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一種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形態,因其組織架構、運營管理方式以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類似於企業而得名。但社會企業的目標不是營利而是在一定領域內解決社會問題,改善某一范圍人群的生存現狀,營利只是其維持自身存在和發展的一種手段。社會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在國際上發軔於上世紀70年代。友成是中國最早將社會企業的概念引進國內,並致力於發掘和支持本土社會企業的公益組織之一。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
⑵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的建設宗旨
發現並支持「新公益」領袖,探索和推動以社會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
建設跨界合作的「新公益」服務網路和平台。 1、 強調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並舉。精神貧困是當代社會面臨的普遍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產生社會貧困的原因。 新公益要關注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追求的和諧發展與統一 ,志願精神和社會企業家精神是新公益倡導的主要精神。
2、 強調天人合一的系統性思維方法。在解決貧困等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注意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公益事業的可持續性。
3、 強調「愛心傳遞」是永恆的慈善主題。公益不是簡單的施捨,公益行動是內心的情感投入,是愛心的傳遞,是尊嚴的恢復和重建,是能力的賦予和大眾的參與。新公益行動的過程與結果都要追求其積極正向的社會影響。 創新性 實驗——發現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具有社會創新意義的公益項目創意、評估可行、孵化試點、規范程序、制定標准、推廣復制,推動社會創新實踐;
參與性 資助——與其他機構合作實施友成主導的公益項目,或指導和資助其他公益組織獨立實施符合友成理念的公益項目;
服務性 整合 ——倡導共同理念,提供高效服務,推動公益機構和包括政府及企業在內的跨界協同,促成公益項目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開放性 互動——提倡多種利益相關方的廣泛參與,和全社會一起共建解決社會問題的公益平台,用社會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實現合作、共享、互動、共贏。 求同存異、合作包容
感恩之心、謙卑恭敬
與人為善、坦誠相見
作活細胞、主觀能動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四海一家、相互依存、平等對待、彼此支撐、溝通分享、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