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大學圖書館的場館規模
建館初期只有400平方米的館舍,100多個閱覽座位,及至1992年由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省政府投資建設的新圖書館落成,館舍總面積已達14533平方米。2001年5月,由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捐建的「河北大學樹華電子智源中心」落成,該中心引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鏡像網站, 是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資料庫。
2002年1月,我校已經聯通「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及「超星數字圖書館」,現網上可查閱的數字圖書約有20萬余種。
2002年9月,河北大學新校區城市學院分館成立,面積為4800平方米,800個閱覽座位,圖書8萬冊,中文期刊224種,報紙28種,全部開架閱覽。
河北大學圖書館積極進行了圖書館現代化建設。1996年引進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M912小型機和傳技電腦公司的整合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OTALS,1999年12月對原有TOTALS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采編、流通、期刊、公共查詢、經費管理、Internet信息發布的集成自動化,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處理圖書館的各項業務。T2系統還實現了館內信息資源網上查詢,並通過河北大學校園網和Internet連接,向國際互聯網提供河北大學圖書館館藏書目信息,並能檢索Internet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
河北大學圖書館是我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成員館,河北省高校圖工委秘書處、《河北科技圖苑》編委會設在館內。河北大學圖書館同美、日、加等國家和港、粵、台地區的400多個圖書館建立和保持密切的文獻交換關系。
⑵ 遵義市職業技術學校是什麼學校叫什麼名字
遵義市職業技術學校遵義市職業技術學校學校於年2月由原開發區職高、原遵義市技工學校(省級重點技工學校)、原長征技工學校(省級重點技工學校)三校合並組建成立。合並三年來,成效顯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辦學效益逐年增長,
2005年元月,經教育部審批學校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特色: 一是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堅持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將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結合為一體; 二是學校內部機制改革力度大,制度齊全,管理嚴謹,激勵、管理、監督三大機制運行良好; 三是實施「訂單式」、「雙元制」辦學模式,實施經營性生產實習和「一體化」教學模式,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 四是 致力於「六個一」工程教育,即對學生進行「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一手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一手規范的鋼筆字、一套標準的現代文明禮儀、一套嚴格的半軍事化管理」的綜合素質培養目標教育; 五是重視德育工作,將德育工作融入課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誠信做人、勤奮敬業、務實創新、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校園文化開展得好,學校的 「女子軍樂團」是遵義市職業教育的一道風景線; 六是實行「招生——培訓——就業」承諾制,開展技能等級鑒定和短期培訓,推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學生動手能力強,「雙證」率高,與全國多家就業中介機構和企業建立穩定的聯系,畢業生就業率高。 該校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校重組以來我們一直堅持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努力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技術人才,以適應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辦學理念是:「高起點的定位,合理的專業結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優秀的管理隊伍,注重塑造集團精神、集團形象和外向型、開放型的職業教育和多種職業培訓並舉的辦學模式,積極主動為遵義市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培養既有中職學歷,又有適用性技術的中、初級勞動者和各類技術人才,推行中職生多學歷教育。承擔在職培訓和轉崗培訓,提高區域和行業職工的崗位能力,抓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搞好區屬各部門公務員和轄區內退伍軍人、殘疾人的計算機培訓,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開展對農民工的培訓,招收城鎮、郊縣因經濟開發而失去土地的農家子女進入該校學習,解決「農轉非」戶口問題,做好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積極為「三農」服務,為西部大開發服務。
