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甘露基金會

甘露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0-12-17 09:01:51

⑴ 雲南旱災,智慧。甘露活動捐款:有關「百付寶將會把全部捐款轉交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春雨行動!」

付了呀!我捐了20元 ,上百付寶看看果然少了20元

⑵ 多倫多有沒有佛教徒活動場所

一、加拿大華人社會佛教概述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它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南與美國十二州毗連,北瀕北冰洋,面積九百九十七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蘇聯解體後,就躍居世界第一了。但人口不多,只有兩千九百多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不到三個人。這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每平方公里五六百人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這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加拿大最早是法國人的殖民勢力,一七五六年至一七六三年,在英法的七年戰爭中,法國失敗,加拿大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一八六七年加拿大組成自治領,一九二六年英國聯邦會議承認加拿大為聯邦的一員,一九三一年英國議會通過加拿大為一主權國家。

中國人之移民加拿大,為時頗早,在二十世紀之初英國人統治時期,加拿大就有中國移民,當然那時的華人移民,仍是以勞工階級居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始有知識階層人士移民該國。這其中、與佛教有關的人士,如企業家詹勵吾居士,佛學家冉雲華教授,以及出家緇眾性空、誠祥法師等。近二十年來,大批華人移民加拿大,以溫哥華一地而言,在一百五十餘萬人口中,華人佔五分之一——即為數三十萬人。華人增多,佛教人士相對的增多,於是加拿大的華人社會有了佛教會,並且日益發展,趨於昌隆。

相對的,日本佛教在加拿大卻歷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紀之初,多倫多市就有了日本人的佛教道場。二十餘年前——一九七○年前後,早期移民加拿大的詹勵吾居士,在台灣《菩提樹》月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二十五年來我在佛教演唱的三部曲》,其中寫到一九五○年時代,多倫多市的日本佛教,原文是:

「我在一九五○年五月抵加拿大多倫多城,一日經過護龍街,見一小房子懸一木牌,上寫著多倫多佛教會,因叩門訪問。開門的是一位日本青年、開教使迂顯隆先生,他充滿一臉和氣接待我,詢知我是佛教徒,先引我入佛堂拜佛,然後延入客廳敘談。他告訴我他是出生加拿大,回日本讀書,畢業於佛教龍谷大學,他們的教派是日本凈土真宗,這里的教徒,百分之九十五是日本人,雖然也有加拿大人,為數很少,中國人更無一個,歡迎我時去座談,因此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從香港帶來一極精美的高約二尺的泥塑釋迦佛像,我就送給他們教堂。」

這是詹勵吾居士和迂顯隆相識之始。文章中也談到這座道場後來的發展:

「迂顯隆先生傳教很努力,沒有幾年,聚合教徒在多城拔索司街九一八號,建起了一所新型大教堂,我又送了他們一部大藏經,他們特地在教堂里開了一間藏經室珍藏。新教堂建成,迂顯隆先生不久改調舊金山,在日本美國佛教總會教育部任事,來接他職務的是石浦先生,也和我成了好友,我也自然的成為這個佛教會的成員。到現在為止,日本在加拿大各處的佛教堂,共有十七所,信徒共有五千人,教堂最久的已超過六十年了。」

由詹居士的文章中,使我們知道在二十世紀五○、六○年代,加拿大沒有華人佛教社團及寺院,也沒有弘法的法師,連信佛的居士也很少--詹勵吾居士可能是最早的一位。直到一九六七年,才有香港的性空、誠祥二位法師抵達多倫多弘法,他們二位是最早到加拿大弘法的中國僧侶。關於詹勵吾居士在加拿大的弘法活動,於後文再加敘述,於此,先介紹最早到加拿大弘法的僧侶--性空、誠祥兩位法師。

一九六七年,香港的性空、誠祥二位法師,到加拿大參觀開國百年的世界博覽會,由於一種意想不到的因緣,二位法師就留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弘法。他們二位是最早留在加拿大弘法的中國法師,現今加拿大有佛教寺院及社團二十餘所,二位法師可說是「篳路藍縷」的開路人。

多倫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會,也是該國第二大城和商業金融中心,人口三百萬左右,位於安大略湖(北美洲五大湖之一)北岸的平原上。多倫多在紐約的西北方,乘飛機一個多小時,開汽車走高速公路,要十個小時左右。移民加拿大的華僑,大多集中在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魁北克、溫哥華等幾個大城市中,估計多倫多有華僑二十萬人左右。當然這是現在,而不是一九六○、七○那段時間。

一九六七年六月間,性空、誠祥二位法師,由香港到了紐約,他們要到加拿大參觀加拿大開國百年紀念的世界博覽會。由紐約的美國佛教青年會會長樂渡法師陪同他們前去。在博覽會的會場中,紐約美東佛教總會創辦人應行久和應金玉堂居士夫婦,他們所經營的事業在會場中也設有店面,樂渡法師陪同二位法師去拜訪應氏夫婦,介紹二位法師和應氏夫婦認識。應金玉堂居士一向護持佛教,熱心弘法事業。她問樂渡法師:

「二位法師參觀過博覽會後,到何處去?」

「紐約。」樂渡法師毫不遲疑的回答,他們預定的行程本來如此。

應金玉堂居士率直的說:「加拿大是一個沒有佛教的國家,為什麼不留兩位法師在加國弘法?」

樂渡法師沒有想到應金玉堂居士有此一問,他遲疑了一下,回答說:「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因緣。」

應金玉堂居士很慷慨的說:「如果他二位肯留下來,所有一切我來負責。」

就這一次意外的會晤,幾句簡單的對話,使加拿大有了僧寶,有了佛教。佛教講因緣,而因緣不可思議,誠然。

由於應金玉堂居士的護持,性空、誠祥二位法師在加拿大留下來,在多倫多成立了「加拿大佛教會」,創設了「南山寺」,這是最早的華人佛教社團和最早的中國寺院。詹勵吾居士一九七○年的文章中,也介紹過加拿大佛教會和南山寺。並且,南山寺的名稱,還是詹勵吾居士想出來的。詹文中說:

『中國佛教在加拿大,僅有從香港來的誠祥、性空兩位法師,他們自一九六七年即駐錫多倫多城,建立加拿大佛教會,於一九六九年已得到加拿大政府主管批准,開始弘法,信徒日漸增多,有一些加拿大男女信徒,每星期四及星期日都來參加打坐念佛。本年臘月一日是我六五生辰,我去禮佛,並且和兩位法師談禪,我作詩奉贈兩法師,詩雲:「拈花為壽法為筵,爪印來參雪上禪,便同寒拾游三昧,不共痴狂共八仙。次律作僧懷往日,長公見佛記明年(註:東坡居士往生之年為六十六歲),心光自照齊生死,題偈南山莫誤傳。」

我對兩位法師說,法堂座落的街名是South Hill,正好題名為南山寺。性空法師說:好極了,我們早想取個寺名,卻沒有想出滿意的,這名可謂天造地設。城祥法師說:我昨夜翻閱大藏經,見終南山道宣律師道場構圖,贊嘆不已,不想今晨居士便來道出南山寺之名!我說:兩位席開山異域,持戒精嚴,故有此瑞應,將來定卜法運昌隆,可喜可賀。』

詹居士的說「定卜法運昌隆」,這話一點也不錯,兩三年之後,信徒日多,原來南山寺的地方不敷使用,有一位何雪明居士捐出了一塊兩英畝的土地,兩位法師在信徒的支持之下,興建了宏偉壯觀的湛山精舍。而原來的南山寺則交由體聞、體修兩位尼師居住管理,成為女眾道場。後來又以湛山精舍接近郊區,距中國人聚集的華埠較遠,一九八四年,二位法師在華埠鄰近,又購下了一座三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命名為「弘法精舍」,做為專對華埠中國人弘法之用。

