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0-12-18 06:53:06

㈠ 非政府組織有哪些

非政府組織有:

1.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地球之友於1983年成立為慈善團體,是本地主要的環保團體之一。旨在透過推動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政策、營商方式和生活形態,以保護香港及鄰近地區的環境為目標。

香港地球之友的董事局成員,職工和會員均以提高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其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關注和善用各類資源為己任。香港地球之友現有超過一萬兩千名個人會員及五十一個企業會員。

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China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簡稱中國殘聯,是經國務院批准和國家法律確認的將殘疾人自身代表組織,由中國各類殘疾人代表和殘疾人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殘疾人事業團體。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是在中國盲人聾人協會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於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據2018年5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官網顯示,中國殘聯機關內設11個部廳室,下設16個直屬單位、12個所屬社團,5個專門協會。

3.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指導下的。

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全國性的專業、行業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全國青聯團體會員,聯合國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CCIVS)聯席會員組織。

4.中國消費者協會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截至2016年,全國縣以上消費者協會已達3000多個,其中省,自治區,直轄市31個。在農村鄉鎮,城市街道設立的消協分會,在村委會,居委會,行業管理部門,高等院校,廠礦企業中設立的監督站,聯絡站等各類基層網路組織達15.6萬個,義務監督員,維權志願者10萬余名。

5.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成員。

中國紅十字會1904年成立。建會以後從事救助難民、救護傷兵和賑濟災民活動,為減輕遭受戰亂和自然災害侵襲的民眾的痛苦工作,並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根據2018年6月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紅十字會設有7個專門委員會、35個分會。

