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有公司型的嗎
在中國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監管著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像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屬於公募基金公司
❷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旗下基金
288001 中信經典配置 開放式 增值型 鄭煜 159,436.63
288002 中信紅利精選 開放式 收益型 梁豐 22,939.74
288101 中信現金優勢 開放式 收益型 王洪濤 62,699.71
288102 中信穩定雙利 開放式 收益型 張國強 178,040.76 中信經典配置證券投資基金是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的首隻基金,是國內首隻明確將股票、債券、短期金融工具三類不同資產納入一級資產配置的基金產品。
中信經典配置證券投資基金的設計著眼於在風險可控、穩定收益的前提下,全面捕捉市場機會,實現資本的長期增值。其中股票資產配置比例為45%~75%,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5%~35%,短期金融工具配置比例為5%~35%。
投資目標:在長期投資的基礎上,將戰略資產配置與時機選擇相結合,積極主動的精選證券,並充分利用短期金融工具作為動態配置的有效緩沖及收益補充,實施全流程的風險管理,力求在風險可控、獲取穩定收益的基礎上,追求資本最大可能的長期增值。
投資理念:三類資產(股票、債券與短期金融工具)動態配置,基本面驅動資產定價。
產品收益風險特徵描述:追求資產配置動態平衡、收益和長期資本增值平衡,風險適中。
投資范圍:本基金的投資范圍限於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國內依法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債券、短期金融工具以及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允許基金投資的其它金融工具。
投資策略:本基金採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主動管理。
選股標准:依據基本面驅動資產定價理念,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深入分析,發掘公司基本面的投資價值。從公司的行業屬性、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財務狀況、管理層等基本面因素入手,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地分析公司盈利的持續性及增長情況,選擇盈利穩定增長或具有高速增長潛力,同時價格未反映其價值的公司。
選債標准:通過全面的宏觀、市場與品種的研究分析,在各種定量輔助手段的支持下綜合運用利率預測、價值評估、利率期限結構分析等投資策略,構建核心債券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套利操作和現金管理,尋找各種市場機會,獲得超過市場水平的平均收益。
業績比較基準:60%×中信指數+20%×中信全債指數+2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風險管理機制與工具:風險管理貫穿於組合構建、投資監控與績效評估三個環節。 基金名稱:中信現金優勢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類型:契約型開放式貨幣市場基金
存續期限:不定期
單位面值: 1.00元
基金發起人: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管理人: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託管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代銷機構: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實業銀行、北京銀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華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認購、申購、贖回額:
基金費率:
分紅方式:紅利再投資
基金收益分配: 本基金根據每日基金收益公告,以每萬份基金份額收益為基準,為投資者每日計算當日收益並分配,每月集中結轉當前累計收益。 投資目標
本基金在嚴格執行投資風險管理的前提下,主要投資於盈利增長穩定的紅利股,追求穩定的股息收入和長期的資本增值。
投資理念
本基金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股息收益和長期的資本增值。當股市進入熊市階段,本基金能夠提供穩定的股息收入。當股市進入牛市階段,投資者可爭取股價上漲帶來的資本利得。
投資范圍
本基金投資於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國內依法發行和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和債券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投資策略
本基金遵循積極主動的投資理念,以紅利股為主要投資對象,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精選個股獲得股息收入和資本的長期增值。以債券和短期金融工具作為降低組合風險的策略性投資工具,通過適當的資產配置來降低組合的系統性風險。基金的波動范圍限制為股票60%~95%、債券0%~35%和短期金融工具5% ~40%。具體配置比例由基金管理人根據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做主動調整,以求基金資產在三類資產的投資中達到風險和收益的最佳平衡,但比例不超出上述限定范圍。在法律法規有新規定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可對上述比例做適度調整。
風險收益特徵
本基金是一隻股票型基金,遵循積極主動的投資理念,以盈利增長穩定的高股息和連續分紅股票類資產為主要投資工具,在證券投資基金中屬於中等風險的基金產品。本基金力爭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中長期穩定增值。
業績比較標准
80%新華富時150紅利指數+20%新華富時中國國債指數
風險管理機制與工具
風險管理貫穿於組合構建、投資監控、績效評估三個環節。通過對組合風險控制、市場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控制等多項流程,保證基金產品的低風險運行。同時建立個股止損止利機制,有效管理股市波動的價格風險。 投資目標: 本基金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目標是在強調本金穩妥的基礎上,積極追求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投資理念:以債券市場投資收益為基礎,把握新品種、新業務和新股申購等帶來的套利機會積極操作獲得超額收益。
投資范圍:本基金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品種,包括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換債券、央行票據、資產支持證券、回購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此類投資不低於基金資產總值的80%。本基金可以通過參與新股申購和要約收購類股票套利等低風險的投資方式來提高基金收益水平,但此類投資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產總值的20%。
