展開。在這兩個項目的運作基礎上,還計劃組織一些單次的公民倡導活動,以推動城市與農村的公益互動。在籌款方面,基金會秉承誠信、雙贏的原則與合作夥伴共同策劃開展非公募籌款活動。
工作完成情況
1、大學生資助項目
基金會今年首次採用了直投資助信息到貧困地區高中,並且配合媒體公布的方式,通過西安資訊廣播、華商報、網路等渠道發布了大學生資助項目的信息,共收到資助申請142份。基金會於8月招募志願者親赴陝西咸陽、宜川、安康、銅川、西安長安、藍田等地對93位申請人進行了實地考察,電話訪問29人,最終對51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大學生資助項目累計資助學生數額達到199名,累計資助金額逾85萬。
本次資助金仍然採用一次性無償資助的方式,向受助學生提供人民幣伍仟元整,用於繳納學生大學首年入學的學費。
資助儀式於2010年9月11日在西安市曲江惠賓苑舉行,新華社、陝西省省委統戰部、陝西省民政廳、西安航天科技產業基地管委會及多家愛心企業的代表出席了儀式,西安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主持了儀式。
在青年能力建設方面,全能共組織攝影技巧分享、好片沙龍、就業指導培訓、團隊凝聚力訓練、彩虹橋等活動,受益人次42人。
2、志願者團隊
基金會於08年7月建立純山志願者管理制度,09年和10年持續對制度進行了修訂。截止到2010年底,共招募注冊志願者86名,志願者參與鄉村圖書館募集、整理和下鄉;貧困大學生家訪;鞋盒禮物募集、整理和下鄉、WWF地球一小時公益倡導等工作,共計179人次貢獻志願服務時間2923小時。志願者團隊自建立以來,累計貢獻志願服務時間7343.5小時。
其中,由於工作表現優異,有3名志願者獲得年度優秀志願者稱號,1名志願者獲得特殊貢獻獎稱號,4名志願者獲得三年貢獻獎。
3、鄉村圖書館
純山鄉村圖書館項目是純山教育基金會於2009年啟動的公益項目,2010年已經進入增補圖畫書,並委派志願者進行閱讀輔導的進程中。
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純山教育基金會共為山村小學捐贈精美圖畫書3397冊,雜志1435冊,書架、書卡套等物資,並委派志願者在12所山村學校開展了17次閱讀輔導活動。
11月12日-14日,作為在鄉村兒童閱讀推廣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校長代表,雷家灣小學的李校長也在純山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前往鄭州,出席了21世紀兒童閱讀推廣論壇。
4、鞋盒禮物
鞋盒禮物是基金會在09年底為推動城市與農村公益互動而組織的活動。活動通過號召市民將廢舊的鞋盒廢物利用裝上文具、玩具等物品,為農村的小朋友送去一份新年禮物;而收到新年禮物的農村小朋友也會回贈一張寫有自己的新年願望的明信片。
本年度,共有200餘名個人及企業參與了鞋盒禮物活動,共捐贈鞋盒禮物1578份,分別送往了西安藍田、商洛山陽、丹鳳、寶雞隴縣的鄉村小學,為那裡的孩子們帶去新年的祝福。
5、機構宣傳
本年度共製作愛心零用錢紅包、2009年報、鞋盒禮物X展架及宣傳折頁、基金會LOGO不幹貼等宣傳用品。
在媒體合作方面,全年,基金會工作受到新華社、人民網、華商報、西安日報、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陝廣新聞、當代女報、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炎黃情網站等10家媒體首發新聞,由新華網、搜狐網、鳳凰網、新浪、網易、西部網、先鋒教育網、三秦都市報、新民網、大眾網、陝西省人民政府網、中國日報(China Daily)、金號網等轉載20餘次。
在西安資訊廣播的支持下,基金會繼續在FM106.1頻率合作參與點擊2010系列節目,每月一期,由基金會介紹公益領域的新事、新知、新主張,全年累計播出了12期節目。
本年度,純山教育基金會大力開拓網路宣傳。首先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並在新浪網上建立了官方博客,純山新浪微博也得到了新浪網的官方認證,是目前唯一一家與新浪網建立了愛心聯盟的地方性基金會。