㈡ 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的失誤

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是農村改革中的一大失誤

黨中央、國務院1986年至1998年的一系列農業和農村工作文件中,提出要允許、支持、發展和繼續辦好農村合作基金會—1999年國辦發3號文件提出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2004年至2008年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又反復強調「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組建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包括發展「合作金融」和「引導農民發展資金互助組織」。從 「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決策過程和三十年的改革實踐來看,不難看出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是農村改革中的一大失誤。
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
農村合作基金會是中國農民在深化農村改革中創造的新生事物。從1984年產生以後的十多年裡,經過風風雨雨的考驗,終於在中國農村這塊廣闊的田野上生根、開花、結果。農村合作基金會是怎樣產生的呢?
1.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我國農業的高速發展和農民生活的顯著改善。這一新的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對過去「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的否定。撤消人民公社以後,舊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體制不適應了,新的財務管理體制又沒有建立起來。當時,在「包干到了戶,何必要財務」的錯誤思潮影響下,不少地方的集體資金被少數黨員、幹部侵佔、挪用、貪污和揮霍浪費,農民辛辛苦苦三十年積累起來的集體資產遭受了重大損失。為了解決這一新的問題,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進行大膽試驗。創辦農村合作基金會的初衷,就是為了建立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機制,把集體資金管好用活,提高其融通效益。
2.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村改革使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他們在解決自身溫飽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資金運動。沒有資金,商品生產無從談起。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促進了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從而引發了對資金需求的急劇增加。解決農村資金需要,單靠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是不現 實的,還要靠農村內部來加以解決。從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又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現實可能。一方面,通過1982年至1996年的集體財務清理,全國尚有800億集體積累資金;另一方面,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手中有了一些富餘資金,他們希望暫時借出而獲得相應的融通收益。這兩種資金為創辦農村合作基金會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來源。與此相反,不少鄉村企業和農戶生產周轉資金不足,需要借入資金擴大再生產。這種資金需求,就是農村合作基金會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創辦農村合作基金會,完全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符合廣大農民的意願,也符合農村經濟發展規律。
3.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眾所周知,農業雖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農業是一個承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的特殊產業,又是一個投入多、產出少、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的弱勢產業。國有銀行在自身利益驅動下,根本不可能向農業傾斜。農村信用社本來是農民自己組織的合作金融組織,但長期在計劃經濟下運作,早就蛻變為官辦金融機構,成為農業銀行的基層組織。它不但沒有很好地面向「三農」服務,反而把大量農村儲蓄倒流城市,抽走農業「血液」。即使有少量小額貸款,但「門難進、臉難看、錢難貸」是個普通現象,引起農民極為不滿。所以,農民只有「唱國際歌—自己救自己」。他們在黨中央一系列文件指示的鼓舞下,積極發展農村合作基金會,以緩解農村資金不足的矛盾。因此,農村合作基金會的產生和發展,也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社會效用
從1996年到1992年底,全國已有1.74萬個鄉鎮、11.25萬個村建立了農村合作基金會,聚集資金164.9億元,年內累計投放資金173.5億元。從湖南省常德市的情況看,至1995年底統計,全市有100%的鄉鎮和53.2%的村建立了農村合作基金會,聚集資金5.738億元,當年累計投放資金10.476億元。這些資金起了舍作用呢?
1.加強了集體資金管理,提高了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至1995年底,全市共清理回收集體資金12164萬元,全投入農村合作基金會融通使用,不僅沒有流失,相反年內增值1126萬元。
2.優先支持種養業,促進農業生產發展。1995年,全市農村合作基金會給種養業投放資金52321萬元,占投放資金總額的49.9%。這些資金幫助農戶購回化肥10978噸,農葯3142噸,種子3421噸,飼料3941噸,農膜654噸,農機具5197台,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如桃源縣漆河鎮合作基金會,一次投放資金10萬元,統一為農戶購買晚稻雜交種子2.25萬公斤,使該鎮雜交晚稻面積達到85%,為當年糧食大增產做出了積極貢獻。
3.大力支持鄉村企業,壯大集體經濟。1995年,全市農村合作基金會給鄉村企業投放資金20669萬元,救活514個頻臨破產的企業,創辦849個新企業,扶持312個資困企業,更新改造643個老企業,新增產值2.36億元,新增利稅4833萬元。
4.積極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1992年,石門縣夏家港鎮梅家河村合作基金會,投放資金15萬元,支持農戶興辦預製件廠3個、鞭炮廠11個、養殖場5個,使該村二三產業蓬勃興起。各地普遍反映,農村合作基金會在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中,發揮了「發動機」和「助推器」的作用。
1994年5月,常德市人民銀行組織調研組,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解剖了10個合作基金會和10個農村信用社。對比分析後,參與調研的人行領導都認為,合作基金會比農村信用社服務方向明,服務態度好,發揮作用大,農民滿意度高。他們還說:有的信用社如不改進,真有被擠垮的危險。
取締造成的嚴重後果
農村合作基金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在它的「幼年」時期,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組建程序不夠規范;內部管理缺乏經驗,規章制度還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高,從業人員未經專業培訓;有的鄉村領導進行行政干預,侵犯合作基金會獨立自主的經營權益;有的由於經營不善,出現了呆滯借款和經營虧損等等。這些問題與其優越性比較是次要的,是前進中的問題。究其原因,與合作基金會這種組織形式沒有必然聯系。它不是「癌症」,無可救葯。完全可以通過積極引導,健全組織,完善制度,制定法規,加強管理予以解決。
可惜的是,1999年國辦發3號文件,下令強行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從上至下,層層發文,層層開會,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採取各種行政手段,強行清盤關閉。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努力,清關工作在我市尚未完全掃尾。現在回頭看,明顯造成以下幾個問題:
1.形成擠兌風波,影響社會穩定。農村合作基金會一經宣布關閉,入股農戶人心惶惶,紛紛上門要求清退股金。而借出的大量資金一時難以收回,有的借款戶聽說合作基金會關閉,趁機逃債,不打算歸還,加大了資金缺口。由於在約定的承諾期股民一再兌不到股金,政府對股民失信,股民對政府不滿,部分股民不斷到中央和省市縣上訪,而且一次比一次情緒激昂。由擠兌風波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在一些地方頻頻發生,影響了社會穩定。
2.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合作基金會是一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農民合作組織,各級政府沒有任何經濟責任。但由於行政干預,強行關閉,引發了矛盾,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不從國庫中拿出不少資金兌付「買穩定」,增加了國家財政不必要的負擔。僅我市統計,為解決兌付問題,中央補貼資金3.82億元,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2.856億元,合計6.676億元,全市人平100元。如果按我市50%的比例推算,全國各級財政至少拿出補貼資金600多億元。
