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拳擊最基本的內容是什麼
基本動作復
(一) 准備姿勢
正確制的站立姿勢:體重應均勻地分到兩腳趾骨基節部位,然後,輕松地上跳,在著地時,還要使體重均勻地分布到兩腳趾骨基節部位上,要求上體要直,不破壞站立姿勢;著地時象貓似的輕松落地。
(二) 拳法
拳是拳擊手的唯一武器。拳擊手的打擊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壞力,不是因為拳頭硬,而是因為它有很大的速度和力量。正確的握拳法是打出有力拳的第一步。
(三) 拳擊的基本步法是拳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方搏鬥時,如何保持身體平衡,靈活地移動身體,使自己始終處於進攻和防禦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四) 拳擊的基本拳法
基本拳法是學習拳擊的根本,必須把每一個動作做到規范化。只有學好基本拳法,才能為當一位合格拳擊手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本拳法包括直拳、擺拳、鉤拳、刺拳、振拳等...
㈡ 拳擊的基本常識是什麼
拳擊技術 拳擊比賽要求快速有力、准確、清晰、有效地出拳擊中對手,而自己又能巧妙地躲避對手的攻擊。在拳擊技術中發力是重要的一環,發力是把身體重量和速度,出拳的速度和兩腿撐地的反作用力加在一起,集中到拳頭上打出去。拳擊需要手足協調一致,步法與正確的拳法相結合,攻與守相結合,並要始終保持身體平姿勢 一般有"左手在前"和「右手在前」兩種。拳擊運動員首先應選擇對自己適合而有效的拳擊姿勢。動作要領是: 兩腳開立(距離略比肩寬), 膝部略彎屈,前足尖稍內轉,後足尖向前,身體重心始終保持在兩腿中間,著力點在兩腳的前腳掌上,手在身體前面伸出約30厘米處。以「左手在前」姿勢為例,左肩側向前,左手比右手略高,右前臂貼近胸部,兩肘彎屈,略貼近肋骨,右拳靠近下頷(呈保護狀),下頷內收靠近胸部,兩肩前拱。
步法 維持身體重心的平衡,配合拳法移動身體迅速出擊的一種技術。 步法是拳擊的基礎。 步法有滑步、沖刺步、側步和環繞步等。滑步即兩腳掌不離地面同時前進、後退或向左右滑步;沖刺步是一種突然快速進攻的步法;側步是向對手側面移動的步法;環繞步是圍繞對手移動的一種步法。在作各種步法移動時,不能因身體移動而步法混亂,從而失去身體的平衡。在向不同方向移動時,應先移動同方向的足,後面的足隨即跟上。步法移動時,腳掌盡可能不離開地面或作跳躍步。
拳法 有直拳、鉤拳、擺拳、刺拳等。①直拳:直接從肩部出擊, 軌跡成直線,途徑短、 拳重、威力大,是主力拳。其擊法是當手臂前伸而還未完全伸直時,拳頭應象旋鑿一樣旋轉,當手臂伸直到最後一瞬間,要運用身體重心和出拳的速度力量以及肩部突然短促延伸,將力量傾注在拳頭上打出去。②鉤拳:是一種距離較短,逼近擊打的拳法。鉤拳的手臂彎屈形狀如鉤,臂和拳從側方移動擊出,當接觸打擊面時,肘和腕向內彎屈。鉤拳主要分為上鉤拳、側鉤拳以及平鉤拳等,上鉤拳是由下向上擊打對手的腹部或下頜處;側鉤拳是從側面擊打對手腮面下頜處。鉤拳在一般情況下都用連擊動作。③擺拳:是從橫側面擊打對手耳以下腮頜處的一種拳法。擺拳手臂彎屈度約大於90°,拳的軌跡成橫短半弧形。但是,由於擺拳軌跡路線長,容易被對手識破,只在有利時機才使用這種拳法。④刺拳:屬於直拳范疇,其軌跡成直線。刺拳是一種試探性的為其他拳法連擊開辟道路的拳法。出拳可輕可重,速度快。主要用來擾亂對手思路,破壞對手防禦體系,迫使或誘使對手出擊時在防禦上出現破綻,為接著利用重拳攻擊對手創造條件。在破壞對手防禦體系後,第 2拳應隨即跟上出擊。比賽時可以將上述幾種拳法組合起來連續應用(常稱組合拳)。
