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大家族 十大財團
世界十大家族
杜邦家族(不分先後)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大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 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大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20 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A三巨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是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
這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麥耶?羅斯柴爾德。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A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宮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奧納西斯家族
這是一個奇特的財富家族。奧納西斯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被稱為世界船王。他從做煙草生意起家躍入世界航運業。他惟一的兒子不幸車禍身亡,他與自己的連襟另一位希臘船王互相鬥富,並娶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遺霜擺闊。他的女兒與他一樣任性,他選的女婿女兒不要,非要嫁給自己鍾愛的人,當他死後女兒繼承財產,又數次婚變終成一代女船王。她又有了女兒,死前託孤讓別人培養財富家族的第三代。特色評說:女承父業再創輝煌託孤第三代
洛克菲勒家族
美國最富的家族。約翰?洛克菲勒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石油大王。他開創的石油王朝在美國壟斷地位達 85年之久。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一生中在維持家族事業的同時,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留下的慈善事業上,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為銀行家的約翰?戴維?洛克菲勒是這個家族的金融管家,他也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這個家族至今在美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IBM沃森家族
沃森家族創建了雄霸世界的計算機硬體公司IBM。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是托馬斯,丁?沃森,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鄉下人,靠推銷起家一手把IBM這個當初生產磅秤、屠刀和穿孔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世界超一流的硬體公司。他的獨生子托馬斯?約翰?沃森曾是一個經常去夜總會廝混的花花公子,老沃森教育有方,浪子回頭金不換。小沃森繼承了父業。把IBM的計算機事業推上峰巔。這個家族以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而繼續他的使命。
高爾文家族 摩托羅拉
這個財富家族在美國影響巨大。其創始人高爾文從賣爆米花創業到成為摩托羅拉公司董事長,使這個家族顯赫至今。高爾文對他的財富接班人的培養花盡心血。他把獨生兒子鮑勃經常帶在身邊,並熱切地希望兒子進入企業界,他細心地回答兒子提出的企業問題。長大後任命他為摩托羅拉副總經理,放手讓他去領導一個家族企業,後來又任命他為總經理,但他不打算退休,他還要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
福特家族
福特家族曾經是美國顯赫的財富家族。亨利?福特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成為汽車大王。他對自己惟一的兒子埃茲爾恨鐵不成鋼,埃茲爾是個面慈心軟的人,面對父親說一不二的A絕對帝王@作風,聽任擺布,最終成為悲劇根源,英年早逝。孫子組成A紅粉兵團@進行逼宮奪權,曾一度使家族中興,但福特二世重蹈覆轍,最終福特公司董事長由外人出任。開創了美國企業界將家族企業大權傳給非家族人的先例。
馬克斯家族
他們是名震英倫三島的財富家族。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服裝都在他們家族的公司馬克斯 斯賓塞公司購買。其創始人馬克斯靠5英鎊起家。但馬克斯去世時,他的兒子西蒙才19歲,大權落在了公司董事戚文手中。為爭奪家族企業,西蒙結識了猶大商人伊斯利,二人互娶對方妹妹為妻,聯姻打造財富家族。二人與戚文展開了董事局的主席之爭,最終取得勝利,又聯手共創輝煌,讓家族中興。並開始著力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
迪斯尼家族
這是全世界眾所周知的財富家族。其家族創始人是沃爾特?迪斯尼和他的哥哥羅伊。迪斯尼因米老鼠卡通電影而名揚天下,接著又推出一系列卡通電影。兄弟倆又共同謀劃開創了A迪斯尼世界樂園@。迪斯尼在事業未竟時去世,留下一個龐大的財富家族。家族內部派系之間開始爭權奪利,A三駕馬車@轟轟隆隆地開過來,另有數名A游擊隊員@也卷進紛爭之中。女婿與侄兒大動干戈,侄子小羅伊一手遮天獨攬大權,將迪斯尼公司的觸角伸向歐亞。
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的成功,是華爾街成功的縮影。摩根家族創造的A摩根化經營管理體制@至今仍然統治和影響著華爾街的一切。這一經營思想和戰略,貫穿在資本主義由幼年邁向壯年的全過程。在摩根家族勵精圖治,不斷創造經濟奇跡的過程中,J?P?摩根無疑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J?P?摩根開創了A摩根時代@,即金融寡頭支配企業大亨的時代。他的名言是:A用以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只是金錢 @
美國十大財團和日本六大財團
美國十大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摩根財團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杜邦財團
波士頓財團 梅隆財團 克利夫蘭財團 芝加哥財團
