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概念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內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容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社保基金是國家把企事業職工交的養老保險費中的一部分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實現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國家規定社保基金可以進入股市,當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保基金實現增值,保證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資產是獨立於理事會、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社保基金託管人的資產。
財政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擬訂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有關政策,對社保基金的投資運作和託管情況進行監督。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各自的職權對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和託管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Ⅱ 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
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類型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月22日 14:39 經濟參考報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將近150個國家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但由於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經濟實力和文化背景等不同,推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時間有先有後和有長有短。因此,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取向、制度設計、項目多寡、具體標准及實施辦法等方面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之處。從社會保障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和綜合,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為救助型、保險型、福利型、國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種模式。(1)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
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國家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的有關規章制度,保證每個社會成員在遇到各種不測事故時,能得到救助而不致於陷入貧困。對於已經處於貧困境遇的人們,則發給社會保障津貼,以維持其基本生活。其特徵是:1、政府通過相應的立法,作為實施救助的依據。公民申請和享受社會救助是其依法應享受的權利,不附帶屈辱條件,不同於慈善機構的「施善」或「恩賜」,也不同於資本主義初期的濟貧和賑濟。2、社會救助的費用列入政府的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於國家稅收,個人不交納保險費。3、救助的對象為因失業或天災人禍而陷入貧困的公民、棄嬰、孤兒、殘疾人、老年人。4、救助的標准為低水平,以維持生存為限。
這種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開始前後所實行的單項或多項救助制度。按社會保障的標准來衡量,只能說它處於起步階段,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一種初級的、不成熟的、不完備的形式。這種制度目前主要在一些發展較為遲緩的非洲國家實行。(2)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
保險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工業化取得一定成效,經濟有雄厚基礎的情況下實行的。其目標是國家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的失業、年老、傷殘以及由於婚姻關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別支出的情況下,得到經濟補償和保障。它起源於德國,隨後為西歐、美國、日本所仿效。
這種保障制度具有以下特徵:1、政府通過有關社會保障的立法,作為實施的依據。2、這種保險為強制性保險,個人交納社會保障費,企業主為雇員繳社會保障金,各國政府以不同標准撥款資助。公民只在履行交費義務取得享受權利後,才能依法領取各種社會保障津貼。對公民來說,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3、保障的覆蓋面大,幾乎包容了社會全體成員。4、保險的項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生、老、病、死、失業、傷殘的後顧之憂。5、資金來源多元化,。有利於形成保障基金,增強社會保障的經濟後盾。(3)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
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在經濟比較發達、整個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實行的一種比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標在於「對於每個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險,諸如疾病、災害、老年、生育、死亡以及鰥、寡、孤、獨、殘疾人都給與安全保障」。這項制度來源於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由英國初創,接著在北歐各國流行。
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徵是:1、社會保障政策是福利國家的一項主要政策,依法實施,並設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法院監督執行。2、強調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義、人權觀念,服務對象為社會全體成員。3、個人不交納或低標准交納社會保障費,福利開支基本上由企業和政府負擔。4、保障項目齊全,一般包括「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標准也比較高。5、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預防貧困和消滅貧困,而在於維持社會成員一定標準的生活質量,加強個人安全感。不僅要滿足人員社會保障需求,而且開始注意滿足人們的社會福利需求。(4)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
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國家保障性質。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滿足無勞動能力者的需要,保護勞動者的健康並維持其工作能力」。國家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勞動的社會經濟問題的杠桿之一。原蘇聯是這一類型的首創與代表。90年代參照這一模式建立勞動保險制度的。
這種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是:1、國家憲法把社會保障確定為發展中的國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權利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保證的,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政策在整個國家國民經濟范圍內實行管理取得的。2、社會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業承擔,個人不交納保障費。其傳統觀念認為國家已經事先對社會保障費用作預留和扣除。3、工會組織保障事業的決策與管理,一方面勞動者通過人民代表機構對社會保障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工會從基層工會到中央理事會,都參加實施社會保障。4、保障對象為全體公民。憲法規定,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必須積極參加社會生產,對無勞動能力的一切社會成員提供物質保障。保障的經濟來源靠全社會的公共資金無償提供。(5)自助型社會保障制度
自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指以自助為主,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的保障形式。其特徵是政府不提供資助,除公共福利與文化設施外,費用由僱主和雇員負擔。這種制度主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實行並在新加坡等國取得了顯著成效。
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發展過程看,由於各國基本社會制度和國情的差異,社會保障機制和保障水平明顯不同,使其對儲蓄和消費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各國一般使用社會保障支出與國民收入(或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作為各國社會保障支出規模的顯示指標。按照這個指標,日本為13.8%、瑞典為49.0%、法國為34.9%、德國為29.7%、英國為24.5%、美國為18.0%(均為1991年數)。
顯然,日本的社會保障給付費規模最低,其次是美國,而英、法、德、瑞的給付費規模都比較高。依據社會保障給付費規模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我們將主要發達國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低保障國家;另一類是以英國、瑞典為代表的高保障、高福利國家。
Ⅲ 勞動與社會保障考研科目有哪些
1、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01 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政策
02 社會保障經濟與金融
03 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
04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05 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
06 保險與保障
07 風險管理
08 企業年金
09 農村社會保障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0法語或241德語
③630公共管理學
④862社會保障
2、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01社會保障理論
02社會保險
03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5德語
③729社會學理論或731社會政策原理
④872社會保障學