防守與還擊 用拳套或手臂阻擋對手的來拳,或撥開、壓住對手的來拳,趁勢加以反擊,叫阻擋防守。運用上體旋轉、移步後讓或向左右兩側潛入轉移,使對手的拳擊落空後趁機加以反擊,叫閃躲防守。還擊,通常是在阻擋或閃躲掉對手來拳的一瞬間,對准對手防禦上的空隙予以還擊。還擊在拳擊戰術上往往是先誘使對手擊拳,然後不失時機地加以還擊。因此它是一種反應速度快、身手敏捷的高超技術。
衡。完善的拳擊技術由拳擊的姿勢、步法、拳法以及防守與還擊等部分構成。
拳擊比賽規則 拳擊比賽分業余比賽和職業比賽兩種。參加業余比賽的運動員成年組必須年滿18歲,參加奧運會的年齡規定在17歲以上。比賽進行 3個回合,每個回合 3分鍾。青少年組的年齡可在15~17歲,比賽也進行 3個回合,但每個回合2分鍾。回合之間都休息1分鍾。參加職業拳擊比賽必須年滿18歲,可根據比賽資歷分為 4、6、8、10、12、15回合進行比賽。
業余拳擊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級,一般分為11個級別:48公斤以下、48~51公斤、51~54公斤、54~57公斤、57~60公斤、60~63.5公斤、63.5~67公斤、67~71公斤、71~75公斤、75~81公斤、81公斤以上。
業余拳擊比賽一般使用20分制,職業拳擊比賽多使用 5分制和10分制。在評分標准上也有所不同,業余比賽重視漂亮的打擊技術,而不注重擊中對方的程度;職業拳擊比賽則以給對方打擊的重拳為主要評分依據。拳擊比賽時,有 1名裁判在拳擊台上執行裁判任務,台下3面各有1名評判員,負責兩方運動員的技術得分,此外還設有記時員。在職業拳擊比賽中,如有兩名以上裁判判定一方勝利,可判該運動員獲勝;如 3名裁判意見各異,則判為平局。但在業余拳擊比賽中沒有平局,如得分相等,則看哪一方主動,再則可根據風格、技術優劣等來判定勝負。比賽時,運動員要服從裁判,當一方運動員被擊倒,站立的一方要接受裁判命令退至立柱處。這時,裁判員開始數10秒,如被擊倒的運動員在規定的10秒內站立起來,可繼續進行比賽,否則即判對方為勝利。
拳擊台的面積為 4.9~6.1米見方,台高約1米,四角各豎一根立柱,四周用3~4條繩索環繞,最高圍繩與檯面距離約 130厘米,立柱與繩圈相距為50厘米。場地應平坦,台上鋪有1.3~1.9厘米厚的毛氈或其他柔軟物品,然後上面再用帆布罩上。運動員比賽時應身穿背心、短褲、束腰帶,足著柔軟皮靴,手纏綳帶,外戴皮質拳擊手套
㈢ 拳擊的基本要領
拳擊的基本要領:
1.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放鬆,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2.攻擊技術包括左右直拳,左右上勾拳,左右平勾拳,左右擺拳,左右斜上勾拳,刺拳。
3.拳擊運動只能運用拳頭來制服敵人,不能使用腿腳肘膝。
(3)拳擊產業發展基金會擴展閱讀:
拳擊主要分為兩類,職業拳擊和業余拳擊,介紹如下:
1.職業拳擊
拳擊比賽的一種。即拳擊運動員接受某個職業拳擊俱樂部的聘金,從事商業性拳賽。或委託經紀人代理經營其職業生涯,是拳擊運動商品化的一種表現。職業拳擊運動員必須年滿十八歲。
手套重量:六十公斤級以下為一百七十一克,六十公斤以上為一百四十三克。
比賽規則每回合三分鍾,中間休息一分鍾。新手每場六個回合,二級拳擊手賽八至十個回合,一級拳擊手賽十至十二回合。職業拳擊與業余拳擊或奧運拳擊不同的是,職業拳擊是不可以帶護甲的,更具觀賞性。而且職業拳擊手是不可以參加奧運會的。
2.業余比賽
拳擊比賽的另一種。參加此項比賽的運動員必須年滿十八歲,經家長同意,並持有教練員證明訓練良好的簽證和醫生的健康證明書。
每場為三個回合,每個回合三分鍾(也可以是兩分鍾),兩個拳擊手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鍾。每隻拳擊手套重量為二百二十八克。比賽時選手必須佩戴頭盔護具,並穿著比賽的服裝。業余拳擊最高榮譽則是奧運會冠軍。