加利福尼亞財團 得克薩斯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C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A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C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C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C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CC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C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C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C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C特姆科C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貳』 世界展望會和世界宣明會有什麼不同
世界宣明會是一個國際性基督救援及發展機構,由美國人卜皮爾於1950年創立,當時該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援助朝鮮戰爭的孤兒。而今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處理以兒童為重點的緊急性援助和持續性的社區發展組織,它在94個國家進行著四千五百多個活動項目,在北美、歐洲、遠東12個國家都設有它的籌資機構,世界宣明會的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長期持續性的社區發展項目,諸如清潔水質、教育、醫療,農業發展和公眾衛生等方面。
2、短期性的緊急援助,諸如為自然或人為災難的受害者提供食物、避難所及醫療服務,大部分的救援性項目被設計為最終能順利的轉變或發展性項目。
宗旨:面向基金需求者、基金提供者、研究人員、政策決策人員、宣傳媒介及公立的非營利型基金會服務性機構。
活動內容
1、 在紐約、華盛頓、亞特蘭大、克萊福蘭德及舊金山設立五個圖書館,由專業人員管理,面向公眾讀者免費開放;
2、 協調組織由200多個資料站組成的國內信息網;
3、 出版各類有關資金籌措、非營利機構的組織管理等書籍 ;
4、 組織對基金會及其資助方向的研究;設有電子信息庫,其資料包括美國所有基金會情況;
5、 組織培訓項目,內容包括基金研究、申請書寫法、資金捐助者知識入門等。
資金來源 基本來源: 200多個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社區基金會、經營型基金會、醫學研究組織、公立慈善機構。 專項基金:信息技術基金由9個基金會及匿名捐助者提供,紐約圖書館設施由4個基金會及:個銀行提供,項目計劃調研由福特基金會提供,資料站會議及差旅費,由D,哈德森基金會等提供,舊金山圖書館設施由威爾士·法果銀行提供,克萊福蘭德圖書館設施由3個基金會提供。
世界展望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在全球109個國家及地區中均有世界展望會的工作,每年有超過六千萬人,包括無家可歸、飢餓、患病及心靈上需要扶持者得到幫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官方兒童關顧機構。
台灣世界展望會創立於民國53年,多年來,照顧貧困弱勢的足跡,由國內偏遠山區、濱海、離島等貧苦角落,擴大至關懷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並帶動國人愛心,恩澤披及海外76個國家;而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服務工作,也由一開始藉助海外捐款,一躍而為國人愛心自助型態。自民國79年起,在國內進行「飢餓三十」、「愛的麵包」、「資助兒童計畫」等人道救援及發展重建工作,除了救助國內外身處天災、戰禍和落後地區中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幫助他們的生命,有一改變的契機;更獲得國內及國際間廣大的回響及肯定。
http://210.52.82.41/article_n/layer3/content.asp?id=864
http://www.worldvision.org.tw/
世界展望會,香港稱為世界宣明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
『叄』 利的姓氏來源
利姓始祖李利貞來為楚國老子的源後代,後人為紀念他,取利字為姓,是利姓的主要淵源,其它淵源還有出自羋姓,來源於封地;出自姬姓,也來源於封地;出自北魏鮮卑族有叱利氏所改。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帶,歷史名人有西漢名丞利倉、漢代武將利幾、宋朝學者利元吉、當代大學教授利卓燊、偉倫基金會主席利國偉等。利氏家譜編纂以思其木本水源之義,興起尊祖敬宗之心為要,續而補之。
『肆』 104黃氏基金會傳銷
是不是傳銷,應當按照其具體的經營運作模式進行判定。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回人員,通過答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同時具有以下行為的,是傳銷:
一、需要交入門費。
二、需要發展下線。需要不斷的找合作者,並打著組建團隊的幌子以倍增收入的模式誘導別人。
三、根據下面人頭數量和這些人的經營業績來決定你有多大的回報。
『伍』 如何分析資金盤一般能撐多久
要分析資金盤能夠持續的時間,除了自身需要儲備相關知識以外,還要學會看項目性質,看資金流向以及看模式周期。
1、看項目性質,
國內的資金盤了股市和銀行,就沒有一家是合法的,股市不穩定,銀行沒多大利潤。凡是說自己合法的都是給自己壯膽的,說自己有實力有背景的都是不能做的,這樣的資金盤持續的時間很短,是不能做的。
注意事項:
1、分析資金盤要保持頭腦清醒,盡量不要加入學習群讓人輪番洗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聰明的,但在裡面時間長了肯定出問題,頭腦清醒加上跟著一個明白事的上級也是能規避很大風險的。
2、泡沫的增長是互助資金盤一定會死的原因,巴菲特的書《滾雪球》中講到,資金越滾越大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是資金的缺口越滾越大那麼威力也是巨大的,因此一定要理性。
『陸』 麻煩幫我回答一下下面問題
留學面試筆試不就是在考核考核你唄!看看您的精神面貌唄!最好別按中國的傳統方式回答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8′至東經104°6′。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新加坡目前大約有 400 萬人口,其中 77% 是華人, 14% 是馬來人, 8% 是印度人, 1% 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
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新加坡元,一般記成 S$ ,和人民幣的比率一般為 1 新幣 :4.9 人民幣。
個人認為新加以下是一些面試時常會問到的問題
What are the specific reasons that you have chosen to pursue advanced study in this field?
