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洛克菲勒基金會轉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轉基因

發布時間:2020-12-19 11:46:59

㈠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作物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滅絕作用,一旦種植了轉基因作物,野生自然的農作物將從此滅絕。只要中國種植一次轉基因水稻,就再也無法恢復傳統的非轉基因水稻,這一點已被實踐證明,不再屬於理論問題;

二是轉基因產品都是絕育產品,不能像野生農作物那樣,可以用打下的糧食作為來年的種子,而只能每年都耗費巨額資金購買帝國主義的新種子。

三是對農葯化肥具有特殊要求,只能使用轉基因種子公司指定的農葯化肥,而且轉基因水稻會滋生可怕的超級雜草,徹底破壞中國的生態環境。這才是農業部對於任何方面的任何詢問,他們的回答就只有兩個字——保密。詢問為什麼要保密及保密的理由,回答則同樣是那兩個字——保密。

農業部的那幾個貪婪無恥的狗官勾結美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民,你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你們是在謀害十三億中國人民!你們在犯罪!

必須立即停止轉基因糧食的種植推廣,否則就堅決打倒那幾個殘害中華民族的混蛋敗類!絕不能姑息縱容農業部的那幾個狗官反人類的罪行!

張啟發、賈士榮、黃季焜、黃大昉、彭於發等等「轉基因邪教徒」們,出國留學、深造以及研究項目,都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央情報局的招牌!)出資贊助的,怎能不效忠於洋主子?而「洛克菲勒基金會」,既是希特勒「人種優化」項目的資助者,更是「孟山都」研製「轉基因(武器化!)」的資助者。而且,上述「專家」大都擁有自己的「種子公司」,可謂「種子專賣,財源滾滾」…… ②. 「大官」們的妻、子、親屬,要麼早已持有綠卡、定居美國,成了美國的「人質」,轉移到國外的巨額贓款及其貪腐罪行,全部握在美國人手心裡,怎敢不俯首帖耳、惟命是從?要麼就是買辦資本家,與「外資」生死與共,「保美國,就是保自己!」例如,去年農業部長訪美時,要去康奈爾大學看望留學生兒子,都由「孟山都」專機接送,究竟為什麼?再如,某「大官」的兒子投資10億元成立了「XX科技公司」,要統帥「種子」市場;該「大官」則親自坐鎮指揮,死守「轉基因主糧」防線。其間有沒有貓兒膩?


張啟發是一頭被外國人植入狗基因的牲畜,不遺餘力推廣的原因只有一個:賺錢!以十三億人民的生命作兒戲,禍害十三億人民!人人見此牲畜即誅殺!
歡迎外國友人到中國來.這里有中國特色的轉基因糧食.如果不合胃口還可以選擇毒大米.油是地溝油.麵粉中有白石粉.牛奶中有三聚氰胺.連礦泉水都是加料的.口味獨特吃了包終身難忘.

需警惕幾大知名「轉基因大豆油」品牌!
2010年02月15日 星期一 23:55
轉基因大豆油利用中國廣大消費者的不敏感,或者說是消費者對於「轉基因潛在危害」的無知,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橫行了多年。並且對於中國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潛在損害,也成為圍剿東北大豆,使之瀕臨困境的主要原因。現在市場上的主要品牌有: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1、金龍魚牌,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市場佔有率約40%,資方為新加坡豐益國際華裔郭鶴年家族+美國ADM公司;

2、福臨門牌,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

市場佔有率約30%,資方為國資中糧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美國ADM公司;

黑龍江農墾總局下屬的九三油脂本來是堅定的「東北原生大豆油」加工商,近年來為擺脫企業生存危機,被迫在沿海各地也開設了幾家工廠專門加工舶來的「轉基因大豆油」,這種企業其實最需要消費者支持,拉一下就是堅定戰士,推一下就徹底成了叛徒。

另外,我國目前各地方食用油品牌仍然多達數百個,大多數為降低成本,採用轉基因大豆油,但是市場佔有率不大,購買時可看清標注,如「本品為轉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樣,購買時需請謹慎。

請同時注意,花生油如「魯花」(山東民營企業),「胡姬花」(屬豐益國際)目前是不含轉基因的,可以購買;

