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校長基金會

校長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0-12-17 10:19:47

Ⅰ 施一公何時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4月16日。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這是繼4月2日教回育部正式對外公布答西湖大學獲批成立之後,西湖大學歷史上的又一重要節點。4月16日,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召開了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
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上述會議首先確定了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成員。韓啟德等21位候選人為西湖大學首屆校董會成員,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擔任校董會主席,現年9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

Ⅱ 各大高等名牌大學基金會的基金用途

這些都是學校為了處理相關一些緊急事件而准備的應急資金,都會要內求達到相應的條件容才可以申請的。
比如校長獎勵基金,一般會獎勵給學習好,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而重大疾病保障基金,當然是讓有重大疾病的同學申請的。
不過申請的條件一般都會比較苛刻的哦,祝你好運~!

Ⅲ 基金會法人代表起什麼作用

民非校長可以由理事長或法人兼任,也就是說,民非校長可以是理事長,監事長,或法人,但不能有一個人同時擔任理事長,監事長,法人代表!

Ⅳ 國家教育基金會

關於進一步加強對企事業中小學領導的意見

【頒布單位】 國家教委 【頒布日期】 19870704 【實施日期】 19870704 【章名】 全文 國務院各部委及地方和軍隊所屬企業、事業單位舉辦中小學(簡稱企
事業辦學),是適應我國國情的一種辦學形式,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
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交通、能源、工業、林區、墾區、軍工生產和國
防科研等部門廣大幹部職工的子弟。1985年,全國企事業所辦中小學
有近3萬所,在校生近1000萬人,教職工80多萬。多年來,企事業
辦學為發展我國基礎教育、提高企事業勞動後備軍素質、穩定幹部職工隊
伍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和政府一向重視企事業辦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義務教
育法》及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都鼓勵企事業舉辦各種教育事業,強調要
充分發揮企事業的辦學積極性。長期以來,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和軍隊
有關業務部門、教育部門以及各企事業單位,為加強對企事業辦學的領導
做了大量工作,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但是,企事業辦學在管理體制、師
資、經費和教學業務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直接影響著企事業辦學的
質量和發展,影響著企事業幹部職工子女教育、幹部職工隊伍穩定和企事
業的現代化建設。為了認真辦好企事業中小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各有關部門還須進一步加強領導。為此,提出如下意
見: 一、切實加強領導 隨著我國各項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眾多相對集中、自成系統的油田
、廠礦、鐵道、林區、墾區、水電及軍工生產和國防科研基地相繼建成,
企事業辦學日益發展。為了適應這種客觀形勢的需要,國務院有關部委教
育司(局),地方政府和軍隊有關業務部門、教育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必
須切實加強對企事業辦學的領導。 國務院有關部委教育司(局),地方和軍隊各有關業務部門、教育部
門,各企事業單位,要牢固樹立「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
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
方向,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義務教育法》
及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企事業單位所辦的中小學,實行辦學單位為主、
地方教育部門為輔的領導體制。因此,企事業業務主管部門和地方教育部
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加強對企事業所辦學校的領導。國務院有
關部委、地方和軍隊有關業務部門,要進一步健全教育管理機構,加強對
企事業辦學的宏觀指導。有關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
伍的建設,選派熱心教育事業並懂得教育規律的同志擔任學校領導,尤其
要配好一二把手。要從實際出發,搞好辦學的總體規劃,保證辦學經費,
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各級地方教育部門要積極協助各企事業主管部門搞
好基礎教育的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檢查、教學業務指導及
其他工作,為發展企事業辦學做出切實的努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問題是企事業辦學的關鍵。目前,企事業中小學師資隊伍數量不
足,質量較低且不穩定,初中和職業高中尤為突出。教師結構也不配套,
史、地、生、音、體、美、外語、政治等教師尤為缺乏。這種狀況嚴重影
響了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解決企事業辦學的師資問題,當前仍應堅持以企事業部門自力更生為
主的原則。各部委、地方和軍隊各有關業務部門、各辦學的企事業單位,
要通過內部調整、自培、委託代培、外部調入、社會招聘等多種渠道擴大
師資來源。首先,國務院各有關部委要認真辦好現有的部屬師范大專院校
、教育學院、中等師范學校和教師進修學校。部委所屬的非師范性的大專