您選擇在這個領域進修有什麼特殊的理由?最好的答案包括申請人過去種種經歷對於這個選擇的影響。
Give more details about particular items in the applicant's resume or application materials. Give details about selection basis or criteria for any scholarships and/or awards that you have received. Explain in further detail about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or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s.
要求申請人對於履歷表或申請書中特定的信息給予較多的細節。就您曾經獲得的各項獎學金或得獎事跡,提供其甄選基準等細節。詳述申請人曾參與的課外活動或專業成就。(如果上述任何問題能吸引學校評審委員的注意,他們即會要求您針對這些專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Are there any personal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know about that you feel strengthen your application? Are there any circumstances that you feel might hinder or weaken your application?
我們還需要知道哪些會讓你更出色的個人事跡?您覺得有哪些個人因素會對自己的申請書有負面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包括特殊文化、種族、個人經歷、或專業背景等。)
What are your reasons for applying to this school in particular?
申請這所學校有什麼特殊的原因?
How is this academic experience directly related to your futur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objectives?
進修與您未來的個人和專業目標有什麼直接的關聯?
What other e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you applied to, or are you interested in, and why?
您還申請哪些教育院校?或還對哪些學校感興趣?請說明原因。
What are the most substantial accomplishments from your background? Why do you consider these to be most significant?
您個人背景當中最重要的成就?為什麼認為這些成就意義最重大?
What qualities in your character do you consider to be your greatest strengths? Can you give examples of how you have benefited from these strengths in your work?
您認為本身性格最大的優點是什麼?請舉例說明這些優點對你的工作有什麼幫助。
What are your weaknesses? How have you addressed these weaknesses? 你的缺點是什麼?您如何克服這些缺點?
Can you tell us of a failure experience, and how and what you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請舉出失敗的經歷,說明自己從中學到的教訓?
What sort of team work experiences have you had in the past? What sort of role do you most often assume in a team work situation?
您過去有什麼團隊工作的經歷?在團隊工作時,你最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Can you tell us of an incident in your past in which you stood up against the majority?
請舉例說明自己過去擇善固執,獨排眾議的經歷?
Give your thoughts on current international or national events.
對於當今國際或國家事件的觀點。(這些事件包括某區域的經濟、政治或社會狀況。)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for us? Can we answer any of your concerns about the school or the program? 您對於本校有什麼疑問?我們能為您解答哪些關於學校或科系的問題?
