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壹基金真的那麼可靠嗎
壹基來金至少截止目前是源可靠的
這家基金會是理事會+秘書處的管理制度
理事會是企業家組成的議事會,不是一個企業家說了算的
也不是李連傑一個人說了算的
是民主議事的
秘書處是公益職業經理人,有海龜的公益專家
也有資深的職業公益經理群
每年還接受德勤審計
所以整體是比較靠譜的
2.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團隊組成:壹基金聘用了數十位不同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全職工作,組建了一支回高效率的執行團隊,包括擁有答跨國工作經驗以及500強公司工作經驗的資深管理人士。同時國內公益領域的數十名知名專家學者也受邀組成了壹基金的顧問委員會。
財務審計: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Deloitte)和畢馬威國際會計師公司(KPMG)對善款的收支進行審計;凱譽管理咨詢有限公司(KCS)提供善款的財務報告。
戰略規劃:國際著名咨詢機構貝恩公司(中國)為壹基金的長期戰略發展提供指導;奧美、BBDO、麥肯光明等多家全球領先的廣告公關公司亦為壹基金提供國際專業水準的傳播規劃服務。
3. 李連傑稱壹基金或中斷,壹基金現在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嚴重危機原因何在
李連傑抄最初設想是在紅十字會下設立基襲金會,但是中國的慈善法不是很完善,根據中國的法律,只能在紅十字會下設立一個專項」。
壹基金人員不直接接觸到募集資金。也就是,按規定,壹基金只能負責籌錢,並不負責管錢。以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捐款過程為例,壹基金管委會對捐款的用途有決策權,但仍要通過紅十字會的渠道使用資金。
由於沒有獨立法人身份,紅十字會下設的合作專項基金計劃不能有自己的機構和員工。
壹基金的尷尬身份是中國的制度造成的,壹基金就像一個沒有身份證的孩子,希望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更加專業化、透明化發展的人已經開始質疑壹基金的身份、法律結構。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即指出,沒有公募資格的非公募基金會,卻在行使公募之實。壹基金是利用紅十字會的公募權力尋租,這說明中國慈善基金會的混亂。
4. 壹基金會服
參加壹基金永久會員,即可得到
凡是富有愛心,願意為中國慈善事業奉獻力量的社會各界人士,只要承諾每年向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捐款999元人民幣,並自願承擔為本計劃進行宣傳推廣的責任,積極參與本計劃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均可以成為本計劃的永久義工。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已經擁有200多名永久義工,他們來自社會各界,既有演藝界的知名人士,也有其他各行業的廣大人士。在這里,每個永久義工都是平等的,為了慈善事業一起努力。如果您有意參與,請將善款通過郵局或銀行轉賬方式捐贈,並請在以下回執中簽名,並留下聯系方式。
■ 郵局匯款
地址: 中國北京東城區北新橋三條8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
郵編:
100007
■ 銀行轉賬
開戶單位: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請務必在附言處註明「李連傑壹基金計劃」)
人民幣開戶行: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東四南支行
人民幣賬號:
0200001009014413252
外幣開戶單位
(Account Nam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Jet Li One Foundation Project
外幣開戶行
(Bank Address):
China CITIC Bank Beijing Jiuxianqiao Sub-branch
外幣賬號
(Account Number): 7112111482600000209
*請注意:善款到帳後,永久義工身份才正式得以確立!
