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田家炳先生了哪些貢獻
一九三七年為發展大埔瓷土外銷,遠赴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與同鄉合創茶陽瓷土公司。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佔領汕頭,瓷土出口中斷,先生轉赴印度尼西亞,先後手創超倫樹膠廠及南陽樹膠廠,業務鼎盛,譽滿耶京。一九五八後業務重心逐步轉移香港。在香港有"人造革大王"的稱號。除了主持其獨資的塑膠廠及其它機構外,還先後擔任京華銀行董事,新安企業公司及華安置業建築公司董事長,大埔縣旅港同鄉會永遠會長及其它數十商業團體、慈善機構的會長、理監事、顧問等職。
田先生明德卓行,賦性慈祥,博施濟眾,薄已厚人。舉凡社會公益事業為群眾謀福利的團體及醫院學校等,無力盡力輸將,共襄善舉。他在香港成立的田家炳基金會,多年來先生舉辦不牟利青少年中心、老人宿舍及服務中心,幼稚園、小學、中學、圖書館等造福廣大市民,還設有獎貸學金嘉獎成績優異的有為青年。在台灣省也捐出數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舉辦各類獎學金,推動各種具公益性的文教事業活動。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他受到很大鼓舞。為了幫助祖國發展人造革業,他主動捐贈一套價值數百萬港元的生產線給廣東省(省府撥給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術員前往協助後,產品質量已符合國際水平。多年來還為國內不少單位引進新的技術,發展新的產品。對他的桑梓大埔縣也做了不少項目。除了獨資興建154米長11米半寬的雙程行車湖寮大橋、明德大橋、黨溪大橋、玉湖大橋、蒹葭橋。廷樂橋、大廂電視差轉台、銀灘水電站、銀灘發展經濟基金會及其它多項關系國計民生之善業外,對教育事業還特別關心。他認為"中國是文明古國,國要富強,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辦學校。近年來先後上書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省長葉選平、大埔縣領導和旅居廣州北京的文化界同鄉,希望加緊規劃在縣內各鄉鎮多辦十幾間中學,以配合中央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讓全縣高小畢業的適齡學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還望能加辦大學,普遍提高邑人數育水平。 田家炳先生一貫主張,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於人民,他不單關心家鄉的事,凡是社會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樣關心。
田先生敦品勵學,勤儉自勉,治事嚴謹,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舉辦善業,關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貴情操,深為世人所欽敬!
② 如何理解田家炳說的有心的慈善
田家炳說做 慈善要用「心」來衡量,有「心」 的慈善才有價值。體會公益的力量,樹立所有公民 參與公益事業,熱愛公益事業,建立愛心和諧文明社會一起努力。
田家炳先生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他自幼聰敏好學,成績優異,不幸十六歲遭遇喪父之痛,初中便被迫輟學,開始挑起家庭重擔。為繼承父業,他遠赴越南、印尼,歷盡艱辛,創辦多家橡膠公司,事業做得風生水起。1958年轉至香港發展,創辦田氏化工企業,因業績輝煌,被譽為香港的「化工王國」,他本人也贏得了「皮革大王」的美名。一生樂善好施的他,在名揚四海、富甲一方之後,對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傾注了極大的熱忱。1982年,他將自己擁有的大部分資金超過十億港元設立了「田家炳基金會」,專門用於捐辦社會公益事業特別是大陸的教育事業。迄今已在祖國兩岸四地資助了90多所大學、160多所中學、40多所小學和20餘所專業學校。其中在大陸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45所高校捐資建設了教學大樓,用於興辦田家炳教育書院或師資培訓中心;捐資助辦了80餘所田家炳中學和30多所小學。2012年,他再次將名下剩餘資產,即價值20億元的4座工貿大廈移交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約7000萬元的租金全部用於教育事業。
③ 香港有個企業家,叫什麼家柄的
你所說的該是田家炳,他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慈善家。