以下是看到前輩們的答案 一、形形色色的課堂
1.化學課
50
50
50
5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150
150
150
150
150
200
200
200
200
200
300
300
300
300
300
500
500
500
500
500
在我去的那幾天,他們的化學課正在做一個互動游戲,也可以說是一種競爭比賽,這個游戲把一個班22個同學分成了五組,左邊那個表中的黑色、藍色、綠色、紅色、白色分別代表五個組,每個組有六道題,分值從50到500不等,(因為這是老師做的一個幻燈片,所以每點擊一個數字都可以到達一道題,前面的數字是這道題的分值。)每個組的同學按順序答題,至於答多少分值的題可以由小組來決定,然後老師會根據題的難易程度,決定給這個組多少時間,(時間一般為3或5分鍾,最難的可以給到7分鍾)在這段時間內,答題的小組要把過程和答案寫在黑板上,如果小組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它將加上相應的分值,同時,在這段時間內,別的組也在做這道題,他們會把寫好的答案給老師,因為如果這個小組沒能按時完成任務,分將會被加到做得最快最好的組上。到最後會決出一組總冠軍。
在化學課上,同學們特別的活躍也特別的緊張,我覺得特別好的就是,同學們都參與進來了,新加坡的同學告訴我,老師這樣做是為了復習及檢查同學對以前知識的掌握。在中國,我們一般會用考試的形式來進行,其實考試是最直接、最准確、最有效的檢查方法,但是相對而言卻很枯燥,它的確可以鞭策學生去學習,但是卻提不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起碼對於大部分的學生而言是這樣的。我覺得這種課堂游戲很好,其實在中國很多老師也在朝著這方面努力,但給我的感覺是「穿新鞋走舊路」,因為畢竟中國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在中國一切都是考試定天下,所以不管怎麼做都脫不了應試的影子。我聽說,我們去的萊佛士女中是新加坡最好的兩所中學之一,最後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升入萊佛士大學,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高考的壓力,老師也沒有,所以才可以這么放得開,在現在的制度下我們不可能做到這樣,除了羨慕她們唯有寄希望於今後的二十年了,希望二十年後的中國課堂也可以這么活躍。
2.社會課
我記憶很深的是他們的一堂社會課,他們的社會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那堂課整個都是由學生來主導的,老師和其他學生一樣都只是聽眾,她們做的是關於籌備一個婦女基金會的計劃書,他們有一個計劃膒pt,用投影打在教室前面,有負責操作電腦的,有解說員,有補充和回答問題的,每個人的分工都很明確,他們有在黑板上畫上她們這個基金會的會標——一隻在飛翔的小鳥,這和它的內容是有關系的,它象徵著婦女從此飛出家庭飛向社會。在計劃中,她們首先說明了為什麼要建立這個基金會,舉了一些數字和例子,接著又說明了怎樣去建立,比如說,請什麼樣的人來這里工作,怎樣去宣傳它,怎樣去籌款,她們自己提出的方案是1、可以請一些成功的婦女來這里當義工,免費為基金會服務,2、她們可以找一些家庭主婦來這里幫忙。在她們講解的過程中,台下的同學隨時會刁難她們,比如她們會要求你說明:那些成功女性為什麼會願意為基金會免費服務?她們要怎麼去找那些家庭主婦呢?而且那些家庭主婦為什麼會願意來這里幫忙?對這些相關的問題,她們會盡力辯解,而台下也會咄咄逼人,直到她們無話可說,再一起商量對策,而且老師和台下同學一樣也會刁難同學,老師會坐在桌子上,很沒形象的和同學一起討論,尤其當同學說在電視上發廣告宣傳時,她大叫道:「那要花掉多少錢啊!我覺得可以找學生在周末去發傳單啊!那多省錢!」她們後來又討論了如何說服婦女們加入這個基金會,她們要怎樣去幫助婦女等等。這個課上甚至是允許吃東西的,同學們都是一邊吃一邊討論的,讓我感覺像是進了一個午餐會,這種感覺很奇特,很微妙。我感覺我的心好像被什麼觸動了似的,卻又講不清楚到底是什麼。
這堂社會課給我的觸動特別大,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這種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她們課堂上的那種氣氛。我覺得新加坡的教育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其實在中國我們也有類似的活動,但同學們大都對其興致缺缺,做這種活動也只是為了記分冊上的成績,而且沒有這么正式,相比之下我們做的都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可實施性,在讓我自相慚愧的同時也不得不反省這是什麼造成的。我聽說這個社會課是萊佛士女中的英才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據說萊佛士女中的學生都是新加坡的精英,我還剛好進了她們的高材班。我發現他們對英才的教育重在培養能力,相比之下,我們也有重點班,但我們的重點班和她們的高材班目的可不一樣,在中國一進入重點班就意味著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的重點班培養了一大批的競賽機器和高考機器!兩相對比,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凸顯出中國學生的悲哀。我在想,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應該改一改,畢竟到最後去搞科研的是少數,大部分人要到社會上去工作,我們現在培養的是學究型人才,但我覺得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社會適應能力比知識更重要。目前的中國,大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會被家庭保護過度,生存能力本來就比較低,如果在學校再得不到培養與鍛煉,將來在社會上是很難生存的,更不用說有所作為了。
我特別欣賞萊佛士女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她們之間是平等的,就像朋友一樣,老師鼓勵學生有什麼就大膽的說出來,什麼也不用顧及,在這里,學生在課上會大聲質疑老師,會肆無忌彈的討論而不用顧及老師的存在,但只要老師示意靜下來,班裡就不會有人說話。她們可以在一些課上吃東西,讓課堂變得很溫馨,吃東西時,反而是他們聽得最專心的時候,這是另外一種風格。我們中國幾千多年來的傳統是尊敬師長,新加坡的老師可以做學生的朋友,但我們的老師對於我們永遠是長輩。由於身份不同,教起課來風格自然不同。盡管我認為新加坡師生間的朋友關系令人嚮往,但我也同時認為中國的尊師傳統是絕對值得保留和傳承的,如果能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一定會更好。我心目中的完美老師是課上是師長,課下是朋友,既有老師的嚴肅又有朋友的親切。但這樣會不會太強求了?
