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介紹
2010年12月3日,壹基金在深圳落地,獲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深圳壹基內金公益基容金會。自此,壹基金擁有了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 深圳壹基金注冊原始基金為5000萬元,發起機構為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老牛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萬通公益基金會及萬科公益基金會,每家發起機構出資1000萬元。深圳壹基金理事會由十一人組成(李連傑、周其仁、王石、柳傳志、馬蔚華、馬雲、馬化騰、牛根生、馮侖、周惟彥、楊鵬),監事由四人組成(劉東華、宋立新、馬宏、張敏)。周其仁擔任深圳壹基金理事長和法人代表,王石擔任執行理事長,馬宏擔任監事長,楊鵬擔任秘書長。作為壹基金的創始人,李連傑將擔任永久理事。深圳壹基金即是獨立的法人機構,同時也是「紅十字會壹基金計劃」及「上海壹基金」的延續與發展,將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及《章程》進行治理,理事會是決策機構,秘書處是執行機構。深圳壹基金於2011年1月11日召開第一屆理事會並正式啟動。
❷ 基金會中心網的介紹
基金會復中心網由國內35家知名基制金會聯合發起,於2010年7月8日正式上線。基金會中心網自成立之初,即將客戶服務和品牌傳播作為努力的方向,著力開發三大產品,即:信息產品、研究產品、交流產品,並盡力將服務細化,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線。中心所有產品都建立在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的基礎上,數據來源主要是各基金會官方網站和各級民管機構,內容摘自基金會年報、審計報告、項目報告和機構動態等。基金會中心網為政府、基金會、研究、媒體、非營利機構、公眾等提供了較好的服務。
❸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介紹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中國紅基會)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管、經民政部登記注回冊的具答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致力於改善人的生存與發展境況,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進步。2008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被民政部授予「5A級基金會」。
❹ 田家炳基金會的介紹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先生於 1982年創辦,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專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個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獻,從不向外籌募。
❺ 基金會管理辦法的介紹
《基金會管理辦法》是改革開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制定的第一部專回門規范中國民間組織登答記管理的行政法規(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於1988年9月9日國務院第21次常務會議 通過,1988年9月27日國務院令 第18號發布,共14條。《辦法》主要規定了基金會的定義、設立條件、審批體制、資金籌集規則、資金使用保值規則、資助協議和行政費用的規范以及監管 規范等,盡管這個辦法內容簡單,對基金會的定義也不準確,但這個辦法對促進中國基金會的成立、發展,尤其是促進中國「官辦」基金會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1故該《辦法》被2004年3月8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令 第400號 《基金會管理條例》所取代,於2004年6月1日起廢止施行。
❻ 中國扶貧基金會簡介
中國扶貧基金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
名稱: 中國扶貧基金會
住所: 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專西里屬36號南樓四、五層
類型: 公募 非公募
公募基金會募捐地域: 全國 地方(具體地域)
宗旨:
扶持貧困社區和人口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
現脫貧致富和持續發展。
業務范圍:
接受資金、物資捐贈及技術援助;開展各種扶貧濟困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募
集扶貧資金和物資;資助中國貧困社區進行必要的教育、衛生、環境和文化建設;
扶持貧困家庭和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其素質和能力提高;促進中國貧困
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及海外的聯系、交流與培訓;為關心支持中國扶貧事業的組
織、企業和個人的扶貧濟困公益活動提供咨詢、代管和服務;按有關規定設立帳
戶,獨立核算,對基金的募集和使用進行管理。
原始基金數額:(大寫數字) 壹仟萬元整 (幣種) 人民幣
法定代表人:(姓名) 段應碧
❼ 河仁慈善基金會的介紹
河仁慈復善基金會,是全國第一也是制唯一經由國務院審批、以金融資產(股票)創辦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創辦人是我國著名企業家、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先生。 1 2015年9月28日,河仁慈善基金會入圍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共同發起的,2015中國消除貧困捐贈獎提名。
❽ 中國福利基金會的介紹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簡稱人基會)成立於1987年,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民政部注冊,接受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業務指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公募非營利公益組織。
❾ 無止橋的無止橋基金會介紹
早於2005年,在鍾逸傑爵士的支持和響應之下,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吳恩融教授與一眾有心人發起了一項名為「良橋助學夢成真」(A Bridge Too Far)的建橋計劃,當時香港及內地超過60多位熱心大學師生在烈日下捲起衣袖,搬石織網、涉水河,發揮互助精神,憑借無止愛心、關心和決心,親手為甘肅山區村民建橋助學。是次項目不單為村民實現多年來的建橋夢想,也給予身在福中的香港學生有機會身體力行體驗農村生活,為生命帶來正面的改變。
是次項目在這有形的橋梁背後,同時也搭通了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大橋。因此,基金在鍾逸傑爵士、紀文鳳小組、吳恩融教授等熱心人士的努力和推動下,決定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在香港成立無止橋慈善基金,讓更多來自香港及內地不同大學的大學生也能參與其中,促進彼此的了解,加強彼此溝通,並建心橋。 基金十分重視學生的自發性參與,因此無止橋項目將由學生主導,由相關學院及學系老師指導進行。我們期望藉此促進學生對中國地方文化、自然環境和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並鼓勵他們親身為內地有需要的社群作出貢獻。
(1)學生主導;
(2)著重學生自發性參與;
(3)教職員督導;
(4)由相關學院及學系老師指導進行;
(5)跨大學活動意念;
(6)促進大學之間互相學習、分享與支持;
(7)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8)促進學生對內地的了解,親身為內地有需要的社群作出貢獻,培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承擔。
自2007成立以來,無止橋一直致力鼓勵大學師生踏足內地、體驗農村、貢獻國家,提倡社會因地制宜、尊重地方文化,運用可持續的環保理念修橋築路、翻新村校、建設生土農房和社區中心等,一方面改善民生,同時連系起香港與內地年靑人,並為超過2,800名大學生提供畢生難忘的農村服務學習體驗,透過項目為偏遠山區村民帶來實質而正面的改變。
此外,無止橋在2008年起已重點鼓勵和支持大學團隊開展一系列研究和實驗,融合現代技術成功完成一系列抗震夯土重建示範,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手在馬鞍橋村開展四川災後重建建造示範項目,成果獲得國際和專業機構的認同和嘉許,榮獲獎項包括:環保建築大獎 2010 (新建建築類別 – 亞太地區:社區設施大獎)、首屆中國設計大展優秀設計獎等。
承先啟後,無止橋近年亦在甘肅省馬岔村開展現代夯土綠色民居建造示範項目,不但大大提升了生土農房建築的抗震安全性、保溫性和環保性,同時將這種改良了的傳統夯土建造工藝在當地與民共建的過程中得以承傳。此外,無止橋和住建部更一起統籌完成圖文並茂的建造技術指導圖冊,將好的理念和技術推廣到更多適合開展的地區,同時鼓勵更多社會各界的專家和熱心人士,共同為農村發展做出貢獻。
❿ 健合H&H 基金會的簡介
H&H基金會旨在:幫助來人們慶自祝生活每一天。我們相信人們的生活方式直接影響人們對生活的幸福、快樂感受。慶祝生活每一天的關鍵元素就是培養健康的思想和身體。我們的基金用於支持公益項目和研究計劃,以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意識,強化三大健康生活支柱,讓人們充滿正能量,積極加入運動,積極改善自身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