5. 壹基金是不是騙人的啊
http://ke..com/view/944321.htm
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1]」是由中國紅十字會「博愛大使」回李連傑先生發起,在中答國紅十字總會架構下獨立運作的慈善計劃和專案。
發起時間:2007年4月19日,李連傑壹基金計劃在北京正式啟動
壹基金提出:1人+1元+每1個月=1個大家庭的概念,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個人的力量讓小捐款變成大善款,隨時幫助大家庭中需要幫助的人。
本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於傳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動公益產業的發展;同時,向在各種災難和突發事件中遭受創傷的人士提供盡可能的人道援助。立足於中國,壹基金正逐步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公益品牌。
6. 壹基金什麼時候成立的
壹基金是由李連傑於2007年發起成立的,2011年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舉行揭牌儀式,宣布深圳壹基金正式成立。
壹基金是國內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壹基金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致力於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三大公益領域。
(6)壹基金會擴展閱讀:
2007年,著名功夫片明星李連傑創立啟動了壹基金。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2010年12月3日在深圳注冊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致力於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壹基金戰略模式為「一個平台+三個領域」,即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三大公益領域。
2007年,李連傑與中國紅十字總會合作設立「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以獨立運作的慈善計劃和專案的形式在中國大陸開展公益事業。
2008年10月,為了保證公益項目更高效地實施,在中國紅十字總會、上海市民政局等多方主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下,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以私募基金會的形式注冊成立。 作為「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的執行機構,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嚴格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向「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進行專項的匯報與結算,並接受年度審計。
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深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注冊成立,擁有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注冊原始基金為5000萬元。
「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及「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已清算注銷,其項目、資金及工作人員已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承接。
2011年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舉行揭牌儀式,宣布深圳壹基金正式成立,此舉標志著壹基金成為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公募資格的基金會。據悉,這是國家民政部門積極推進社會慈善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大力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7. 壹基金會創始人是誰
李連傑
8.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慈善文化
與各類傳媒廣泛展開合作,通過主題市場活動向公眾介紹宣傳公益慈善理念,推廣公益慈善文化。
與各行各業合作夥伴資源整合,聯合推廣,將公益文化融入商業鏈條之中,傳播給消費大眾。
搭建公益慈善平台
壹基金壹家人年會:每年一屆,立足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為政府、專家、企業、非營利組織、媒體等搭建一個公益慈善探討與交流的平台,加強國際間公益合作,分享經驗,廣泛集聚公益資源。
壹基金典範工程及潛力典範: 壹基金典範工程始於2008年,每年評選一次。壹基金圍繞 「公信、專業、執行、持續」 四個標准,將評選出十家左右組織治理嚴謹,運營能力優秀,財務透明,可持續發展以及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典範組織,並給每家公益組織頒發壹佰萬元人民幣的資助金。
壹基金每年評選出五家左右有創新性,社會影響(潛)力,可持續發展以及有領導力的的潛力公益典範組織,並給每家機構提供能力建設等形式的支持。
壹基金之家:壹基金為全球家人打造的網上公益社區,將非營利機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以及公眾聯結在一起,藉助互聯網強大的分享與互動功能,提高社會對公益事業的認知,提升並優化社會對公益事業的資助,將每個人的點滴努力,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壹基金之家通過為廣大家人(捐款人和志願者)和公益組織(NPO)提供一個基於互聯網的交互平台,實現公益捐款、活動發布、義工招募,以及提供給義工和公益組織獨立的後台管理功能。同時,滿足壹基金自身對捐款帳務、義工、合作組織、項目等的管理需求。
9. 公募基金會的壹基金
於2007年推出的壹基金,是掛靠在中國紅十字會下的慈善計劃和專案。這彷彿為它今天的發展埋下了一顆不安定的種子。
壹基金誕生之初,就倡導「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廣每人每月1塊錢,一家人互相關愛彼此關懷的慈善互動模式。如今,它募集的善款已超過2.7億元人民幣。
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永光指出,對於推行「小捐贈大公益」這種大公募概念的壹基金來說,和中國紅十字會的合作曾是值得肯定的創新,但掛靠的形式顯然已無法滿足壹基金持續發展的需求。
今年6月,在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成立當日,李連傑坦言,做公益比當明星累多了。
他曾在多個場合稱,自己不是裝孫子,而是真孫子,「在過去的三年裡,真的可能是過去20年累積的能量的釋放,很累。」
李連傑曾提及,他想創立一個民間有身份的中國公益基金會,能更方便募集善款。他透露,當壹基金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發展署、柯林頓基金會等合作時,因沒有自己的身份,而陷入尷尬境地。
一掛靠在某公募基金會下的專項基金負責人沈女士,對這種沒有獨立身份的處境深有感觸。沈女士指出,專項基金無獨立公章,所有想要從事的公益活動,都必須通過主管單位蓋章同意。
然而,這一過程卻異常繁瑣,往往一件事情要蓋很多章才能辦下來。比如,他們的一個公益合作項目,曾歷時半年才最終通過。那段時間,她每天要打幾十個電話。「如果主管單位領導出差了怎麼辦?等他回來再蓋章?」沈女士指出,身份的不獨立讓專項基金無法自由施展拳腳。
壹基金的身份困擾,慈善業內人士都知道。然而,當李連傑在《面對面》中首次向公眾吐出苦水,並提及壹基金計劃有中斷的可能時,民眾開始為壹基金做出各種猜測:壹基金計劃真的辦不下去了?還是和中國紅十字會的合作出現了問題?