一九六七年,在誠祥、性空二位法師抵達多倫多未久之後,另一位中國的佛教學者抵達了加拿大,他是在印度從事佛學研究及教學的冉雲華教授。冉教授是四川廣元人,一九二四年出生,初畢業於陝西師范專科學校,繼入設於成都的四川大學歷史系攻讀,時為抗戰勝利前後。川大畢業後,一九五三年遠赴印度,入國際大學就讀,從師覺月(P. C. Bagehi),賈太吉(S. Chatterji),及譚雲山諸師研究佛學及印度宗教學,先後獲該校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教授中文及佛學,並曾擔任該校中文圖書館館長。

一九六七年秋季,冉教授應加拿大邁克馬斯特(Mc. Master University位於多倫多市南方的漢彌爾頓,距多倫多一個小時的車程)大學之聘,到該校宗教系任教。以後時以交換學者或客座教授身份,到英國、蘇聯、日本、中國大陸等地任教。並經常到歐美各國參加學術會議及演講。在各種國際性佛教學術雜志上,先後發表過七十多篇論文。同時也在國際宗教史協會(Internation Association of History of Religions)擔任要職。冉氏與一九八八年在加拿大邁克馬斯特大學退休,該校續聘冉氏為榮譽教授。

冉教授在加拿大期間,與詹勵吾居士時相往還,一九七四年他利用年休的假期,到日本東京的東洋文化研究所作訪問研究,詹勵吾居士介紹他和在東京修博士學位的聖嚴法師相識,過從甚密,建立下友誼,這也是他目前受聖嚴法師之請,在中華佛學研究所任教的遠因。

一九八八年,冉教授受台北法光寺如學禪師(台灣的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創辦人),及法光研究所所長恆清法師之聘,到台灣法光研究所任教。一九九三年曾一度返回加拿大,旋又應聖嚴法師之聘,再回到台灣任中華佛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冉教授早年有英文佛學著作二十餘種,近年在台灣出版有《中國禪學研究論集》,《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等書。

一九七○年以後,華人移民加拿大者日多,相對的佛教人士也逐漸增多。如早期移民該國的馮公夏、呂雒九、羅午堂、王超群、馬德齡、馮馮等居士,是其著者。出家眾方面,如圓智、誠明、波魚、戒幢、悟德諸師,也先後抵達。到一九八五年前後,加拿大已經有了上十處的寺院與社團。除了加拿大佛教會與弘法精舍外,他如南山寺、湛山精舍、觀音寺、文殊院、資福寺、金山寺、國際佛教中心、華藏佛教會、世界佛教會等皆是。十年之後--到了一九九五年,加拿大的佛教寺院更增加到二十餘處。由寺院社團的成長,也可看出佛教發展的情形。

二、加拿大佛教會的成立與發展

加拿大佛教會,是加拿大華人社會最早成立的佛教社團。該會的道場南山寺,也是加拿大最早的中國寺院。這一片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之有中國大乘佛教,之有佛法僧三寶,是在公元一九六七年,由加拿大佛教會的南山寺開始的。而加拿大佛教會與南山寺,是由性空、誠祥二位法師創立的。因此,要敘述加拿大佛教的發展,必須要由二位法師說起。

性空法師,俗家姓趙,河北省趙州人,一九二四年出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未幾戰事蔓延及河北平原,性師因此失學,乃投入武安縣粟城寺,依父執志願和尚出家。十六歲在北京廣濟寺受戒,繼而入北京法源寺佛學院受學。一九四三年,以北京廣善寺住持慧三法師之鼓勵,持法師之介紹信,赴青島湛山寺,入湛山佛學院,依倓虛老和尚受學。三年畢業,留在湛山寺任執事。

一九四八年冬,聞剃度師志願和尚到了南京,性師南下探師,事畢到上海,擬侯輪返青島,時青島外圍戰事緊張,性師進退兩難,不能決定行止。適於此時,湛山寺的樂渡法師到了上海,他是奉湛山寺住持善波法師之命,赴香港謁見葉恭綽居士,接洽倓虛老和尚南下辦佛學院事宜,於是性空師就隨著樂渡師到了香港。一九四九年四月,倓虛老和尚抵達香港,在弘法精舍創辦華南學佛院,性師與樂渡法師乃重入學佛院受學。

誠祥法師,河北省寧津縣人,一九二○年出生,十餘歲時,隨父執輩到東北哈爾濱,經營中葯材業,數年後回到家鄉,仍以販售中葯材為業。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誠師到天津,在中葯棧工作。是年秋天,天津市佛教人士、敦請倓虛老和尚蒞臨天津,在復興大悲院講經,誠師也是法會聽眾之一。老和尚口如懸河,辯才無礙,使祥師如飲甘露,講經圓滿,他透過一位王能元居士的介紹,皈依於老和尚座下。翌年因緣成熟,他在倓虛老和尚的介紹下,投大悲院方丈慧閑上人座下,剃度出家,同年在天津大覺院受具足戒。一九四九年,師到香港,一九五二年入華南學佛院受學,列入倓虛老和尚門牆。在院三年,老人對他諄諄教誨,愛護有加。一九五五年畢業,留在倓老身邊任職事。

一九六三年七月見,倓虛老人生病,性空、誠祥二師,致函時在美國舊金山弘法的同門師兄樂渡法師,十餘日後樂渡法師趕回香港,倓老已於八月一日往生了。弟子們組成奉安委員會,第二天由樂果老和尚主持對龕典禮,並在弘法精舍建佛七法會四十九天,然後發龕荼毗。喪事完畢後,樂渡法師又返回美國。

一九六七年,在紐約弘法的樂渡法師,邀約性空、誠祥二師到美國觀光。他二人六月初到了紐約,時加拿大的蒙特婁正在舉辦世界博覽會,樂渡法師陪他二位去參觀,無意中遇到了創辦美東佛教總會的應金玉堂居士,在應金居士的鼓勵下,二位法師就留了下來。二十多年後——一九八八年四月,幻生法師到加拿大旅行。誠祥法師回憶這一段經過,他曾對幻生法師說:

二十多年前,我與性空法師來到多倫多,這份因緣,應歸功於紐約的應金玉堂居士,沒有她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是不會到多倫多來的。

記得是那年加拿大蒙特婁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時候,應太太到蒙特婁開店做生意,順便到多倫多來,看到多倫多華人很多,卻沒有一家佛寺,她是佛教徒,頗有感觸。回到紐約,她鼓勵我和性空法師到多倫多來成立佛寺,並且願意提供幾萬元給我們買個地方,作為佛堂。那時我們初到紐約不久,對多倫多非常生疏,不敢貿然接受應太太的好意,來買房子,只想先來看看,了解一下多倫多的環境。所以,我們初到多倫多時,是租房子住的,每個月的生活費用,還是依靠應太太的護持,她每月給我們二百元,作生活開支。

這是二位法師到多倫多開辟道場的因緣,但到達多城之初,也經過一段艱難的歲月。誠祥法師繼續對幻生法師說:

來到多倫多後,慢慢的認識了許多佛教徒,大家常常集會,可是,我們租房子做佛堂,總是不理想的,有時租期到了,房東不續租,我們只得找地方搬家,有些因為宗教信仰不同,不肯續租,又要搬家,總之,原因很多。我們感到沒有一個永久的地方,不是辦法,常常搬家,固然麻煩,跟信徒們聯系,也不方便。因此,我們決定買個永久性的場所,作弘法集會之用。感謝三寶加被,許多信眾的熱心支持,我們買了一棟小型民房作為佛寺,這就是昨天去參觀的南山寺。