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創業能力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 ,加強對學生的文化基礎、職業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和創業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信做人、勤奮務實、奉獻社會」的品德情操;推進初中後的教育分流,實施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協調發展;探索「雙元制」校企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培養;做好各專業、工種的技能鑒定,推動勞動就業准入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加強教學改革,加大學校硬體設施及現代信息技術設施建設。為此學校根據辦學指導思想,制訂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五年發展規劃》。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大力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校校聯合辦學。 對外交流:該校積極與國際教育接軌,商討合作辦學,1999年6月該校與「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建立合作關系。2000年實現雙方互訪,並接受美國舊金山樹華基金會對該校困難學生的資助,從而拓寬了學校的發展空間。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素質教育、德育工作、半軍事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此項工作,每次大型的活動都要 親自組織、親自動手,把它作為學校的重大工作來抓。
三年來,該校的校園文化生機勃勃、豐富多彩,這和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重視是分不開的。學校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先進的文化感染人,用優美的環境熏陶人,用健康的文體活動吸引人。用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推動職業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開展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優化、美化育人環境。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和文體等活動,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學校組建的「遵義市女子軍樂團」,豐富活躍了校園業余文化生活,成為遵義市職業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櫥窗、校園網路等輿論陣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發揮正確的導向和宣傳教育工作。抓好每年的運動會、「清明掃墓」活動、「五四」知識競賽、「國慶演講比賽」、「學生籃球賽」、「12·9」文藝匯演、軍樂團訓練等工作,用健康向上的各種文體活動去鼓舞學生和吸引學生。我們充分的利用校園文體建設這塊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
⑶ 劉子健是一個怎樣的人
劉子健(1919-1993)祖籍貴陽,長於上海,後就讀於北平清華大學。日寇侵佔北平後,清華南遷,先生旋入讀燕京大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先生及燕京部分師生被懷疑從事抵抗活動,同陷囹圄。先生日後每謂,於此戰時遭際了無悔咎。戰爭結束後,先生作為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中方法律代表團成員,前往日本。劉子健先生,在燕京時期的老師且終身尊為導師的洪業先生的影響下,來到美國,從事政治時事方面的研究。1950年,獲匹茲堡大學博士學位,並在該大學及其他學校任教。1960年,成為斯坦福大學教員。1965年,入普林斯頓大學。
歷史文學家劉子健
劉子健啟動學術計劃
在斯坦福,由劉子健先生牽頭,啟動了一項極富遠見的學術計劃,該計劃不但促進了美台之間的學術及文化交流,而且令眾多「中國研究」領域的研究生們受惠。在劉子健等先生的努力下,這一計劃最終發展成台北的「美國各大學聯合研習所」(譯者按:1997年後改稱「台大國際華語研習所」)。
劉子健躍身宋史界
1959年,憑借一本名為《宋代中國的變法》的小書,劉子健先生一躍成為宋史界的領軍人物。這本書是日後極有影響的「哈佛東亞研究叢書」的第三種。劉子健先生研究的對象是帝國晚期最具爭議性的題目之一,他徵引了極廣泛的史料,運用其自稱為「截面研究法」的手段,對這一復雜的時期進行了頗有說服力的記述。此外,該書充分利用了日本及中國學者最新的中國史研究成果,在這方面,它與當時一般的西文著作比起來,可謂著了先鞭,令人側目。盡管後繼者不乏其人,但在中國史研究領域,劉子健先生始終是促進美日兩國學界交流的一座橋梁。