壹基金工作人員稱,公眾對壹基金可能中斷的說法存在誤讀。李連傑本人曾希望經過三年努力,實現壹基金身份突破,卻被誤解為了「三年大限」,「我們與中國紅十字會的合作沒有三年之限。」目前,壹基金的各個慈善公益項目,都在按計劃開展。
壹基金工作人員指出,李連傑在《面對面》主動說起此事,是希望通過壹基金的發展成長以及面對的困境,引發社會的關注和探討,從而找出解決民間慈善組織身份問題的有效方式。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壹基金開始在民政部辦理公募基金會申請程序,希望給壹基金一個獨立合法的身份。
「壹基金要做公募基金會,就一定會離開中國紅十字會,雙方已多次談到分開。」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分手不是「離婚」,而是「嫁女」,壹基金成長起來了,中國紅十字會把它嫁出去,讓它成家立業。截至昨日,中國紅十字會尚未就此做出回應。
壹基金工作人員稱,一旦公募基金會注冊下來,李連傑希望通過專業團隊來管理基金會。這也印證了《面對面》節目中李連傑表達的意思:如果公益基金會最後能批下來,他就卸任,將基金會交給一個集體管委會領導。「什麼時候你看不到李連傑在壹基金、在研究院,那就是壹基金的夢想,走向專業化了。」在壹基金研究院成立大會上,李連傑道出壹基金的奮斗目標。
據徐永光了解,此次申請公募基金會中,李連傑將不會成為會長。出任基金會理事會的,將是一批大企業家,而這些人,大多是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理事會成員。
但目前,壹基金的公募基金會申請遭遇不順。徐永光稱,他還不太清楚其中原因。但他猜測,對於擁有民間身份的壹基金來說,想要做像中華慈善總會那樣涉及范圍全面的公募基金會,而不是專於某個領域,審批難度會增大。
正如李連傑在《面對面》中提及,「每個人都覺得是好事,但還是沒辦法解決一些問題,這是比較費心的事情,所謂頭發會白的事情。」壹基金工作人員說,申請辦公募基金會,這件事得到很多人鼓勵,但事實上仍有些問題難以解決。
因此,壹基金公募基金會的申請最終能否審批下來,壹基金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仍在等待中。 目前國內的基金會分兩種,公募和非公募。公募基金會有權向公眾募捐,而非公募基金會無權向公眾募捐。中國只有極少的民辦公募基金會的先例。
據民政部2010年3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基金會1977家,其中公募基金會接近1000家,這里包括各省的紅十字會。而非公募基金會因國家的鼓勵政策,從2004年第一家至今,已發展到900多家。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劉忠祥指出,這幾年,公募基金會增長率遠遠低於非公募基金會增長,因為國家從政策上鼓勵非公募基金會,而對公募基金會不抱鼓勵態度。「991家,這個數量已經夠多的了。」
劉忠祥指出,因公募是向社會募捐,基金會數量太多的話,可能會造成公眾對慈善捐助的反感。
但劉忠祥也強調,並不是限制公募基金會發展,因目前有影響力的公募基金會不佔多數,因此,首先應讓現有公募基金會發展好。如果有做得好的民間慈善組織想做公募基金會,還是可以通過的,並不是一棒子打死。
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王振耀指出,我國的公募基金會不能從數量上衡量,而應以符合條件標准來衡量。「要做公募,就要符合行政管理標准。」
我國現有基金會才1800多家,與美國近10萬的數量相比,相差甚遠。其實,老百姓的慈善熱情從2008年汶川地震開始,一直是高速發展的。只是日益增長的熱情卻和現有的體制呈現出很大反差。 在記者接觸過的慈善業內人士中,所有人都指出,已有的公募基金會絕大多數是由政府各部門創辦,具有濃厚的官辦色彩。
「慈善本就屬於民間的事,應該還歸於民間。」徐永光認為,慈善由政府來做,是政府的越位行為。政府自己又做裁判又做運動員,就會造成監管缺位。公募基金會長期保持官辦色彩,會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政府會利用其行政權力進行捐贈攤派,這是經常出現的被慈善和被捐贈現象。而慈善機構一旦有行政級別,那麼,慈善機構的官員首先就是對政府負責,「為保護烏紗帽,肯定要聽政府的。」
另外,經常利用政府的行政權力來做慈善,這種慈善組織就不是以透明度和資金管理效率來取勝,造成了慈善產業內部的不公平競爭。在這種體制下,很多公募基金會就經常不把保護捐贈人的情緒、尊重捐贈人的權利放在最重要位置,不利於激發公眾的慈善熱情,也不利於慈善文化的傳播。
而民間的公募基金會,在籌款和資金的使用上,一定會非常注重透明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它只能以此來取勝。這無疑會對已有的絕大多數公募基金會造成壓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