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董事會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愛國愛鄉、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誕於廣東大埔古野鎮銀灘村書香之家。1935年田先生年16不幸父懮,不得已棄學從商,肩負持家重任。1937年18歲,遠赴越南推銷瓷土。1939年因汕頭淪陷,瓷土運輸中斷,遂轉往印尼,從事橡膠業,並手創「超倫」、「南洋」兩樹膠廠,業務鼎盛。1958年舉家遷居香港,在屯門填海造地,建立田氏基業,專事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積極扶植人造革下游加工工業的發展和打開產品國際市場,促進社會繁榮。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東莞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2000年在廣州黃埔區成立廣州田氏塑膠有限公司,建成現代化、自動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製造廠,無論規模、技術、管理等都居國內前列,並於1997年取得「ISO9002國際標准品質管理證書」,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國際標准環境管理體系證書」。
田先生偉績在握,尤念家國,決以造福桑梓,報效國家為己任。早在60及70年代,曾出任博愛醫院、東華三院總理,現仍兼任仁愛堂諮議局委員及積極支持其他多間慈善機構事務,推動社會福利工作。本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的中華傳統美德,田先生於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不分畛域地專事捐辦公益事業。田先生在全國各地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文娛、社會褔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數百項。
田先生履仁崇義、不求聞達,深得海內外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嘉許。1982年英女皇壽辰授勛,港督尤德頒贈英女皇榮譽獎章;1988年台灣最高當局頒賜熱心公益金匾;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996年,英國女皇授予M.B.E.(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勛章。多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院士榮銜;國內70餘市、縣授予榮譽公民、榮譽市民稱號,數十所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④ 田家炳基金會地址
地址: 香港九龍荔枝角道777號田氏企業中心22樓2201室
電話: (852)-2370 6309
傳真: (852)-2370 001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⑤ 田家邴是什麼人
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生,廣東大埔縣人。香港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愛國愛鄉、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誕於廣東大埔古野鎮銀灘村書香之家。16歲時不幸父亡,不得已棄學從商,肩負持家重任。18歲遠赴越南推銷瓷土。1939年因汕頭淪陷,瓷土運輸中斷,遂轉往印尼,從事橡膠業,並手創"超倫"、"南洋"兩樹膠廠,業務鼎盛。1958年舉家遷居香港,在屯門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專事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積極扶植人造革行業,帶動下游加工工業的發展和工人的就業,促進社會繁榮。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東莞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建成現代化、自動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製造廠,無論規模、技術、管理等都居國內前列,並於1997年取得《ISO9002國際標准品質管理證書》,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國際標准環境管理體系證書》。田先生偉績在握,尤念家國,以造福桑梓,報效國家為己任。本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的中華傳統美德,於1982年決定捐出十餘億元的財產,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專事捐辦公益事業。田先生在全國各地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文娛、社會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數百項。 田先生履仁崇義,不求聞達,深得海內外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嘉許。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996年,英國女皇授予MBE勛章。美國環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香港大學授予名譽院士榮銜;國內30餘省、市、縣授予榮譽公民、榮譽市民稱號,數十所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更多詳情請你參考http://www.d0086.com/FLM/Guangdong/SLM/meizhou/TLM/dapu/bskk/lsrw/200624145554.htm