二位法師抵達多倫多之初,他們向加國政府申請的是「加拿大佛教會」Buddhiat Association of Canada。南山寺,是加拿大佛教會的第一所道場,是一九六八年購置的。有了永久性的佛寺,二位法師即在香港塑了一尊較大的佛像。後來佛像運到了,不意太大了,小佛堂供不下,只得寄放在倉庫里,以此二位法師時感不安,許多信徒也是如此。一天,一位信徒何雪明居士同法師談起,說:信徒們因佛像沒有地方供養而感到著急,她自己有一塊兩英畝大的土地,願意捐出來建寺,希望二位法師籌募建寺的費用。

--何明雪居士,是由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她在香港時,是倓虛老和尚的皈依弟子,性空、誠祥二位法師都是倓老的學生,誼屬同一師門,所以對二位法師十分護持。

有了建寺的土地,二位法師相商結果,決定向海內外發動募捐建寺。舉行開工典禮時,禮請到「東北三老」之一的樂果老和尚蒞臨主持。一九七八年大雄寶殿落成,這是加拿大佛教會的第二所道場,命名曰:「湛山精舍」,當然這是紀念倓虛老和尚青島的湛山寺而命名的。湛山精舍位於多倫多市附近的Bayview Ave, Thornhill Ontario,是一座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殿高三層,全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殿頂蓋以紅色水泥瓦,建築面積七千多平方呎,雄偉壯觀,表現出優美的東方文化。數年之後,在大雄寶殿左側,興建了一座觀音殿,高度相等,面積只有大殿一半,但由於建築材料漲價,建築費增加到上百萬的加幣。一九八四年觀音殿落成,請得香港湛山寺住持寶燈法師,及智梵、圓智、覺光諸法師,蒞臨多倫多主持剪綵開光。

繼之又在大殿右邊開始興建地藏殿,倓虛大師紀念堂,以及地下停車場、山門、圍牆等,直到一九九三年、湛山寺工程才全部完成。整個湛山精舍,在公路大道邊上,前面有花園和停車場,環境寧靜優美,有如花園佛寺。但唯一缺點,是位於郊區,距離中國人聚集的華埠太遠,信徒到精舍不方便。所以二位法師為弘法方便起見,於一九八四年在華埠鄰近買了一幢房屋,命名為「弘法精舍」,作為市內弘法之用。弘法精舍,是加拿大第三所寺院,它的地址是1330 Bloor Street, West Toronto,那是一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加地下室四層,是個縱深長方形的樓宇,每層都有五千平方呎的面積,外面有廣大的停車場。它原先是一家高級大餐廳,加拿大佛教會買了下來,改裝為弘法場所。改裝之後,下層做禪堂,二樓是念佛堂,各可容納三四百人。三樓是是圖書室,地下室是辦公室、餐廳、廚房、衛生間。這在加拿大來說,是一所十分壯觀的弘法道場。

一九八七年前後,加拿大佛教會在多倫多南方一小時車程之處,買了一塊兩百英畝的土地,後來加以規劃,開辟為一處佛教公墓。最近數年,加拿大佛教會又先後創立了「國際佛海禪院」,位於尼加拉大瀑布附近;及「法海禪院」和「湛山禪院」,後兩處禪院都在多倫多市郊區。一九九五年七月,佛教會購下了一處面積三萬呎的大樓,計劃著改裝為「湛山博物館」。同時,佛教會現在正推動在尼加拉大瀑布處,興建一座大金塔,及一座大佛像。大佛像在香港塑造,一九九五年七月已運抵多倫多。

一九六七年時,性空、誠祥二位法師,赤手空拳,來到人地生疏的加拿大,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創立了「加拿大佛教會」,經過了近三十年的努力,佛教會創立了三處寺院,三處禪院,成為加拿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社團。最初加拿大隻有性空、誠祥兩位法師,後來才漸漸的有其他的出家人--包括著比丘和比丘尼到達。也有不少出家人,是由於他們兩位的幫助或聘請,才到該地落腳生根,建立道場。如今加拿大有寺院、社團二十餘所,他們二位是加拿大佛教發展的見證人。

三、詹勵吾居士與龍山居士

詹勵吾居士,是最早移民到加拿大,且從事於佛教活動的大居士。於此,特介紹其生平事跡如下。

詹勵吾,號半痴,又號詩禪,晚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區築龍山精舍,人有稱之為龍山居士者。他是安徽省婺源縣人,一九○四年出生。

詹氏是婺源大族,歷代在慶源村聚族而居。他的祖父詠之公是一位文士,不治生產,終身貧困。他的父親蘊齋公改營商業,家境日裕,蘊齋公為人公正干練,在樂平縣經營棉布莊,為同業推為商會副會長。

半痴幼年延師就學,飽讀儒書。他性嗜作詩,終日吟哦,蘊齋公告戒他曰:「你的祖父為文士,不治生產,終身貧困。你先要考慮到家庭生計,然後再談風雅。」而他嗜詩如故,終生不改。半痴兄弟三人,仲弟從吾,季弟新吾,半痴居長。

他二十一歲那一年,蘊齋公逝世,家庭擔子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不得不放棄學業,繼承父親留下的事業繼續經營。那些年,他曾擔任過樂平縣布業公會坐辦,還一度擔任過詹氏族立小學校長。一九三一年,皖南地方不靖,他的表兄汪惠成在上海經商,勸他到上海另謀發展,他乃隨著表兄到了上海,開創他的事業前途。他在上海經營華昌照相材料行,以後在漢口、長沙、南昌、南京各開設分號。一九三七年中日八年戰爭爆發,半痴眼光獨到,立即結束了南京、漢口的華昌行,先後在重慶、成都等地設了華昌行,最後在昆明設了華昌總行。八年中日戰爭,昆明是對外交通門戶,國外物質、均經滇緬公路運抵國內,所以華昌行的貨源不斷,供應國內市場需要,以此獲利頗豐。

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半痴把總行遷到上海,並把經營范圍擴充到五金百貨,數年之間,業務鼎盛。但內戰烽火已逼近江南,半痴鑒於「燕巢危幕」的古訓,他又提前一步把事業重心遷移台灣,在台北市鬧區買下樓房店面,開設南開行。繼而在香港與友人合組中國瓷業公司,經營出口貿易。一九五○年半痴押運了一批瓷器,到加拿大多倫多市,參加國際貿易展覽會,因愛加拿大山水秀麗,就留在多倫多定居,同時主持瓷器分公司業務。

半痴出身於佛教家庭,他的伯父煜齋公(一八五八~一八九八年),受家庭影響,自幼信佛,深諳內典。弱冠之年,曾離家出走,到天台山出家為僧。後為家人尋獲,他亦自感家貧親老,責任末了,不得已還俗從商,並培育他的弟弟(半痴的父親蘊齋公)成人自立。而煜齋公本身,則嚴持凈戒,終身不娶,持齋茹素,禮佛不輟。病歿之前,遺囑以僧衣入殮。半痴受家庭影響,亦自幼信佛頗篤。他在南京開設華昌行時,曾皈依於玄武湖蓮花精舍王家齊上師。他平時常齋僧布施,救災恤貧,這是家庭教育使然。

半痴僑居加拿大之年,當地沒有佛教人士,沒有寺院社團,華僑也為數不多,他有心做點佛教事業,苦於無從著手,於是他以財力資助台灣佛教事業。一九六○年,台北周宣德、傅益永等諸居士,推動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設置獎學金,鼓勵智識青年學佛。半痴在加拿大聞知此事,他每月捐助新台幣四千元,以支持此舉--那個時候的四千元,是一個公務員半年的薪水。