3.文學課
這可能是我笑得最多的一節課,那節課她們表演小品,講的是兩個人要結婚了,突然出現了第三者,三個人發生爭吵,而最終結婚成功的故事。他們把情節編的很誇張,很搞笑,他們准備了許多道具,表演男人的那個人戴了一個誇張的黑色禮帽!另一個女人穿得可真「土」!一條紅圍巾圍成老大媽的款式,挎一個大紅包,一出場就笑破了一幹人等的肚子,她們的表演特別傳神,她們說得很快,很多我都聽不懂,但我從她們的表情中可以推斷出她們在想什麼,我覺得演得特別精彩,因此害我笑了一節課,肚子都笑疼了。(下次你有機會看一定要帶止痛片哦!)
4.英語課
這是最令我嫉妒的一節課,你知道她們英語課在做什麼嗎?!她們在拍DV短篇!學校給她們提供攝像機、電腦、編輯軟體。對她們的要求只有一個,在學校內拍攝。我發現大部分組拍攝的都是校園新聞或者校園一角,當然也有小故事,我看到她們製作成功的校園新聞後,覺得拍的真像新聞,就好像記者吧,落落大方,頗有記者風范。後來看她們的製作花絮,很逗,同時也看得出她們製作背後的艱辛。
5.華文課
這是最讓我有自信的課,在華文課上大家一律說中文,No English !我剛好趕上她們的聽力測試,她們的聽力是很難的,連我這個從小在中國長大的人聽了以後都感覺好多題拿不準。在這里大家是不學語法的,老師鼓勵學生想說就說,不用考慮語法,我在新加坡聽到了許多新加坡中文,從語法上說是病句,可與人交流倒是沒問題。我想把它推廣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上,我們是不是可以少一些語法學習,應該讓學生嘗試著去說,我覺得語言是一個與人交流的工具,是不是每句話都合乎語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人交流,新加坡這種學習第二語言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6.數學課
我在數學課上覺得自己的水平很高,她們在學三角函數,她們認為很難的題在中國並不能算特別難的題,在我輕而易舉的做出那道據說無人做出的題之後,我不禁飄飄然的想,原來中國人的數學果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後來的一道題給了我打擊,就是有一道題,我在經過長久運算得出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坐標後,我發現題目是求三角形的面積,我心想難道是算出三角形三邊長再利用海倫公式求面積,我覺得這也太麻煩了,就問我的學伴這是怎麼求得,她告訴我了一個方式,看我不解,還給了我一份資料,上面有推導過程,後來我回家問我學數學出身的老爸,他告訴我這是行列式,是大學的內容。自此我發現了中國在教學上一個與新加坡最大的不同,新加坡的教學理念是廣而深,我們是少而精,很難下定倫說這兩種理念哪一種更好,各有千秋吧。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把兩種理念相結合,可以泛泛的了解很多知識,對一些重點內容可以搞得很深,講得很精。
7.大課
我不知道這叫什麼課,據說每兩周的周五,三、四年級的學生都集合在一個小禮堂里一起上,那天學校來了一個黑人樂隊,他們帶來了許多非洲鼓,他們先在上面表演,後來又逐一介紹鼓的來歷、外形和用途,最後他們又請了一些學生與老師上來表演,氣氛很熱烈,每次表演台下都有人尖叫、噓噓,我覺得被她們感染了。令我感慨的是,藉助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了非洲鼓!