• 2010-7-22 14:44
• 回復

轉基因蔬菜一般具備的特徵如下:1、沒有傳統蔬菜參差不齊的外形,普遍個頭均勻,型大體長,色澤光艷,質地鮮嫩,如黃瓜、茄子、絲瓜、洋蔥等;2、非傳統原始地道的味道,無論是烹調前或烹調後的氣味還是滋味具備與傳統蔬菜明顯的區別,如甜椒等;3、非當地時令菜蔬,各類蔬菜的一大特性就是均具備很強的季節性和地域性,有部分非當地時令菜蔬並非依靠外地長時間保鮮和運輸而來,而是靠轉置耐寒或耐高溫基因所得。

沒有承諾不使用轉基因成份,或沒有回應查詢的品牌:
食用油和調味品:太太樂、辣得勁、迎春樓、四季寶、金象牌、粵皇、味好美牌、美味鮮牌、貴夫人、家樂、老蔡、阿香婆、元寶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鷹嘜、好樂門、紅寶牌、福臨門、紅燈牌、獅頭嘜、大滿貫、鴻禧牌、金龍魚、花旗、刀嘜
餅干:樂之、趣多多、鬼臉嘟嘟、奧利奧、天倫、美嘉思、丹麥藍罐曲奇
即溶飲品及沖調食品:雀巢、美祿、雀巢巧伴伴、麥斯威爾、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國、百草堂、荔八江。
飲料及奶制飲品:康師傅、伊利、楊協成 、非常可樂、京華、娃哈哈、新奇士
嬰兒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滿、亨氏
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樂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
糖果及果凍: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另:轉基因大米也在悄悄流入市場。

• 2010-7-22 14:36
• 回復

㈡ 洛克菲勒基金會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這樣節儉成性的資本家,竟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
洛克菲勒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奉獻行為,使人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參差不一,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聲。他集虔誠和貪婪、同情心和兇殘狡詐於一身;他是美國清教徒先祖們毀譽參半的傳統之化身,鼓勵節儉和勤勞,同時又激發貪婪的本性。
由於擔心有人會破壞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葯無法炸開的墓穴中,上面還鋪著厚厚的石板。而各家報紙登載訃告紛紛把他說成是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隻字不提那個殘忍的托拉斯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無論是持什麼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過節的人,無不對他大加贊揚,一位檢察官是這樣稱贊這位他曾經問訊過的、搪塞敷衍的證人的:「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舍此更無第二人。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
丘吉爾則這樣評價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貢獻將被公認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㈢ 轉基因推手名次怎樣排

張啟發院士還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合作計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吳孔明,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通過了轉基因主糧的安全評估),在其主持過的研究項目中,列有「Rockefeller基金會課題(2003-2004)和美國USDA課題(2003-2004)」,Rockefeller就是洛克菲勒,USDA就是美國農業部。

胡國成,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來自中國水稻研究所。該研究所是國務院於1981年批准在杭州建立,由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洛克菲勒基金會共同投資。

黃季琨,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他也是轉基因主糧的力挺者。其履歷顯示,「1990年獲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1992年在國際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後」。「國際水稻研究所」,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共同設立的研究所。

范雲六院士,她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獲得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生產許可證書的兩個轉基因糧種之一。也是「國際HarvestPlus項目中國負責人」,也即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的中間代理人,同時她又是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

㈣ 什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

洛克來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官方網站;源 http://www.rockfound.org/英文洛克菲勒基金會1913年在紐約注冊。 2000 年資產33億美元。目前由家族第五代主持基金會,仍堅持最初的捐贈傳統,關注點始終是教育、健康、民權、城市和農村的扶貧。其捐贈時間跨度之長、規模之大和成就之廣泛和顯著,可以當之無愧地執美國及至全世界慈善

㈤ 阿根廷國家是不是轉基因最嚴重的國家

阿根廷欲哭無淚,全球第一個毀於轉基因的國家
20世紀80年代末,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一個龐大的轉基因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實施地點選中了阿根廷,阿根廷的人民也因此成為轉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體實驗品。

到2004年,阿根廷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400萬英畝(約1375.9萬公頃),轉基因農業的歷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是一個國家在「進步」的名義下全面失去糧食自給能力的典型案例。