⑥ 田家炳中學都是田家炳一人資助的嗎
田家炳先生與田家炳中學
坐火車普通席、乘計程車趕來 ——不到40分鍾談定600萬的捐贈
1995年初,經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盧乃桂先生熱心推薦和介紹,香港田家炳基金會准備在常州資助一所學校,並將命名為田家炳實驗中學。得到這一好消息後,常州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立即作出回應:將已准備改成初中建制的「常州實驗中學」的原第六中學恢復完中建制,爭取這一捐贈。
1995年3月24日,我們和田家炳先生約定在深圳國賓館會面。時任市教委主任的我和我的同事,前一天就到賓館恭候了。那天上午,田老先生偕基金會董事房德昭先生坐火車普通座席,由香港趕往深圳,再乘計程車由火車站趕往國賓館。儉朴的田老先生和房先生慈祥和藹,和我們一見如故。在會客室安座後,老先生給我們贈送了介紹田家炳基金會的一些書刊,談話的主題很快就轉入捐贈項目的簡要介紹。當我們談到常州市准備用世界銀行貸款徹底改造已有七十年建校歷史的常州市第六中學,並申請田家炳基金會600萬人民幣捐贈時,田老先生隨即和房德昭先生作了低聲商議,不到2分鍾的時間,老先生就微笑著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講:「錢是小事,辦好學校,培養好人才是大事,我們同意捐贈600萬人民幣,不過,我們基金會章程上寫著:對於規模超過30班的學校,捐贈額度為500萬元人民幣。所以我們決定第一期捐贈給你們500萬,待學校改建完成一年後,再每隔半年捐50萬,直至捐贈總量達600萬。」看到田老先生談項目那麼爽快,我們非常高興。那次會見連拍照留念等活動在內只用了不到40分鍾的時間。會後我們盛情邀請田老先生在深圳國賓館共進午餐,老先生卻因另有善事,匆匆跟我們握手告別又去趕另一場了。
在深圳分手後不久,田家炳老先生給我們寄來了對學校規劃設計圖紙的修改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項目完全拍定。1995年5月3日,常州市政府正式行文,同意「常州市實驗中學」更名為「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從同年6月18日起,田家炳基金會根據項目建設進度每月按時寄來40萬元,一年內第一期捐贈的500萬元人民幣足額到位。昱年5月14日,隆重舉行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命名典禮。在慶典上,田家炳老先生對辦好學校表達了真切的期望,他希望同學們珍惜自己的求學時光,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將學校辦成更高層次的學校。
在往後的日子裡,田家炳先生一直記掛著常州市田家炳中學。學校命名典禮後不久,田家炳先生又於當年11月將餘下的100萬元捐贈到位,比他承諾的時間提前了一年。老先生確實是一諾千金,誠信篤實,這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後來,在1998年、2001年和2004年,田家炳老先生又先後到常州來過三次。每次到學校,田老先生都要親自熱情地給師生作講座,坦誠而慈和地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並當場回答師生的提問。他還親自給獲得田家炳基金會獎學金的同學頒獎。每當聽到學校取得優異的辦學成績時,老先生都會眉開顏笑,欣喜不已。他曾情不自禁地說過:「我心愛的常州市田家炳中學……」
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是田家炳老先生在除他家鄉廣東省以外所捐贈建設的第一所中學,目前田家炳基金會在全國各地已捐贈了100多所中學。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沒有辜負老先生的期望,已成為全國田家炳中學的佼佼者,田家炳老先生稱之為「心愛的」,是這位慈善老人的真情表達。
16歲時棄學從商,肩負起持家重任;83歲時賣樓住公寓,5600萬港幣全部捐贈內地學校
我曾有機會接受田老先生的邀請參加他家鄉廣東的一些慶典活動,參加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的研討會,了解田老先生的人生經歷和高尚的人格品德。
田家炳先生1919年生於廣東梅州大埔高陂鎮銀灘村的一個書香門第。1935年16歲時父親不幸辭世,不得已棄學從商,肩負起持家重任。1937年18歲時,遠赴越南推銷瓷土。1939年因汕頭論陷,瓷土運輸被迫中斷,遂轉往印尼,從事橡膠業,並創建「超倫」、「南洋」兩大橡膠廠,事業鼎盛。1958年因印尼反華和考慮子女教育問題舉家遷居香港,在屯門填海造地,建立田氏化工城,專事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革,扶植人造革加工業的發展,並打開國際市場。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東莞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建成現代化、自動化水平很高的「PVC」薄膜及人造革製造廠,這在當時其規模、技術、管理水平等都居國內前列。為擴展業務加強公司競爭力和配合未來發展,田氏公司在2000年9月於廣州黃埔區創立第二間附屬公司「廣州田氏塑膠有限公司」,其裝備先進,產品基本上均出口外銷。