今年5月,純山教育基金會還在開心網上建立了官方主頁,目前已擁有近4000名網友每天可以通過開心網了解純山的動態。
同樣,在豆瓣網上建立的純山活動主辦方,也為網友在線參與純山活動提供了平台。
最近,純山再次與當當網、卓越網建立了聯盟合作關系,網友只要通過純山官網進入當當或卓越頁面進行網購的話,當當和卓越就會返還部分款項,用於公益事業。
而純山教育基金會的淘寶義賣店也在2010年下半年,悄然創建,為市民捐贈的不適合村小學生使用的二手物資提供一個交流的通道。
6、政府關系及表彰
2010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2009年全民活動情況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及除政府推動外,一些民間志願者組織也開始關注全民閱讀的推廣,他們通過捐建圖書館、贈送圖書等形式推動全民閱讀。'純山鄉村圖書館'計劃是陝西省純山教育基金會舉辦的一項針對鄉村兒童閱讀改善的公益項目。通過向社會各界徵集小學課外讀物,以一間小學圖書室700本書為標准,幫助十所貧困山區小學建立圖書室,解決部分小學生沒有課外讀物的問題。該項目致力於消除知識鴻溝,培養鄉村兒童的良好閱讀習慣。用愛心人士捐助的舊書,在鄉村小學建立圖書館;並招募志願者對當地小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閱讀教育;幫助小學建立有效的圖書館管理制度;鼓勵小學生寫作讀書感想和讀書筆記。項目提倡培養興趣,快樂閱讀。借用社會和愛心人士的力量,為更多的鄉村兒童服務,拓寬農村兒童的閱讀面,縮短城鄉兒童、東西部兒童的閱讀差距,讓更多的鄉村兒童,愛書,有書,學會讀書,有能力享受書的廣闊世界。
11月,純山教育基金會參加由國家民政部組辦的非公募基金會領導人培訓班時,作為陝西非公募基金會代表在會上發言。
7、善款募集與使用
2010年全年共募集善款677931.80元,較上年增長42.5%。其中來自境內自然人善款捐贈477931.80元,占總收入的70.5%;投資收益200000元,占總收入的29.5%。
2010年共使用善款600353.40元,較上年增長44.7%。其中捐贈支出520153.20元,占總支出的86.6%,分別用於:1、大學生資助267374.90元,44.5%;2、鄉村圖書館128961.30元,21.5%;3、公民倡導-鞋盒禮物100817元,16.8%;4、草根NGO能力建設23000元,3.8%。管理支出70674.30元,占總支出的11.8%,分別用於人員工資、差旅及辦公費用。籌款費用9525.90元,占總支出的1.59%,籌款效能比為1:50,即每花費1元錢可籌集善款50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基金會基金余額為2294027.34,較上年基金余額增長3.5%
8、其他事務
2010年4月,基金會總幹事在武漢出席了由心平基金會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圖書館及少兒閱讀年會,年會中全國百餘家從事民間圖書館及閱讀推廣的草根NGO共聚一堂,探討閱讀推廣的發展之道。
2010年5月,基金會總幹事參加了國家民政部與陝西民政廳組織的防治基金會小金庫工作會議。
2010年10月,基金會項目助理出席了由國家民政部主辦的非公募基金會領導人培訓班,並在期間代表陝西的非公募基金會致辭。
本年度,離職員工一名。
工作情況綜述
總體來看,2010年按照預定計劃達成了籌款目標,有一些活動的總結如下:
1、在大學生能力建設方面,可以與現有的商業培訓機構合作,既可以保證培訓的質量,也可以減少基金會的組織成本。
2、在對受助學生的延伸活動中,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支點,可以撬動學生自發的溝通活動平台。到2011年,純山資助的第一屆大學生就要畢業了,經過四年的延伸活動開展,純山整理出來一套標准化的青年能力發展計劃,根據貧困學生從山村進入城市後,從大一到大四所面臨的不同問題而給予跟進。能力建設的框架已經成型,但是相關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導師還需要再開發,希望在11年能夠將大學生能力建設這部分內容與純山同學會結合起來,使其運作得更加規范化和序列化。