院校,每年應撥出一定數量的畢業生,分配到企事業中小學任教。此外,
也可酌情增設師資班。這是解決企事業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師資的一條
重要途徑。其次,各企事業中小學的主管單位,每年在向各部委申報師資
需求計劃時,應同時報送地方政府。各級地方政府在規劃培養本地區師資
時,應當把企事業中小學所需的師資列入規劃。對老、少、邊、山、窮地
區的企事業中小學,分配師資時應予以照顧。要鼓勵大專院校、師范學校
畢業生到邊遠艱苦地區任教。此外,各企事業單位還要嚴格遵守中央、國
務院有關規定,保證師范畢業生到位,不得隨意扣留師范畢業生做企事業
的行政幹部,更不要任意抽調現有合格教師。要努力改善教師的待遇,提
高教師地位,穩定教師隊伍。企事業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福利不應低於當
地教師的平均水平。要認真執行民辦教師(含代課及以工代教教師)轉公
辦教師、教師家屬農村戶口轉城鎮戶口等有關規定,努力解除教師的後顧
之憂,使之安心於教育崗位。各級地方教育部門,要關心、愛護當地企事
業中小學教師,把他們的培訓、進修、考核、職務評定等項工作列入計劃
,提供方便。所需經費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企事業中小學教師應努力提
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改革教學方法,關心愛護學生,教書育人,為
人師表。 三、增加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目前,企事業中小學辦學經費不足,辦學條件差,尤其是虧損企業單
位更為困難。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著企事業中小學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必須採取多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解決。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中央和地方不但要
使教育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而且要做到生均教育費用
逐步增長。這「兩個增長」的原則精神,也適用於企事業舉辦的學校。為
了增加教育投資,改善辦學條件,許多部委和企事業單位,除認真按中央
規定在企業營業外項目列支外,還在擴大企業自主權以後,在利潤留成中
設立了教育科學基金,並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制定了許多增加辦學經費
、改善辦學條件的具體措施。這些做法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更好地支
持企事業辦學,各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按國發〔1986〕50號
文件的規定,將一定比例的教育費附加返還給企事業中小學。對虧損企業
單位,在返還時還應酌情給予適當照顧。各企事業單位要支持和幫助所屬
學校開展勤工儉學,興辦校辦工廠、農場,用其收入補充教育經費。對企
事業中小學在基建、購置教學儀器和教學設備等方面,應與地方中小學同
等對待,減免各種應減免的稅收,不應按企事業生產性建設、生產性購置
對待,以利於企事業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 四、認真解決分散企事業職工子弟的入學問題 各部委都有一些企事業或企事業所屬的站、隊、派出單位分散在全國
各地。這些企事業單位職工子弟不多,很難集中辦學,只能到地方學校入
學。目前,一些地方學校在吸收這部分企事業職工子弟入學時,提出了一
些不合理的要求,使職工和企事業單位感到為難。今後,分散和流動性較
大的企事業單位職工子女,應由地方教育部門負責,按戶籍就近到地方學
校入學。其收費標准,應嚴格執行地方政府統一規定,學校不得任意向企
事業單位要錢、要物、派勞務,更不得借故將企事業職工子女拒之門外。
有條件的企事業中小學,也要盡量吸收一部分當地居民子女入學。企事業
中小學畢業生報考地方學校,在錄取條件上應與地方學校畢業生一視同仁
。 五、加強教研工作,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管理水平不高、教育質量差是當前企事業中小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為了提高企事業辦學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各企事業主管部門和學校
要加強教研機構,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探索企事業辦學的特點、規律和企
事業職工子女的心理特徵,充實教學設備,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
質量。國務院有關部委要注意總結推廣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地方教育部門
對企事業中小學要在行政管理和教學業務上給予積極的支持和指導。在閱
讀教育文件及資料、參加有關會議和教研活動等方面,要與地方學校一視
同仁,促使企事業所辦學校與地方學校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六、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企事業所辦的中小學不同於車間,管理學校不能簡單地採取管理生產
的方式,必須尊重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校領導和教
職工的積極性,給學校以較多的辦學自主權,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增強
學校活力和責任感。辦學主管部門要幫助學校搞好規劃,完善規章制度,
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積極的支持,不斷改
善辦學條件。對於學校幹部的任用及教師的考核和聘用、招生錄取、教學
教研等有關教學業務方面的工作,要尊重學校的意見,充分發揮校長和教
師的作用。企事業的領導同志,既要加強對學校的領導,又要防止統得過
多,管得過死,挫傷學校的積極性。 企事業辦學是我國發展基礎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有關部委、地
方和軍隊主管業務部門以及地方教育部門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密
切合作,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和總結經驗,推動企事業辦學的健康發展,並
努力使之辦出特色。