1982年,田家炳先生決定捐出十餘億元港幣財產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從此,他擔任田氏化工集團董事長和田家炳基金會主席,把企業發展的責任交給他五個兒子,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他在全國各地獨資或襄資捐建善業,包括教育、醫院、衛生、交通、文化、社會福利等。在大陸、台灣和香港以「田家炳」名字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已達數百個(項)。
田家炳先生創辦的田家炳基金會是1982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也不向外籌募的慈善機構。該機構專門從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其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個人及其家屬公司的捐獻。田家炳基金會有非常明確的宗旨,即「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基金會實踐「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念,倡導並創造條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學術交流,力圖建立一個理想、和諧、充滿愛心的社會。基金會極力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廣道德教育,竭盡全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貢獻。
田家炳先生多次講過:「要把我們中國的人口負擔變成人力資源只有依靠教育。」並為學校作過如下題詞:「教育是國家振興的基礎。」「中國的希望在教育」,所以田老先生特別重視對教育的捐贈。2005年田家炳基金會又在全國范圍捐贈18所大學,捐贈並新建30餘所田家炳中學。
一般企業家捐贈是用自己享用以外的財產,而田家炳基金會的捐贈款的來源除了基金生利部分之外,還使用了本來是老先生自己享受的財產。例如在2001年,田家炳先生為了讓承諾的捐款提前到位,他與家屬商量後,毅然決然將自己在九龍已經居住了37年的700平方米豪華住宅賣掉,所賣得的5600萬港幣全部捐贈給內地的學校(原本這幢別墅拍賣到5300萬港幣,後因田家炳先生捐贈的動人事跡感動了買主,買主主動增加了300萬港幣)。而田家炳先生至今只住用130平方米的公寓房。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田老先生對524個字的朱子家訓倒背如流
田家炳老先生無愧為德高義重、誠信有加的仁人君子。每當師生向老先生請教「您高尚的人格品德是怎麼形成的」,他都會告訴你:在他幼小的時候,父親以朱子家訓教育他,要求他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背熟記,並貫徹在自己的言行中。這是他事業成功、子女教育成功和高尚人格品德形成的秘訣。直至現在為止,田老先生對524個字的朱子家訓仍然是倒背如流。有這么一件事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2002年我跟隨田老先生參加一所大學田家炳書院的落成典禮,學校為了感謝老先生,用刻有朱子家訓全文的自製精美工藝品送給田家炳先生作紀念,其他嘉賓也得到了一份。我們拿到後並沒有去細看,老先生詳細觀看了,憑他對「朱子家訓」的記憶,看出了這份工藝品上電腦刻字的十多處錯誤,並以書面形式坦誠地向校長和書記作了提醒。校方表示歉意,第二天送上了重做的「朱子家訓」紀念品。
田老先生雖然很富有,然而對朱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履,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古訓他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對於財產的概念完全是「社會化」的,他對點滴的財物又都十分珍惜。田先生每到一個城市進行捐贈,他要求當地主人安排簡化的住宿條件,到了賓館及房間里,盡管有肥皂供應,但是他總是自帶肥皂,他說在賓館里用不了多少肥皂,沒有必要再去拆動賓館的肥皂,用自己的就行了。在接待場所或大會主席台上,發給他的礦泉水,如果沒有喝完,他準定會帶走。他認為每個人都扔掉一個礦泉水塑料瓶,那不僅是浪費水的問題,還是個環境保護問題。但為了捐贈教育事業,田老先生卻十分慷慨。今年春節前,田家炳先生為了加快捐贈教育的速度,將香港的一幢大樓賣掉後,他立即高興地打電話給我,說道:「汪主任,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那幢樓我賣掉了,現在可將你介紹的那幾所學校的捐贈款提前到位了,本來答應在2007年捐完的,現在可以提前至2005年完成了。」
在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八十周年校慶之際,田家炳先生在寄給學校的賀信中寫道:「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對教育需要亦日新月異,基礎教育更是任重道遠。八十周年校慶象徵著學校發展新的里程碑,祝願貴校新猷丕展,再創輝煌。」賀辭表達了他真誠的祝願和期盼。他多麼希望心愛的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成為全國田家炳中學的典範啊!
