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福建武夷山
1、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2、安徽黃山
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
3、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4、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
(1)山西中國初保基金會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遺產進程:
1、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7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3、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澳大利亞並列),其中首都北京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
⑵ 熊貓 的簡介
大熊貓屬於來食肉目、熊科、自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
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2)山西中國初保基金會擴展閱讀: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
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為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⑶ 中國還有哪些和熊貓一樣的稀有動物
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由於長江下游濕地遭到嚴重破壞,河湖被圍成農田,野生數量極為罕見,人工繁殖相當成功。
中華鱘: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我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
白鰭豚:白鰭豚又名白暨豚,是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或許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鯨目動物。上一次觀察到白鰭豚的記錄是在2002年。
朱䴉:朱䴉為雄雌同形同色的鳥類,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䴉分布的國家。一度以為朱䴉已經滅絕,1982年發現了僅存的7隻朱䴉。根據2008年統計,野生朱䴉大約有1600隻。
金絲猴:金絲猴共四種,都分布在亞洲,其中有三種分布在中國,數量稀少,都是瀕危動物。金絲猴的珍貴程度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
雪豹:雪豹,珍稀瀕危,在中國也被稱為艾葉豹、荷葉豹、草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因終年生活在雪線附近而得名,外形似虎,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貓科動物。
華南虎: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中國虎,是亞洲最大的食肉猛獸,生活在中國的南部。目前幾乎在野外滅絕,僅在各地動物園、繁殖基地里人工飼養著100餘只。
東北虎:東北虎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貓科亞種,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東北虎屬中國Ⅰ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藏羚羊:藏羚羊是我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國的藏羚羊不足7萬只,但年復一年、禁而不止的非法交易與屠殺使其數量直線下降。
等等
這些動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數量稀少,如果不能更好的保護,再看可能真的只能在博物館里了
⑷ 山西省大愛慈善基金會簡介
在盛大金禧董事長盤繼彪先生及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會長、理事長李丹女士的感召下,盛大金禧的員工們也自發自覺地將自己每月收入的1%捐入基金會。
⑸ 山西省葵花助學基金會會徽含義
葵花向陽開呀就表示,這個要給所有的人帶來希望和光明,這是他葵花助學的基本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