㈣ 拳擊入門基本訓練及體能訓練的方法。
一、拳擊入門基本訓練
1、訓練的主要方法
空擊是對抗性運動的一種獨特的訓練方式,英文名稱是shadowboxing,來源於拳擊。是在進行高強度運動之前的熱身的一種手段。空擊,顧名思義,一個人就可以進行,對著空氣出拳。遠距離方式指用滑步帶動身體前進和後退,在這個基礎上出拳。
2、訓練的輔助方法
梨球可以腳踢也可以拳打。如果彈性比較大還可以練習反應。最好是鞭腿加直拳擺拳加一些組合的打法。懸掛式上方固定,懸於空中。訓練擊打節奏、上臂肌肉協調性。落地式彈簧桿連接,下部固定於地面。
二、拳擊體能訓練方法
1、跳繩
跳繩應該是除了跑步以外最大眾化、運動最廣泛的運動了,操作簡單,工具簡便也不受場地的限制。跳繩的不僅能很快提高自己的體能,對協調性也有很大的提升。
2、快速深蹲
練過深蹲的小夥伴都知道,深蹲是非常消耗體力的除了快速的增強體能以外,對整體的爆發力也有一個質的提升。
3、砸球
砸球是健身房很常見的健身工具,可以用來負重,不過更多的是用來砸,用盡全力往地上砸,這是很好的一種爆發力的訓練,許多拳擊運動員、短跑運動員都會選擇這種方式增加自己的爆發力和速度。
4、敏捷梯
這項運動最主要的就是考驗人體的協調能力,協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你完成很多高難度的動作,還有提高身體靈活性;拳擊運動員需要不間斷的快速的移動步伐,才能保證進攻和防守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這也是他們必練的一項運動。
(4)拳擊產業發展基金會擴展閱讀
初學拳擊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1、不放鬆:拳擊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首先,合理的運用體力是取勝的關鍵一環,如一味猛打猛沖,不講戰略,單憑良好的體力和速度來取勝,那很容易上對方消耗戰的圈套。為了從始至終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應當學會放鬆,而且從預備姿勢就應放鬆,只有放鬆了,動作才會靈活,速度才會快。
在放鬆狀態下出拳,才能成分發揮肌肉收縮的力量,才能產生強大的富有彈性的迅猛的爆發力。如果在肌肉緊張的狀態下出拳,速度就會變慢,不能產生強大的爆發力。
對方也易發現你的攻擊路線,出拳應當在放鬆的狀態下以最快速度出擊,在接觸到目標的一瞬間才突然握拳用力,這就是說,只要放鬆才有速度,才有爆發力,才能持久。
2、閉眼:在防守時,一但到對方進攻,不是冷靜的觀察判斷,而是閉起眼來低頭躲避,這樣就很難找到反擊的時機,不能有效的防守,也不能有效的去反擊,這樣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正確的方法是冷眼細瞧,瞄準時機,快速進入反擊狀態,這時心裡不能有絲毫的畏縮,但也不能莽撞,冷靜的觀察和准確的判斷,是把握戰機的根本。
3、只攻不守:有些練習者不注意防守技術的訓練,只會功,不會守,這是很不對的。因為在對抗中,對方是一個活的人,他會反擊,會看出你的弱點,也會引誘你消耗體力。拳擊的高度技巧性可以主要體現在防守與防守反擊上。
初學者先學好防守,防守是進攻的基礎與出發點。有巧妙的防守,也有莫測的進攻,才是優秀拳手應具備的缺一不可的兩大技術要素。最吸引人的技巧莫過於巧妙防守後的漂亮一擊,這才能體現拳擊的藝術性。
4、消極防守:還有一些初學者一見對方進攻,就遠遠避開,躲避是必要的,但一味躲避,遠遠的躲避卻是消極的,你躲的遠對方當然打不到你,而你也打不到對方。這樣無助於技術的提高,就不能培養出你無謂的氣概與精神。應明確退是為了進,是為了尋找戰機,創造攻擊機會。