今日常州田家炳實驗中學大門
1995年田家炳先生第一次來常州參加田家炳實驗中學命名典禮
⑦ 田姓的歷史名人
西漢臨淄人,西漢著名學者、今文易學的開創者,號杜田生,專治《周易》。
編輯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巨鹿一帶)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天姿朅傑,權略多奇。能夠審時度勢,很有戰略眼光。其在袁紹陣營與荀彧在曹營的地位相似。但多次進言都不被袁紹採納,無法發揮才能。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監禁。官渡之戰後,因逢紀謊言中傷,田豐被袁紹殺害。 福建人,男,廈門大學前校長 。
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田亮
田朴珺 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於天津,書法研究生,國家人事部幹部。先後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國手級書法家。
歷任:國務院任命書寫員、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主任、書畫人才資格審定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會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歐陽詢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王羲之碑林籌建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日本國藝書道院教授、日本書藝會顧問、日本國際書畫藝術家聯盟副理事長。現任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雜志社副社長,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終身書法家。 (Tin Ka Ping,1919- )出生於廣東梅州市大埔縣,客家人。香港企業家,現為田氏塑料廠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田化化工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
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項目數百宗。 中國當代作家當代作家。1962年出生,山東萊蕪人。筆名:田唬,田牛、墨牛。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國家公務員。曾從事過武裝、宣傳、人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國家大型企業重點項目服務協調等工作。系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萊蕪市作家協會理事、萊蕪市第一屆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作家【贏牟文學】實力派寫手聯誼會會長,北京大學在職研究生。
主要作品:
【1】民間故事《棋山民間故事》、《棋山傳說》。
【2】小 說《海灣盟誓》
【3】長篇小說《鐵城血案》
【4】報告文學《部長解甲第一天》
【5】史 書:《里辛古今》
【6】小說集:《田牛墨雨》等
⑧ 祖籍在梅州的華僑的名字及事跡
田家炳,1919年生,廣東大埔縣人。香港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愛國愛鄉、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誕於廣東大埔古野鎮銀灘村書香之家。16歲時不幸父亡,不得已棄學從商,肩負持家重任。18歲遠赴越南推銷瓷土。1939年因汕頭淪陷,瓷土運輸中斷,遂轉往印尼,從事橡膠業,並手創"超倫"、"南洋"兩樹膠廠,業務鼎盛。1958年舉家遷居香港,在屯門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專事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積極扶植人造革行業,帶動下游加工工業的發展和工人的就業,促進社會繁榮。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東莞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建成現代化、自動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製造廠,無論規模、技術、管理等都居國內前列,並於1997年取得《ISO9002國際標准品質管理證書》,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國際標准環境管理體系證書》。田先生偉績在握,尤念家國,以造福桑梓,報效國家為己任。本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的中華傳統美德,於1982年決定捐出十餘億元的財產,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專事捐辦公益事業。田先生在全國各地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文娛、社會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數百項。 田先生履仁崇義,不求聞達,深得海內外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嘉許。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996年,英國女皇授予MBE勛章。美國環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香港大學授予名譽院士榮銜;國內30餘省、市、縣授予榮譽公民、榮譽市民稱號,數十所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⑨ 田家炳、
聽風
⑩ 田家炳的基金會
設立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先生於 1982年創辦,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專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個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獻,從不向外籌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致力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捐資推動教育、醫療、衛生、文娛、康樂、交通等社會公益事業,實踐「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理念;倡導並創造條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學術交流;建立一個理想和諧、充滿愛心的社會,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廣道德教育;協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主要工作簡報
