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基民越虧基金公司越賺

基民越虧基金公司越賺

發布時間:2020-12-25 22:40:37

① 中國基民為什麼不賺錢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隻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掃一眼基金業的基本面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公募基金數量4355隻,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達7.22%,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基金公司規模看,旗下余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里,天弘基金一家佔了15%以上。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去年底的數據: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歷史數據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數據、行業走勢等客觀數據。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配置,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② 基金公司是如何賺基民錢的

主要是基金的費率 認購、申購、贖回、託管,都是收費的
別小看它,一家基金公司版為例,管權理的基金凈值在100億左右,按照基金資產凈值1.5%的年費率計提管理費,一年就是1.5億,而基金公司的平均員工為80人。換句話說,80個人一年創造利潤1.5億元,而且是旱澇保收。同時管理幾支基本的話,!!金飯碗啊……

至於投資所得的利潤有50%-90%要分給投資人,剩下的還要支付各種系統維護、合作單位費用、員工工資等,剩下的就比較少了

③ 為什麼基金都是虧錢呢這錢到那裡去了,基金公司是不是把基民的錢給分了.大神們幫幫忙

1.基金不會把基民的錢分了,有基金法、證監會管著呢; 2.股市跌了,基金就虧了,不內僅基金,誰拿著股都要虧;容 3.基金不是永遠虧,要看在哪兒買,買的低了就掙錢,如果在2000點買基金,現在就是跌了,也還掙50%,如果在6000點買基金,漲了9個月,現在還賠一半呢; 因此,買基金要在低點買,分不清高點,低點,就定投,攤平成本,長期持有。

④ 基金公司賺誰的錢

*(; -3'˙`7.˙:C,˙'5- *點; ,C:、-0* `、.M:), '專`~. :為,~. ;男- .~:人,。' `提.~:供-全*~;面,服:~-務*!回`絕答.~:對-飛'完`~.衣:物-!*聽`~.你;控, '~`制.!:任-~*你:擺-~*布;!: - *7`k.f:l,n'4-o*a;s. 買賣基金的手續費,主要是代銷機構收(就是銀行,證券公司等),而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基金管理費,1%-1。5%,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呢。一個盤子為100億的基金,一年的管理費就1億左右,一般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幾十人,這些錢夠他們打著滾花的。

現在的規則,就是基金公司說了算。他們的管理費用和銀行的託管費用是按天提取。如果業績不好,基民的唯一選擇就是認倒霉,贖回。基金的規模越小,基金公司提取的費用越低。

⑤ 為什麼基金賺了 基民卻虧了

雖然今年公募基金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但是從歷史數據上看,公募基金還是很賺錢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三思君就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的「股票基金」指數(H11021)為例,來給大家看看國內公募基金的歷史表現。

數據顯示,股票基金指數(H11021)從2002年12月31日成立時的1000點,漲到了目前的6146.18點。換一句話講,該指數在過去的16年間,其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2%。

在市場火熱的時候,不僅新基金的發行數量會大幅增加,而且發行的規模也會飆升。

比如今年年初發行的興全合宜混合A(163417),首發當日就募集了300多億,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大半年過去了,從這只基金的凈值表現看,下跌了15%。

在這里,三思君並不是說興全合宜混合A(163417)不好。因為從基金經理謝治宇曾管理的基金業績上看,還是很有能力的。只是想告訴大家,能夠給基民賺錢的基金,從來都不是搶的。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大家又不買基金了。比如就像現在,即使基金公司使出渾身招數,也很難保證新基金會發行成功。

所以,三思君總結基民之所以總是虧錢的原因就是:在市場高位或火熱的時候大量買入,然而在市場低位時又選擇賣出。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了大多數買基金的投資者之所以虧錢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⑥ 為什麼明明基金賺錢,基民卻總是虧錢

如果基金來業績很好,可是源基民還是在虧錢,那就只有一種解釋「高買低賣」。

下圖是2011年到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份額變化情況。

由上圖可知,

1.2015年大牛市的時候,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額最高的。也就是說,大家在市場高點的時候,拚命的買股票型基金,俗稱「高買」。

2.在2014年熊市的時候,由於市場一直跌跌不休,投資者就把持有股票型基金贖回了(俗稱「低賣」),進而讓2014年的股票型基金份額是最低的。

所以即使基金業績再好,如果你總是這樣「高買低賣」,虧錢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⑦ 基金公司在坑基民,敢問怎麼賣出去

在基金行業,有句話叫「太好太差都不好,九七九八剛剛好」的說法。內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容基金經理把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做到每份0.97元至0.98元最為「精妙」。
「做得好了,基民看賺到錢了,就會贖回落袋為安。做得太差了,基民索性認賠,也會選擇贖回。」該人士說,大部分基金持有人都會選擇凈值上了一元再贖回,特別是一些久虧的基民。而九七九八這個價格離一元初始凈值就差兩三分,因此,大部分基金持有人會選擇「再等等」。
而基民的等待中,基金公司就把管理費給「等」到了,在行情不好、特別是新基金難發的時候,基金經理將基金凈值保持在將要解套而又未解套的時候是最為精妙的。「九七九八」一段時期還成為行業「潛規則」。當然,行情好了,肯定是凈值越高越好。