8.總結
我覺得新加坡的教育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但不應全部照搬。萊佛士女中的校長在跟我們介紹時曾說過,她們的教育方式是適合所有學生中的前百分之三的,也就是說這並不適合所有學生,我以前看到過一篇類似的文章上曾說,她們這種西方式的教育適合好學生,可以培養她們的能力,但同時也會耽誤較差的,沒有自製力的學生,而中國的教育或許會扼殺掉好學生的創新能力,但卻也督促了較差生的學業,所以說各有利弊。我想我們可不可以將兩種教育的優點相融合,開辦一些學校專門針對前百分之三的學生開展這種英才教育,對剩下的學生仍採取傳統的中國式教育,這樣既保住了好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督促了較差生的學業,我知道這樣太過理想化了。我們還得在這之前解決掉一個根本的問題——高考,我們現在是一考定天下,所以學生和老師才會特別重視考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我希望以後中國學生的高考中,高考成績不再是全部,還可以加入平時成績作參考,甚至於我們能否加入一些能力考試,我知道這些在短時間內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希望中國教育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聽說最近國內關於建立女校和男校的事也正討論的沸沸揚揚,我覺得關於這件事利弊參半。女校是有她的好處的,萊佛士女中的校長曾說,「如果男女合校,那麼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是屬於男生的,而在這里所有的機會都是屬於女生的。」我們知道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在一些活動上男生比女生會更加活躍,表現也會更突出,可能由於男生比女生更有責任心、承受能力更強、心胸更加開闊、更愛表現自己,所以男生在做一些事情上的機會會比女生更多。但是在女校所有的機會都是屬於女生的,女生會有更多的機會。再者說,由於男生和女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適合他們的教育也是不同的。在分校之後,他們會得到更適合其身心發展的教育,比如女生會有家政課、烹飪課,男生會有木匠課、電器修理課等,他們的課外活動也不盡相同,女生會側重於樂器或紅十字、童子軍之類的活動,男生會偏愛運動、電腦、科技一類的東西。但是反過來看,男女分校會使學生與異性的交往能力下降,將來到社會中,他們會很難與異性相處,但是任何工作都不是單一性別的,這種與異性合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這種分校會使他們對異性的好奇心高漲。在女校,只要是四十歲以下沒結婚的男老師,都有女生崇拜。在女校,經常會有人指著一個很普通的男老師問我「他很帥吧!」,聽說在男校與女校的學生與異性交往的機率是普通學校的數倍。還有,在女校我見到不少長得很「帥」的女生,據說有很多女生暗戀她們,給她們寫情書、表白。我覺得男女分校使這些女生的心理產生問題,她們這種心態一定要調整過來,而對她們而言最好的辦法是男女同校,所以說我還是覺得不分校最好。
二、校園生活———看小事的背後
1.由升旗看學生自主
我發現萊佛士女中的周一訓話都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像升旗隊的練習都是學生自己主持的,老師一般不在場,即使在場也絕不說話,不指指點點,一切學生自主。在儀式上,一切由學生主導,連校長都只有在同學請其講話時才能講話,她們會在周一頒獎,比賽和獎項都是由學生組織的,學校是沒有權利過問的。在萊佛士女中,學生權利大的驚人,這在中國是想都不敢想的。
2.由圖書館看學生素質
這里的圖書館裡面有一個電腦室,學生可以在這里查資料,做報告。
要是用一個字來形容這里的圖書館,那就是:靜!這里外沿是雜志,有沙發可以在閱讀時使用,我發現她們坐在沙發上的姿勢或許散漫,但翻書時卻很靜。(這里甚至有許多中文雜志是與中國同步的,比如:《讀者》、《花季雨季》、《少男少女》。)裡面是書籍,要坐在桌椅上看,因為這樣便於記筆記,我發現同學們在圖書管里決不說話,連搬椅子、取書都特別輕。這點倒是和中國很像,中國的圖書館也很靜,但同學不會像這么注意,有時搬椅子會弄出聲響。她們圖書管里可以借CD、VCD和DVD ,而且圖書館里有播放區,可以看盤。
三、校園慘事!!!
1.我在體育課上被整得很慘,我被迫學習了單人仰卧起坐和可怕的女式俯卧撐,更悲慘的是和大家一起學橄欖球,我拿不住掉了很多次,丑大了。
2.在一個廁所中,沖水按鈕在下面,淋浴按鈕在上面,下面的按鈕有點生銹,按不動,大家就擰上面的,「嘩!」,弄了一身水,哎,誰教那噴頭那麼高沒看見呢,我知道我們中就有三個人犧牲在那個噴頭之下,比如我吧!
3.我在萊佛士女中吃了很多頓飯,每次我都用我生澀的英文與之買飯,覺得極為別扭,直到最後一天我才知道,賣飯的都講中文,大家都用中文買飯,氣死我也!
