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政府性基金預算的管理
政府性基金預算的管理原則是:「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結余結轉使用」。基金支出根回據基金收入情況安排,答自求平衡,不編制赤字預算。當年基金預算收入不足的,可使用以前年度結余資金安排支出;當年基金預算收入超出預算支出的,結余資金結轉下年繼續安排使用。各項基金按規定用途安排,不調劑使用。
❷ 專用基金收入與基金預算收入在管理要求上有什麼不同
雖然稱之為基金,但並不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金融產品中的基金。這種基金,本質上更像是會計中,我們經常會計提的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事業單位專屬
專用基金,是事業單位才有的,它是經過了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後,提取的專門用途的資金,包括職工福利基金、科技成果轉換基金等等。
雖然叫做「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但並不是全部的非財政撥款都需要匯入這個科目。這就要涉及以後我們要說的結轉問題。
非財政撥款也是要進行區分的,包含專項資金和非專項資金。只有非財政非專項資金,才會進入結余分配。
與此同時,經營結余也需要按比例提取專用基金。
從結余中提取專用基金
年末的時候,在把「非財政撥款結余」、「其他結余」以及「經營結余」(經營結余如果是借方余額不轉),轉入「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後,按項目和比例進行提取。
財務會計借記「本年盈餘分配」科目,貸記「專用基金」;預算會計借記「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科目,貸記「專用結余」科目。
從收入中提取專用基金
剛才的提取是在期末的時候,從結余中提取的;除此之外,還有從預算收入的基礎上進行提取。
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借記「業務活動費用」,貸記「專用基金」。預算會計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
收到的其他專用基金
事業單位有時候還需要根據相關要求提取其他專用資金。
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財務會計要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專用基金」。
使用專用基金
專用基金可能是直接支出,也可能是用於購買固定資產等資產。如果是直接支出,財務會計借記「專用基金」,貸記「銀行存款等」。如果是購買資產,就要借記「固定資產等」,貸記「銀行存款等」。同時,財務會計借記「專用基金」,貸記「累計盈餘」。
需要注意的是,從收入中提取的基金和從結余中提取的基金使用時,預算會計使用的科目不一樣。如果是使用從收入中提取的專用基金,預算會計需要借記「事業支出」。
❸ 2. 政府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內容主要包括()A. 預算管理 B. 資金調度 C. 財務監督 D. 待遇給付
B C D E
❹ 公共財政預算中是否包含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包括稅收說如和非稅收入,按照第十二章第一節講義,內非稅收入中包容含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按照第十三章第三節講義,非稅收入中沒有列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兩者是否有矛盾,如果一致的話,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否在公共財政預算中都有體現,那第32講課堂鎖業第23題中的C選項:「具有專款專用性質且不宜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的資金應當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不宜列入公共財政預算的表述是否有誤?
❺ 政府性基金的預算執行
四、關於預算執行
(一)關於基金繳庫
政府性基金納入預算管理後,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條例》辦理收入繳庫。各項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除農村教育費附加由稅務或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外,其餘各項基金由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事機構同級財政部門或經同級財政部門委託的部門負責徵收管理。為做好收入的徵收管理工作,原則上仍按現行管理辦法收繳,即原由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事機構就地監繳的中央基金預算收入仍由專員辦監繳入庫,原由中央主管部門集中收繳的基金,仍由中央主管部門徵收,並根據基金收繳情況每月分次辦理繳庫。原由地方部門收繳的基金,仍由地方收繳。繳庫時應按基金所屬預算級次分別繳入中央國庫或地方國庫,即屬於中央基金預算收入的全部繳入中央總金庫,屬於地方基金預算收入的全部繳入地方金庫,屬於中央與地方共享的基金預算收入由地方收款部門按規定的比例分別將留歸地方的收入繳入地方金庫,屬於中央收入的部分,匯解中央主管部門集中繳庫。對於規定繳納稅款的基金收入,在扣除應繳稅款後辦理繳庫。
為加強基金收入繳庫的管理,防止出現混庫,各中央主管部門與地方收款部門或單位之間應建立健全基金收入上劃和繳庫對帳制度,特別是要嚴密共享收入匯解的對帳。
基層收款單位及主管部門對應繳國庫的基金收入應嚴格管理,並應在國家銀行開立待繳款專戶,將每日收取的收入全部送存專戶。任何單位、部門不得將應繳專戶的資金轉為儲蓄存款或混入本單位的經費存款帳戶。專戶的資金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清繳,不得坐支、截留。
基金收入的繳庫一律使用「一般繳款書」。繳款書所列各項內容必須填列完整、正確。其中:繳入中央金庫的,填寫方法如下:「財政機關」欄填寫「財政部」,「預算級次」欄填寫「中央級」;「預算科目」欄按財政部制發的「基金預算收入科目」填寫。繳入地方國庫的按相應的財政機關、預算級次和財政部制發的「基金預算收入科目」填寫。
❻ 如何加強國家基金收支的管理 我國國家預算管理程序應如何改革為什麼
中央部門收入預算的編制
一、中央部門收入
中央部門收入是中央預算單位從不同來源取得的各類收入的總稱。具體包括財政撥款收入、行政事業單位依法組織徵收的預算外資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央部門收入是部門行使職能的經濟保障,中央部門收入預算的編制必須合法、准確和完整。
二、中央部門收入預算的編制內容
1、中央部門一般收入預算
中央部門一般預算收入(由收入預算表集中反映)包括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預算外資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收入是指由中央財政部門撥款形成的部門收入。中央財政部門根據預算單位的基本支出預算、項目支出預算以及各方面收入來源情況,綜合核定對某一單位的年度財政撥款額。
(2)預算外資金收入。預算外資金收入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履行政府職能、彌補事業發展經費不足,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收取或提取,納入財政預算外專戶管理的財政性收入。預算外資金收入具體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主管部門集中收入、其他預算外收入三種類型。