3.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勞而無功,反而有過。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是農村合作基金會的主管部門,為農村合作基金會的建立和發展,付出了十多年的艱辛勞動。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關閉,不僅加重了他們工作的難度,而且一些直接參與合作基金會經營管理的經管幹部,因為借出資金收不回來而受到責任追究,輕者批評、處分,重者被開除公職、甚至關進監獄,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4.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由於取締了農村合作基金會,不僅減少了對農業資金投入,還使大量農村資金倒流城市,導致農業和農村嚴重「失血」;加上農民負擔日益加重,在推行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土地流失嚴重,因此,從1999年至2003年,全國農村經濟出現了新一輪波動,糧食產量下降,農民增收困難,農村改革滯緩,城鄉差別拉大,「三農」問題加劇。因此,黨中央從2004年至2008年,為解決「三農」問題連續發出五個一號文件,才逐步扭轉這種被動局面,農村經濟重現生機和活力,農民臉上重現滿意的笑容。
深刻的歷史教訓
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錯誤實踐,暴露出領導幹部在指導農村改革中一些深層次問題。我們應當從中吸取哪些歷史教訓呢?
1.必須堅持深入調查研究,聽到真話,了解實情。聽到真話,了解實情,是正確決策的前提。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眼下領導幹部似乎走進了真話的困境之中。有首民謠:「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取締合作基金會的決策,果然應證了這首民謠。決策之前,主要聽取了金融部門的意見,沒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金融部門則站在競爭對手的立場,抓住農村合作基金會在前進中的缺點,憑借他們與黨委、政府的親密關系,大喊農村合作基金會資金「體外運行」(未由銀行監控),「擾亂了金融秩序」,非取締不可。如果深入下去,聽到真話,了解實情,也不難發現農村合作基金會產生發展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既符合老祖宗馬克思主義的合作制原理和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又符合我國農村實際和群眾意願,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由此可見,深入調查研究,破解真話困境,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真實情況,實行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是領導幹部提高執政能力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2.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要創新。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黨中央做出的戰略決策。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兩個凡是」,克服教條主義,敢於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改革的本質是創新,農村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包干到戶、鄉鎮企業、私營經濟、農民進城、農村合作基金會等等,都是群眾創造的新生事物。盡管有些人反對,但在實踐中經受住了考驗。奇怪的是,強行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錯誤決策,居然得到了各級領導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究其原因,無非有三:一是一事當前,先翻本本,上行下效,固守教條;二是不能堅持用實踐標准檢驗真理,明辨是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三是雖然有不同意見,但怕付出代價而不敢講真話,更不敢「犯上」。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那就只能老生常談,套話連篇,邁不開新步,闖不出新路。所以,要深化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就必須敢於堅持用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能唯書,不能唯上,要敢於實事求是,敢於創新,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3.必須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重建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農業部專家在分析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時指出:農村金融制度的缺失,導致農村和農業持續失血。國有銀行對農村的放貸少而又少,唱主角的農村信用社投放的小額貸款為數不多。資金短缺是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難以做大做強最重要的要素制約。因此,要根據中央近年五個一號文件的精神,努力創建「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額貸款組織互為補充、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其中包括「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以解決農村資金短缺的矛盾,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2008/08/08)
作者系原湖南省常德市農村經營管理處主任、經濟師)

㈢ 中國大部制改革包含哪些內容

一)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為推動鐵路建設和運營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鐵路運營秩序和安全,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展,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負責擬訂鐵路技術標准,監督管理鐵路安全生產、運輸服務質量和鐵路工程質量等。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經營鐵路客貨運輸業務,承擔專運、特運任務,負責鐵路建設,承擔鐵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等。

二)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將衛生部的職責、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監督管理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等。

三)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加強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提高食品葯品安全質量水平,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是,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等。將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隊伍和檢驗檢測機構劃轉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四)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為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統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負責著作權管理等。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

五)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為推進海上統一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將現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由國土資源部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海洋發展規劃,實施海上維權執法,監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六)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為統籌推進能源發展和改革,加強能源監督管理,將現國家能源局、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

㈣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的業務范圍

資助有關中國改革與發展方面的研究項目;舉辦有關中國改革與發展方面的各種會議;從事有關中國改革與發展研究成果的評獎活動;開展有關中國改革與發展方面的咨詢、培訓工作;進行有關中國改革與發展方面的中外學術交流活動。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