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更多人選擇去德國留學而不是美國呢
中國人選擇去德國留學,優勢大致有六個方面:
一、留學門檻較低
德國大學錄取程序中對語言的要求相對是比較低的,不像去美國或英國,要先考托福、GRE或雅思之類。德國是先憑你一定的德語學時(一般在800至1000學時)證明就可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德國之後再過大學真正的語言關。德語主要難在入門和語法上,而後者正是中國學生的長項。一般中國學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在兩年內通過德國大學的語言考試。
二、上大學基本免費
德國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不但學費全免,就連雜費(德國稱之為注冊費)也很少,通常每學期100歐元左右(約合1000元人民幣)。這對於經濟上不富裕、但又渴望出國鍍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誘惑。雖然從2004年起不少德國大學開始徵收超學期學費,但主要是針對長期賴在校園里不肯畢業的學生,而中國學生基本上可以在規定學制內(通常為12-13個學期)完成學業,因此無需為此擔憂。
三、學生優惠多
在德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各種優惠和便利,這也是為什麼在德國有那麼多的人情願留在校園內,也不願走上社會的主要原因。這些優惠首先體現在「行」上。一般來說,學生每學期繳納的注冊費里,包括了大學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費用(如公交車、地鐵、區間火車等)。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車票。此外,大學生外出旅行還可以購買折扣票(一般限定在26歲以下)。
其次是「住」。德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大學都提供學生宿舍,國家給以補貼,租金比較便宜,通常在每月100-200歐元之間,遠勝過自己找房子。但學生必須事先登記申請,而且由於德國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通常學生宿舍都是供不應求,排隊等上一兩年也屬正常。除此之外,學生找房還可以求助於當地的教會組織。雖然該組織並沒有宿舍,但它會積極地為你張羅,尋找相對廉價的住房,幫助你渡過難關。
第三是「食」。德國的大學都設有食堂,價廉物美,通常每頓飯在2歐元左右,而在快餐店裡一餐需5歐元,飯店裡更貴。當然,如能自食其力更好。一般在學生宿舍大樓里均設有公共廚房,每天花上半小時,每月可以節約50-100歐元。但是,如果是合租房或是借住在德國人家裡,做飯就相對麻煩些,因為德國人不喜歡屋子裡有油煙。此外,有的學生公寓還可以給新生提供一個學期的「食宿包干」,每月交納200-250歐元,除住宿外,還提供周一至周五的午餐。但因「僧多粥少」,必須早早聯系,而且不是每個城市都有。
第四是醫療保險。在德國,學生可以享受非常優惠的醫療保險。不論是在哪家醫療保險公司投保,保險費每月不超過50歐元,遠低於正常的保險費,並且保險領域涵蓋面廣,除了牙齒美容等極少數醫療項目,幾乎所有大病小病全在保險項目內,而且可直接劃卡,不需自己付錢。甚至連看病乘坐計程車都可以找保險公司報銷。盡管去年下半年德國醫療改革,要求病人每季度交納10歐元初診費和小部分葯品費,但相對於昂貴的醫療費用還是微不足道的。
綜合以上各項,中國留學生在德留學期間的平均月生活費大約在600歐元左右,其中房租200歐元,醫療保險50歐元,交通50歐元(主要指旅遊交通費),書籍文具40歐元,食品150歐元,以及其它開支如電話(上網費)、休閑、社交等。
四、勤工儉學機會多
在德國讀書期間原則上是允許打工的,但不允許一年四季都去打工。在打工方面,要看你拿的是什麼簽證(簽證上給你加的是什麼樣的注釋)。一般的規定是假期中可以打工。但有的簽證上也會不加規定。不加規定的,平時打工每個月有時間限制(一般是每周不超過8小時,或全年不超過3個月)。相較於英、加等國,德國的打工機會要高許多,只要不怕辛苦,一般都能找到份短工。
五、延簽方便
在德國,一旦通過大學語言考試並順利注冊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般說來,只要是大學還未畢業),只要銀行賬戶上有一定數目的存款,個人都無需為簽證不能延期而擔心,並且可以在簽證有效期內隨時回國探親或是去第三國遊玩。而在美國,一般來說,只要回國就又要重新簽證,結果很多學生都不敢回家。
六、發展前景較好
目前中德兩國關系正處於歷史最佳時間,政治、經貿、科教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自2003年起,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德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在此背景下,德國大中型企業對中國的熱情和期望值都很高,都想方設法地搶佔中國市場,相應地需求人才也越來越多,特別是精通中德兩國語言並有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尤其受歡迎。因此,只要中國學生有德國大學的文憑,畢業之後找一個和中國有關的好工作是不太難的。當然,想在德國留學畢業後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還牽涉到專業選擇的問題,另外個人能力的培養等也不能忽視。
但凡事總有利弊兩面,留學德國主要劣勢有五點。
一、過語言關難
德國大學錄取過程中對語言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僅僅滿足於一紙學時證明和面試時簡單的幾個問句。當你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請注意: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同中國的完全是兩種意義。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更准確地應稱為大學報名資格書,必須通過語言考試才能注冊)滿懷喜悅地來到德國准備大展宏圖時,卻發現自己所掌握的語言根本不能勝任自己的學業,甚至連日常生活都無法應付。
更令人頭痛的是,大學語言考試還等著你(因為德國高校很少提供英德文雙語授課)。根據德國的有關規定,兩年之內無法通過大學語言考試,即被遣返回國。為此你就得埋頭苦學德語。而通常大學的語言班都有人數限制,上私立語言學校又很貴。
為此,筆者建議國內有志赴德留學的學子不要急於出國,務必在國內把德語基礎打扎實,最好在國內通過德語水平考試後再出國,這樣一方面可使自己在德國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可迅速適應完全陌生的學習環境。
二、教學體制差異大