Ⅳ 雲師大的校長叫什麼

黨委副書記、校長:駱小所 男,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1948年3月生,雲南陸良縣人,1969年參版加工作,同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原昆明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留校,曾任中文系主任、語言研究所所長等職,1992年晉升教授,1998年任雲南師范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03年任雲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現兼任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雲南省語言學會會長,雲南省社科聯副主席。1994年被評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7年獲教育部基金會曾憲梓基金二等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處、計財處、外事處(東南亞國際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學報編輯部。聯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社會發展學院(馬列部)。

Ⅵ 校長名字

南開大學歷任校長 張伯苓(1876-1951),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張伯苓,名壽春,以字行,漢族,1876年4月5日生於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人,親任校長30年。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梅貽琦、蔣夢麟共同擔任聯大常務委員,並先後擔任保定高等學堂總教習、清華學校教務長、直隸女子師范校長、北京師范大學董事、齊魯大學董事長、東北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及國民參政會副議長、考試院院長等職。
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接受西方近代科學知識。服務海軍期間,親歷帝國主義列強侵佔中國領土和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決心教育救國,創辦新式教育,遂棄戎從教,在天津嚴修家館教授西學。以後,積極仿學日本、美國教育,倡辦新式學校,聯合嚴修等地方著名人士捐輸財力,先後創辦私立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和南開小學等。1936年在四川重慶成立南渝中學(後改名重慶南開中學),主掌上述系列學校之校務,使南開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第一個成功的範例,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
張伯苓始終堅持愛國主義辦學思想和實踐,強調「德育為萬事之本」,德、智、體、美四育並進,手訂「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教育學生「盡心為公,努力增能」,培養愛國為公、服務社會的人才。反對照搬歐美教育制度,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結合中國實際,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模式作出重要的貢獻。
張伯苓以倡導愛國教育和重視學校體育,為教育界所欽敬,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和全國競賽活動。建國前歷任各屆全國運動會總裁判長,因教育成就卓著,先後被授予國家獎賞及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校名譽博士。
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歲。198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舉行張伯苓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題詞:「績著南開,教澤廣布」,彭真題詞:「興辦學校,改革封建落後教育的民主主義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敬塑張伯苓銅像,以資永懷。

何廉(1895-1975),湖南邵陽人,1948年出任南開大學代理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1919年赴美留學,耶魯大學博士。1926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商科財政系和統計學教授。翌年,以「研究社會經濟以促進本國學術的進步」為宗旨,成立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後改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1931年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積極推進經濟學教學「中國化」,主張「教學與研究相輔而行」,率先倡導開展中國社會經濟的研究,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研究中國物價統計,編制並公開發表各類物價和生活指數,受到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同時,領導了對山東、河北向東北移民問題的研究。何廉被譽為「在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指數之調查者」和「我國最早重視農業的經濟學家」。
30年代後期,轉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職,繼續主持和關心南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前後,積極參與南開大學復校工作。1947年赴美,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訪問學者,後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75年病逝於紐約。