劉子健先生其後的一系列著作表明,他是全球宋史領域的頂尖專家之一。對11世紀的重要詩人、學者、官員歐陽修,他尤為關注。同樣是廣征博引,劉子健先生在1963年出版的中文著作(香港新亞書院)及經改寫於196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斯坦福大學出版社)中,對歐陽修的生平和多方面的志趣進行了描述。這部關於歐陽修的著作,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劉子健先生作為中西史學津梁的作用。正如鄧廣銘在《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出版於日本京都,收文章40篇)的前言(譯者按:該文後收入《鄧廣銘全集》卷十二)中所雲,劉子健先生在中國大陸的多次講座和會議上都強調,路子應該寬一點,爭取打破學科藩籬,以矯正有時顯得狹隘、瑣細、教條的大陸學術訓練體制。同時,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他也強調了在作出大判斷之前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學生們難忘師恩,不僅因為得到他的悉心培養,也是因為他總是樂意給予睿智的建議與幫助。
劉子健文章不受歡迎個人解析
當然,劉子健先生的文章也常常作出大判斷。為什麼到了9世紀馬球就不受歡迎了?童蒙書《三字經》發生過哪些變動?對這些問題,劉子健先生都做了入情入理的引申。他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如「新傳統時代」及「包容政治」。他還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解釋,其中持論最力的莫過於12世紀初「中國轉向內在」說(哈佛,1988)。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熱切盼望能成為另一座連接古代中國、當代中國以及未來中國的橋梁(對連接未來,他總心嚮往之)。
在中美之間,劉子健先生同樣希望能通騎驛。即使他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而在美國受人攻擊,因長駐美國而在中國受人攻擊,先生照樣不改初心。他回中國時,得知自己的三個兄弟於「文革」期間慘死的情形——周恩來都認為「太過分」——卻不曾流露絲毫怨尤之意。
劉子健角色-半賓的由來
劉子健先生知道扮演橋梁的角色令他兩頭不靠岸。為此他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半賓」——半個客人。無論是在美國、日本、歐洲,還是在中國,他都當自己是個客人。在涉獵某一學術領域或某一歷史時期的意義上,這個名字也挺合適:他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半個客人,也是人文領域的半個客人。劉子健先生身邊的同事、弟子意識到,先生對各種政治事件、歷史材料知之甚詳,因此要想理解20世紀的中國,向他請教准沒錯;在一個混亂時期,先生到中國探訪過。同樣,他對11世紀、12世紀的深入了解簡直讓人以為他曾到宋朝當過遊客。先生本人的書法就是宋徽宗的「瘦金體」,即可印證此說。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他作為「半賓」,當然也意味著,在所有他感興趣、研究過的領域中,他同樣會有半個「主人」的感覺。而他以普林斯頓大學為歸宿,與吾等盤桓,竟達二十五年之久,何其幸也。
然而,劉子健先生久病不愈,已於1993年9月30日,在美國新澤西州勞倫斯威爾(Lawrenceville)寓所中溘然長逝。享年74歲。哀之!
編輯本段藝術家-劉子健
劉子健,(b.1956),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為深圳大學藝術院副教授,藝術研究所所長。曾參加美國亞太博物館的「不與塞尚玩牌·中國前衛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張力與表現水墨展」、美國舉辦的「重返家園—中國當代實驗水黑聯展」、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水墨現狀展」、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中華文明五千年展」「98上海(美術)雙年展」、「回首長安—現代水墨收藏邀請展」及「第一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作品收入《二十世紀末中國現代水墨藝術走勢》第1、2、3輯。出版有《東方理想主義·當代美術中的水墨景觀—劉子健》、《黑白史,中國當代實驗水黑1992—1999·劉子健》。作品曾被美國亞太博物館、美國樹華藝術教育基金會、台灣省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和私人收藏。
編輯本段聾啞兒童劉子健
新聞閃回:鞍山11歲聾啞兒童劉子健用半年多時間創作了一幅畫有208個孫悟空的繪畫作品,在社會上引起巨大轟動,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將這幅作品推薦給北京奧組委。目前,劉子健欲將部分作品製成相冊出售,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賺取進京路費。聾啞兒童劉子健感動了很多人,讀者紛紛打來電話表達他們的心情。北方圖書城也加入到幫助劉子健舉辦繪畫作品拍賣會的行列中來,成立拍賣會分會場。
本報聯合鞍山三元名人培訓學校舉辦的劉子健繪畫作品拍賣會原定於本周五、周六、周日在北方晨報舉行,現在有了北方圖書城的參與,在本周六上午10點拍賣會將移至北方圖書城舉行。本周五、周日,劉子健的拍賣品全天在北方晨報展示,歡迎廣大讀者前來參觀或購買。
鞍山北方圖書城的領導看到本報關於聾啞兒劉子健創作「金猴舞奧運」欲獻給奧組委的報道,他們為這樣一個弱勢兒童能夠如此堅強自力而感動,希望能夠為他做些什麼。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想幫助劉子健,如果你想關心聾啞兒童,可以在本周六上午10點到北方圖書城購買劉子健的繪畫作品。劉子健將來到北方圖書城與廣大讀者和小朋友們見面。 編輯本段劉子健抽象水墨作品
⑷ 樹華教育基金會是真呢嗎,還是騙錢的
成立於1995年的復樹華教育基金會(The Soar Foundation,簡制稱樹華),5月6日晚在美國庫柏蒂諾舉行年度籌款會。大約近300位關注中國鄉村貧窮地區學生基礎教育的熱心人士參加。會長王肖梅希望當天能籌集3萬(以下均以美元計算)多元。真假不好說,還看樓主自己的決定!