阿根廷轉基因大豆革命的結果,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被徹底改造了。

20世紀70年代,在債務危機之前,大豆在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中所佔地位微不足道,種植面積只有9500公頃。在那些年月里,一個典型的家庭農場種植多種蔬菜和糧食作物,還養些雞,有的還養有少量的牛,來生產牛奶、乳酪和牛肉。

在改種孟山都大豆和採用大規模生產技術四年之後,到2000年,轉基因大豆的播種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到2004年,面積擴大到1400萬公頃以上。大型農業收割機械大量砍伐森林,並掃盪由當地農民占據的土地,以便為大豆種植提供更多的土地。

阿根廷農業的多樣性——一壟壟玉米地、麥田和廣闊的牧場——被迅速改變成了種植單一農作物的地區,就像埃及的農作方式在19世紀80年代被棉花取代並被摧毀一樣。

到2004年,這個國家所有農業用地的48%被用於種植大豆,其中90%~97%種植的是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農達大豆。孟山都最初免費派送種子,在成功佔領99%市場份額之後又開始收取高額專利費;與孟山都種子配套的殺蟲劑破壞了生態環境,殺死了其他莊稼,引起動物後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現惡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症狀。

阿根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受孟山都控制的轉基因實驗場。機械化的單一種植大豆的農作方式迫使數十萬農民離開土地,貧困和營養不良現象大量出現。

20世紀70年代,阿根廷的生活水平是拉丁美洲最高的國家之一。官方公布的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人口比例1970年僅為5%,到1998年,這個數字陡升至30%。而到了2002年,又激增至51%。以前在阿根廷聞所未聞的營養不良現象,到2003年上升到約佔3700萬總人口的11%~17%。

在因國家拖欠債務而引發的全國性嚴重經濟危機當中,阿根廷人發現,他們已經不能再依靠小塊土地生存。這些土地已經被大片的轉基因大豆所佔據,堵死了種植能維持生存的一般作物的出路。

㈥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種族問題

洛克菲勒家族有關注黑人問題的傳統。老洛克菲勒的父親和岳父斯貝爾曼在內戰前就是廢奴主義者,後者曾幫助黑奴逃亡到加拿大,所以勞拉紀念基金一開始就把種族關系問題列為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點。洛克菲勒先於基金會建立的「教育總會」原打算命名為黑人教育總會,後因顧慮白人的反感遂改名,實際上仍以黑人教育為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這是最大的、有系統地資助黑人教育的組織。其方針也是以職業教育為主,目的是把黑人教育成適應在工業社會中能自立謀生的人。當時在南方還沒有實行義務教育制度,整個基礎教育很薄弱。洛克菲勒先從培養合格的初等教育學監著手,並聘用熱心教育的專家進入地方政府的教育機構,取得在南方各州普遍加強公共教育的成果。「教育總會」又於1912年撥專款通過各種渠道全力改善黑人學校和鼓勵建立黑人中學,主要是職業中學,取得一定效果。一戰之後南方種族主義回潮,3K黨等活動猖獗,此項工作有所退卻,不過並未完全放棄。有鑒於直接解決黑人學校問題阻力太大,「教育總會」於20年代建立了一個項目,培養南方教育專家,黑人白人都有,以備將來需要。被選中來完成這一任務的大學是納什維爾的費斯克大學。1924年洛克菲勒的教育總會聯合卡耐基與其他基金會共同向該大學許諾捐款總計100萬美元。這一項目持續了30年,結果幾乎所有南方黑人高等院校的校長都是從這里培養出來的。它不但為黑人教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人才,而且使黑人增加了自信,向白人顯示出黑人的才乾和潛力,這一效應的意義是無可估量的。
早期的黑人教育工作都是在承認種族隔離的現實下進行的,沒有向種族隔離挑戰,而且基金會內部多數人實際上也是贊成隔離的。這種情況到60年代民權運動高漲時開始有所改變,並開始與一些黑人民權組織合作。196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總結了過去幾十年在這方面的工作之後,確定將關注重點轉移到貧民區的醫療保健和培養底層黑人的領袖人物上,改變過去培養中產階層的黑人子弟的做法,其資助的中介機構也由白人上層機構改為一些有影響的黑人組織。不過主要與黑人組織關系密切的還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它成立之時黑人運動已進入新階段,許多黑人民權組織紛紛成立,其有關黑人教育、福利和爭取平權的工作成為該基金會的經常項目的資助對象。此外,還有許多計劃外的臨時對民權運動領導人的特別援助,如訴訟案件等,以及在特殊需要時對馬丁·路德·金等民權運動領袖的直接資助。
在黑人高等教育方面,基金會的工作包括:
資助南方一些大學首次招收黑人學生;改進原來的黑人高校的教學質量;在普林斯頓、達特茅斯、奧伯林等一些大學設立暑期班,以擴大達到入學標準的黑人隊伍。到1963年基金會成立50周年時,用於此項計劃的款項累積達8500萬美元。
基金會的博物館項目還曾於1940年資助考克蘭畫廊組織「面對歷史:黑人在美國藝術中的形象(1710—1940)」的展覽。這是第一次對美國主流畫家如何表現黑人的歷史的系統審視。

