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有哪些環保NGO啊
我愛恩久網是為了建立並長期維護一個為社會公益組織NGO提供信息交流、相互學習、分享成果、有效傳播的公益網路平台。
我愛恩久網是一個NGO的門戶網站,是一個所有NGO發出聲音和為NGO服務的網站,服務包括時事報道、NGO動態、各種NGO論壇、NGO博客、志願者服務、公益影音、評論、國際交流、NGO鏈接、項目對接、社會廣角、事件發布、社會呼籲等功能。
我愛恩久網是為政府與NGO、基金會與NGO、NGO與NGO、NGO與志願者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向政府提供廣泛的NGO工作情況的信息平台,供決策者參考,有利於決策更科學化、更透明化地執行。基金會也可以通過我愛恩久網及時有效的找到需要的相對應的NGO項目進行幫扶。NGO組織能通過我愛恩久網快速獲得組織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基金會資源、志願者資源、物資資源,及其他方面資源。
我愛恩久網能有效提高NGO發展速度及項目對接效率,提高NGO組織整體素質,向全民普及NGO知識。也為各NGO組織在中國的成長壯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 項目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社會公益組織NGO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了,在中國NGO組織發展得比較晚,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單一到多元,NGO的發展越來越有序,並在不斷地影響著政府的決策。例如:「阻止怒江建壩」,「留住虎跳峽、留住長江第一灣」的呼籲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最後退掉煙企兩億元人民幣的贊助等等。都是NGO組織工作的充分體現,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的NGO組織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信息相對閉塞,整體公信度還不夠高,缺少為NGO發出聲音的主流媒體,成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年齡層次較大,有些好的項目因為找不到對接基金會的支持而被迫放棄,有些基金會想找到適合的NGO項目左挑右選也非常之難。基於以上背景下,NGO組織自己的「我愛恩久網」便應運而生了。
我愛恩久網是由中國第一家NGO組織(1991年民政注冊)的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的成員之一林然先生發起倡議的,林然先生曾經在遼寧省盤錦日報社工作,在受到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會長劉德天先生的影響下,加入到NGO這個行列,多次參加NGO組織的活動。如:「激情、反思、前瞻」社會組織5•12行動論壇、中華環保民間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會、志願者項目培訓會、城市樂水行、美國無煙青少年運動「無煙環境」學習等等。他對NGO有著深厚的感情,尊重老前輩,團結愛護自願者,熱心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 長遠戰略意義
我們堅信通過我愛恩久網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將對社會的進步起到深遠的影響,對NGO組織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使政府在環保、生物多樣性、消除氣候變化、保護國際水域、減少和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方面能夠重視起來,使一些只為經濟發展而忽視生物生存環境的企事業單位警醒,並有效遏制他們的破壞活動,提高NGO組織的整體水平
⑵ 美國有哪些環保NGO
我幫你搜索的:復
非正制府組織(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簡稱NGO)在美國被稱為「第三部門」。據調查,目前美國的NGO組織總數已經超過200萬個,深入到各行各業,經費總額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
其中比較著名的NGO有:美國環保協會、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美國福特基金會、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美國野生救援協會、美國康巴援助基金會、藍月亮基金會、美國商會、卡特中心、舊金山公共溝通中心、美國全國國際事務民主學會等。
⑶ 世界級的環保公益項目都有哪些
比如百萬森林,上海根與芽,地球之友,國際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專金會,世界環保組織,屬世界氣候組織等,都是很有名的。
比如百萬森林是個植樹造林的項目,國內有3A環保漆等知名的企業參加,3A環保漆在甘肅建了一片「愛心生態林」,花了三年多時間,有幾十萬棵。
⑷ 有關美國環境保護基金協會是怎麼樣的
該組織成立於1967年,最初只有10個人。他們主張每個人必須為環境保護付出具體行專動,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屬議論的層面。現在該組織已擁有30萬名成員,150多個全職人員,其中一半是科學家、律師、經濟學家等專職人員。
美國環境保護基金協會從反對使用DDT農葯開始自己的環境保護運動,最終促使美國從1972年起全國禁止使用DDT農葯,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以政府行為採取措施控制農葯污染的國家。該組織早期主要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立法和督促地方政府執行法律,否則訴訟到法庭。後來他們改變了策略,認識到真正有效的環境保護,不能只是採取強制性措施進行禁止,還必須學習與企業合作,建立夥伴關系,與他們一起探討可以怎樣做。該組織與麥當勞的成功合作就是經典的例子:他們要求麥當勞公司改革塑料包裝盒為可降解的紙包裝。這一改革措施既有利於企業,也有利於環境保護。
⑸ 美中環境基金會如何形成的