3、09年末開展的鞋盒禮物活動,受到市民的好評,這樣的活動對市民來說參與成本低,可發揮的空間卻很大。因此,純山決定將鞋盒禮物這項活動作為每年固定的籌款活動來開展。固定下來的優點是可以給市民一個穩定的、習慣性的參與平台;缺點是對於宣傳方面,就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希望在11年能夠以明星代言的方式來推動鞋盒禮物活動的開展。
4、鑒於基金會的人力有限,逐漸地把基金會的運作模式從操作型向資助型過渡。發現和培養自發的草根NGO力量,把一些重復的項目交給草根NGO去執行,基金會應當將精力轉向於籌款及監督NGO執行方面。
5、2010年一年間,陝西本地如雨後春筍般注冊了20多家非公募基金會,是2004年到09年注冊數的總合。目前,陝西的非公募基金會已經多達40多家,不過大都是在孤軍奮戰,小規模發展。無論是從公益理念、還是從項目操作、行政管理各個方面都還有很大的遷善空間。自2011年起,純山將努力服務於陝西本地的非公募基金會,盡力為本地的非公募基金會創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6、隨著10年網站及各個合作平台的開拓,網路服務成為一項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推廣渠道。10年全年,基金會的網路維護均由基金會工作人員來承擔,任應網路服務的不斷拓展,應該在新年裡招募專業的人員進行網站的管理、維護和推廣工作。
7、2010年在籌款和品牌推廣上沒有做太多的工作,雖然籌款效用比較09年有所提高,不過在品牌的到達率上並沒有顯著的提高。未來也會在對純山的公益品牌推廣方面做一些新的嘗試。
8、隨著資助人的增加,對資助關系的維護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領域,如何保持與資助人的互動,維護既有資助關系,是需要有所改進的。10年初初建立了純山善客的概念,但是並沒有著力去推廣這樣的一個會員式資助關系,11年會對此模式進行細化和推廣。
9、在純山鄉村圖書館項目中,有兩個症結:A當地圖書館的管理不能主動化;B招募志願者較長期開展閱讀輔導比較困難。還在尋找更有效的途徑能夠突破。
10、到2011年,純山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在新的一年裡,理事會將進行換屆。
未來工作展望
2010年工作將在09年的基礎上繼續展開,在籌款方面,11年度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募集並實施公益項目超過百萬元。
在項目開展方面,除了延續大學生資助、鄉村圖書館、鞋盒禮物等傳統項目外,還計劃建立哲理中國畫-純山大學生獎學金、大學生能力建設系列培訓、社區童書館等項目,草根NGO能力建設以及本地非公募基金會沙龍等項目。
計劃將每年9月的大學生資助及志願者表彰儀式變更為純山年會,通過年會向所有純山的資助方與受助方,以及政府領導、媒體及社會公眾匯報純山教育基金會一年的工作進展。
2011年計劃再招募工作人員兩名。
Ⅳ 滴水行動的發展歷史
2007年,綠色營沙漠組幾名隊員,面向西安在校大學生招募支教志願者,在經過層層面試選撥之後,組建了第一屆支教項目團隊,取名「滴水行動」。第一屆支教項目分派了兩個支教團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支教團隊和陝西咸陽永壽支教團隊。阿盟團隊一行10人,在條件艱苦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組織開展了一個月的支教活動;咸陽永壽團隊一行8人,在永壽縣常寧鎮南章小學開展了25天的支教。
第一屆支教項目得了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的資助。 2007年末第一屆項目團隊在西安高校組織開展了支教報告會和圖片展,同時招募第二屆項目志願者。經過前期的選撥、培訓、拉練,2008年我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第二屆項目中,我們開始思考更符合項目發展、更有利於支教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的理念和定位,並最終確定了致力於陝西本土化運作的項目理念和服務於西安各大高校志願者交流學習的項目定位。於是我們把阿拉善支教點移交給了條件較為便利的寧夏大學,致力於陝西農村的少兒英語及環境教育參與式教學。