㈦ 問轉基因與美國霸權的關系。還有轉基因對一些企業的影響。

洛克菲勒基金會創造了分子生物學及其與基因相關的研究,同時投入了數億美元促進基因工程在糧食方面的應用。1984年,基金會發起繪制水稻基因圖譜的計劃,隨後開發了一種被稱作金水稻的品種,並宣稱這種水稻可以提供維生素A。通過由基金會控制的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廣這種新品種。值得注意的是,優先推廣的國家中有一半和基辛格確定的地緣政治目標相重合。事實上,農業跨國公司利用基因革命在強化對全球糧食供應的控制。
「糧食就是權力!我們用糧食來改變人們的行為。有些人可能會把這稱作賄賂。但是我們並不想為此進行辯解。」
凱瑟琳.貝爾蒂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前執行幹事,美國農業部前部長助理

抓住了水稻金飯碗
198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首先發起了對轉基因植物的商業用途可能性的大規模研究。那時候他們將其稱為「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項長期的主要工作。」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金為世界范圍內的基因工程科學研究和發展注入了一劑重要的催化劑,這直接導致了轉基因植物的產生,即基因革命。在隨後的20年中,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了促進和宣傳基因工程的開發研究及其在改變世界糧食生產方面的應用,直接投資了一億多美元,間接投資則超過好幾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基因工程顯然是他們戰略計劃中的重大步驟。
1982年,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一些高級顧問力勸基金會的管理層把資源投入到應用分子生物學進行植物育種上。1984年12月,基金會的理事們一致同意建立一個為期10~15年的項目,把新生的分子生物技術應用到水稻——全球大多數人的主要食物——的育種方面。
1984年,羅納德.里根連任總統,他認為這是大力推進私有化和撤銷管制等新右派經濟措施的大好時機,這項計劃早在十多年前就由約翰三世和其他人提出過。美國的農業綜合企業在對農業部的政策產生影響乃至進一步影響世界糧食市場的能力方面躍上了一個新台階。這正是啟動控制未來世界糧食供應轉型的大好時機。

