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頌的全文是什麼
書法作品《中華頌》全文如下:
壯哉中華,雄踞東方。五嶽崢嶸,柱立禹甸,攜群峰聳蒼疊翠;四瀆浩盪,橫貫九州,納百川東流入海。麗象美景,展畫卷層層無盡;沃野桑田,育斯民生生不息。韶山杜鵑,渠江清流,仰勝跡胸懷激盪;樓宇參差,殿閣巍峨,煥人文舉世稱奇。放眼望,巨壩出高峽,長橋卧清波;舊時窮鄉矗廣廈,昔日僻壤接康莊。車水馬龍,穿梭於神州大地;箭飛船發,遨遊乎玉宇蒼穹。更有菽禾飄香,花木爭艷,山河處處披錦綉;恰值政通人和,笙歌滿衢,人民聲聲唱和諧。
華夏血脈,源遠流長。燧人取火,人猿自此揖別;神農播谷,文明於茲肇始。堯立典章,克明俊德;湯武革命,講信修睦。春秋百家爭鳴,戰國雄才輩出。自秦一統,以迄後世,人文煥彩,光耀千秋。雖有干戈玉帛、興衰治亂,終歸民族融和、骨肉一家。
人文煥彩,光耀千秋。考學術,則尼父仁義、墨卿兼愛、老莊道德、商君法治,古來聖賢先哲,皆志在天下、心憂黎元。論制度,則禹分九州、周成禮樂,實為理政圖治;秦設郡縣、唐開科舉,旨在四海混一。言軍旅,則孫武韜略、張良籌策、韓信將兵、諸葛用智,一皆以攻心為上,所求唯不戰而勝。稱科技,則四大發明,世界領先。更兼張衡制儀、杜康釀酒、沖之推歷、道婆紡紗,以智慧之結晶,惠人間以福祉。談文藝,則屈子騷、司馬史,光照日月;韓柳文、李杜詩,譽滿人間;羲之書、摩詰畫,名傳後世;伯牙琴、公孫舞,有口皆碑。道醫術,則黃帝經、扁鵲針、仲景論、時珍葯,歷代無數名醫,洵為治病救人。至若張騫使西域,堪稱通交壯舉;鄭和下西洋,實乃和平使命。
筆墨所列,略舉大端,百代風流,何可盡述?
迨乎近世,列強入侵。金甌殘缺,大地陸沉。賴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救亡圖存,重整山河。豐功偉業,彪炳千秋。
今日中華,欣逢盛世。改革、開放、創新,致力科學發展;繼承、弘揚、借鑒,構建和諧世界。且看我華夏兒女,放眼未來,大展宏圖,和衷共濟,共襄盛舉,定實現民族之偉大復興!
(1)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擴展閱讀
1、張志和主要成就
《透視三國演義三大疑案》、《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中國古代的文學》,《啟功談藝錄——張志和學術筆記》、《中國文史中的俠客》、主編《全國公務員考試標准教材》(共5冊)等6種(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世界上下五千年》(三卷本,參與撰寫並擔任中卷主編,紅旗出版社1996年出版)。
已出版大型書法集《當代名家書畫唐詩三百首》、《毛澤東詩詞碑拓本字帖》、《張志和楷書三種》等(以上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張志和書法(六冊)》(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張志和楷書道德經》(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張志和書法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等10餘種。
楷書巨作毛澤東詞《沁園春·雪》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多幅楷書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收藏,或被外交部作為國禮贈送國際政要。書法作品搭載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宇宙飛船。
2、張志和教授曾師從當代著名文史專家、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攻讀文學博士學位,原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因具有學術研究與書法創作的突出水平,被調入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書法文獻與書法藝術研究。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書畫協會副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18米長書法巨作《中華頌》亮相軍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志和
『貳』 2016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委託課題是國家級課題嗎
您好,可以安排教育部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三五」重點規劃課題,3~5個月完成能查,希望我的會對您有把幫助,望採納!!!