第二屆項目中,我們擴大了行動面積,成立了陝西咸陽永壽團隊和安康漢陰團隊。5.12地震後,受自然之友的邀請,我們組建了四川綿竹分隊;同時受寧夏大學的邀請,組建了阿拉善團隊。2008年暑假,四支隊伍分赴四個支教點,去完成他們出營時神聖的志願者宣言。
在第二屆項目中,我們得到了谷歌「益暖中華」、行動援助(AA)的贊助。 2008年末,第二屆支教項目團隊在西安8所高校舉辦了8場報告會和圖片展,同時發布了第三屆項目的招募信息,影響很大。報名結束後,我們一共收到了500多份省內外志願者的報名表。在長達一個學期的面試選拔、志願者團隊培訓、團隊建設、野外拉練、專業少兒英語參與式培訓、教師技能等大量培訓後,我們選拔出了84名優秀志願者。成立了永壽、漢中、綠色家鄉三個項目團隊。
永壽團隊共36名志願者,其中包括6名省外志願者,分赴永壽馬坊、常寧兩鎮5個支教點;漢中略陽團隊共20名志願者,分2個支教點;綠色家鄉團隊共24人,分6個項目小組,分赴四川、阿拉善、陝西渭南、陝西乾縣、陝西大荔、山西等支教點。在20多天的支教生活里,隊員們藉助項目組自編的《「滴水行動」少兒英語口語參與式趣味教學》,貫徹參與式教學理念,同時隊員們根據自身特長或者專業特點,開設音樂、美術、體育、手工、科技、環境教育、國學、主題班會、興趣小組等豐富的課程,滿足孩子們各方面的知識需求。同時,各項目點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開展了趣味運動會、音樂、英語口語、詩歌朗誦、師生聯誼會等活動,讓學生切實體驗學習的樂趣。
第三屆項目我們得到了行動援助(AA)永壽發展示範區及永壽縣教育局、行動援助(AA)漢中發展示範區及略陽城鄉發展促進會、華橋基金會、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等的支持和資助。 第四屆「滴水行動」支教項目實體活動從2010年07月09日開始至2010年08月05日完滿結束。
第四屆「滴水行動」支教項目的足跡涉及到了甘肅、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共出營志願者76人,支教內容涉及: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初步完善,農村小學生參與式英語的教學,鄉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建設,小學生音樂舞蹈等的教學活動等,讓三個項目村以及九個項目學校獲益。
第四屆項目在前幾屆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項目點的數量明顯增多,項目涉及范圍進一步擴大,項目質量根據項目合作方和項目學校的反饋,也有很大的提高。此外,本屆項目合作方增多,項目多元化開始呈現;在支教過程中加入了支農的活動,如在漢中組織村民學習秧歌,幫助大學生村官組織一些文娛活動等。
第四屆我們得到了行動援助略陽社區發展中心、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以及王老吉等的大力支持。 2011年第五屆「滴水行動」支教項目繼承了上一屆的寶雞太白,漢中略陽,甘肅成縣,綠色家鄉四個項目,還增加了渭南兩個項目點,出營志願者80餘人。
第五屆項目運作在繼續堅持以支教為主體的同時,延續了第四屆開創的項目多元化的趨勢:在環教課的基礎上開展環保T台秀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支教期間進行的環保調研,充分體現了「本土性」的特點,可期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借鑒。一種新的支教形式的可貴嘗試,以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的成長夏令營的方式試點開展。