周宣德居士於台灣推動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及設置佛學論文獎學金之後,創辦「慧炬雜志」,作為學佛青年論文發表園地,最初幾年,半痴支持了雜志社大部分的費用。繼之他把台北市重慶南路的一幢樓房店面買掉,得款六十萬元,成立了「詹煜齋居士佛教文化基金會」,以紀念他曾經出家又還俗的伯父煜齋公。繼基金會成立之後,半痴在台北市建國南路一六八巷購得住宅一幢,提供出來作為大專院校佛學社團聯誼中心。後來,這一所房屋也捐給了財團法人慧炬機構。

一九六五年,半痴在多倫多市與尼加拉大瀑布途中,購得農場一所,佔地八十英畝,其中有丘陵、平原、蔬樹密林,小溪流水,且有樓房一幢,設備齊全,風景之美,有如世外桃源。他命名為「龍山精舍」。龍山精舍,位於多倫多與尼加拉大瀑布中途,距大瀑布二十餘哩。他希望在該處建一處「北美世界佛學研究中心」,他願意捐出二十英畝土地作為建築地址,並配合以適當的建築費。一九六六年,世界佛教友誼會第八屆代表大會在泰國曼谷舉行。當時友誼會的會長是泰國的蓬荻司寇公主,曾致柬勵吾,邀請他為貴賓,勵吾草擬了一份「籌建北美世界佛學研究中心建議書」,及具體計劃書,建築圖案等,在大會中提出。大會通過組織特別委員會處理。

翌年--一九六七年,加拿大建國百年紀念,泰皇蒞加致賀,是年六月二十一日,勵吾晉見泰皇於加京泰國大使館,面呈佛學中心的計劃書,及陳述他的構想,泰皇允予支持。當年十一月十三日,世界佛教友誼會會長蓬荻司寇公主,偕同該會秘書長等一行三人,專程自泰國抵達加拿大訪問詹氏,商討建築北美佛學研究中心事宜。勵吾與多市佛教界人接待,翌日公主一行蒞臨龍山精舍,察看勵吾捐獻的土地。公主見該地的山川形勢、雄偉秀麗,兼而有之,對環境極表滿意。與勵吾商談,決定先興建一規模宏大的佛教圖書館,作為北美洲佛學學人研究之用。公主返國後,後來以籌款困難,及人事變遷等因素,並沒有實現,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北美佛學研究中心因故擱置,半痴復計劃以剩餘的五十英畝土地連同房屋,全部捐出來,組織一「龍山佛禪基金會」,土地房屋均有收入,足以維持基金會而有餘,待有緣者來開拓為佛教禪修道場。此事方在計劃進行中,一九七三年五月,他突以心臟病發作,住北約醫院,歷時匝月,屢瀕於危,幸獲痊癒。他住院病危時,胸背劇痛,不堪言狀,而神智清明,惟以基金會未成立為念。及至捐獻土地房屋的遺囑、由律師辦妥手續,經他在病榻上簽字後,以心願已了,竟自喜極流淚。他事後自述:「爾時胸中突現一片光明,便覺了無留礙。」

吉人天相,半痴的病情轉危為安,未幾出院。醫師囑咐安居靜養,不宜勞動。半痴此際已年逾七十,以後在龍山精舍以禪修為務,較少出外活動。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又以心臟病發作,病逝於多倫多寓所,享年七十九歲。

四、其他

另外,圓智法師創建文殊院(多倫多市),悟德法師創建正覺院(多倫多市),戒幢尼師創建福慧寺(溫哥華市),馬德齡居士創建大悲佛堂(蒙特婁),誠明尼師創建國際佛教觀音寺(溫哥華市),香港台灣留學生創辦多倫多佛學會,馮公夏居士創辦世界佛教會,佛光山多倫多精舍,佛光山溫哥華禪凈中心,宣化法師創立金佛寺、華嚴寺,凈空法師創立加拿大凈宗學會,以及如真法師住持的多倫多寒山寺;可瀏覽本網「佛教旅遊」加拿大地區有介紹。

在社團方面,香港台灣留學生創辦多倫多佛學會,馮公夏居士創辦世界佛教會,於紹發、李譚淑冰組織佛光會愛明頓分會,王超群居士創立國際佛教中心,王果瑞居士創立金剛精舍,黎李鏡蘭居士成立華嚴佛學會,以及郭貞瑩居士成立北美佛教會等。
http://www.buddhismcity.net/zone/40/

⑶ 許三觀賣血記作者獲得了什麼獎

余華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和蘇童、格非、孫甘露等的創作形成了版一股文學潮流權,評論界稱之為「先鋒文學」。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長篇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2年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2004年獲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長篇小說《活著》由張藝謀執導拍成同名電影。

⑷ 甘露任職中國人民人壽保險合規負責人

(一)合規負責人任職實行事前報備審批,經審批通過後方可任職。(二)合規負責人任期屆回滿,不得無故解聘,答應當有正當理由,並在有關董事會會議召開10個工作日前將解聘理由書面報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派出機構。第二十條合規負責人不能履行職務或缺位時,應當由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長或經營管理主要負責人代行其職務,並自決定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派出機構書面報告,代行職務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合規負責人提出辭職的,應當提前1個月向公司董事會提出申請,並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派出機構報告。在辭職申請獲得批准之前,合規負責人不得自行停止履行職責。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酸雨的真實事例,急!

川貴兩省按15年計算損失木材
約630萬立方米.7萬畝馬尾松突然死亡1萬畝;當雨水
中PH值(酸鹼度)低於5,這才是最嚴重的損失、燃油產生的二氧化硫。
損失木材僅是算經濟帳,在我國北方偏鹼性土壤中,近年來已發展到占國土面積的40%,近年來。
雨水本是滋潤萬物的甘露;有關基金會資助了北京密雲水庫造林,已不適合魚類生存:第一步是加強研究,比造成污染後再治理有效得多。
扼住「酸源」刻不容緩
長期以來,有的山澗溪水PH值已接近於4;西南地區的煤含硫量更高達5%—8%、京津,治理酸沉降事不宜遲,就形成硫酸,則每年可節省大量的原煤、安徽等11個南方
省區。其中,我國北方如山西侯馬。
算經濟帳
更要算生態帳
據1996年到1996年的粗略估算,若我國的能源利用率達到發達國
家如日;相反;
第二步是控制污染源。廣東,由於酸沉降在土壤中具有積累效應。據日,森林生態功能的經濟價值占總經濟價值
的90%,
大量燃煤,弄清污染機理、浙江,樹木一時更顯繁茂。專家們說。同樣的原因也造成
峨眉山大片冷杉的死亡.6時,適當補充酸份、
北美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酸沉降區,難怪大片馬尾松會突然死亡.7%,就稱為酸雨,怎麼會變成摧殘森林的「殺手」呢,恢復地力。據統計,若河水PH值為6;第三步是施肥補養。目前德國有
酸雨觀測點800多個。燃煤排
放的大量二氧化硫造成我國的酸沉降以硫酸型降雨為特徵,成為繼歐洲,筆者采訪了中國林科院
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王彥輝研究員,根系受害的過程雖然可以緩減、美所做的測算,由森林破壞導致
水土流失.0,取樣地3萬多處。
酸沉降是當今重大環境問題之一;為5。重慶的土壤呈
嚴重酸值;根據該國的經驗,任重道遠,但卻是不可逆的,森林死亡面積佔5、廣西森林受到酸雨及二氧化硫復合污染也很普
遍,酸沉降導致地力衰退,因此除急性傷害以外、美的水平、脫落等嚴重受害再來防治則為時已晚.0,更重要的是提高森林穩定性和有效保護已造林木?最近.0,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將大幅度減少,酸雨是大自然對人類無節制地消耗礦物能源的懲罰。
90年代初。
煤脫硫代價高昂、重慶水土保持等
十幾個項目,借中國林業科學
研究院建院40周年舉辦的酸雨危害區森林綜合防治國際研討會之機、遼寧丹東。
但如不及早防治,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在經濟迅速發展中、尚鶴博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林業專家彼得博士,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森林進行的同類測算值為94%、溫室效應國快等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木材的經濟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煤一直占我國能源消費量的70%。他特別強調;干沉降中有酸雨和酸霧、吉林圖們等地也出現
了酸雨,佔有林地面積近32%。
大自然正在懲罰我們
專家們指出,初期往往
看不到對森林的損害。
當樹木呈現樹冠發黃,減少排放量。這是我國首次發現酸雨造成
的急性傷害事件,重慶南山風景區2。
實驗證明,已沒有魚類,因森林木材蓄積量減少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40億元。
中外專家一致認為、硝酸,我國酸雨面積達280萬平方公里,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技術落後、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結合,四川受酸雨危害的森
林面積最為嚴重。
專家還提醒人們。
彼得博士還特別介紹了哥廷大學從1974年以來從未間斷研究治理酸雨的經驗,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濕沉降80年代初,我國酸雨污染較為嚴重的江蘇,
把有限資金盡早投入這方面的研究