美中環境基金會,簡稱USCEF,是一個有著十多年歷史,在美國和中國駐有辦事處的非政府環境組織。自年以來,美中環境基金會建立了與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事業。1995年1月,美中環境基金會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辦事機構的國際環保組織。
美中環境基金會主要任務是幫助中國政府部門進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致力於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相互協調發展,並且通過環境示範項目加強美中兩國雙邊友好關系。美中環境基金會是一個項目執行性的非會員組織,雖然也對一些項目合作夥伴進行一定的資助,但是工作重點在於引進國際專家的技術支持和先進經驗,創建並執行環境示範項目。
美中環境基金會的工作重點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為中國政府部門建立多方合作渠道。美中環境基金會協調聯合中外專家和技術力量,建立多方合作小組,以支持中國的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的環境教育和環境管理工作。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有效地推進項目開展。美中環境基金會通過協調中外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企業、院校和專業協會等多方相關單位,共同開展環境教育和資源保護項目。
提供優質服務,獲得項目資助。美中環境基金會引進海外專家資源,比如景觀規劃與建設、公園解說與遊人教育、自然保護區規劃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教育和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專家,幫助開展中國的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資助,並且能夠高效率低成本開展工作,使贊助者為環境事業的投入得到最佳回報。
美中環境基金會主要開展有以下兩方面的工作:資源保護規劃和環境教育。
⑹ 世界級的環保公益項目有哪些
我大概有個了解,比如百萬森林、上海根與芽、地球之友、國際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版金會、世界環保權組織、世界氣候組織等,都是很有名的,比如百萬森林是個植樹造林的項目,國內有3A環保漆等知名的企業參加,3A環保漆在甘肅建了一片「愛心生態林」,花了三年多時間,有幾十萬棵。
⑺ 什麼是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簡稱IFCE,是一批關注中國環境問題的科技及專業人士於1996年在美國創立的國際環境組織,2002年被聯合國評定為主要環境組織之一,基金會設立顧問委員會、董事會、執行機構及會員網,總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設有代表處。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的宗旨是通過幫助中國解決環境問題來保護人類的環境和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支持和幫助中國民間環境組織的發展,促進新環境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和推廣;促進政府、民間組織及企業間在解決環境問題上的雙邊及多邊合作;開展公共環境教育和培訓項目,向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環境管理與資源保護的戰略性建議;加強公眾理解環境問題與人類生存的關系。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的活動主要有民間環境組織發展和支持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及環境教育與培訓政策咨詢。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在中國大陸開展工作始於1997年,在中國的活動主要有政策建議和技術交流;對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和支持;教育和培訓等。
政策建議和技術交流: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已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提交了多項政策討論的論文和建議。2003年提交了「中國西部植被恢復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報告。該基金會還推動中美專家和政策制定者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互訪。此外,它還召集了多次環境方面的研討會,2004年10月,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在甘肅省舉辦了乾旱地區的氣候變遷和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對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和支持:從2001年到2003年,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聯合組織了多次有關國際環境合作的NGO論壇。2003年該論壇是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及北京「地球村」合辦的,吸引了426位國內外人士參會。2003年4月由北京世華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發起,由美國公司和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美國)及自然人聯合組建以中國國際商橋網路為平台的國際商務服務機構,立足於北京,服務全國,並利用在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的廣泛商務關系,為中外企業間的往來交流、投融資、貿易與合作提供橋梁工作,為政府、企業間的溝通與招商引資提供服務,還特別為中國民營企業、個體戶、中小企業提供海外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海外創業、產品代理、合資合作等系列服務。2006年,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與世界華商聯合發展促進會(世界最大的華人組織,總部在美國,由國際名人及華人華僑組織,主要從事國際商務培訓、國際名家及民間組織交流)等組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以全世界不斷更新的3000家左右創業投資商、傑出的300家創投基金和200多名個人投資者、700個專業從事企業並購上市為主的堅強的資源庫為後盾,為國內外企業提供各類國際商務、投融資等服務,產業園區策劃,管理服務等。