對既有鄉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回訪和繼續跟進,有利於活動的延續和深入,並為新的圖書館的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項目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志願者自身素質的改善。在出營前的半年時間,我們對已有的志願者培訓體製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志願者體系和團隊建設相比上一屆有很大進步。通過與其他的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帶隊執委也得到了很大成長。
此次項目得到了行動援助略陽社區發展中心、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的持續支持,以及零點青年公益創業項目、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的資助。 2012年第六屆「滴水行動」支教項目在繼承了上一屆渭南澄城、合陽、寶雞太白、甘肅成縣以及「綠色家鄉」的基礎上,增加了銅川王益區和渭南臨渭區兩個項目點。項目足跡涉及到了陝西、甘肅、寧夏、河北等省,共出營志願者90餘人,三個項目村以及十個項目學校在其中獲益。支教內容涉及主題環教課堂、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管理制度的初步完善、農村小學生鄉土性環境教育、小學生音樂舞蹈等教學活動、農村小學生成長夏令營、鄉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建設等。另外本屆項目在活動上增加了真人圖書館活動和依託圖書捐贈開設的閱讀課程,進一步豐富了支教活動的形式。同時,項目在完成支教、支農、調研任務之外,通過拍攝紀錄片真實全面地記錄了活動開展情況,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第六屆我們繼續得到了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的大力支持。
經過這六年的發展和進步,「滴水行動」項目已經由稚嫩慢慢在走向成熟,我們這一群充滿熱情的大學生將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不斷加強與團委,NGO組織以及兄弟社團的溝通和合作,繼續實踐和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服務精神,加強大學生志願服務能力,為共創美好西安、和諧陝西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2013年末,第六屆在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了巡迴報告會,並發布了第七屆志願者的招募信息。報名截止之後,我們共收到了400餘份報名表。在經過接近一個學期的面試選拔、志願者團隊培訓、團隊建設、野外拉練、教師技能等大量培訓後,我們選拔出了51名優秀的志願者。
第七屆共出營7支隊伍,定點項目共出營6隊,綠色家鄉1隊。其支教足跡涉及渭南市合陽縣、銅川市周家村、咸陽市永壽縣、甘肅成縣和寧夏固原5地,其中咸陽耿家村和甘肅成縣分別出營兩支隊伍,寧夏固原為綠色家鄉隊伍。渭南南溝、銅川周家村和甘肅成縣四個支教點是對上一屆項目點的繼承,咸陽永壽兩個支教點是對第三屆項目點的重訪,每一個支教點都包含著項目組與當地深刻的情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出營的志願者中有一位與滴水有著特殊情緣的人,他從當年受到第三屆滴水志願者幫助的高中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並成為項目組第七屆外地誌願者,和其餘七名志願者一起回到家鄉,為自己的家鄉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滴水志願者用真心感動孩子的最好見證!這便是滴水的影響力!