四、五彩斑斕的活動
1.其樂融融———全民狂歡———種族和諧日
我覺得新加坡是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樂土,在這里你會發現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是平等的,真是一個種族融合的世界。我們在那裡剛好趕上她們的種族和諧日,在那一天同學們不用穿校服,他們穿上不同種族的衣服一起狂歡,我看到一些很怪異的景象,比如穿著唐裝的金發碧眼美女,還有身著印度服飾的中國美眉,看上去會有些不倫不類,但是我卻從中感到了種族融合的快樂,在這一天,學生會擺許多攤位出售自己製作的風味小吃,我買了一些來吃,味道真得不錯哦!還有許多民族表演,其中有一個中國音樂會,她們用中國民樂表演了許多曲目,比如:《梁祝》、《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漁舟唱晚》、《二泉映月》。他們涉及的樂器很多,有二胡、古箏、琵琶、蕭、竹笛、揚琴,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她們技藝精湛,讓我心悅誠服,聽著樂曲,我彷彿回到了古老的中國,悠揚婉轉,令人沉浸其中,回味良久。她們還有風情表演,其中的一個故事,講的是寮國的求婚風俗,演員的穿著很地道,表演也很到位,我覺得很有趣。後來有一個印度舞的表演,跳得特別好,讓我看到了印度風情,聽說那個舞是家長們跳的,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她們說這是狂歡日,沒有什麼不可能,家長也要與生同樂嘛。
2.激情上演———觀眾狂野———國慶節預演
我們這次特別走運,有幸參加了新加坡的國慶日預演,場面火爆極了,我覺得就像演唱會現場一樣氣氛高漲。在我印象中國慶日該是嚴肅的,像中國的國慶日,在天安門城樓前閱兵,整齊而肅穆,就算是在聯歡會上,觀眾們也是很冷靜的,在新加坡可就不同了,這里的觀眾實在是太熱情了,觀眾席是一個環形的,中間有一個橢圓形表演場,主持人在上面跑來跑去,所有的觀眾都穿著統一的紅色國慶背心,每個觀眾都領到了一個大包,裡面有吃的、介紹冊、紅色雨衣,還有一堆造勢工具,比如:國旗、鼓、一個裝滿種子的封閉的易拉罐,每次一搖會出很大聲,還有一個小手電筒,(配有兩節電池,它在後面起了大用。)這里有幾個特色,表演一到精彩處,大家會大喊:「啊!」,激動時會一起高歌,當有歌手歌唱時,大家會用我先前說的那個易拉罐為它打拍子,激動時還有人敲鼓。他們會造人浪,就是在主持人的指揮下,人們依次站起來再坐下,從遠處看像海浪一樣,壯觀極了,再配上人們的尖叫當音響,感覺棒極了!會場固然很熱鬧,可也有很安靜的時候,比如:總理來的時候,軍隊入場時,唱國歌的時候。那一刻,大家突然變得很嚴肅,連我也被這種氣息感染了。到後來天黑了,人們就都打開並搖動手電筒,遠遠望去,像滿天星光在墨藍的幕布上閃亮,那一刻我覺得我的心也隨之飛翔了。到後來走出會場,我覺得我的嗓子都喊啞了,我感覺太痛快了。
五、社會萬花筒
新加坡的路很窄,一般的路去往一個方向的只有一車道,大路也不過只有兩車道,新加坡道路上的車流量很大,但是行駛有序,車速很快,我在新加坡從來沒見到過塞車。在小區里,道路特別窄,走兩輛車剛剛好,有時候路邊停著車,和所停的車在同側的人會把車停在車後,讓對面的車先走。(當然小區內的車不多)我常說,中國人特別「聰明」,經常在開車時見縫就插,不守規則,只圖自己快,結果造成堵車,大家都走不成。我覺得新加坡交通的成功之處在於守規矩和禮讓他人,新加坡是一個充滿秩序的國家,這點值得所有「聰明」的中國人學習。
新加坡人很准時,我從未見過他們遲到。初到新加坡時,我曾收到一個行程表,上面有具體的活動時間,在後來的十天中,我發現這些計劃都按時執行了,不管有多大困難,國慶節人都盡量奉行准時。
國慶節人一天吃六頓飯,早餐、加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但是他們每頓飯吃得不多,我在國慶節期間,他們常熱情的請我去吃加餐,但是我發現我還是不習慣一天吃六頓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在新加坡大家很講究lady first,男士們是很有gentleman 精神的,我去我學伴家,她父親在上下車之前都會為我、我的學伴和我學伴的媽媽打開車門讓我們進去或出來,我突然覺得自己跟公主似的。哎!中國怎麼就不多見幾個這種紳士呢?!在公共場合一切lady first, 作為女士的我可以先上車,先下車,先吃飯,連重的東西都有人幫忙提,我覺得彷彿置身天堂一般。為什麼中國就不多幾個gentlemen呢?