「新優生學」:反證法的應用……
洛克菲勒基金會啟動基因工程項目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它是自20世紀30年代起該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的產物。在30年代後期,早在基金會大力資助納粹德國「第三帝國」的優生學研究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招聘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來創建新的學科,他們把這個新學科命名為分子生物學,以區別於經典生物學。基金會發展分子生物學這個新學科的部分原因是為了迴避和削弱其種族主義優生學所面臨的社會批評。納粹德國已經讓「優生學」背上了「惡名」。
20世紀30年代的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沃倫.韋弗爾是一個物理學家。他與馬克斯.梅森共同領導著基金會的這一新的生物項目。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們慷慨地為科學研究項目提供資金,這種行為極大地影響了科學研究的方向,因為在資金極為稀缺的時候,他們將手中的基金分配給頂尖的科研人員。在1932~1957年這20多年間,洛克菲勒基金會拿出了數目可觀的9000萬美元來支持建立分子生物學這一新學科。分子生物學及其與基因相關的研究完全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手炮製的。
該基金會的科學家充分借鑒了人種優生學的研究,基於幾乎所有的人類問題都可以通過基因和化學操作來解決這一基本假設,創立了分子生物學。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年度報告》中,韋弗爾第一次「發明」了「分子生物學」這一術語來描述他們對這一研究的支持,即應用符號邏輯技術和其他科學學科使生物學更「科學」的研究,這一想法最早於20世紀20年代由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雅各希.洛布提出。他從實驗中得出結論:未受精的棘皮動物類的動物幼蟲可以在化學的刺激下發育,因此科學將最終控制生物學的基本進程。洛克菲勒集團里里外外的人都把它視為社會控制和社會操縱的最終手段,即優生學。
1932年當洛克菲勒基金會剛剛在這一領域啟動歷時25年的項目時,他們似乎已很清楚,生物與醫學科學已經做好了接受物理學向這一領域進軍的准備。正如沃倫.韋弗爾所說:
「在分子行為這一嚴謹、精確的層面上,探索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機理和人類思考、學習、記憶和遺忘方式的工具都已經准備就緒了……這項研究除了能夠獲得一些思維、大腦以及身體之間關系的知識外,它的實用價值也可能無比巨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有關我們行為的信息,從而對其進行明智有益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韋弗爾和洛克菲勒基金會是世界上所有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中心。洛克菲勒研究院(現為洛克菲勒大學)的三個科學家艾弗里、麥克勞德和麥卡錫識別出了基因看似從一個細菌細胞傳輸到另一個細菌細胞的過程。他們的同事,後來洛克菲勒大學的著名研究員、基因學家西奧多.多布然斯基當時興奮地指出「我們正在進行用特定方法產生基因特定變異的真正試驗,這對於基因學家來說是一項壯舉,因為他們在用更高級的生物進行試驗時遭到了失敗。」到1941年,洛克菲勒的科學家們就已經為他們後來的轉基因生物和基因革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戰爭剛剛結束,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分子生物學新領域的基因學家就在1946年初聚集在冷泉港由卡內基和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優生學記錄辦公室,參加一個題為「微生物基因學」的大型科學年會。