教育和培訓: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已經主辦了一系列的兒童藝術比賽和出版活動,還在西安建立了一家兒童環境藝術教育基地。
⑻ 美國的企業基金會都在干什麼
而2008年眾所周知美國發生了很嚴重的金融危機,以美洲銀行和花旗銀行為首的美國主要銀行都面臨破產危險,那麼為什麼這些銀行慈善基金會的捐贈反而大幅增加呢?推薦閱讀·基金遭遇危局 接近破產公司逐漸增加 ·私募訪談股基一年業績盡墨 調查:2012年您還養基嗎百億社保基金進場慎言抄底 創新封基數量翻番 份額突破800億 2011年基金業財經風雲榜頒獎典禮龐大薩博收購戰落敗最牛私募擱淺 外資主導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企業基金會與企業是獨立的。原則上說即便母公司有嚴重的財務問題,其獨立運作的慈善基金會也可能是財務健康的。但是因為母公司是基金會主要捐款人,比如有些公司會每年將一定比例的稅前利潤撥付給其公司基金會,而且很多是以母公司股票的形式捐贈,所以母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其所屬的基金會也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美國各大銀行在金融危機後都接到美國政府大筆的援助款,對此美國民眾有巨大的怨言,因為這些銀行本身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而政府卻要用納稅人的錢救那些銀行,而且還爆出銀行高管拿巨額獎金的丑聞。 銀行和華爾街的形象自金融危機後前所未有的醜陋,被看成喝老百姓血的騙子,因此這也是為什麼這些銀行慈善基金會大幅增加了對慈善捐款,其中有很大的公關成分在里邊。 撇開這個特殊的背景不談,這些美國的公司慈善基金會都做了些什麼呢? 銀行業: 美洲銀行慈善基金會的宗旨是建設其有業務開展的社區。這是很多企業基金會的共同宗旨。其背後的理念是當地的客戶為你提供了商業機會,你賺錢以後當然也應該是回饋當地的客戶,幫助他們建設更好的生活環境。要知道這些銀行當年都是靠先吸納當地的儲蓄然後再貸款而起家的。後來的虛擬金融業和全球化,已經改變了現在銀行的商業模式,但似乎沒有影響到其慈善基金會的宗旨。 美洲銀行捐贈的活動還是十分多樣的。首先,他們捐助活躍在當地的各種社會慈善機構,從全國性的大機構,到本地的小機構,捐助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從老人,青少年,到環境保護等等。其次,他們為中小型的慈善機構提供理財投資方面的顧問,幫助這些中小機構的財務變得更加健康。美洲銀行還積極推動其員工的志願服務和在青少年中間建立公益服務的理念教育。他們還提供對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並對符合條件的慈善機構提供「追加捐款」。 零售業: 沃爾瑪基金會的宗旨也是提供其商店所在社會居民的生活質量,明確他們的捐贈主要用於教育,職業教育,環境保護,和健康衛生。同時對退伍軍人,殘疾人,低收入家庭,和遭受自然災害的家庭提供特別的救助。沃爾瑪的捐贈不單單僅僅限於和「吃」有關的事,它也積極捐贈各種為失業人員,低技能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的機構,為青少年開發和提供各種能力的機構;保護婦女利益的機構等等。 科技類: 通用電氣是一個國際化很強的公司,業務遍及幾乎世界各國,因此通用電氣慈善基金的捐贈也更具全球性的特徵。通用基金會的宗旨有三個:第一,援助世界各地的災後援建;第二,支持教育,特別是中小學的數理化教育;第三,支持公司員工的公益慈善和志願者活動。 筆者個人覺得通用電氣基金會的宗旨是將企業中長期利益和社會需求結合比較好的一個例子。就其第一項宗旨災後援助而言,通用公司的很多業務是與基礎建設息息相關的。一個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後,一定會有基礎設施重建的需求。捐款可以拉近與當地政府的關系,在做好事的同時為以後的業務發展提供機會。再看第二項,其實很多基金會都把教育作為一個重點,因為教育不僅關繫到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而未來的人才素質也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對任何一個有長遠眼光的企業而言,教育對社會對企業都事關重大。
⑼ 國外比較有影響力的環保組織官方網站
1. 世界環保組織(IUCN)
全名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為IUCN,該組織歷史悠久,1948年即在瑞士格蘭德成立,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予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由全球81個國家、120位政府組織、超過800個非政府組織、10,000個專家及科學家組成,該組織共有181個成員國,實際工作人員已超過8500名。組織每3年召開一次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IUCN旨在影響、鼓勵及協助全球各地的社會,保護自然的完整性與多樣性,並確保在使用自然資源上的公平性,及生態上的可持續發展。
2.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該組織的標志為大熊貓。
3. 全球環境基金(GEF)
GEF是關於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土地荒漠化的國際公約的資金機制。GEF通過其業務規劃,支持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國家水域、臭氧層損耗、土地退化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重點領域上開展活動,取得全球效益。自1991年啟動以來,GEF已通過1000多個項目,向140多個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提供了大約40億美元贈款,並從各種渠道吸引了120億美元的項目融資。2002年8月,32個捐資國保證,在隨後4年內,向GEF提供近30億美元,用於GEF活動。