① 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及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審批的行事業性收費。編制「行政事業性收費」預算應嚴格按照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標准測算。具體數額可參考近幾年實際收入情況。在不調整收費標准和收費項目的前提下,各年之間收費收入數額一般應與業務規模成正比例關系。
② 主管部門集中收入,是指部門(含代行政府管理職能的總公司和行政性組織)按國家規定從所屬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集中的管理費及其他資金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預算應按照國家向下屬單位集中收入的有關規定編制。
③ 其他預算外收入,是指除上述收入以外的預算外資金。包括以政府名義獲得的各種捐贈資金,國家行政機關派駐境外機構的非經營性收入,有償使用回收資金中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部分,財政專戶利息等。其他預算外收入一般不是經常性收入,因此在編制「其他預算外收入」預算時,可在上年收入數的基礎上,剔除一次性收入後編制。
(3)其他收入包括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指從事專業業務活動取得的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等。
2、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
按照《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辦法》確定的政府性基金管理原則,政府性基金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先收後支,專款專用;並且在預算上單獨編列,自求平衡,其結余結轉下年繼續使用。在部門預算報表中設計了《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表》,單獨反映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根據上年度徵收任務完成情況、本年度徵收計劃及徵收標准調整變化情況等確定;基金支出預算根據基金收入情況,按規定的用途、支出范圍和支出標准編列。目前,經國務院批准,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電加費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煙草商業稅後利潤收入、郵政補貼專項資金收入、煤代油基金收入、水利建設基金收入、旅遊發展基金收入、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外貿發展基金收入、國家繭絲綢發展風險基金收入、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資金收入、庫區維護建設基金收入、南水北調工程基金收入、森林植被恢復費收入、育林基金收入、農網還貸基金收入等。
三、中央部門收入預算的編制要求
1、要保證合法性
中央各部門的收入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別是預算外資金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按照規定的項目和標准徵收上繳,不得擅自增加收費項目,也沒得隨意提高徵收標准。
2、要注重完整性
首先要保證收入項目的完整性,即部門各類收入均應編入收入預算。其次要保證收入數額的完整性,中央各部門應如實測算各項收,不能隱瞞或少報預算外資金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要足額編入單位的經營收入。
3、要保證准確性
財政撥款數要嚴格按照財政部下達的財政撥款控制數填列。預算外資金收入和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應參照上年和當年收數、依據下年的政府變化及其他收入增減因素測算。收入預算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沒有把握的收入項目和數額,不要列入部門預算。預算外資金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應按項目逐項填報。
❼ 政府性基金都有哪些項目
征地管理費 國土部門
土地登記費 國土部門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費 建設部專門
工程定額測定費 建設部門
建設工屬程質量監督費 建設部門
防空地下室易地工程建設費 人防部門
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 水利部門
特種設備檢驗費 技術監督部門
❽ 應繳預算款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按規定應繳入國家預算的款項,主要包括代收的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
要問什麼?
這句話是對的。行政、事業單位非稅收入(不含教育收費)回全部要在「應繳答預算款」科目核算,收到時及時上繳國庫,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按照財政部《關於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通知》(財預[2010]88號)的規定,從2011年1月1日起,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政府非稅收入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彩票公益金、罰沒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❾ 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的措施
(一)清理規范基金項目。取消了已失去收入來源或不適應管理體制要求的基金項目;將下放港口以港養港收入、灌溉水源工程補償費等轉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同時,將原先在預算外管理並具有特定管理要求的車輛通行費、船舶港務費等,納入基金預算管理。
(二)細化基金收支預算科目。在保持現行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框架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了基金收支分類科目設置,細化了基金支出科目,清晰反映各項基金的支出結構與方向,為基金預算編制打下良好基礎。
(三)完善中央基金收支預算報表體系。修訂了中央基金收支預算錄入表,設計了中央基金收支預算控制數測算表、控制數見面表、匯總分析表等,基金預算報表由過去3張增加到10張,以滿足編報、審核、測算、下達和匯總中央基金收支預算的要求,更加全面詳實地編報基金收支預算。
(四)開發中央基金收支預算編審軟體。在「中央部門預算編制管理系統」中開發了專門的「基金預算編審模塊」,具備預算編報、審核、測算、下達、匯總、統計分析等功能,為開展中央基金收支預算審核、測算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管理平台。
(五)制定中央基金預算管理工作規程。明確了中央基金預算管理涉及的工作環節、內容、時限和職責分工,確保中央基金預算編制、調整、執行和監督工作有序進行,提高中央基金預算管理的統一性和規范性。
(六)編制下一年年基金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