減化生命
洛克菲勒集團並不在意這個項目帶來的風險。他們應用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勒奈.笛卡兒的「簡化論」和查爾斯.達爾文的理論,即生物都是以基因復制為唯一目標的機器——一個化學和統計學的問題。洛克菲勒的方法論是復雜生命形式都可以簡化為基本的構建模塊或者叫做「基本種子」的信念的延伸,這種信念認為生命形式的所有特徵都可以被演繹出來。韋弗爾和洛克菲勒的其他科學家並不在意簡化論曾經被批得體無完膚。他們認為「誰花錢,誰點戲」。他們制定了一個社會計劃,而他們的簡化論的基因學是這一計劃的理論支撐。
菲利普.瑞格教授對轉基因研究的風險問題持批判態度。他在1984年8月在冷泉港的班伯里會議中心組織了第一次由頂尖大學生態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來自工業部門的基因工程師以及政府部門代表參加的學術會議,會議中定義了分子生物學簡化論的瑕疵:
就DNA來講,這種分子在試管中是穩定的。但是它在大量繁殖的生物中是不穩定的。我們不能把活體生物中的DNA活動簡化成它在試管中的化學性質!在活體系統中,DNA至少會通過變異、基因流動、重組和自然選擇被修改,或者「造成不穩定」。這樣說來就很難甚至不可能進行真正的基因改造。很多分子生物學家當然都把變異和自然選擇視為抽象的事實,但是在他們的專業工作中並沒有意識到它們的作用。
一旦他們讓美國科學界廣泛認定生物可以簡化為基因,他們就可能得出生物沒有固有的屬性的結論,芸芸眾生都可以任由他們「擺布」。但是自然界要比數字計算機復雜得多。正如生物學家所指出,給定的DNA分子在試管中是穩定的,但是在活體生物中是高度不穩定的,它們以極端非線性和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生命並不是一個二進制的計算機程序。正如傳統生物學家幾個世紀以來所驗證的,生命之所以令人贊嘆不已就是因為它的非線性和復雜性。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分子生物學及其基因研究是有意識地建立在這個基本的科學錯誤——簡化論——基礎之上的。他們的科學家用「基因編程」這個詞把它同計算機的運行機理進行類比,但是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從基因編程中造出一個生物來。正如英國生物學家布萊恩.戈德溫教授所說:「僅僅知道基因產品不足以解釋生物形狀與形式的產生。」
洛克菲勒的優生學家們對這些細節不感興趣。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搖身一變成了基因學家。很多獲得洛克菲勒研究經費的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後輩很可能滿心喜悅,不願意知道優生學和基因學是緊密聯系的。為了獲得稀缺的研究經費,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而通常情況下這些研究經費都有洛克菲勒基金會附加的條件。
基金會的研究目標是想方設法找到把生命的無限復雜性簡化為簡單的、決定論的和可能預測的模型。沃倫.韋弗爾醉心於運用科學(糟糕的科學)並按照洛克菲勒的模式來塑造世界。基金會的新分子生物學鼓吹者執意要描繪出基因的結構圖譜,並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包括犯罪、貧困、飢餓和政治不穩定在內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菲利普.瑞格語)。而他們解釋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幾十年來卻秘而不宣。瑞格把洛克菲勒的願景描繪成:
從一個簡化理論者的角度來看,社會問題可以簡化為簡單的生物學問題,通過對土壤、大腦和基因的化學處理加以解決,這是合乎邏輯的。因此洛克菲勒基金會全力以赴,運用它的人脈關系和資源促進這種優生哲學的發展。
洛克菲勒基金會運用它的基金和大量社會、政治和經濟關系來宣傳這樣的思想:社會大眾應該耐心等待科學發明來解決社會問題,沒有必要直接干預經濟和政治制度。耐心和對簡化學研究進行更大的投入可以順理成章地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
梅森和韋弗爾協助建立了一個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網路,這個網路摒棄了活體生物和生物群的傳統知識。他們對簡化論和決定論抱有共同的信念。他們擁有烏托邦式的理想,學會了使用樂觀的語言進行交流,這給他們帶來了科研經費和地位。這跟培根在《新大西島》以及啟蒙運動提出的願景不謀而合:通過掌握大自然的規律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來建立一個沒有麻煩的社會。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分子生物學家激烈地討論是否該進行DNA重組研究,即後來的基因工程。持否定態度的人認為,由於目前無法預計它對地球上的生命可能造成的威脅和發生生態災難的危險,為了人類的幸福應自動停止研究。到1973年,基因工程的主要技術都是在實驗室中開發的。
奧克蘭大學的退休高級講師、生物學家羅伯特.曼博士強調,洛克菲勒的簡化論的確可能產生社會風險,「任何對基因工程進行風險分析的嘗試都註定帶來更多的誤導」。他指出:
「活體細胞系統,即使沒有病毒或外來質體(更不用說朊病毒)的侵入,也要比核反應堆復雜得多。我們無法想像它究竟會出現什麼問題,……很多的基因拼接不會產生任何結果;有一些可能會得到預期的結果,但是即使是幾率很小的事故也會像核能一樣產生災難。權衡再三,我們還是不要把這種方法應用於科學和生命為好。」
曼為分子生物學家敲響了警鍾,但這也只是淹沒在大張旗鼓的商業化農業宣傳中的無數科學警告之一。這些商業化農業宣傳機器與幕後的洛克菲勒基金會一起大力鼓噪轉基因生物。

阿比蓋爾.塞勒斯教授在著名的科學期刊《微生物評論》中警告說:
「用於基因工程的生物材料中有一些稱為質體的DNA小片,它們被描述成簡單的可預測的轉基因載體。根據傳統的看法,用於把基因導入轉基因微生物的質體可以被描述為不可轉移的……相反,世界上沒有任何『安全的』質體……為了生存我們必須解開一個謎:我們如何阻止或減緩對抗生素有抗葯性的基因的轉移。但是一些基因大師像上帝一樣,可以預測出人為地將人的基因轉移到羊的身上、把牛的基因轉移到西紅柿中諸如此類的進化結果。」
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與通過同一植物的兩個品種雜交培育出一個新品種,從而產生植物雜交品種的長期有效的方法不一樣,它包括把外來的DNA注入特定的植物中。不同生物的基因組合稱為重組DNA或rDNA。一個例子就是轉基因甜玉米或者叫做Bt甜玉米。它是把土壤中的一種細菌——蘇芸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也叫Bt,注入玉米的染色體以預防歐洲玉米螟。1961年,Bt注冊成為一種殺蟲劑。然而它防禦害蟲的能力卻值得懷疑。1999年的一份科學報告警告說:
害蟲抗葯性的進化是Bt毒素持續效力的最大威脅……每年種植數萬公頃產生毒素的Bt轉基因植物,除非我們迅速制定並落實有效的對策,否則其他害蟲有可能很快進化出Bt的抗葯性。