5、步法呆滯:拳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運動員鈴聲一響就沖上前膠在一起,打的難解難分,弄的兩敗具傷,或者體力優者勝,這種硬拼到底的打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應提倡戰略戰術,想移動就移動,戰術才會多變。
移動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可以尋找時機,你打出一拳,本可以擊中對方,但由於沒有向前,或右移動一點,而失去了戰機,這就是長說的腳慢手不快,手短進步短之根本原因。另一種情況就是,腳已跨出去了,落地了,拳才出去,這樣就會暴露你的攻擊意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拳擊訓練方法
㈤ 拳擊的基本步伐是怎樣的
拳擊的基本步法.是拳擊技術的重要雙方搏鬥時,如何保持身體平衡,靈活地移動身體,使自己始終處於進攻和防禦的最佳位置,是一名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0世紀前的拳擊比賽,運動員如果運用步法來避開對手的 攻擊,則被視為是膽怯的行為。1892年9月7日,拳擊史上劃時 代的事件出現了。美國舊金山銀行職員詹姆斯·科貝特運用靈活 的腳步移動,躲開少年大力士——約翰·沙利文強有力的打擊, 象逗小孩玩一樣打擊沙利文,終於獲得勝利,轟動了拳擊界。這 一新戰法,從而逐漸摒棄以前那種呆板的拳賽,為拳擊界所廣泛 採用,發展到今天的拳擊步法。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盛贊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動 的靈活性和打擊的准確性時寫道:「飄浮如粉蝶,沖刺若黃蜂。」 可見步法的重要性。
拳擊的基本步法有滑步、沖刺步、側步、環繞步、撤步等五種步法。
1.滑步
(l)前沿步 右腳掌蹬地,左腳稍高地面向前滑進20-30厘米,後腳輕 擦地面跟進。移動的步幅稍大於肩距。兩腳以腳掌著地,身體重 心始終保持在兩腿之間.
(2)後滑步 左腳掌蹬地,右腳稍離地面向後滑行20-30厘米,左腳隨即後滑一步,保持基本姿勢.
(3)左滑步 右腳蹬地,左腳向左側橫滑一步約20-30厘米,右腳隨即 跟進,保持原來姿勢.
(4)右滑步 左腳蹬地,右腳向右側橫滑一步約20-30厘米,左腳隨即跟進,保持原來姿勢.
2.沖刺步
左足平放在地面上。著力點在前腳掌上,右腳前腳掌著地, 足跟稍抬起,左腳急速向前邁進一步(約40-50厘米),右腳隨 著跟上一步,仍保持好拳擊攻防姿勢,刺步與前沿步動作相似, 唯速度加快
3. 側步 側步是對手出拳方向的外側上一步或向後轉一步,避開對手的直拳攻擊,為自己創造有利攻擊位置的一種步法。側步法有左 右側法兩種,右側步是向對手右拳方向側步,左側步是向對手左拳方向側步。
(l)右側步 對手打右直拳時,我右足先起動向右後側轉,左足以足尖為軸,足跟向左側轉動40度-60度。人站在對手右拳外側.
(2)左側步 對手打左直拳時,我右足先起動向右側上一步,左足以足尖 為軸,原地向右轉100度-120度。人站在對手左拳外側位置。左側 步比右側步難度大,因為左側步比右側步更接近對手的右手,受 到對方右手打擊的可能性更大。掌握左側步法能發揮自己的有力 武器打擊對方的腹部和下巴.
4.環繞步 環繞步是以對手為中心,並圍繞他移動的一種步法。環繞步 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兩種。它的動作好象側步法,但它不 屬於側步法,他的動作幅度較小,只微微閃躲對方的打擊,並且 能夠反擊。
(1)逆時針環行(問右環行) 當對手用左直拳打過來時,只向右側動一點,用左直拳反 擊。因為對方的慣性和自己打出的沖力加在一起,其破壞力極 大。拳擊逆時針方向即向右側環行,這種環行法最安全.
