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國家自然基金網評結束了么
根據可靠消息,國基的網評階段已經結束了,網評比較好的申請書已經上會了,現在是會評階段。預計在七月底會評結束,得到最終結果。耐心等待十天左右。
② 怎麼查2017年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果
在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里,單位的科研管理人員賬號可以登錄查詢本單位申請專項目評審結屬果,個人現在還不能查詢。
一般來說,現在單位管理人員和領導已經知道結果了,可以去問問情況。
今年總共受理165651項,暫時已經批准資助34779項,還有少量一些項目在評審中。
③ 2017 國家社科基金 會議評審 會評 開始了嗎 人大經濟論壇
明天(5月17)日開始專家會議評審
④ 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概什麼時間出結果
2015年的在8月18日公布,2016年的在8月17日公布,所以2017年應該也在17-18日左右。
⑤ 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何時開始會評
今年評審比去年明顯早,我推測八月十號左右就該公布了。其實現在有關系的也都能問到吧
⑥ 如何查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7
1.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熱情持續上升
長期以來,基礎研究一直被視為「冷板凳」。然而,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申請科學基金項目、從事基礎研究的熱情持續上升。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每年接收申請約5萬項,德國科學基金會每年接收申請約4萬項,而2010年我們接收申請就超過了11萬項,今年更是突破了19萬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透露,在人才類項目上,今年的申請量超過10萬項,較2011年申請量的增幅高達57%,「傑青」「優青」等青年人才項目的申請量較去年都增加10%以上。「由此可見,我國基礎研究人才隊伍規模在持續、迅速地擴大。」
同時,記者注意到,今年獲得資助的項目所屬單位中,項目數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對此,高瑞平表示,自2016年開始,地方所屬高校和科研院所項目申請量在申請總量中佔比超過一半,這說明,地方所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規模也有了明顯的擴大。
「在項目評審中,我們發現項目負責人年輕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楊衛表示,2011年以來,科學基金中佔比最大的一類項目——面上項目的負責人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佔比穩步提高,2017年達到46.22%,比2011年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目前面上項目負責人的年齡峰值在35~37歲左右,青年一代的科學人才已經成長起來,這是我國基礎研究十分可喜的一個局面。」楊衛說。
為此,在今年的資助計劃中,科學基金加大了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2017年,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平均每個項目資助22.84萬元,比去年增加3.5萬元。但在基礎研究拔尖人才的資助選擇上,基金委仍堅持高標准,在今年的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共4800多個申請中,選擇了399個予以資助,資助率僅為8.2%。
2.鼓勵自由探索讓科研人員放手去干
隨著基礎研究在科技創新中的源頭支撐作用日益凸顯,中央財政經費對科學基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今年的資助計劃規模達到248億元,比2016年增加8.3%。如何布局安排這筆科學領域的國家「投資」,具有前瞻意義。
「基礎研究重在鼓勵科學人才進行自由探索。」楊衛表示,在今年的資助計劃中,保障科研人員自主選題大膽探索的項目經費佔比達到經費總量的70%,資助額比去年增加了14億元,「這是遵循科學研究的客觀規律的,選對人穩定支持,才能夯實創新基礎。」
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2017年的科學基金也給出了明確的布局。記者了解到,今年,科學基金加強了對重大項目的部署力度,重大項目項數指標從23個提高到39個,每個項目資助力度達到1500萬~2000萬元,如「高速軌道交通系統動力學性能演化及控制」項目集中攻關高鐵技術難點,「帕金森綜合征的神經分析化學基礎研究」則瞄準帕金森發病機制。
在重大研究計劃上,實施規模也從每年啟動3個提高到4個,整體資助強度達到8億元。楊衛舉例,「湍流結構的生成演化及作用機理」這一重大研究計劃,目標通過深入研究流體力學中這一復雜問題,形成湍流研究的中國學派,帶動相關高精尖應用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楊衛透露,繼去年重點布局引力波研究後,今年,科學基金在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慧領域加大了傾斜力度,增加支持經費共7000萬元。
⑦ 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概什麼時間出結果
您好,結果公布:2017年5月公布審批結果,獲批準的合作項目自2017年6月1日開始執行。
⑧ 2017年的諾貝爾獎在10月2日揭曉,為什麼獎金竟然超過100萬美元
我覺得諾貝爾的獎金很高,畢竟他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