⑹ 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益事業

雲南銅業注重企業的社會價值體現,在做好生產經營的同時,一如既往關心公共關系,關注社會公益事業,關愛弱勢群體,抓好「送溫暖工程」的實施工作,努力為社區、困難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維護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主動接受並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和監管機關的監督和檢查。公司與地方政府保持著良好的互信關系,多次派遣工作人員到政府機關及邊遠山區、貧困地區進行掛職工作;同時接受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到公司掛職鍛煉。此外,公司還經常就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情況和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了政府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也為企業爭取到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積極開展送溫暖工程。2009年公司共籌集和發放「送溫暖工程」慰問金3000萬元,用於困難職工的生活補助、大病補助及其子女的就學資助;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和困難家庭富餘職工的工作安置,資助數十名困難職工子女上學;設立雲銅「甘露基金」,為困難職工家庭送去一片溫情,使許多困難職工和其家屬深受感動。
(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公司積極響應雲南省對口援建工作,參加深入災區一線慰問及對口幫扶工作。公司還積極倡導、組織公司員工獻愛心,參加義務獻血,多次組織員工向災區捐款,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重建家園。
(四)由於公司始終將承擔社會責任視作一項應盡的義務和職責,持續不斷地盡到綿薄之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肯定,2009年,公司榮獲「納稅信用等級A級證書」、「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雲南省外貿企業前十強」、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有色金屬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高純陰極銅)、有色金屬產品實物質量認定(電工用銅線坯)、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獎(工業硫酸)、 「雲南省AAA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各項獎勵。
(五)主產品繼續保持「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和「雲南名牌產品」稱號。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雖然雲南銅業履行承擔社會責任做出了一定成績,但我們也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長期任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公司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與國家、社會發展的要求,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的相關規定仍存在一定差距,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安全工作、環境保護、及社會公益事業等;將進一步加大與投資者溝通交流力度,動態披露投資者關心的各類公司信息,使公司發展成為陽光透明的上市公司,為社會各界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⑺ 九牧集團有限公司的品牌歷程

1990年02月 創立「JOMOO九牧」品牌,開始角逐五金市場;
1997年09月 首屆全國經銷商大會隆重舉辦;
1999年07月 福建省南安市九牧輕工機械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03月 首家九牧專賣店在湖南長沙成功開業,揭開九牧征戰終端序幕;
2003年04月 九牧集團下屬子公司「泉州九牧潔具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花灑系列產品;
2003年10月 組建「福建省九牧輕工集團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 投資兩億元啟動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九牧集團衛浴潔具生產項目;
2004年12月 「福建省九牧輕工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晉格為「九牧集團有限公司」;
2005年01月 九牧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董事會;
2005年05月 首場經銷商培訓會在重慶隆重召開,九牧正式啟動對終端市場培訓,引領水暖行業終端培訓先河;
2005年08月 九牧集團第一屆全國客戶服務培訓會在泉州成功召開,首開衛浴行業客戶服務培訓先河;
2005年12月 九牧集團實驗檢測中心通過國家實驗室(現更名為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 行業首家專業定位於品牌形象展示的展廳-九牧侖倉展廳隆重開業;
2006年06月 九牧探索品牌代言之路,攜手影視巨星鄧婕共同演繹「九牧,好潔具的標准」,開始了大規模的品牌推廣,「九牧-鄧婕」效應運作,九牧品牌代言成為水暖衛浴行業明星代言的成功典範;
2006年09月 首家國際4S店成功入駐阿聯酋迪拜,標志著九牧正式角逐國際市場;
2006年12月 九牧重拳出擊,聯手央視大型欄目《同一首歌》唱響中國,成功助推品牌升級,開創水暖衛浴業又一營銷新模式;
2007年01月 佔地面積1386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的南安經濟開發區九牧工業園項目正式啟動;
2007年09月 九牧集團陶瓷事業部成立;
2007年12月 東南亞首家4S店正式落戶越南河內,九牧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
2008年06月 九牧集團與福建師范大學攜手合作創辦「九牧學院」,標志著九牧集團正式啟動人才興企戰略
2008年12月 九牧集團I期梭式窯正式點火投產,九牧集團全面進軍衛生陶瓷行業;
2009年04月 九牧集團陶瓷項目正式投產,九牧品牌邁入整體衛浴時代;
2010年04月 九牧集團冠名中國最大門戶網-搜狐新聞頻道。九牧-搜狐強強聯手,成功開啟衛浴行業網路營銷新模式;九牧集團攜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啟動「花朵、甘露-為了明天」公益行動;
2010年05月 九牧集團成功冠名上海世博會中日韓紅十字公益晚會; 九牧品牌成功進駐世博園城市未來館;
2010年09月 攜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親善大使李冰冰共同演繹「科技給予健康」的衛浴家居新主張,九牧品牌戰略升級正式啟動;
2010年10月 李冰冰代言「九牧健康衛浴專家」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2011年3月 九牧集團榮膺世界自然基金會2011地球一小時官方活動贊助商;
2011年6月 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1年8月 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華東九牧工業園在安徽滁州正式奠基;
2011年8月 九牧廚衛舉辦的「中國衛浴產品人文化創新發展論壇」在武漢隆重召開;
2011年11月 九牧廚衛創新文化博覽園項目正式簽約;
2011年12月 九牧廚衛發布「家居健康匯」徽標並啟動「健康萬里行」活動;
2012年1月 《九牧創新基本法》在創新發展大會上正式頒布;
2012年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到九牧進行創新工作調研;
2012年2月 九牧陶瓷科技產業園奠基儀式在福建永春舉行;
2015年6月 九牧品牌價值突破百億元,2015年品牌價值達115.52億元

⑻ 天上西藏的歌手簡介

烏蘭托婭,來自草原的天籟之音。出生在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作為專業的民族歌手,烏蘭托婭有著深厚的演唱功底和獨特的聲線,讓人過耳不忘。她一直在用心去歌唱,用其純凈的天籟之音去詮釋完美、感化疲憊。作為蒙古人,她熱情、赤誠、豪邁,深受大眾喜愛。

她從央視青歌賽一路走來,2010年一曲《套馬桿》紅遍大江南北,她的名字也更廣為人知,被冠以"草原天籟"的美譽。

2011年她攜成名作《套馬桿》榮登"唱響中國"的舞台。2012年更自己獨立創作《新套馬桿》,延續了《套馬桿》的豪情,是自己對音樂感悟的結晶,創造了新的感動與傳奇。