投資策略:本基金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貨幣政策走勢及利率走勢的綜合判斷,在控制利率風險、信用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等基礎上,採取順勢策略控制組合久期,及時對債券投資組合進行調整,組合久期調整上限不超過5年。同時採取主動的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和自下而上個券選擇相互結合,通過對投資組合的相對價值分析,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線動態變化而帶來的潛在的投資機會;應用收益率曲線、杠桿套利、無風險套利等策略構建組合,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風險收益特徵:本基金為債券型基金,其長期平均風險和預期收益率低於混合型基金,高於貨幣市場基金。
風險管理機制與工具:本基金利用中信基金管理公司風險管理系統和績效評估系統,在久期、凸性等傳統風險指標的基礎上,採用VaR度量市場風險。
業績比較基準: 80%×中信全債指數+20%×稅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分紅策略:在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基金分紅的前提條件下,本基金每季度至少分配一次,每年最多分配12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於可分配收益的90%。
❸ 中國哪些基金公司比較好啊!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9年全年易方達基金以4047.87億元的非貨幣基金回規模位答居榜首;華夏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3437.02億元排名第二;博時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3270.39億元位列第三。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還有廣發基金和匯添富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分別達3184.45億元和3104.48億元。
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有南方基金、中銀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
❹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最低注冊資本多少
私募股權基金分為三種形式:公司型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和信託制私募專股權基屬金。目前在中國的法律中還沒有專門規定私募股權基金的最低注冊資本。如果是成立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公司,根據《公司法》中第二十六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不低於三萬元,但是目前社會上注冊資本最小的是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實際約定俗成的至少是一佰萬元。公司制是一億,信託制目前國內很少,則不知。
❺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介紹
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系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1999年10月27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同年12月29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變更注冊,公司增資改制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29.815億元。截止2006年6月末,中信證券總資產484.38億元,是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
主營業務為:證券的代理買賣;代理還本付息和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的承銷和上市推薦;證券投資咨詢和財務顧問業務;資產管理;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公司在中信控股公司指導下,與中信銀行、中信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信誠人壽保險公司等公司共同組成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並與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為客戶提供境內外全面金融服務。
2005年,公司被《新財富》雜志社評選為「本土最佳證券公司」第一名。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三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債權融資行」,此外,公司榮贗《亞洲貨幣》雜志2004年「中國最佳股權融資行」。
第一家新型上市證券公司,運作規范,經營穩健,得到普遍認同。中信系列指數系統於1999年發布,被專業機構普遍用於跟蹤大盤和市場結構變化。
中信基金業績評估體系於2003年發布,再次為業內矚目。
❻ 中國銀行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怎樣的單位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銀國際證券」)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於2002年2月28日在上海成立,注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中銀國際證券由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夥)、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凱瑞富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祥眾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江西銅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達濠市政建設有限公司、萬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中銀國際證券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代銷、代銷金融產品、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
中銀國際證券還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國際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銀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從事期貨業務和直接投資業務。