4.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1971年,12名懷有共同夢想的人從加拿大溫哥華啟航,駛往安奇卡島(Amchitka),去阻止美國在那裡進行的核試驗。他們在漁船上掛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綠色和平」。盡管在中途遭到美國軍方阻攔,他們的行動卻觸發了輿論和公眾的聲援。次年,美國放棄在安奇卡島進行核試驗。在此後的30多年裡,綠色和平組織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環保組織之一。該組織繼承了創始人勇敢獨立的精神,堅信以行動促成改變。同時,通過研究、教育和游說工作,推動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尋求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的環保項目包括氣候與能源項目—致力於減緩由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造成的氣候變化,還有致力於消除有毒污染物的污染防治項目,森林保護項目品等。
5. 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
在香港地區創立的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是著名的環境非政府組織之一,還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與其他環境組織一樣,地球之友近年來也改變了就環境問題談環境的做法,轉而將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及發展問題聯系起來,既擴大了活動領域,也擴大了影響。自1983年成立以來,「地球之友」曾經走過一段艱辛的路。在香港的超級物質主義的大潮流下,「地球之友」仍然堅守使命,捍衛公眾利益,維護環境公義,不屈不撓地推動環保,反對擴充發電廠、濫用殺蟲劑、侵佔郊野土地、關注過度消費、城市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填海和環境管理失誤等問題
⑽ 什麼是全球綠色資助基金
為促進民間基金會和個人捐助者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基層環保運動,1993年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在舊金山市建立,之後總部設於科羅拉多州的博德市。其創始人和執行董事Tchozewski是國際小額資助的倡導者,他首次投入社會運動是在1978年參與創辦洛磯平原「真理之力」。1980~1983年,他在美國公誼委員會洛磯平原項目工作,參與反核和裁軍運動,並在1983年參與創立了洛磯山和平正義中心。1989~1992年他在舊金山擔任綠色和平組織太平洋西南區的主管。2004年他榮獲美國基金會理事會的「羅伯特·斯瑞尼爾創造獎」。
全球綠色資助基金的宗旨是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基層環境運動進行小額資助,以期幫助保護全球環境。通過小額撥款給維護環境可持續性的機構,加強發展中地區的草根環境運動。
全球綠色資助基金認識到人們不能只保護半個地球,而必須為拯救整個地球而努力,只著眼於美國的環境問題將無益於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環境問題正在不斷全球化,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正日趨地方化,大多數環境問題最終應在基層地區解決,而在發展中國家,基層團體有效組織起來,以小額資金和眾多志願者的能量,可以事半功倍地解決環境問題;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把污染轉嫁到其他國家的現象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解決途徑之一就是大力援助那些在各自國家裡探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團體。
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在最未受關注而又面臨諸多環境威脅的地區廣泛支持以社區為基礎的環境活動。全球綠色資助基金資助那些以社區為基礎,可以最有效贊助小額資助的環境活動團體。資助額從500美元至5000美元不等。美國有很多基金會資助經過注冊的組織和需要大量資金的項目,而全球綠色資助基金認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基層組織需要的經費資助並不很多,而且這些國家中的很多組織注冊比較困難,所以全球綠色資助基金主要是幫助這些正在起步的環保社團,給予一些小額資金的支持,以幫助人們保護自然環境,推行可持續生活方式,保持生物多樣性,並促進公眾參與決策。資助的金額較小是它的一大特點。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作為大的撥款機構(常常覺得很難找到值得支持的小的草根機構)和新成立的或者小的機構之間的一座橋梁,有效地讓小額的撥款發揮效果。
在世界各地,有許多受助的環境組織收到的第一筆捐助都來自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對於這些團體來說,這些可供組織運作的基本費用,如經費、電話費、印製費及其他辦公費用,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組織。同時這些資助也給了他們自信心,提高了他們的信用,使其更有效地推動當地的環境保護事業。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顧問委員會。它由那些在當地了解如何最有效利用有限資源的環境領袖們組成。顧問委員會負責推選可以獲助的組織。
全球綠色資助基金依賴於全球100多位志願顧問,他們都在當地,可能是記者、教師或者從事其他職業,但是他們都是積極行動的領導者,非常熟悉所在國家的環境運動和當地社區。這個顧問網路還幫助建立了簡單的撥款程序,使管理成本最小化,顧問委員會負責推選可以獲助的組織。這種參與式的、以群體為基礎的工作方式有利於在環境領域內建立民主機制。同時,顧問委員會對本地環境群體及其需求的掌握同樣讓捐助者們受益匪淺。
全球綠色資助基金在中國大陸的工作開始於1998年,在中國,該基金通過一個當地的顧問委員會開展工作,支持了廣泛的項目,涉及可持續發展、教育、棲息地保護、環境新聞、研究、聯絡和學生社團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