第七屆在繼承中沉澱,思取中變革。滴水人在繼承往屆優秀項目經驗的同時,正逐步將培訓體系、課程體系的開發,滴水文化的塑造等方面形成一套屬於「滴水」自己的路子。支教前期,成立教參編寫小組,充分發揮志願者的創造力,形成了以環境教育、生活網路和少兒英語三大模塊為主的「滴水」特色教參集,在支教期間給予了志願者教案上充分的幫助;在支教的同時根據各點特色進行了「水環境」調研,「垃圾分類」調研和陝西「蛋奶工程」調研等調研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滴水在文化建設方面,「滴水」已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產品和獨特的老人文化。
第七屆項目得到了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北京益微青年公益發展中心、壹基金、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華橋基金會、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的資助和支持。此外,南溝項目點還得到了鳳凰網的報道 。 2014年第八屆「滴水行動」項目組共收到了報名表500餘份,並最終確定出營志願者50餘人。
第八屆「滴水行動」在往屆的基礎上,逐步在項目上進行探索和革新,將滴水行動的名稱從「滴水行動支教組」、「滴水行動支教項目組」正式規范為「滴水行動項目組」。項目組在運行期間,改變了慣常的傳統團隊培訓模式,運用了互動式的團隊培訓,充分融合並凝聚志願者;項目充分發揮往屆志願者優勢,集結人才在各高校設有高校聯絡人,更加便利項目運營與發展;項目活動期間內,除去支教項目以外,「滴水行動」項目組還涉及了壹基金減防災等項目活動。
第八屆「滴水行動」項目組共出營了6支隊伍,其中5支定點項目,1支綠色家鄉。定點項目主要立足陝西本土,涉及西安、渭南、咸陽等地,綠色家鄉奔赴貴州銅仁。在2014年第八屆滴水行動支教項目中,項目組銳意改革,並積極響應「支教由夏令營轉變」這一觀點,創新了傳統的支教模式,並在渭南合陽和咸陽永壽成立了課程特色夏令營,首次啟動閱讀夏令營和環教夏令營,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第八屆的整體項目中,在團隊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更好地凝聚了有相同支教夢想大學生。 2015年第九屆「滴水行動」項目組共收到西安各大高校志願者報名表400餘份,經過層層遴選,最終確定出營志願者42名。
第九屆主要針對往屆存在的問題進行項目的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成立教參、設計、策劃三大小組,側重項目活動的設計以及支教前期的准備;形成第九屆支教課程體系以及志願者培訓體系;提升微博宣傳的質和量;由老人理事會編寫滴水章程、工作手冊、滴水書單,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此外,第九屆的日常城市環教項目取得較好成效,開展了12次環教課堂,服務了500餘名中小學生。並且,項目組承辦了青苗社工的「全國大學生能力建設培訓會」的會務活動,助力大學生成長。
在資金申請方面,得到了益微青年、靈山慈善基金會、純山教育基金會的支持。籌資方式上首次採用眾籌的形式,為支教的孩子籌集到了一公斤盒子,智慧書包等產品,豐富支教活動。在團隊內部,多次開展執委自身能力培養,形成高效、和諧的團隊。
第九屆出營共計5支隊伍,分別是:陝西富平篤祜小學、陝西富平孟家村小學、陝西合陽南溝小學、貴州思南李家溝小學、寧夏同心菊花台小學,服務了630餘名小學學生。根據各個支教點當地的需要,各項目點在出營之前會制定支教特色的策劃,制定課程,明確隊員分工,保證支教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支教過程中,配合學校方面的相關需求,開展了建立完善小學圖書室、升起第一面國旗等活動。
總結第九屆「滴水行動」項目組一年的工作,對往屆遺留的問題進行完善,加強對外交流。而今第十屆「滴水行動」的活動也正在有聲有色地開展,讓我們期待屬於他們的精彩!