㈧ 轉基因食品引起變異國內為什麼不禁止

轉基因作物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滅絕作用,一旦種植了轉基因作物,野生自然的農作物將從此滅絕。只要中國種植一次轉基因水稻,就再也無法恢復傳統的非轉基因水稻,這一點已被實踐證明,不再屬於理論問題;

二是轉基因產品都是絕育產品,不能像野生農作物那樣,可以用打下的糧食作為來年的種子,而只能每年都耗費巨額資金購買帝國主義的新種子。

三是對農葯化肥具有特殊要求,只能使用轉基因種子公司指定的農葯化肥,而且轉基因水稻會滋生可怕的超級雜草,徹底破壞中國的生態環境。這才是農業部對於任何方面的任何詢問,他們的回答就只有兩個字——保密。詢問為什麼要保密及保密的理由,回答則同樣是那兩個字——保密。

農業部的那幾個貪婪無恥的狗官勾結美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民,你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你們是在謀害十三億中國人民!你們在犯罪!

必須立即停止轉基因糧食的種植推廣,否則就堅決打倒那幾個殘害中華民族的混蛋敗類!絕不能姑息縱容農業部的那幾個狗官反人類的罪行!

張啟發、賈士榮、黃季焜、黃大昉、彭於發等等「轉基因邪教徒」們,出國留學、深造以及研究項目,都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央情報局的招牌!)出資贊助的,怎能不效忠於洋主子?而「洛克菲勒基金會」,既是希特勒「人種優化」項目的資助者,更是「孟山都」研製「轉基因(武器化!)」的資助者。而且,上述「專家」大都擁有自己的「種子公司」,可謂「種子專賣,財源滾滾」…… ②. 「大官」們的妻、子、親屬,要麼早已持有綠卡、定居美國,成了美國的「人質」,轉移到國外的巨額贓款及其貪腐罪行,全部握在美國人手心裡,怎敢不俯首帖耳、惟命是從?要麼就是買辦資本家,與「外資」生死與共,「保美國,就是保自己!」例如,去年農業部長訪美時,要去康奈爾大學看望留學生兒子,都由「孟山都」專機接送,究竟為什麼?再如,某「大官」的兒子投資10億元成立了「XX科技公司」,要統帥「種子」市場;該「大官」則親自坐鎮指揮,死守「轉基因主糧」防線。其間有沒有貓兒膩?


張啟發是一頭被外國人植入狗基因的牲畜,不遺餘力推廣的原因只有一個:賺錢!以十三億人民的生命作兒戲,禍害十三億人民!人人見此牲畜即誅殺!
歡迎外國友人到中國來.這里有中國特色的轉基因糧食.如果不合胃口還可以選擇毒大米.油是地溝油.麵粉中有白石粉.牛奶中有三聚氰胺.連礦泉水都是加料的.口味獨特吃了包終身難忘.