⑸ 藍妮的婚姻經歷
面對家庭的困境,無奈,母親硬著心腸,說出了她解救藍家的方法。 原來,同住上海襄陽南路上的時為南京政府的財務部常務次長李調生,提出願意為其次子李定國聘娶藍妮為媳婦,如果藍家應承了這門婚事,可以每月給藍家津貼100元。當時才17歲的藍妮,望著日漸衰老的父母,藍妮含著眼淚說不出一句話,少女的矜持使她連肯定或否定的表示也無法表達出來,面對無助又可憐的父母,只能答應了結婚,以圖此舉能解脫藍家的困境。1929年,正在學校讀書的18歲的藍妮,出嫁給李定國為妻。藍家等於是「賣婚」,這樣的前提,也註定了這樁婚姻不會美滿。
藍妮的丈夫李定國,字任卿,1910年9月13日生,蘇州東吳大學法律系肄業,畢業於上海法政大學。李外貌也很俊美,又喜好京劇,且能唱上幾段自得自樂,論年齡他只比藍妮大兩歲,看來兩人似乎是很般配的了,但是李、藍婚後很不和諧。
李家是封建的漢族官僚人家,府中規矩極多,李家老輩人亦常以是李家出錢資助了藍家解困,藍家理應對李家感恩戴德,並不將藍妮平等看待,有時甚至連傭人也不把她放在眼裡。致使藍妮這位生性倔強,生活隨便慣了的苗家女兒,很不適應。處處受到歧視藍妮對這些都忍氣吞聲,希望能與丈夫廝守,熬到出頭的那天。但她最不能接受的是,丈夫人雖風流倜儻,但胸無大志。每天無所事事吃喝享樂,既不想出外做官,又不思經商掙錢,終日呆在家中,陶醉於安逸之中。見過世面也飽讀詩書的藍妮,想與丈夫談點什麼,但兩人缺乏共同語言,結婚5年,好像從未深交似的。
1934年,不到23歲卻已經為李家生下三個孩子的藍妮,再也不願意做「生育機器」。毅然與李定國離婚,拋下一兒兩女,時年她年僅23歲。她當時委託大律師吳凱聲 來調解,經過雙方的同意,並未通過法院接辦,就辦妥了離婚手續。李某雖為財政部次長之子,並未付出任何贍養費用,即辦妥了離婚事宜。吳凱聲後來遇到她,出於同情曾問她:「你離婚後怎麼打算?」她坦率地回答:「我身上現在還有幾百塊錢,用完以後,就去投黃浦江」。
後事
李定國後來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業務局行員、後來藍妮向孫科推薦促成李任中央銀行成都分行副經理,解放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四川分行儲蓄部主任、簡陽支行職員。但解放前夕,中央銀行成都分行經理出逃,留守的副經理李定國不知銀行庫存與賬面為何不符,在解放後有口難辯,在歷次運動中吃盡苦頭,於1959年去世。藍妮身為人母,不忘在李家的三個兒女,抗戰時期常接濟李家。藍妮晚年對李定國侄子李振東說:「我離開李家後,對你們李家蠻關心的,你二叔叔到成都當副經理,也是我寫信給院長(立法院院長孫科)推薦的。」她還向李振東出示一封信的影印件,以證明李定國出任中央銀行成都分行副經理確是她促成的。藍妮和李定國所生的三個兒女,後來都定居海外,各有成就,成為藍妮晚年頗為滿足和自豪的一件事。據《陵李氏西里橋繫上海分系支譜》記載,藍妮長女李希孟幼殤;次女李萱1931年9 月24日生於上海,1950年自香港赴美求學入美國籍;三女李華,1950年自香港赴美求學,後入澳大利亞籍;長子李振亞1932年10月5 日生,獲美國加州大學病理科碩士,1966年創立美國證券投資公司,並任董事長,美國樹華基金會總裁。李振亞的夫人王安玲,生有子李威、李傑,女李蒙,李蒙女婿駱家輝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曾是美國首位華裔州長(詳見詞條駱家輝)。 1934年,藍妮離開李家後,為了生存,藍妮離婚後涉足上流社會,好在她讀書時有一大幫女同學,不時邀請她出席各種社會交際活動,成了著名的交際花。
1935年暮春的一天,忽然接到同學陸英的電話,邀她晚上到她家赴宴。就在這次家庭宴會上,她認識了時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的孫科,從而改變了她的一生。孫科,孫中山先生的獨子,是著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1912年孫科出國留學時,就與表妹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孫科供職於此,由於南京濕熱難熬,夫人陳淑英生病,無法適應這里的生活,便返回澳門養病。孫科與藍妮結識的時候,他正獨居在南京。
那天,藍妮打扮得端莊、飄逸,她在與一些熟朋友打過招呼後。她發現人群中一直有一雙溫柔的眼睛在注視自己,朝那方向看去,是一名戴著眼鏡、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正對著自己微笑。藍妮的同學向她介紹說:「這位是立法院院長孫科先生。」孫科立刻從沙發上站起,舉杯向藍妮敬酒,藍妮感到受寵若驚。孫科已被這位宛如西洋小姐的美色所傾倒,加上藍妮知書達禮,熟諳英文,使得他心馳神往。從此,藍妮和孫科的交往日漸頻繁,因孫科常單身在南京當官,生活上缺少照顧,他就延聘藍妮充當他的私人秘書,幫他辦理一切公私事務。