中銀國際證券注冊地在上海,並在北京、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哈爾濱等全國47個主要城市設有分支機構。自成立以來,中銀國際證券積極發揮「深厚中行背景、跨境金融服務」業務優勢,依託中國銀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平台、借鑒中銀國際控股豐富的境外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努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專業化、個性化的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公司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保持了行業優勢地位,經紀業務部均收入排名行業前列。
中銀國際證券在多項評比中獲得榮譽。近年來,公司先後獲得財政部「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優秀獎」、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債券優秀承銷商」、中國證券業協會「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教育與服務優秀單位」、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組織「年度保護基金投資者調查年終考評優秀證券公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債券市場優秀資產管理機構」、「中國債券市場優秀發行人(證券公司短融發行人)」等榮譽稱號;《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最佳投行證券公司」獎、「最佳承銷保薦業務證券公司」、「優秀移動交易服務證券公司」獎;《證券時報》「中國最佳資產管理券商」、「中國最佳零售客戶服務商」、「中國最佳機構客戶服務商」;《新財富》「大項目能力最佳投行」、「最佳IPO項目」、「最佳公司債項目」;「亞洲貨幣(Asiamoney)最佳分析師」集體獎項評比「中國最佳券商」第三名、「進步最快研究機構」第二名、「最具獨立性研究機構」第三名等各項榮譽。在《證券市場周刊》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評選活動中,名列「本土金牌研究團隊」綜合排名第三,並獲「進步最快研究機構」、「最具創新能力研究機構」、「最具獨立性研究機構」、「金牌銷售服務團隊」、「進步最快銷售服務團隊」、「金牌路演和客戶訪問人」等多項評比第一。此外,公司各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表現優異,在業內評比中榮獲眾多獎項。中國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分別榮獲《上海證券報》「最佳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朝陽永續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最受歡迎理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組冠軍」;中國紅穩定價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分別榮獲《中國證券報》「金牛券商集合資管計劃」、《上海證券報》「年度最佳獎」、《證券時報》「中國最佳權益類資管產品」;中國紅基金寶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獲「金牛理財網」中長期(兩年、三年)最高5星評級、《上海證券報》券商大集合理財產品三年長期優勝獎」;中國紅貨幣寶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還榮獲《證券時報》「中國最佳固收資管產品」和「朝陽永續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最受歡迎理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組冠軍」。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銀國際證券將牢牢把握中國經濟增長與資本市場發展的機遇,積極發揮業務優勢,努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專業化、多元化的投資銀行服務,為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作出貢獻。
中銀國際證券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員工在事業上不斷進取和超越。
❼ 深圳有多少家基金公司詳細名單謝謝哦
這個有挺多家的,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中心區福華一路6號免稅商務大廈31-33層);
2、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招商銀行大廈29-30層);
3、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三路168號深圳國際商會中心第43層);
4、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三路1006號諾德中心8層GH單元);
5、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7088號招商銀行大廈32-33層);
6、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南大道6008號特區報業大廈15摟);
7、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漢唐大廈13、14層);
8、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6009號新世界商務中心40-41層);
9、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金田路4028號榮超經貿中心46層);
10、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7088號招商銀行大廈28層);
(7)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擴展閱讀: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是指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從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的企業法人。公司董事會是基金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基金公司發起人是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咨詢、信託資產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機構。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就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參考資料:證券基金管理公司-網路
❽ 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哪些公司的股票為什麼會選中這些公司
還有哈葯股份600664,華潤來雙源鶴600062,……都有「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前十大股東出現。
獲得股票的方式並非從二級市場買入,而是在當初這些公司進行破產財產分配時獲得的股票。這些公司重組成功繼續上市,而分配的股票就留在了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
估計在沒有特殊事件觸發的情況下,這些股票也永遠不會賣的。
❾ 證券投資公司和基金投資公司分別是做什麼的他們怎麼賺錢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
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