(8)甘露基金會擴展閱讀

烏蘭托婭的社會貢獻:

2015年 4 月,在貴陽參加「中國夢·公益行」慈善拍賣活動;同年,出席4月2日第八個世界自閉症日,公益機構WABC無障礙藝途在京舉辦「發現中國的梵高·十大藝術家頒獎典禮」並為公益機構WABC無障礙藝途拍攝宣傳照,呼籲大家用實際行動幫助自閉症兒童;

同年7月,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由甘露慈善基金發起,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主辦的「甘露之夜,綻放未來2015公益慈善晚會」。同年9月,做客央視綜藝頻道《幸福賬單》,呼籲全社會加強對「漸凍患者」的關注。

⑼ 江蘇有哪些基金會可以幫助有病的困難學生

先秦兩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謚敬仲。潁上縣北管谷村人。春秋時傑出政治家。 出身貧寒,早年與鮑叔牙游,合夥經商,因母老家貧,常受鮑叔牙資助,成為摯交。齊襄公亂政時,助公子糾與公子小自爭位,失敗後,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治齊40年,對內政、經濟、軍事進行全面改革,制訂一系列富國強兵方略。提出「倉 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把禮、義、廉、恥看作國之四維,以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特許於庶民中選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視獎勤罰惰。並合理劃分行政區域,將行政組織同軍事編制相結合,統一軍政領導,增強國防力量。從此,國力大振。對外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九合諸候,以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著有《管子》一書,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約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戰國時蒙(今屬蒙城,一說河南商丘和山東曹縣)人。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和梁惠王、齊宣王山時,與惠施是朋友。嘗為蒙漆園吏, 後棄官隱居,編織草鞋、濮垂釣,曾借貸於監河候。楚威王厚禮延請,許其為相,庄嘲而不納,「終身不仕」。妻死,鼓貧而歌。莊子為繼老子以後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其哲學思想對玄學、佛學、理學影響極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內容豐富,氣勢磅礴,筆鋒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唐玄宗賜號為「南華真人」,著作《莊子》亦稱《南華真經》,計52篇,現存33篇(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集中代表莊周思想;外篇、雜 篇則是以後莊子學派言論匯編。《史記》有傳,蒙城有莊子祠,蘇軾為之記。

甘 羅 戰國末期下蔡(今屬潁上縣甘羅鄉)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孫。12歲為秦相呂不韋家臣。秦使張唐去燕國為相,唐因曾為秦昭王討伐趙國,恐路討趙國時趙王挾恨報復。呂不韋親請張唐,仍不肯出使。甘羅別出奇討,先以利害說服張唐,又逢願為秦為大使赴趙,說服趙王,先割五城與秦,以廣河間,再聯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30城,獻11城給秦。由於是甘羅深受嘉許,封為上卿。死後葬於潁上城東35華里的潁水河畔,今穆崗子南側。

陳 勝(?~前208) 字涉。陽城(今屬固鎮縣人,一說河南登封東南)人。雇農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漁陽(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誤期,按秦律當斬。遂與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宿縣東南劉村集)發動同行戍卒九百人起義。各地紛紛響應,隊伍發展至數萬人,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被推為王。旋派兵攻取趙、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軍進攻關中。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率軍反擊 ,失利退下城父(今渦陽東南),為叛徒庄賈殺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漢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說桐城)人。好奇計。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後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後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後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亞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時六縣(今六安縣)人。少受黥刑,又稱黥布。初為驪山役徒,修築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驪山刑徒起義,響應陳勝、吳廣。尋歸附項梁,從項籍救趙,渡河擊秦軍,獲巨鹿大捷。常為軍中先鋒,威震一時。秦亡後,項羽封其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縣城北)。楚漢戰爭中歸漢,以淮南之眾與韓信、彭越會師,滅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漢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韓信、彭越相繼被殺,遂舉兵反漢,戰敗逃亡江西,為長沙王吳臣誘殺。

張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屬亳州市)人。其祖為韓貴族。秦滅韓後,結交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遂。後更改姓名,隱於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眾歸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韓王,良任司徒。韓王為項羽所父,復雜劉邦,為劉重要謀士。劉邦率軍人咸陽,留戀宮廷生活,良與樊噲力勸劉邦封閉宮室府庫, 還軍霸上。楚漢戰爭時,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城、籠絡韓信等策略,並主張追擊項羽,徹底消滅楚軍,皆為劉邦所採納。曾與韓信整理編次春秋戰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 漢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郡龍舒(今舒城縣)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開湔江口,灌溉繁縣農田1700頃,發展水利事業和農業生產。同時建立學校,興辦教育,選送蜀郡俊秀之士張叔等18人去京師從博士學習,歸屬後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學精舍講堂,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良者為群郡縣吏。

桓 譚(前23~後56) 字君山。東漢市國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常與劉歆、楊雄等著名經學家辯析疑義。擅長音樂,喜彈琴。王莽時任掌樂大夫。漢光武帝 即位,譚受大司空宋弘舉存,拜議郎給事中。因反對讖諱神學,極言「讖之非經」,被光武帝目為「非聖無法」,幾遭處斬。後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時年70餘歲。所著《新論》早佚,清人嚴可均《全漢文》存少數篇目。其哲學思想對後世無神論思想發展較有影響。卒後,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譚紀念亭」,置「桓譚紀念碑」。

桓 榮 字春卿。生於西漢成帝陽朔鴻嘉年間(約公元前24~17)。譙國龍亢(今屬懷遠 縣)人。東漢經學大師。據《續漢書》載:「榮本齊人,桓公之後,以謚命氏,遷於龍亢, 至榮六葉」。幼家貧,少赴長安求學,拜朱普博士為師,刻苦自勵,15年不回家園,終成學 業。漢建武十九年(43)60餘歲方為光武帝劉秀賞識,拜議郎,請其教授太子劉城市。榮將「 浮辭繁長,多過其實」的40萬字的《尚書》刪減為23萬字教育太子,深受宮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關內候。80餘歲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漢汝南細陽(今屬太和縣)人。少勵清節,為鄉里所重。舉教廉,任清詔使,晉光祿勛主事,遷汝南太守宗資屬吏。剛正無私、不畏豪強,常結交太學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與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誣隱入獄。次年釋放。建寧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誣隱,死於獄中。

華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東漢末年沛國譙(今亳州市)人。幼好學,通曉五經,尤精醫學。沛國相陳珪、太尉琬多次薦舉他做官,皆拒絕。一生行醫,足跡遍及豫、皖 、蘇、魯,後世譽為「神醫」。發明中葯麻醉劑——麻沸散,治腸胃積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給患者麻醉後施行腹部手術,是世界醫學史應用全身摩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視預防疾病,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又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與姿態,創造「五禽之戲」。功法流傳後世,形成內容豐富、分支繁多之「導引學派」。曹操患頭風症,多次請其醫治,留做侍醫,拒不從,遂為所殺。

左 慈 字元放。廬江郡(郡治今潛山縣)人。東漢末年著名方士。舊方誌稱其在「天柱 山精思學道,得石室丹經」。為曹操軍吏時,常在酒宴中攝取菜餚作樂,曾當眾多賓客之面 ,即時釣蘇州松江鱸魚,取得四川生薑,並寄語川中購緞人增加購數,靈驗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壺,肉脯一斤,自飲自嚼,可使隨行百官皆醉飲。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隱形,百捕不得。後不知所終。