不久,藍妮以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私人秘書的身份出現在南京。孫科無論工作還是一般性交際,藍妮總是陪伴在側,感情與日俱增,成為形影不離的伴侶。孫科不顧家庭與社會的壓力,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消息傳出,自然引來社會輿論,說孫科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不事聲張低調處理。藍妮和孫科結合既沒有辦理正式手續,也沒有舉行正式婚禮,只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席間,在同事的祝賀聲中,孫科笑道:「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
婚後,孫科藍妮出雙入對,非常恩愛。為了表示自己對她的忠貞感情,他親筆給藍妮寫了一張字據:
我只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
孫科 廿五、六、廿六
「廿五」是指民國25年(1936年),孫科稱藍妮為藍巽宜。孫科為藍妮立字據,尊稱她為「二夫人」、「二太太」,這充分說明了他對藍妮地位的認可。
1938年8月6日,藍妮在上海法租界生下女兒,孫科起名孫穗芬。抗戰時因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將女兒託付娘家照看,追隨孫科也到了重慶。當時正值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藍妮又有幸時常跟隨孫科去往重慶曾家岩的八路軍辦事處,會見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等中共領導人,商討抗日救亡大計。藍妮則在私下裡與鄧穎超結為好朋友,她稱鄧穎超為「鄧大姐」,鄧對藍妮十分尊重,稱她孫太太。
1948年孫科參選副總統之時,發生所謂的「藍妮事件」,結果不僅孫科落選,而且導致了她和孫科的不快。從此和孫科勞燕分飛,結束了近十三年的夫妻關系。
⑹ 美國樹華積金會幫助學生分男生女生嗎在哪裡辦理
美國樹華基金會幫助學生分男生女生嗎?在哪裡把辦理?分男生女生。在四華辦理。俞華辦理。
⑺ 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的網址是多少
方樹福堂基金會簡介
方樹福堂基金會是協成行已故董事長方樹泉先生於1970年創辦的不牟利的慈善機構,現由方潤華先生擔任主席之職。基金會本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宗旨,治理推廣慈善事業,捐諸國內及香港以推動教育科技及社會公益事業,並對文化事業及醫療福利等給予資助。
方樹福堂基金會及方潤華基金會至目前為止,在國內已捐建了希望工程小學42所、希望工程模式的中學21所、幼兒園11所,以及中小學圖書館、教育中心、工業培訓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等數所,遍布全國各省、自治區。同時,基金會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30餘所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分別捐建了電腦中心、教學樓、講堂等教育設施,並在部分大學設立「獎教獎學金」。此外,年前基金會又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捐建了一所「樹華古人類館」。
另外基金會還經常印製各種善書、小冊子和防病單張贈送讀者。在香港,從1978年起至今,基金會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及公開大學、保良局、東華三院、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鍾聲慈善社、香港基督教聯合會醫院、耆康會、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等學校和機構有多項捐款。
1994年基金會主席方潤華先生榮獲5198號小行星命名,並被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聘請為提名顧問;97年10月,獲聘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希望工程顧問,並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社評選為第四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2000年7月,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的銀紫荊星章。
二OOO年十一月九日