Ⅳ 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是哪
現有的是25個 具體時間我都標注在後面了
沒您說的第一個的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4.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5.北京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7.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8.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9.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0.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1.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2。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13. 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14. 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15. 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
16.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17.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19.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
20.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於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22.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2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25.福建土樓 2008.7.7 文化遺產 福建永定土樓位於龍岩地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土樓文化根植於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Ⅵ 陝西純山教育基金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本基金會的名稱是陝西純山教育基金會。
本基金會屬於非公募基金會。
本基金會的宗旨:以公益為目的,通過助學、獎學;資助教育基礎設施以及師資培訓等與教育相關的資助活動,體現社會不同階層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的精神,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貢獻力量。
本基金會的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200萬元,來源於以下創始人員:卓澤凡、肖兵、羅茂生、雷華鋒、竇醒亞、崔硯文的捐贈。
本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是陝西省民政廳。
本基金會的住所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團結南路23號。
第二章 業務范圍
本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助學、獎學;資助教育基礎設施以及師資培訓等與教育相關的資助活動。
第三章 組織機構、負責人
本基金會由7名理事組成理事會。
本基金會理事每屆任期為5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理事的資格:
(一) 年滿18歲以上,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二) 關心熱愛社會公益事業;
(三) 有組織和管理能力;
(四)沒有《基金會管理條例》第23條規定的不能擔任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的情況;
(五)基金會理事會確定的擔任上述職務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
理事的產生和罷免:
(一)第一屆理事由業務主管單位、主要捐贈人、發起人分別提名並共同協商確定。
(二)理事會換屆改選時,由業務主管單位、理事會、主要捐贈人共同提名候選人並組織換屆領導小組,組織全部候選人共同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
(三)罷免、增補理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四)理事的選舉和罷免結果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五)相互間有近親屬關系的基金會理事,總數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1/3。
理事的權利和義務:
(一) 有選舉和被選舉為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擔任其他管理職務的權利 ;
(二) 對基金會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解的權利;
(三) 在理事會上發表意見、表決的權利;
(四) 自覺遵守國家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遵守本基金會章程的規定,勤勉盡責。
(五) 其他。
本基金會的決策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決定重大業務活動計劃,包括資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計劃;
(四)年度收支預算及決算審定;
(五)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七)決定由秘書長提名的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聽取、審議秘書長的工作報告,檢查秘書長的工作;
(九)決定基金會的分立、合並或終止;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每年召開2次會議。理事會會議由理事長負責召集和主持。
有1/3理事提議,必須召開理事會會議。如理事長不能召集,提議理事可推選召集人,被提名的召集人獲1/3以上理事同意為召集人時,該召集人可以召開理事會議。
召開理事會會議,理事長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體理事、監事。
理事會會議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理事會決議須經出席理事過半數通過方為有效。
下列重要事項的決議,須經出席理事表決,2/3以上通過方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選舉或者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章程規定的重大募捐、投資活動;
(四)基金會的分立、合並;
理事會會議應當製作會議記錄。形成決議的,應當當場製作會議紀要,並由出席理事審閱、簽名。理事會決議違反法律、法規或章程規定,致使基金會遭受損失的,參與決議的理事應當承擔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反對並記載於會議記錄的,該理事可免除責任。
本基金會設監事1名。監事任期與理事任期相同,期滿可以連任。
理事、理事的近親屬和基金會財會人員不得任監事。
監事的產生和罷免:
(一)監事由主要捐贈人、業務主管單位分別選派;
(二)登記管理機關根據工作需要選派;
(三)監事的變更依照其產生程序。
監事的權利和義務:
監事依照章程規定的程序檢查基金會財務和會計資料,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
監事列席理事會會議,有權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並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以及稅務、會計主管部門反映情況。
監事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基金會章程,忠實履行職責。
在本基金會領取報酬的理事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1/3。監事和未在基金會擔任專職工作的理事不得從基金會獲取報酬。
本基金會理事遇有個人利益與基金會利益關聯時,不得參與相關事宜的決策;基金會理事、監事及其近親屬不得與基金會有任何交易行為。
理事會設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1人和秘書長1人,從理事中選舉產生。
本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基金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二)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三)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擔任本基金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一)屬於現職國家工作人員的;
(二)因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執行完畢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正在執行期間或者曾經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四)曾在因違法被撤銷登記的基金會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或者秘書長,且對該基金會的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基金會被撤銷之日起未逾5年的。
擔任本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或者秘書長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以及外國人,每年在中國內地居留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