PS:
1.你知道嗎這里只有上午上五節課,下午是課外活動或回家。
2.萊佛士女中的房子像迷宮,走在裡面會迷路。最讓我傷心的是我經常找不到食堂,餓死我了!嗚~~~嗚~~~
3.你知道嗎萊佛士女中真的一個男生也沒有。
4.在國慶節上午九點左右是要吃加餐的,而且吃的和正餐差不多,聽說少食多餐可以減肥,難道國慶節人都胖到需要減肥了嗎?
5.告訴你哦,在萊佛士女中,作業大都是寫報告或小組合作,不像你我的作業盡是死記硬背的東西,羨慕吧!
6.在萊佛士女中,老師廁所和學生廁所門上的圖標是不一樣的。
7.在萊佛士女中,除了食堂以外的地方是禁止吃東西的,no eating!(在一些老師允許的課堂上也是可以的)
8.在國慶節,在汽車上是絕對不許吃東西,不許大聲說話的
『柒』 古天樂成立基金會並隱姓埋名,行善不揚的做法為何獲好評
說起古天樂,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爛片之王”,這並不是說他本人的演技不行,而是他在拍戲的是時候似乎不是很挑劇本,往往會出演一些劇情人設甚至是特效都很傻片子。而直到近幾年,當古天樂基金會和希望小學暴露在公眾視野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古天樂默默的為慈善事業奉獻了很多,從而備受大家好評。
所以呢,就是因為古天樂這種淡泊名利,一心為了孩子做公益的舉動,才會讓大家深深的感到佩服吧。想想這幾年,每逢古天樂有電影上映,評論區里一定會有那種“為了古校長的學校加塊磚,我也要去奉獻票房”,“管他好不好看,就當做公益了”等等,不得不感嘆啊,古校長的慈善還真的是深得人心呢。
『捌』 慈善基金會
慈善基金會(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以私人財富用於公共事業的合法社會組織。慈善捐贈自古就有,專基金會形式於 20 世紀在屬美國興起。一般為自治機構。旨在資助諸如教育、科學、醫學、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公共服務項目。有的為業務機構,聘有專職的科學研究和服務人員,在某些領域從事活動。通常只是一種慈善捐贈組織或非營利社團。基金有的來自個人遺產或贈品,如美國史密森氏學會;有的是工商企業或家族捐款,如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有的是連續捐贈,如洛克菲勒基金會。
『玖』 誰能介紹下能源基金會是怎麼回事兒
能源基金會(The Energy Foundation,EF)為一家非政府、非營利性機構,是幾個對可持續能源感興趣的主要基金會的合夥同盟組織。能源基金會於1991年由約翰與凱瑟琳·麥克阿瑟基金會(The John D.and Catherine T.MacArthur Foudation)、皮氏慈善基金會(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和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共同創建。喬伊斯·默茲吉爾墨基金會(The Joyce Mertz—Gilmore Foundation)和麥克耐特基金會(The McKnight Foundation)分別在1997年和1998年作為基金合夥人加入。
1999年3月,由美國大衛與露茜西·派克德基金會資助,能源基金會管理運作的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啟動。2002年,威廉與佛洛拉·休利特基金會加入。
『拾』 什麼是資金盤
是指運用直銷倍增原理,以滾動或靜態的資金流通形式,拆東牆補西牆,用專後加入會員的屬錢支付給前面會員的網路傳銷形式,本質是金字塔式傳銷詐騙。極具隱蔽性、欺騙性和社會危害性。
資金盤不是指公開發行的公募私募基金,是指編撰各種極高回報率的故事,忽悠起老百姓的貪財慾望,進行地下集資的模式。
(10)利氏基金會擴展閱讀:
歸納資金盤的贏利模式,基本上是以下兩點。
1、以大搏小(大投入搏小收入)
不論是日收入1%、1.5%,還是月收入10%、30%,投資者都必須先投入百分之百,投入後能否真得到資金盤公司的利潤兌現,只有傻等。
2、以長搏高(長期投入搏高額回報)
投一筆錢,等12-18個月,甚至兩至三年,回報十倍至數十倍。聽上去極具誘惑力,但美夢成真要耗時一至三年,在這365-1095天中,每一刻都可能厄運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