教育部通信地址:北京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 郵編:100816 總機:010-66096114
教育部教育政務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製作維護
⑻ 樹華基金會北京聯系地址
樹華電子智源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
304米北京化工大學(昌平)-公交車版站權
途徑公交車:919支3
326米
北京化工大學-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919支3
354米
石油大學-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376; 919支3
188米
中興路-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昌53
380米
國泰小區-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昌53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⑼ 劉子健的作品
作品曾被美國亞太博物館、美國樹華藝術教育基金會、台灣省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和私人收藏。
⑽ 方潤華的榮銜
(1)中國科學院方樹泉基金名譽顧問;
(2)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會士;
(3) 廣東省東莞理工學院名譽顧問;
(4)清華大學樹華電子智源中心顧問;
(5)中國科學院樹華古人類展覽館名譽顧問;
(6) 美國 Bridgeport 大學院士;
(7)雲南大學校長顧問及校圖書館名譽館長;
(8)南京大學顧問教授;
(9)湖南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10)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及「香港同濟之友會」會長;
(11)大連理工大學顧問教授;
(12)貴州大學顧問教授;
(13)咸寧師范專科學校客座教授;
(14) 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文獻研究中心名譽顧問;
(15)上海大學顧問教授;
(16)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名譽教授;
(17)福建師范大學顧問、客座教授;
(18) 河源市師范學校名譽校長;
(19) 澳州 LA TROBE (拉籌伯大學)大學榮譽教授;
(20)蘇州大學顧問教授;
(21)新疆醫科大學名譽教授、圖書館名譽館長及「樹華電子智源中心」顧問;
(22)北京大學心理系國際學術交流榮譽顧問;
(23)河北大學校長顧問;
(24)西北師范大學顧問、教授;
(25)石油大學校長高級顧問;
(26)中央民族大學名譽教授;
(27)許昌學院榮譽教授;
(28) 河南省對外貿易合作廳榮譽顧問;
(29)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校長;
(30)山西大學名譽教授;
(31)中國科技大學樹華電子智源中心名譽顧問;
(32) 廣東羅定瀧水中學名譽校長;
(33)海南大學名譽教授;
(34)北京語言大學客座教授;
(35)浙江大學顧問教授暨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
(36)江漢大學客座教授;
(37)陝西科技大學校長顧問;
(38) 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39)廣西大學名譽教授;
(40)西安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41)西北大學榮譽教授;
(42)華南師范大學名譽教授;
(43)廣東商學院客座教授;
(44)燕山大學高級顧問暨校圖書館名譽館長;
(45)中國礦業大學客座教授;
(46)北京師范大學名譽教授;
(47)中國人民大學訪問教授;
(48)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名譽教授;
(49)南開大學顧問教授及校教育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50)利偉高中永遠名譽校長;
(51)香港普通話專科學校校董會名譽校董暨學術顧問委員會主席;
(52)香港理工大學院士。
(53)岳陽大學名譽教授
(54)貴州大學顧問教授
(55)咸寧師范專科學校客座教授
(56)蘭州大學顧問教授
(57)中山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