劉 馥(?~208) 字元潁。三國時魏沛國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為揚州刺史 ,單騎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 創立學校,廣屯田,興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灌溉稻田,高築城壘,多積木石草苫,並養魚養畜,積極備戰。建安十三年(108),孫權率兵10萬圍攻合肥百餘日,而不能破。
三國魏晉: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含亳州市)人。少機警,有權術,任俠放盪,不治行業,年20,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鎮壓黃巾起義 ,遷濟南相,並擴充軍人。初平三年(192)占據兗州,誘降青州黃巾軍之一部,編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昌,興辦屯田,整訓部伍。十三年,進位丞相。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割據勢力,征服烏桓貴族,統一中國北方。赤壁之戰中被劉備、孫 權聯軍擊敗。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後病逝於洛陽。精通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其詩今存20餘首樂府詩。昂揚之精神,宏偉氣魄與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風格,對五言詩發展貢獻較大。散文有40餘篇。詩文皆為後世傳誦。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廬江龍舒(今屬舒城縣,一說今屬廬江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出身士族。洛陽令周異子。建安三年(198)被喜術任命為居巢長。後投奔孫策。曾率兩千餘兵,相繼攻破皖城、尋陽、豫章、戶陵等地,助孫策在江東建立孫吳政權。策死,與 張昭同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佔領刑州後,統帥水軍、步兵數十萬 ,試圖南下消滅東吳。周瑜與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四忌,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 大破曹操於赤壁,又敗曹仁於南郡。戰後授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軍江陵。十五年,領軍 進取西蜀,因箭傷復發,(含江西峽江)。精於音樂,有誤,周良顧」之語。長子主,拜都騎尉,早卒。次子業都尉,後封都鄉候。

小 喬 歷史名媛。祖籍不詳。東漢末,隨父喬公(軼名)避曹操亂,定居於廬江皖縣( 今潛山縣)。建安四年(199)孫策、周瑜率軍破皖城。策納大喬,瑜納小喬。今潛山縣城北郊 有「喬公故址」和二喬傾倒妝殘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則。三國時沛國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220)為羽林左監。明帝時曾任中領軍、尚書、 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號稱「智囊 」。司馬懿起兵討魏時,范勸爽挾魏帝到許昌,爽不聽。曹爽被司馬懿所殺,范亦被誅,著 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討董卓,至滎陽,為徐榮所敗,洪以己馬贈操,又將家兵千餘人並募兵數千人,與操會合,使操軍復振。後從征張邈、呂布,以功任鷹揚校尉,遷揚武中郎將。獻帝都許,任諫議大夫。以征劉表有功,遷厲鋒將軍,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候。明帝時,任後將軍,更封樂城修,復任驃騎將軍,卒謚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從弟。少好弓馬,漢末從曹操為別部司馬。從破袁術 ,攻陶廉,擒呂布,平黃巾軍,迎獻帝都許昌,皆有功,以儀郎督騎封都亭候。從平荊州, 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周瑜來攻,仁令部將牛金出戰,牛被圍,仁率數十騎解圍,眾服其勇 。轉封安平停候。曹操討伐馬超,仁任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文帝即位,拜車騎將軍 ,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候,任大將軍、大司馬。卒謚忠。

魯 肅(172~217) 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屬定遠縣)人。出身土族,喜讀書、好騎射。 曾贈三千斛米與居巢長周瑜,並結為友好,後被周瑜薦與孫權。孫權問以天下大計,肅道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為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肅與周瑜堅決主戰,建議孫權聯結劉備,共拒曹軍,為孫權採納。任贊軍校尉,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周瑜死後,任奮武校尉,代領其軍。後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從孫權破皖城,拜橫江將軍。善治軍,長於文辭,思主弘遠,《吳書》稱其有過人之明。

呂 蒙(178~219) 字子明。東漢汝南富陂(今屬阜南縣)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 ,代統領其部。從孫權征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孫權勸其 多讀史書、兵書,遂發奮,後「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漢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卒,代領其軍,奉命守陸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陽、樊城,為大都督,直趨江陵,戰 艦偽裝商船,士卒扮為商人,晝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將傅士仁歸降,佔領荊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東漢市國譙(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為曹操收養。授虎豹騎。以鎮壓靈丘黃巾軍有功,封靈壽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將軍從曹洪與劉備部戰於下辯,升中堅將軍,次年九月,領中領軍。延康元年(220),為鎮西將軍,進封東鄉候。黃初三年,任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後任中軍大將軍。七年,曹睿即位,受遺詔輔政,封邵陵候,授大將軍。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馬,每次出征,與將士同甘苦, 軍賞不足,動用家財,獎勵士卒。後因病回洛陽。卒謚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東漢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 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太子。曹操死,嗣位為丞相、魏王,旋代漢稱帝,國號魏,都洛 陽。在位期間,效法漢文帝實行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政策,制訂「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門閥統治開始確立。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其詩「燕歌行」為現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詩。所 著《典論·論文》為我國較早之文藝理論批評專著。現存詩歌約40首。有《典論》5卷、《 列異傳》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文帝集》。謚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聰敏,頗得其父寵愛,幾次欲立其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而失寵。初封東阿王,不久改封陳王。曹丕即帝位後,屢次將其貶爵徒封,鬱郁不得志而終。其詩歌藝術性極高,對``五言詩發 展起極大推動作用。今傳《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國魏譙郡 (含濉溪縣臨渙)人。孤貧,及長與魏宗室結 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稱嵇中散。博學多通,好老莊及氣功。善鼓琴,工書畫,與阮 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其哲學思想,主張「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說,反對儒家繁瑣禮教,在政治上表現為剛腸疾惡,鋒芒筆露。其朋友山濤( 巨源)投靠司馬氏任吏部尚書,勸康做官,憤與山濤絕交。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深為不滿,因而直接觸犯了利用禮教圖謀纂奪的司馬昭政治集團,被誣陷處死。今傳《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畫《獅子擊象圖》、《巢由洗耳圖》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國時吳國廬江郡(治今潛山)人。歷任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博覽多聞,兼通術藝,在天文、數學領域多有成就。他根據張衡的渾天說和自己觀察天象的經驗,製作「渾儀」(即天球儀)。「渾儀」圓周為一太零九寸五分,靈巧而實用, 撰有《渾天儀圖記》,分周天為365.25度,立黃道與赤道交角為24度(今測定為23.5度),為我國天文家作出重要貢獻。在數學上,研究出圓周率為π=3.1555,為當時一項重要數學成 就。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時。甘露二年(266)被吳主孫皓以「酒醉失禮」殺害。

劉 伶(約221~292) 字伯倫。晉沛國(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將軍。晉武帝時對策,申述「無為而治」之義被黜。司馬氏擅權,伶縱酒放浪以示對黑暗統治的滿及對禮法的 蔑視。黨乘鹿車;攜壺酒,使人荷鍬相隨,道:「死便埋我」。與阮籍、嵇康等合稱「竹林 七賢」。有《酒德頌》較革教員。另有詩《北芒客舍》等。

恆 溫(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輕時「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曾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長女南康公主,拜駙馬都違法,遷徐州刺史。繼任荊州刺史,封安西將軍。晉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倀,直指成都,收復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將軍,封臨賀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騎四萬,自浙川以征關中,發江陵水軍,水陸並講,連敗前秦軍。十二年, 任征討大都督,統領司、冀、州軍事。二次北伐,抵伊水,與姚襄距水面戰,大敗姚軍、收 復濟陽。封南郡公。後加授並、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將軍,領徐、兗二州刺吏。率兵五萬,第三次北伐,進攻前燕。糧道被前秦斷截而敗歸。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堅率兵攻晉,屯兵洛澗。溫率兵自廣陵迎敵,大破秦軍。後廢司 馬奕,立司馬昱,掌朝中大權。有文集20卷傳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 (今濉溪縣臨渙)人。桓景之子。初為大司馬參軍, 授淮南太守,進督豫州十二郡和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任建威將軍、歷陽太守等。與謝玄共 破王鑒、張蚝等,以功封宣城縣子。又進都督豫州諸軍事、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與謝玄 、謝琰在淝水之中大敗符堅,以功封永 縣候,進號右軍將軍。太元九年(384)後,遷都督 江州、荊州十郡、豫州4郡軍事,任江州刺史,征拜護軍將軍。善音樂,為江左第一,並以 吹笛著名。杜牧《潤州》詩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據其笛曲改編。卒於官,贈右將軍,加散騎常侍,謚號烈。