⑧ 基金明明在賺錢為什麼基民一直虧

不是因為基金業水平不行,而是絕大多數基民對所持基金不了解,對基金經理不了解,對公司也不了解,也無從了解。
不了解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結果是:基金業是賺錢的,基民大多數是虧損的。
京東金融今年發布的基民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34.3%的基民實現正收益,0.5%盈虧持平,剩餘的65.2%都是虧損。
基民人均虧損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虧得少)。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隻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公募基金數量4355隻,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達7.22%,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從基金公司規模看,旗下余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里,天弘基金一家佔了15%以上。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去年底的數據: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歷史數據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數據、行業走勢等客觀數據。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配置,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簡單說就是兩個字:瞎買。
於是基民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
漲的時候,基金沒有牛股漲得快,懷疑基金經理能力:就這水平,不如我自己來炒吧。
跌的時候,比如剛過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我還是趕緊跑吧。
如果說樂視網這樣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還會有一堆鐵桿粉絲堅守;那麼基民幾乎都是一夜情,沒有長相廝守的。
然而怎麼辦?
現實是:股民虧的,遠超基民。散戶並不比基金靠譜。
資本市場機構化、去散戶化,是中外市場都證明的趨勢。
錢,早晚要交給專業的人打理。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瞎買
大部分基民都是這個狀態:沒有遴選標准,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跟風買入。更不懂得根據基金的品類和周期進行配置。
2、短炒
因為不了解, 對自己這筆投資的性質、投資取向、風險邊界、判斷指標,都沒有明晰的定位,也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最後當成了投機短炒,而不是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基民和基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認知鴻溝。
如果對於基金確實無法把控,建議轉投銀行理財產品。在購買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

⑨ 基民巨虧 基金為啥穩賺

據統計,目前我國基金投資者賬戶數已超1.9億戶。當公眾將辛辛苦苦積攢下的財產交給基金公司打理時,一個巨大的反差引起他們的質疑:上半年,我國基金業盈利同比減少168%,管理費收入同比卻增長19%。「基民巨虧,基金穩賺」的局面將公募基金的收費模式再度推上風口浪尖:為何損失要基民獨自承擔?固定費率是否合理?費率高低由誰來定?據新華社電 基民虧損 基金旱澇保收 根據基金半年報測算,今年上半年基金合計虧損4397.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盈利6424.76億元形成巨大反差。同期,60家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合計149.06億元,同比增長19%。目前,我國公募基金按照固定比例計提管理費。一般而言,偏股型主動投資基金年費率多固定在1.5%,投資多個海外證券市場的QDII基金年費率為1.5%至1.8%,而固定收益類基金為0.6%至0.8%。 從制度上看,將管理費增加與基金虧損進行類比似乎過於簡單,但從基民角度看,基金經理虧了基民的錢,管理費卻一分不少,似乎不公平。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資深基金經理劉磊說,我國目前基金的設立方式和收費模式,均最大限度隔離了基金公司收益和基民收益之間的關系,目的是防止基金公司為了高收益而違規操作。現實中,這一制度設計在防範違規操作方面作用有限,卻導致基金公司與基民之間利益關聯性過低。 計費模式 存在三大弊端 基金公司被稱為「職業投資人」。然而在固定費率制度下,他們首先追求的是規模。上半年,國內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嘉實300虧損額位列榜首,再次反映了規模不等於效益的現實。然而,對基金公司來說,規模就是收益。劉磊表示:「基金公司普遍『重新輕舊』,不計成本地發行新基金,而不是努力做好老基金的業績。」 基金業「規模至上」的追求,顯然與基民的需求格格不入。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這種不合理局面,主要是因為基金管理費提取辦法不合理。晨星評級研究員鍾恆說,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費長期按照統一、固定的費率計提,且費率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沒有完全市場化,不利於行業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 法學博士陳斌彬指出,我國當前基金管理費計提模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基民只能被動接受基金合同條款,沒有就管理費合理性問題起訴基金公司的權利;二是負盈不負虧的分配製度,使多數基金管理人傾向於用保守的投資策略,盡量沉澱募集資金,通過時間推移逐步侵蝕基金持有人本金;三是基金資產規模效益直接受益人是基金管理人,而非基金持有人。 費率改革 兩全之策在哪 巨虧之下,大量基民呼籲基金管理費應改為浮動費率。日前,一項關於「基金虧損該收管理費嗎」的調查結果顯示,95%的投資者認為不應在基金虧損時收管理費,89%的投資者認為應採取浮動費率收費模式。 1998年以前,我國曾實行過浮動費率收取管理費模式,造成基金片面追求凈值增長,有的甚至採取年底將股票價格推上去等不當手段提高凈值,這種做法後來被廢止。2008年上半年,基金業創出了歷史最大虧損,浮動費率一時成為各方論戰焦點。在今年虧損重現之際,類似爭議再次浮現。 陳斌彬等認為,鑒於我國基金管理費行政管制的缺陷,應盡快標本兼治。就「治標」而言,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基金管理費調整問題,可以汲取以往試點教訓,借鑒國際上成熟的「有條件的業績報酬機制」,引入盈虧兩負的計提模式;「治本」之策,則是從法律上要求基金公司只能通過增進基金持有人利益來實現自身管理費收入增加,同時賦予基民在基金管理費上的代表訴訟權。

⑩ 基金公司是否應該對基民的錢損失負責

是有誤導性條款,之前,基金公司過分強調收益,沒有充分的風險提示,內導致客戶片面認為容基金不會虧損。
他們的合同上開始就有說明,自己承擔損失。
其實基金的虧損跟雙方都有關系,基金公司既然是公司,肯定是要利潤,他是商人,具有商人的通性,奸啊……

我們投資者也有貪心,自己如果沒有這么大的貪念,會投入這么多嗎?會套的這么深嗎?

閱讀全文

與基民越虧基金公司越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