(2)順時針環行(向左環行) 站在對方的內側,即對方的腹部正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右手 進行攻擊。對方為了防守,把他的整個身體向右轉體,從而使對 攻的雙方在一條直線上。這個時期向左環行,受對方攻擊的可能 性大,因此要作好防護。向左環行的腳法是左腳先向左移動,右腳跟著向左移動.
5.撤步(又稱急退步) 撤步的方法是:前腳掌用力撐地,後腳先後撤一大步,並且 幾乎同時迅速收回前腳,以保持好拳擊的攻防姿勢. 要點:使用撤步的目的在於迅速脫離戰斗,避開對手的直拳 攻擊,或是重新調整戰斗狀態。在後撤一步後,如對手繼續跟進 攻擊,不可連續後轍,應迅速向右或向左側步,避開對手的連續 進攻。
㈥ 拳擊比賽的基本保證金是什麼意思
保證金是。你已經保證要參賽。怕你臨陣脫逃。
㈦ 拳擊基本套路
直擺勾,三種,虛實相結合,直拳分重拳和點刺,勾拳分上下勾,平勾,擺拳分小擺,和掄擺,運用嫻熟千變萬化。說的不專業,請莫見笑,拳擊要看悟性,不是打死拳。是智慧·,毅力·,勇氣的結合體。
㈧ 拳擊手的基本訓練
拳擊的基本動作---精簡
站立姿勢:
1.重心在中間,輕松地上跳,在著地時這時候就是自己的重心,要求上體要弓。
2.左右腳的步子考慮前後左右穩定即可.雙腿有彈性.後腳跟提起.後肩低與前肩.
3.雙手舉起,前手高低平視線,左右不超過鼻子.拳比肘在前.後手貼臉側面.
4.雙肘自然下垂. 拳法:直、鉤、擺
直拳---出擊時高低平視線,對著鼻尖方向出去。不要抬肘。拳峰可轉可不轉。
鉤拳---彎腰,動作象跑步擺手一樣,但是肘不能後拉。方向1,往前。2,往上。不要超過頭。
平鉤---轉體,微蹲,人不能歪,發力出拳。拳不超過鼻尖,
擺拳---類似於平鉤,手有一個甩的動作。 步伐:
基本記住直進橫退。進--以直線斜直線進攻,退---基本不要直線退,往橫的方向退。
在實戰中,根據自己的體形和風格,要做出不同的對抗.
古巴拳擊專業拳擊訓練法
一、成績分析
1.一般負荷量
一個奧運會周期,古巴拳擊隊員的訓練量為125088分鍾和3203.82公里。如果考慮到每個年周期進行40周訓練和4周休息,那末我們每周平均訓練量為651.5分鍾和16.686公里。拳擊隊員每年安排一個訓練大周期和一個競賽期,兩個階段訓練分配的比例為4:1。訓練大周期主要著重於心理技術訓練,而競賽期是獲得參加年內最重要比賽所需要的最佳競技狀態。據此分析,大周期是打基礎,競賽期是使隊員帶著這個基礎投入比賽並能使之趨穩定。
根據古巴高水平運動員的經驗,四年內每年平均訓練量約為31272分鍾和800.955公里。這些平均效的准確性反映出7864.87分鍾和126.05公里的離散狀態。在這兩種情況下,純分散程度在25.09——15.8%之間浮動。藉助於95%的准確性,這些平均數的間隔作為年標准數值即為:31272+12476分鍾和800.955+200公里。
很明顯,競賽期是一個獨立的結構單位,實踐證明競賽期的各項指標的獲得依賴於前面的大周期,這兩者關系密切。
值得注意的是競賽期每年的總訓練量。假如我們在時間和路程之間建立一個比例關系的話,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在長期訓練中兩者量的轉換系數。我們取得的結果如下
第一年:49.35
第二年:58.92
第三年:59.81
第四年:60.75
平均結果為58.70%分鍾/公里,變異系數平均為12.18和准確性為11.4分種/公里。
這個系數表明,運動員通過4年訓練,分鍾量增加比公里量增加大,特別是競賽期訓練表現更為明顯。
2.競賽期的重點
我們認為,競賽期的效果主要表現在耐力、技一戰術、力量三大素質的提高上。這也正是古巴隊員的優勢所在。在技術上,古巴隊員在國外享有盛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素有古巴流派之稱。「我們吸收了古巴歷史上的精華部分(包括1959年前的職業拳擊),又使這些技術適合於世界業余拳擊的規定和原則,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流派。」