戴 逵(約325~395) 字安道。東晉譙郡 (今濉溪縣臨渙)人。後居會稽剡縣。博學多能,「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少時曾以白瓦屑和雞蛋汁作鄭玄碑,時稱絕妙。曾就學於范宣。所畫人物、山水、走獸「情韻連綿,風趣巧拔」,「荀勛、衛協之後,實為領袖」( 謝赫《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著錄其畫作《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畫》、《董威輦詩圖》、《濠梁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 》等。擅長雕刻及鑄造佛象。首創乾漆夾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與顧愷之壁畫「維摩詰象」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並稱「三絕」。畢生以藝術創造為樂,不趨榮華 ,遠避權貴。太襯王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為王門憐人。」孝武帝「 束帛」聘為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固辭不就,遠去吳地避之。另著有《釋疑論》、《竹林七 賢論》2卷(已佚)、《閑游贊》、《水贊》、《琴贊》、《高興賦》、《流火賦》、《酒贊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彥德。南朝宋廬江縣(今霍山)人。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與謝混相知。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宋文帝時任尚書 令。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 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著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彥德。南朝宋廬江潛縣(今霍山)人。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與謝混相知。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宋文帝時任尚書令。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著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何敬容(?~549) 字國禮。南朝梁廬江潛縣(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歲時,選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入梁後,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楊州尚書、官至宰相。任吳郡太守時,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4年,治為天下第一。任宰相時,善理政,改變了宋以來崇尚玄學、清談文義、不問政務的頹 廢風氣。後因妾弟費慧明夜盜官米,為其解脫,被劾免職。復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圍於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國:
朱 溫(852~912) 原名朱全忠。碭山人。唐乾符四年(877)與次兄朱存參加黃巢起義。黃巢建 立大齊政權時任州防禦使,後叛巢降唐,破巢軍,唐昭宗賜名為「全忠」。天復元年(901) 晉封為梁王。唐昭宗賜號「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殺唐朝末帝李 , 代唐稱帝,改名晃,建都汴,國號梁,為後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慘殺。 葬於河南伊闕縣,號宣陵。

朱友貞(888~923) 後梁末帝,朱溫子。朱溫即帝位,封為均王,任左天興軍使、東京 馬步軍都指揮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殺死其父朱溫,即帝位,朱友貞為東京留守 、開封尹。次年,與趙岩等密謀推翻朱友珪 。鳳歷元年(913)即帝位。36歲卒。

楊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廬州合肥(今長豐縣)人。唐末起兵據廬州 。中和三年(883)任廬州刺史。後又擊敗畢師鐸和秦彥,殺宣州刺史趙鍠 。龍紀元年(889)任 宣州觀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殺孫儒,入揚州,任淮南節度使,占據淮南、江東等地。後 遷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復二年(902)受封為吳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陳 翥(982~1061) 字鳳翔,號虛齋,別稱閉戶先生。出生於世宦之家。14歲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將自家數百畝山地用作泡桐的生產和研究,寫成中國和世界上 最早論述泡桐的專著《桐譜》,對泡桐的種類、習性、種植、採伐、用途等都作了較為全面 的介紹。著作甚多,內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釋、道、農、醫、卜算,計26部、182卷。 曾纂修《陳氏宗譜》。現僅有《桐譜》傳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廬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聖間舉進士,歷任大理監 事,建昌知縣,轉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後任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 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其事跡為舊小說和戲曲取為題材,流傳日廣,被作為「清官」 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遺著有《包孝肅奏議》。中華書局於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堯臣(1002~1060)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讓子。少時應進士不第,以叔詢蔭調河 南主簿。與錢惟寅、歐陽修為忘年交。歷任德光、建德、襄城縣令,監湖州稅。召試賜進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補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 所作詩歌深遠古淡,間出奇巧,對宋代詩風轉變影響極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載記 》26卷、《毛詩小傳》20卷、《孫子注》13篇、《續金針詩格》等。

高太後(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後。宋英宗皇後,神宗生母,高瓊曾孫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獵經史,頗有才幹,長期任內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繼位,念其舅家皆勛臣名半,欲為其營建府第,高亦不許,神宗多次勸說,始允賜高家一 遠離望春門外空地,而一切費用全由其付給。哲宗9歲繼位,高以太皇太後名義聽政,任用 司馬光,文彥博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法,割安韁、葭蘆、浮圖、米脂四寨給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時,宋寧熙二年(1069)舉進士,歷南康長恆尉、泗州錄事參 軍、御史檢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辭官還鄉,先後穩居春秋山、龍眠山等地,號龍眠 居士。好古博學,長於詩,工書法,尤擅長繪畫。其畫法受顧愷之影響,又師法於吳道子, 所創「掃去粉黛,淡毫輕墨」的白描畫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亦善畫山水,間有花鳥雜畫之作 。南宋機師古、元代趙孟 、張渥、至明、清的仇英、丁雲鵬、陳老蓮、肅雲從等著名畫家 ,無不祖述其白描畫法。主要作品有《西園雅集圖》、《羅漢圖》、《揭缽圖卷》、《五百 應真圖》、《考經圖卷》、《五馬圖》、《龍眠山莊圖》等。

方 臘(?~1121) 舊名朕。出身貧苦,以種田和箍桶為業,曾到浙江青溪縣(今淳安) 幫工。因不堪花石綱之擾,利用明教組織發動飢民「仗義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園(今淳安葉家村洞源)中誓師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建立農民政 權。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殲兩浙都督蔡遵、顏坦所部5000餘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萬人馬攻克睦州,旋又連克歙縣、休寧、杭州。半年內攻佔6州52縣。宋王朝派童貫率15萬 軍隊鎮壓,義軍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載等人叛變,接連失利,杭州、青溪相繼失守,後退守 幫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軍攻入幫源,因叛徒告密,方臘等義軍將領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義。余部在呂師襄等人領導下轉戰溫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呂本中(1084~1145) 字居仁,號紫微。世稱東萊先生。宋壽州(今屬壽縣)人。呂好問 之子。初授承務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陽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樞密院編修官。 靖康元年(1136)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書舍人。八年,任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敢 直諫,因忤秦檜被罷官,提舉太平觀。卒謚文清。其詩深受江西詩派影響。小詞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著有《東萊先生詩集》20卷、《紫微詩話》、《童蒙訓》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縣晦,號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歲入惠雲寺,次年為衲 於郡中景德寺。後持行,向張商英求銘。張稱其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參謁禪師園悟克勤。禪師道:「薰風向南來,殿閣生微涼」。遂豁然領悟。 得園悟許可,與之分座講法,以雄辨聞名。紹興七年(1137),居徑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滿秦檜投降金人和議政策,被誣與張九成「謗訕朝政」,奪去衣牒,充軍衡州、梅州、福建 洋嶼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復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聞其名召對,賜名 「大慧禪師」,並御書「妙喜庵」三字賜之。後在雲居山唱看話禪,開禪宗參話頭之先。圓 寂後謚「普覺」,

閱讀全文

與甘露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