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中國人對同類(順勢)療法了解多少
順勢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同樣的制劑治療同類疾病」,意思是為了治療某種疾病,需要使用一種能夠在健康人中產生相同症狀的葯劑。例如,毒性植物顛茄(也被稱為莨菪)能夠導致一種搏動性的頭痛、高熱和面部潮紅。因此,順勢療法葯劑顛茄就用來治療那些發熱和存在突發性搏動性頭痛的病人。順勢療法是由塞繆爾.哈尼曼 18世紀創立的,他發現自己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服用少量用來治療瘧疾的金雞納樹皮後,能夠出現類似於瘧疾的發熱。哈尼曼對當時使用的治療方法(如使用毒葯砷和汞以及非常痛苦但效果沒有得到證實的操作如放血和導瀉)極為反感。他繼續在他自己和健康的朋友身上試驗其他物質,記錄它們引起的症狀類型,因此他相信它們也能夠治癒這些症狀。
接下來,哈尼曼發明了一種利用這些物質製造非常稀釋的制劑的方法。首先,把某種物質在酒精中浸泡幾個星期,過濾浸泡液得到該物質的「母酊劑".然後, 他使用一些母酊劑通過用水反復的稀釋和強烈的搖動(震盪),得到最終的葯劑。直到現在,仍然用相同的基本的基本程序來製造順勢療法 的葯劑.
最後得到的葯劑往往甚至不含有原始物質的一個分子,正統的科學認為,這會致使葯劑失去活性。但是,順勢療法醫師卻聲稱使用這種方法對葯劑進行稀釋和震盪實際上能夠使它更加有效,似乎劇烈的搖動可以把能量傳輸到水中並且留下了對原始物質的記憶。順勢療法醫師稱之為強化,根據它們稀釋的次數,這些葯劑能夠得到不同的勢能。常見的勢能級別(以稀釋次數增加的順序)為6c、12c、 30c和200c。葯劑的稀釋次數越少(稱為低勢能),功效越小,作用持續時間越短。除了酊劑之外,現在也有用來口服的糖基葯片、葯丸、顆粒和粉末的順勢療法葯劑,有些也可以做成乳劑或葯膏直接塗到皮膚上。
順勢療法是一種有別於傳統西醫的獨立、良好的醫療體系,完全可以安全、快速、有效、永久性地治癒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提起,至1790年德國哈尼曼哈尼曼醫生從古刊物中挖掘出來。哈尼曼醫生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近60年的研究,將該理論逐步完善,至1832年,歐洲遭受流行性霍亂的襲擊,傳統西醫束手無策時,順勢療法葯物卓越的功效首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