3、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保障
01社會保障政策
02社會保障理論
03社會保障制度
04社會保障制度與福利經濟學
05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
③625社會保障概論
④871宏觀經濟學872公共管理學(201、202、203選一)(871、872選一)
4、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保障
01 社會保障
02 社會政策
初試科目:
101 -- 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或 202-俄語 、 203-日語
641 -- 社會保障概論
806 --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Ⅳ 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的目錄
第一章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第一節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
第二節社會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圍的建立
第三節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
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國際比較
第一節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社會保障模式實施效果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典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對中國的啟示
第三章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國際比較
第一節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比較
第二節社會保障基金分擔方式比較
第三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方式比較
第四節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比較
第五節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國際比較
第六節國外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成功經驗
第四章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國際比較
第一節社會保障管理的國際比較
第二節各國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實證比較
第三節國外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
第五章養老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國際養老保險制度介紹
第二節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養老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四節各國養老保險制度對中國的啟示
第六章醫療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醫療保險模式比較
第二節醫療保險運行體系比較
第三節國外醫療保險對中國的啟示
第七章就業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就業保障制度概述
第二節失業保險制度比較
第三節世界各國就業保障制度比較
第四節各國失業保險制度對中國的啟示
第八章職業傷害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世界職業傷害保險制度介紹
第二節世界職業傷害保險制度比較
第三節國外職業傷害保險實證比較
第四節國外職業傷害保險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第九章護理保險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世界護理保險制度介紹
第二節世界護理保險制度比較
第三節各國護理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第十章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第一節農村健康保障制度國際比較
……
第十一章社會福利制度國際比較
第十二章社會救助制度國際比較
參考文獻
Ⅳ 簡述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目標及原則
社會保障基金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回障制度而建立起答來、專款專用的資金。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目標
在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總目標下,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具體目標有:
1.確保社會保障資金安全
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問題是社會保障資金,而社會保障資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資金安全。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推進,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
2.講求社會保障資金效益
社會保障資金在運行過程中,要講求資金效益,要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社會保障資金在運作過程中,要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既是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很好途徑。
3.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
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經濟一樣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管理好社會保障資金,即當社會保障制度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如人口老齡化、突發性的自然災害等意外情況時都能從容應對,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4.實現社會公正與和諧
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Ⅵ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對國家社會的意義
就我國來說,基金管理部門擁有規模龐大的社會保障基金,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 既是我國社保基金自身追求保值增值的發展需求,也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良好契機.
Ⅶ 簡述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即在全國或整個地區建立一個管理機構,集中管理社會保障事務。 其優點是社會互助、協調性較好,政令暢通,運行簡便,成本低,保險落實。
Ⅷ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與國外的區別
社會保障一詞源於英文Social Security,本意為社會安全。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社會保障一詞曾有著不盡相同的解釋,但其基本內容、性質、目的、宗旨卻大體相同。現代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安全網路的形式出現,起到安定社會生活的作用。我國根據發達國家及國際勞工組織關於社會保障體系框架的設計,結合我國實施社會保障的實踐,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但尚存在覆蓋面小、實施范圍窄、統籌層次低的問題。
我國的保障體系缺陷:
管理體制分割。城鄉醫療保險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制度、機制間缺乏銜接和協調,存在重復參保和政府重復補貼、機構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不一,徵收機構由省級政府各自確定,導致社會保險管理環節脫節。社會保險的統籌層次仍不高,不利於在更大范圍分散風險。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與社會保險之間需要統籌安排和搞好銜接。
待遇差別較大。城鄉間、不同群體間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較大,不同群體內部和之間相互攀比,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
基金長期平衡及保值增值壓力大。社會保險基金收大於支。但據測算,到2050年我國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影響巨大,將導致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擴大,制度運行有隱患。結余積累的社會保險基金只能存銀行、買國債,投資渠道窄,保值增值困難。
管理服務體系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隨著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人群的快速擴大,特別是向農村的延伸,基礎建設薄弱、人員配備不足、能力建設滯後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Ⅸ 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林義pdf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穆懷中pdf,有任何一本都可以~謝謝~
不管是出於投資和還是自住,雅典作為希臘首都,聚集了大量的優質的資源和完善的配套設施, 雅典北部、市中心和西南區這三個區域各有特色,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出合適的選擇。 (1)雅典北部 適合居住 雅典北部又被稱為「雅典之肺」
Ⅹ 社會保障基金和社會保險基金的區別
全國社保基金與社會保險基金的區別
一是資金來源不同。全國社保回基金由中央答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社會保險基金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的統稱,主要依靠所在單位和個人的繳費形成。
二是性質和用途不同。全國社保基金屬於社會保障儲備基金,專門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而社會保險基金則主要用於個人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待遇的當期發放。
三是運營管理方式不同。全國社保基金由全國社保基金會管理運營,可投資配置於經國務院批準的固定收益類、股票類和未上市股權類等資產,可以在中國境內市場和境外市場投資運營。而各種社會保險基金則由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按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目前,社會保險基金必須存入財政專戶,投資運營范圍和領域受到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