耐力占據著第二位,從70年代末開始,我們針對古巴隊員在第三回合呈現出疲勞跡象這一缺陷,開始重點加強耐力的訓練。
除此之外,在心理訓練方面(智力和理論)也占據著一個很大的量。在這個分析中我們不包含准備活動和一般身體素質練習,因為這同樣有其特點,但不構成拳擊隊員的身體——技術——戰術發展的手段。大周期和競賽期的組織都是很重要的,這個階段訓練強度的撐點主要在於技戰術和耐力方面。這是拳擊隊員技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是平衡穩定能力和心理應變能力)。8周的競賽期訓練方法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各種練習的一致性,其中大部分訓練是通過身體—技術—戰術綜合訓練練習來實施的。
在競賽期,耐力在分鍾數這個指標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平均量,是大周期量的95.48%。以類似的方式出現在技一戰術訓練中為9.87%,智力訓練為0.99%。但競賽期周平均量的下降也表明一般可以接受。
力量、速度、配合和協調在競賽期周訓練量是出現下降,但基本速度提高345.98%。
這一傾向表明,對於拳擊隊員來說最突出的專項競賽期的訓練量更大,因為在最後的瞬間正是這個專項保證了拳擊隊員的高水平和穩定競技狀況。
耐力項的指標,通過計算耐力項的指標得到了其最高指標的是:
1.循環4(1 43) 2.循環7(0.35) 3.循環5(0.85) 4.循環8(0.334) 5.循環2(—1.2)
這表明8周競賽期中的耐力是循環訓練中獲得的,每個循環訓練都有無氧訓練,但又結合了專項移動、技戰術和3分鍾比賽這一特點。這是我們對訓練的最大革新部分,也是競賽期的重要特徵。
多年來,耐力訓練主要通過大公里數的有氧訓練去獲得,但經過實踐古巴隊員改用無氧訓練去獲得。下面是我們在競賽期的訓練方式和訓練量。
1.400米跑2.300米慢跑 3.5×50米跑4.400米慢跑 5.400米跑6.300米慢跑 7.5×50米跑8.400米慢跑
循環訓練方法是使用較多的,競賽期為2.08公里/周,大周期為3.28公里/周。在有氧和無氧之間保持均衡,並為下一個循環方法作準備。
所有循環訓練都有無氧特點,使隊員的脈博保持在200次/分鍾。
力量項
力量的發展在競賽期不是通過循環方法去獲得,而是在大周期中獲得。在競賽期主要是去獲得爆發力。為此我們採用其他混合方法,2種是直接融於技戰術訓練中,2種是結合耐力訓練而進行。利用不同重量的拳擊手套,或把訓練引向手臂訓練(比賽力量)。
技一戰術
在技戰術方面,個人訓練的量最大,在大周期為90.98分鍾/周,競賽期為141—98分鍾/周。個人訓練在拳擊項目中是其重要特徵。大周期擊空練習是26.66分鍾/周,自由擊打練習是12.33分鍾/周;競賽期擊空練習退居第二位,為12.37分鍾/周。
通過以上對成績的分析,8周比賽期的顯著特點是,技戰術訓練和耐力、技戰術和力量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這使競賽期的專項特點更為加強,即是說自始至終都突出了大運動強度。沒有完成大周期訓練要求的不準進入競賽期,因為他們不具備承受下一周期大負荷量所必需的身體機能。
㈨ 拳擊基準訓練有哪些"
拳擊就大致是兩部分 拳法和步伐 想打好拳擊一是技術 二是身體素質 視頻去網路搜有的是 15歲年齡很好有希望
㈩ 拳擊比賽的基本保證金是什麼意思
保證金就是防止你比賽前臨陣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