本基金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連任不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超屆連任的,須經理事會特殊程序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本基金會理事長為基金會法定代表人。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應當由中國內地居民擔任。
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間,基金會發生違反《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本章程的行為,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相關責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職,導致基金會發生違法行為或基金會財產損失的,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個人責任。
本基金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會議;
(二)檢查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基金會簽署重要文件;
(四)其他事項。
本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在理事長領導下開展工作,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理事會決議;
(二)組織實施基金會年度公益活動計劃;
(三)擬訂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計劃;
(四)擬訂基金會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報理事會審批;
(五)協調各機構開展工作;
(六)提議聘任或解聘副秘書長以及財務負責人,由理事會決定;
(七)提議聘任或解聘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由理事會決定;
(八)決定各機構專職工作人員聘用;
(九)章程和理事會賦予的其他職權。
第四章 財產的管理和使用
本基金會為非公募基金會,本基金會的收入來源於:
(一) 發起人、捐贈人捐贈的資產、資金 ;
(二) 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本章程規定,接受特定捐贈人捐贈的資產、資金 ;
(三) 基金會資產、資金投資的收益;
(四)其他合法收入。
本基金會的財產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挪用。
本基金會根據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使用財產;捐贈協議明確了具體使用方式的捐贈,根據捐贈協議的約定使用。
接受捐贈的物資無法用於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用途時,基金會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用於捐贈目的。
本基金會財產主要用於:
(一) 資助因經濟原因不能讀完六年制小學課程的貧困家庭的適齡兒童與少年完成小學教育 ;
(二) 資助因經濟原因不能讀完六年制初中高中課程的貧困家庭的青少年完成初、高中教育 ;
(三) 資助因經濟原因不能讀完大學本科、專科課程的貧困家庭的青年完成大學本、專科教育;
(四)符合本基金會章程的其他公益性支出。
本基金會的重大募捐、投資活動是指:
(一)接受特定的企業和自然人捐助的資金和資產在5萬元(含5萬元)以上的為重大募捐活動;
(二) 對外投資達到5萬元(含5萬元)以上的為重大投資活動;
(三) 理事會決定范圍內的其他募捐、投資活動。
本基金會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本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
本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本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所開展的公益資助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
捐贈人有權向本基金會查詢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於捐贈人的查詢,基金會應當及時如實答復。
本基金會違反捐贈協議使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基金會遵守捐贈協議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捐贈行為、解除捐贈協議。
本基金會可以與受助人簽訂協議,約定資助方式、資助數額以及資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會有權對資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受助人未按協議約定使用資助或者有其他違反協議情形的,本基金會有權解除資助協議。
本基金會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本基金會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稅務監督和會計監督。
本基金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本基金會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業務及會計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會對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上年度業務報告及經費收支決算;
(二)本年度業務計劃及經費收支預算;
(三)財產清冊(當年度捐贈者名冊及有關資料)。
本基金會進行年檢、換屆、更換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應當進行財務審計。
本基金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度檢查。
本基金會通過登記管理機關的年度檢查後,將年度工作報告在登記管理機關指定的媒體上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的查詢、監督。
第五章 終止和剩餘財產處理
本基金會有以下情形之一,應當終止:
(一)完成章程規定的宗旨的;
(二)無法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繼續從事公益活動的;
(三)基金會發生分立、合並的;
(四)(其他情形)。
本基金會終止,應在理事會表決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15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本基金會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會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在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本基金會注銷後的剩餘財產,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通過以下方式用於公益目的:
(一) 由基金會注銷時的理事會決定;或
(二) 委託業務主管單位對外捐助;
無法按照上述方式處理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組織捐贈給與本基金會性質、宗旨相同的社會公益組織,並向社會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本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
第七章 附則
本章程經2011年9月6日理事會表決通過。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於理事會。
本章程自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本章程於2011年9月6日最新修訂)
Ⅶ 陝西純山教育基金會的建設宗旨
以貧困大學生為核心的青年能力建設、以鄉村圖書館為核心的農村小回學教育支持和閱讀答理念推廣。
城鄉之間沒有差距,只有差異;以教育推動城鄉互動、信念與價值觀、我們認為每個生命都有權利被尊重、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愛與善的花園。
Ⅷ 第50個,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個地方美在哪
至2007年6月,中國已有35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4項,自然遺產6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1項。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北京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里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餘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武凌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264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以「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著稱的九寨溝位於東經103 ° 46 ′ -104° 4′,北緯 32 ° 51 ′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0、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於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 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 3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遺產 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