需警惕幾大知名「轉基因大豆油」品牌!
2010年02月15日 星期一 23:55
轉基因大豆油利用中國廣大消費者的不敏感,或者說是消費者對於「轉基因潛在危害」的無知,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橫行了多年。並且對於中國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潛在損害,也成為圍剿東北大豆,使之瀕臨困境的主要原因。現在市場上的主要品牌有: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1、金龍魚牌,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市場佔有率約40%,資方為新加坡豐益國際華裔郭鶴年家族+美國ADM公司;

2、福臨門牌,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

市場佔有率約30%,資方為國資中糧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美國ADM公司;

黑龍江農墾總局下屬的九三油脂本來是堅定的「東北原生大豆油」加工商,近年來為擺脫企業生存危機,被迫在沿海各地也開設了幾家工廠專門加工舶來的「轉基因大豆油」,這種企業其實最需要消費者支持,拉一下就是堅定戰士,推一下就徹底成了叛徒。

另外,我國目前各地方食用油品牌仍然多達數百個,大多數為降低成本,採用轉基因大豆油,但是市場佔有率不大,購買時可看清標注,如「本品為轉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樣,購買時需請謹慎。

㈨ 如何正確看待轉基因

鑒於轉基因技術已經帶來或潛在的副作用和其他危險,人們對轉基因生物採取了不同的態度。

1997年4月初,100萬奧地利人在一份請願書上簽字,呼籲全面禁止轉基因食物;一些美國人甚至在美國農業部前脫得一絲不掛地抗議政府生產轉基因食品;2001年9月下旬,一些法國人割去了轉基因玉米。義大利、奧地利、盧森堡政府明令禁止農民種植轉基因大米。但另一些人則在趨利避害地繼續從事轉基因食品的研究和開發。甚至企圖通過轉基因技術對人進行重新設計。

墨西哥國家科學院的負責人弗朗西斯科.博利瓦爾.薩帕塔認為,轉基因技術和其他任何技術一樣都可被錯誤利用,不能因刀可用於殺人就禁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康韋則更樂觀地認為「到2020年時」,轉基因作物將是唯一提供糧食的辦法。

2000年2月28日,一個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國際論壇會在英國愛丁堡開幕,會議呼籲人們對這類具有革命性但有爭議的食品保持謹慎並合理的評價。同年3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有130個國家簽署的《生物安全議定書》,對經過轉基因處理的種子的交易進行了限制,但並未限制其種植。而這一年3月1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則呼籲慎用轉基因食品。

看來,如何趨利避害地利用轉基因技術造福人類,將是科學家們面臨的重大課題。例如,在防治病蟲害方面,人們就在向眼鏡蛇學習——企圖利用這些技術找到只殺死對手而不傷及自身的方法呢?例如,在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就針對「兔滿為患」和「鼠滿為患」,採用了免疫避孕的生物技術來除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們的方法是,用黏液瘤病毒(或遺傳改造的病毒、轉基因病毒)施放到兔和鼠身上,使它們失去生育能力。

㈩ 請問在中國推廣轉基因主糧的前鋒學者和洛克菲勒基金的關系

樓主好樣的!!!!支持樓主!!!頂!樓主應該看過《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吧!這個回答的人,就是真正的罪人,中國的罪人,中華民族的罪人,中國農業的罪人!我認為,轉基因在中國推廣的壞處有三點:1。對人體的傷害,當年的轉基因土豆在英國就發現會導致胃癌(詳情請看《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但我認為這個原因只佔20%。
2。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以及對物種多樣性的破壞: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乃大自然之第一準則。轉基因農作物防蟲害、防治病菌,真的就無敵、高產了嗎?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在印度,曾出現過絲核菌感染轉基因棉花的例子,而普通棉花感染此病的例子在此之前似乎並沒有。由此可見,當它用一種技術破壞了自然法則後,自然界也會有力的還擊的。而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種植過轉基因作物的土壤在種植傳統作物後,傳統作物也會被轉基因。
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孟山都現在在各國推行轉基因的經營模式,對當地農民、農業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一開始,孟山都以其高產量和低成本吸引農戶,迅速搶占市場、壟斷市場。隨後幾年孟山都將種子價格不斷提高,農民們負債累累,出現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吊詭現象。
支持轉基因的人,就代表了科學嗎?只因為他們是主流嗎?在國外有爭議時,有人說轉基因不好,被人罵其反進步反科學。當支持轉基因、被吃人的資本家蒙蔽了雙眼的人們越來越多時,當支持轉基因已成為主流時,我們這些稍有血性的人們就陷入了當年的哥白尼之於宗教裁判所一般的境地。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最終人們就會發現他們的錯誤了。放心吧,樓主,真理掌握在我們手中!

閱讀全文

與洛克菲勒基金會轉基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