楊石先(1897-1985),男,1949年至1950年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1957年至1969年、1979年至1981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蒙古族,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1897年1月8日生於杭州(祖籍安徽懷寧)。1910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8年和1929年兩次赴美留學,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攻讀化學,1931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南開大學,歷任南開大學教務長、校長、名譽校長;曾當選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部主任,國家科委化學組組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全國科協副主席,天津市科協主席等職。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任民進天津市主委。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楊石先教授長期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培育了一大批科學人才,其中10餘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農葯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領域,先後發表了《有機磷殺蟲劑的研究》(1-8),以及有關植物刺激劑、殺菌劑研究的學術論文40餘篇,研製了殺蟲劑久效磷、除草劑燕麥敵、殺菌劑、葉枯凈等十幾種新農葯;並著有《有機磷化學進展》,譯有《國外農葯進展》等專著,為我國農葯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工作。
楊石先教授長期擔任學校行政領導工作。建國後,為南開大學的改造、調整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辦學指導思想上,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強調基礎理論教育,較早提出高等學校應擔負教學、科研雙重任務。1962年在南開大學親自創建了我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化學研究機構──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重視學校的行政管理和辦學條件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南開大學成為我國教育和科研體系中一支重要力量。

臧伯平(1913-),男,漢族,又名臧樹棠,河北省唐縣人,1978年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早年就學於保定第二師范、北京民國大學國文系。歷任唐縣縣委書記、靈壽縣縣長、第四專員公署專員、石家莊市市長。建國後先後擔任河北省建設廳廳長、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七局局長、北京航空學院黨委第二書記,1964年調任南開大學黨委書記,1978年任南開大學校長,1979年任教育部副部長,並連續兩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臧伯平長期擔任高等學校黨政領導工作,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潛心研究高等教育理論,熟悉高校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管理經驗。工作作風扎實,密切聯系群眾,關心師生職工生活,強調教師教書育人和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期間,為推進全國職工教育、民族教育,以及建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作出了貢獻。
臧伯平工作之餘,先後發表長篇小說《破曉風雲》、詩集《步塵小集》、回憶錄《七月風暴》和《足痕》等作品。

滕維藻(1917-2008),男,漢族,著名世界經濟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世界經濟博士導師。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1917年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阜寧縣。1942年從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考入西南聯大研究院南開商科研究所經濟學部,194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46年受聘南開大學任教至今,歷任金融貿易系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副教務長、副校長、代理黨委書記、校長。現任南開大學顧問、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經濟組召集人等職務,並曾被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聘請為跨國公司委員會高級顧問,是我國被選擔任該職的第一位專家。
滕維藻教授長期從事世界經濟和跨國公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40年代,發表了多篇評介西方金融演說和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文章。60年代開創學校大洋洲經濟研究,為我國研究外國經濟填補了一項空白。此後,編撰《美元霸權地位的垮台》、《日本經濟畸形發展》、《澳大利亞經濟》、《跨國公司剖析》等著作。
滕維藻教授擔任南開大學校長期間,為把學校工作重點轉移到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把學校辦成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學校恢復和新建了一批國家急需和薄弱、短缺專業,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培養高級人才和科學研究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滕維藻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母國光(1931-),男,漢族,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出任南開大學校長。
著名光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光學儀器博士生導師。1931年生於遼寧錦西,195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曾任南開大學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和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應用光學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大學國際聯合會常務理事、國際光學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職;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任校長期間,在保持和發揚南開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同時,強調遵循教育自身規律,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學校整體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出「社會主義為方向,學科建設為龍頭,深化改革為途徑,提高質量為目的」的工作思路,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各項事業有較大發展,為使南開大學接近和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母國光教授長期從事光學和應用光學的科研和教學,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取得重大成果10餘項,主要代表著作《光學》。他的白光光學處理、光學模式識別、彩色膠片的檔案存貯、黑白片作彩色攝影、假彩色編碼及光學神經網路等研究得到國家級獎多項和國際光學界的普遍承認。
1988年獲日本國立命館大學名譽理學博士,1990年和1991年先後當選為美國光學工程學會的Fellow,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母國光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侯自新(1941-),男,出生於中國天津市。1967年南開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南開大學數學教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名譽博士。1995年至2006年5月任南開大學校長。
侯自新教授曾任南開大學數學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九屆-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天津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高等院校數學研究與高等人才培養中心主任、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
侯自新教授多年從事李群、李代數及齊性空間微分幾何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研究解決了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數學問題,如:明確給出了實半單李代數的Weyl群的結構,完滿地解決了這個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對半單齊性流形上凱勒結構及仿凱勒結構問題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貢獻。已在《中國科學》、《Journal of Algebra》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被美國、德國的「數學評論」聘為評論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李群及其表示理論」的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天元基金學術領導小組、第十屆數理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已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二十餘人。
侯自新教授於1990年、1998年先後獲得國家教委(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獲天津市中青年授銜專家—李群專家稱號,2000年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2005年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南開大學現任校長 饒子和,男,漢族,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聯合會(IUPAB)理事會執行理事。主要從事與重要病毒和腫瘤相關的蛋白質結構、功能以及創新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申請專利8項。因在線粒體膜蛋白復合物Ⅱ的三維精細結構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榮獲「陳嘉庚科學獎」;又因在SARS基礎研究中的卓越貢獻而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最高獎——「的里雅斯特科學獎(Trieste Science Prize)」。
1950年9月出生於江蘇南京,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92年任牛津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研究員,1996年任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實驗室主任,1999年任清華大學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00年任清華大學「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2004年兼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2006年5月26日起接替侯自新任南開大學校長,2006年12月19日被聘為天津國際生物醫葯聯合研究院首任院長。
主要學術成就:在《Nature》上發表了SIV-MA的晶體結構,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裝配模型;在《Cell》上發表了H Factor Ⅸ EGF-like Domain與Ca++結合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揭示了該復合物的生物學機理;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蛋白質-3CLPRO及其與抑制劑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葯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論文在《PNAS》上發表。其研究組已經系統地表達出200餘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解析出50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