『叄』 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五四愛國運動100周年的倫文
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五四愛國運動100周年的論文。那我們就可以寫啦,有題目了就可以展開這個。題目開始論文了。
『肆』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在哪裡
1、嘉祥位於山東省濟寧市西部的嘉祥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春秋時期魯哀公西取狩獵,獲一麒麟,此地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之名。嘉祥是中國古代「四大聖賢」之一曾子故里,嘉祥所擁有的國家級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氏墓群石刻。
2、溫嶺是我國四大石雕之鄉之一,石雕的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起步於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間,石雕工藝已盛極一時。台州民間曾流傳「黃岩蜜橘雁盪松,太平石工天台鍾」的民謠。從業的石雕藝人近2000人,其中高龍石雕藝人佔80%。石雕行業的興起,已成為溫嶺市經濟發展又一個新的增長點。
3、青田石雕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縣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證。自十九世紀以來,青田石雕多次在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銀獎,贏得極高的聲譽,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被黨和國家入選作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4、河北省曲陽縣4公里長的雕刻路上,兩邊或蹲或卧的石獅、鬃毛飄逸的石馬、神態安逸的長頸鹿等數百萬件和類動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彷彿走進了「野生動物園」;漫步在雕刻展銷廣場上,近10萬件石雕、玉雕、風景石、石材等雕刻產品琳琅滿目,又彷彿置身於「玉林石海」中。
(4)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擴展閱讀: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審美觀點的不斷改變,石雕製品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其數量龐大,類別繁多,是天然石材製品中種類最多的一種,也是異型石材製品中的一個大類。其加工的技藝要求和難度遠高於其它類型的石材製品,它是藝術思維創作的完美結合和體現。
目前,成批量加工的石雕就有百餘種,既有須用起重設備安裝的整體或組合式巨型雕刻件,也有可置於掌心、浮於水面、掛於脖子或戴在手腕的不巧欣賞品和裝飾品。
『伍』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如何募款
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范圍是:全國。
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一回)向贊同本基金會答宗旨,熱心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單位、團體和其它組織、個人,募集自願捐贈的資金、實物;
(二)依法管理和使用各項捐贈的資金、實物及增值收益;
(三)根據需要與可能向下列項目提供資助和支持以及獎勵:
1.海內外文化服務業的交流、合作、咨詢、服務;
2.弘揚、保護優秀民族文化的活動;
3.文化扶貧工作;
4.社會文化領域的理論研究、教育培訓工作;
5.社會文化領域的科研活動及科學技術的引進應用和推廣;
6.有關社會文化典籍的編輯出版;
7.文化演出、比賽、藝術展覽、評比和可能產生重大影響,有良好社會效果的文化活動、會展評選;
8.符合政府主管部門要求的規范、引導、發展文化市場及文化產業的活動;
9.開展全民文化藝術素質普及與提高教育;
10.有發展前途的文化藝術人才的職業培訓、深造;
11.對本基金會事業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的事項。
『陸』 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是什麼意思
1、櫛風沐雨: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2、薪火相傳:前一根柴剛燒完,後一根柴已經燒著,火永遠不熄,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繼承下去。
3、篳路藍縷: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
4、玉汝於成: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常省作「玉成」。意為如同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使你成功。多用於艱難困苦條件下。
(6)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擴展閱讀:
1、櫛風沐雨出處
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先秦·莊周《莊子·天下》)
翻譯
墨子稱贊說:「從前大禹治水時堵塞洪道,疏通長江黃河並使四夷九州溝通起來,整治的大河三百條,分支河道三千條,水渠溪流不可計數。大禹親自抬筐揮鏟,終於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勞苦奔波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無毛,淋著暴雨,冒著狂風,安頓下萬家城邑。禹是大聖賢,仍親自為天下事務如此操勞。
2、薪火相傳的出處
《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原意柴燒盡,火種仍可留傳。古時候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後人用來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
3、篳路藍縷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派大夫皇戍[shù]到晉國求援,並稱楚人很驕傲,現在出兵可以大敗楚軍。下軍副將欒[luán]書極力反對,說楚王滅庸以後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若敖開創基業時篳路藍縷的生活。晉國出兵,結果被楚軍打敗。
4、玉汝於成的典故
張載(公元1020-1077年)是北宋郿縣(今陝西)橫渠人,是程頤、程顥的表叔,創立了關學。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
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柒』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靠譜嗎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型基金會版,經中國人民銀行權1992年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1993年登記(公募 基證字第0017號),創始人為著名戲劇大師曹禺先生,名譽會長為著名教育家許嘉璐先生。
宗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法律、法規及各項國家政策,以及社會道德風尚,通過向國內外熱心支持文化事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它組織以及個人募集資金,扶植中華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和活躍社會文化市場及開展其它公益活動。
不放心的話可以上網查他的真實性
『捌』 中國當代著名記者都有那些
柴靜、王小丫、張泉靈、芮成鋼、白岩松等。
1、柴靜
1992年,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讀書,1995年電台主持《夜色溫柔》節目,1998年到中國傳媒大學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廣播電視台主持《新青年》節目。2001年11月起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主持人。
2、王小丫
王小丫,1968年1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昭覺縣,中國內地女主持人,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1997年,主持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金土地》。1998年,憑借主持的《經濟半小時》獲得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第一名。
3、張泉靈
張泉靈,女,漢族,1973年6月8日生於上海長寧區,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央視主持人。1997年,張泉靈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
4、芮成鋼
芮成鋼,男,安徽合肥人,1977年9月24日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全球資訊榜》節目主持人。曾任中央電視台英語國際頻道《財經中國》欄目主播,主持過《中國投資指南》等。
5、白岩松
白岩松,央視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記者,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新聞周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松、快樂、富有趣味」的形式主持。
『玖』 有關奉獻的名人事例
1、白芳禮,從1987年開始,白方禮連續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到他將近90歲。
2、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楊善洲他好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義務植樹22年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3、高淑珍,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4、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超多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5、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