(捐資項目統計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積極支持各大慈善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博愛醫院、仁愛堂、公益金、救世軍、鍾聲慈善社等興辦社會福利活動,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單位有圖書館、療養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綜合醫療中心各1所,家務助理服務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兒園、幼兒園5所,小學4所、中學1所及本會主辦的中學1所。在大專院校方面計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資助項目包括教學樓、游泳池、學術研究基金、大學基金、獎學金和貸學金等。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項目數百宗。在全國60餘所高校捐資興建教育書院、教學樓、師資培訓中心和體育中心,另捐辦專業學校9所、中學110餘所、小學35所及幼兒園5所、醫院29所。其他項目包括國家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北京市自然博物館「田家炳生物標本館」、南京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及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1150間。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轄屬各市、縣、區之醫療、教育、交通及其他有關民生公益二百餘宗,受捐單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捐助三百萬,校名更名為「四平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其捐助學校包括湖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吉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田家炳書院(原杭州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河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田家炳教學樓(第九教學樓)、西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七號教學樓)、西南大學田家炳教學樓、重慶工商大學田家炳書院、重慶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河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新疆師范大學田家炳教學樓、四川省西充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日照田家炳實驗中學等。田家炳先生被聘為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榮譽院長。
台灣/澳門
1984年在台灣捐出新台幣五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支持文化教育活動,並每年為全省大專院校品學兼優、家境清寒的學子頒發獎學金。2004年捐助台灣交通大學興建田家炳光電中心。2005年捐助澳門大學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資助各院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贊助教育機構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多所大學設立中國學者訪問基金;贊助各地田家炳中學舉辦各類交流考察活動。在內地,於全國各地田家炳教育書院/學院、田家炳中學設立獎生金,培育更多優秀學生。
推動中國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對德育尤為重視。先生認為中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養高尚完美的人格。為此先後資助在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舉辦三屆「廿一世紀學校德育發展路向」研討會;2005年又捐資100萬元,委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會學校德育發展及研究計劃」,更具規劃、更有針對德育實效的推動中國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舉行「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匯集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學校長,分享及交流管理經驗,提升田家炳系列學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辦學素質。
未來展望
多年來,基金會的捐資項目已遍布全中國,且深得各省市區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人士的鼓勵、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資捐助,更堅持到訪基金會資助的每所大學及中學,與師生交流處世為人的道理,親自實踐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紀的新時代,基金會仍將竭綿薄之力,繼續不分畛域地推動更廣泛的社會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並以資助和發展國家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事業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賢達,鼎力協助,時賜良箴,不勝感盼之至。
縱觀歷史,田氏家族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貢獻。從戰國時期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創立『稷下學宮』,進而倡導對中華民族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百家爭鳴』之風,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創業到無私助學,都深深反映了其體恤民族之苦,關切民族之生,關愛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憂思、綿綿大愛。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真正引領中華正氣,並對民族產生巨大正面影響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與田齊君主相提並論。
齊田創立的稷下學宮正是『百家爭鳴』的發源之地,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連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實都只是該『大學』中的一員。
齊威王初年,為聚集人才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為「大夫」。學宮綿延數代,一直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稷下學宮規模宏大,「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稷下先生們備受尊寵,到齊宣王時,「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徙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達千有餘人,而稷下學士有「數百千人」。由於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學者,便出現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論作。
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 ,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各個學派並存。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世稱「百家爭鳴」。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贊曰:「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歷史證明,推動中華民族前行的動力,正是這種『百家爭鳴』的強大精神動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說。
行星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56,軌道傾角(即小行星軌道面和黃道面之間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幾乎是在黃道面上運行;它的軌道半徑長為2.366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約等於一億五千萬公里),這就是說田家炳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