Ⅶ 大學生校長基金會是什麼意思

2009年10月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俱樂部(簡稱校長俱樂部)推出。中國科大校友新創基金會推專出的這屬項創新性校友服務將激勵校友通過捐贈等支持科大,促進校友與校方的溝通與交流。
緣起與宗旨:校長俱樂部期望匯聚校友長期支持中國科大 「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之努力,促進中國科大創建教育、研究之卓越品牌。校長俱樂部成員將以校友捐贈等長期、實質性資助,在招生與學生培養、一流師資建立與激勵等關鍵方向促進中國科大發展,期望促進中國科大與校友的溝通交流,向中國科大傳達校友對母校發展的關注與建言。
2009年5月,新創基金會開始校長俱樂部調研,調研北美著名大學校長俱樂部並與部分北美大學進行約訪。6月13日之後多次與中國科大討論校長俱樂部建議。7-9月,向北京、上海、深圳與北美幾十名校友征詢意見獲得積極反饋。

Ⅷ 娛樂圈中,有兩個校長說的是哪兩位為什麼被稱為校長

娛樂圈的兩個校長是古天樂和王思聰

2014年創立「天下一ONE COOL」公司。可以說古天樂演繹了版太多的權優秀影片,演技也是非常的精湛。開始聊聊今天的重點,古天樂既然是大明星,收入自然不用說,已經是億萬身家了。古仔卻非常的低調,你幾乎沒聽過他的任何負面新聞。

盡管在娛樂圈身家億萬的明星多得是,但是像古校長和王校長這么低調,又熱衷慈善的又有幾個呢?在大家眼裡古校長和王校長是什麼樣的呢,希望大家一起討論。

Ⅸ 徐灶貴跟張學良公益基金會是騙人的嗎我們被葉瑞堯、葉艷芳(以張學良公益基金會造養老院為名)借走五百

您是遇見騙子了,
張學良教育基金會是經教育部批准,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公版募基金 會,於 2006 年在沈陽成權立。由張學良親屬、海內外各界人士和東北大學校領 導組成理事會。張學良之子張閭琳先生、張學良之女張閭瑛女士、原中華慈善 總會會長閻明復先生和香港新華集團總裁蔡冠深先生任名譽理事長,東北大學 校長任理事長。基金會日常工作由辦公室(設在東北大學)負責。
記者連線了這兩家基金會,回答是他們的基金均與教育相關,並沒有牽涉 老年公寓項目基金,也沒有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設立代表處。張學良公益基金會 與他們毫無關系

閱讀全文

與校長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