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閉症和孤獨症有什麼區別
自閉症就是孤獨症,二者均指發育障礙類疾病。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從家族和攣生子的研究中,發現自閉症人士的攣生兄弟姊妹大約有10%至20%可能有輕微的自閉傾向。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德國麻疹或風疹,使胎兒的腦部發育受損而導致自閉症,此外,新陳代謝疾病亦會造成腦細胞功能失調,影響腦神經傳遞信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閉症。
還有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等因素而造成嬰兒大腦發育不全,早產,難產,新生兒腦部受傷,以及在嬰兒期患上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傷害,都可能會增加罹患自閉症的機會。
(1)肯納自閉症基金會擴展閱讀:
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2、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
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
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復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
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復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2. 阿斯博格症與阿斯博格綜合症和自閉症 孤獨症的區別
孤獨症,也叫自閉症,指的是同一種兒童廣泛發育障礙疾病,只是叫法不同。
Kanner's Syndrome / 肯納症是對Autism 的一個更科學的說法。在大陸,稱之為孤獨症。在台灣,稱之為自閉症。
Autism 意指「自我」,是全世界最通用、最普遍稱呼這些人的字眼,但他們不是只在乎自我,也不是封閉自我,更不願意一生孤獨。沒有人願意。
「肯納症」(Kanner's Syndrome)就是俗稱「自閉症」的正名。1943年,美國的肯納(Leo Kanner)醫師發現了自閉症(Autism)這個族群,故又稱肯納症,然而這個名詞也讓他們帶來不少困擾;以為他們可以自行「打開心扉、走出封閉」。其實在醫學上,自閉症是起因於不明原因的腦傷所導致的「廣泛性發展障礙」,造成在認知、語言、知覺等方面產生學習的困難,尤其是在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上更是如此,台灣在最近開始改用肯納症來稱呼自閉症。
大部分自閉症專家都認為,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屬於同一系列中兩種程度重輕不同的障礙;或者說阿斯伯格綜合症是自閉症系列中程度較輕的一種,但兩者問也有一些區別。
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也像自閉症一樣,在人際關系方面往往處於封閉和隔絕狀態,但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並非完全漠不關心,他們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們常常沒有人際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會技能。他們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據此而調節自己的行為。他們在社交場合中顯得極其正規,拘泥細節,缺乏必要的靈活性,所以他們中的很多會發展出精神方面的種種問題如焦慮和抑鬱等。
阿斯伯格綜合症和自閉症都可以有狹隘的興趣和刻板的動作。但是,自閉症兒童往往專注於擺弄物體,傾聽音樂,對圖像反應比較強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的狹隘興趣則往往表現於對數字或日子的記憶,以及對某些學科知識的強烈興趣。有時可以給人們以一個記憶力過人甚至在某一領域內堪稱博學的印象。但是不久人們就會覺察到,他們往往只是機械地記憶一些事實性的數據,而對這些事實之間的相關聯系及其背後的真正意義並無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識顯得貧乏欠缺;他們可顯得非常古怪,並且使得人們不願與之交往。
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在說話時往往表現出較差的節奏和音調,在講話的內容方面則顯得沒有連貫性,只有表達而沒有解釋等。與其狹隘興趣相對應,這些兒童在交談中往往也是重復的話多而表達的意思極少。然而,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比自閉症兒童 要有大得多的詞彙量和較好的語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於自閉症兒童。
3. 自閉症和孤獨症有什麼不一樣
孤獨症和自閉症是不同地方對於同意病症的不同稱呼,美國的蔡逸周教授現在呼籲把內這種病症成為肯納症,就容是用發現這種病症的里奧·肯納命名的。當然,國外也把孤獨症稱作是孤獨症譜系障礙。香港一般會稱自閉症多一點,大陸一般是叫孤獨症。我這樣說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