德國大學的教學體制與中國很不相同。最明顯體現在德國大學高度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教授一般不督促學生的課外學習,通常只是負責講好自己的課,並給學生列出一長串的參考書目,至於你上課有沒有聽懂或是學習上是不是有困難,只要你不主動去問,他也一概不去關心,至於你有沒有去讀參考書,他更是不管。而且德國的大學教授通常都有自己的輔導時間,規定時間之外,你很難找到他。這種放手的教學機制讓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計劃安排好了的中國學生很難適應。因為自主能力差,導致學習計劃一團糟,影響學習成績,同時也挫傷了學習興趣。
筆者就曾碰到過一個中國女孩,在國內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自己也很驕傲。但到了德國以後,因為不適應這里的教學方式,不懂得合理安排課程,再加上課堂上因為語言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聽懂,卻礙於面子不好意思當面提問,總等著教授給她課後輔導,卻總也等不到,結果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心態一下子就調了個個,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成天鬱郁寡歡,最終得了精神分裂症,只能放棄在德國的學業回國治療。
三、學習時間長
德國大學學制很有自身特點:學習時間不受限制,只要你修滿必需的學分,不論你是花五年的時間還是十年的時間,都可讓你畢業。這對一個學習不很自覺的人來說,客觀上很容易養成惰性。
另一方面,德國學制的繁瑣性又使學制拖得很長。在德國,大學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基礎階段通常為兩年,如果在德國還要學習語言,前後加起來就可能需要三至四年。進入專業階段後,除了學專業科目外,學生開始學寫專業小論文,完成數篇小論文後,就開始畢業論文的寫作。
最後還需經歷一場大考,將所學知識從頭至尾考一遍。通常口試加筆試在20-30門左右,一次考試把4-5門合起來考,一考就是四五個小時。譬如:企業管理學的考卷上就包括統計學、成本學、融資投資學、稅務審計學、會計學等。大考只能補考一次,如果補考再失利,等於宣告肄業。這就逼迫學生為保險起見將自己參加考試的日程往後推遲一至二年。因此,能夠在四年內完成學業獲得碩士學位的幾乎很少,更不用說還有語言關的外國人了。
雖然中國人以聰穎勤奮聞名,但在德國學習卻很難偷得上巧,一般需要五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順利完成學業並拿到學位。這同英美國家一兩年即可獲得一個學位相比,無疑要落後很多。如果再算上機會成本,吃虧就更大。不過,德國學制長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有一點是世界公認的:德國雖然沒有大牌大學,但它的大學文憑含金量卻是極其高的。
四、不易申請獎學金
因為德國大學是免費教育,所以它本身不設立獎學金。獎學金通常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或是德國各個政黨的基金會如阿登納基金會、埃伯特基金會、瑙曼基金會等提供。資助對象絕大多數為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包括外國學生,但主要照顧歐洲和北美國家,中國學生除非學習成績出眾,一般很難申請到獎學金。而且獎學金金額要較英美國家少一些。此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基金會會向申請者提供整個學習期間的資助。
五、移民有限制
眾所周知,德國的民族主義思潮一直比較濃厚,例如二戰中的反猶太主義就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就是在今天的德國,針對外國人的各種暴力犯罪也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德國政府制定的移民政策較美加等國要保守得多,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苛刻(這還虧得是社民黨在台上,如果是保守的基民盟執政,移民政策更加趨緊)。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仿效美國實行為IT行業拔尖人材頒發綠卡以來卻少有人享受到這項待遇的主要原因。
② 德國教育,如何去德國留學,德國留學的誤區
德國留學申請的難點
一、必須要過語言
德國大學錄取過程中對語言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僅僅滿足於一紙學時證明和面試時簡單的幾個問句。當你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請注意: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同中國的完全是兩種意義。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更准確地應稱為有條件錄取,必須通過語言考試才能注冊)畢竟國內學生從小學的是英語,(極少有從小為留德就開始做准備學習德語)都是臨近申請前突擊學習幾百學時。赴德後必須經過德國語言班的學習並通過語言等級考試DSH2。根據德國的有關規定,兩年之內無法通過大學語言考試,即被遣返回國。所以必須得埋頭苦學德語,務必在國內把德語基礎打扎實,最好在國內通過德語水平考試後再出國,這樣一方面可使自己在德國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可迅速適應完全陌生的學習環境。
二、教學體制差異大
德國大學的教學體制與中國很不相同。最明顯體現在德國大學高度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教授一般不督促學生的課外學習,通常只是負責講好自己的課,並給學生列出一長串的參考書目,至於你上課有沒有聽懂或是學習上是不是有困難,只要你不主動去問,他也一概不去關心,至於你有沒有去讀參考書,他更是不管。而且德國的大學教授通常都有自己的輔導時間,規定時間之外,你很難找到他。這種放手的教學機制讓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計劃安排好了的中國學生很難適應。因為自主能力差,導致學習計劃一團糟,影響學習成績,同時也挫傷了學習興趣。
三、德國學制長
德國大學學制很有自身特點:學習時間不受限制,只要你修滿必需的學分,不論你是花五年的時間還是十年的時間,都可讓你畢業。這對一個學習不很自覺的人來說,客觀上很容易養成惰性。雖然中國人以聰穎勤奮聞名,但在德國學習卻很難偷得上巧,一般需要多花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順利完成學業並拿到學位。這同英美國家一兩年即可獲得一個學位相比,無疑要落後很多。
不過,德國學制長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有一點是世界公認的:德國雖然沒有大牌大學,但它的大學文憑含金量卻是極其高的。
四、不易申請獎學金
因為德國大學是免費教育,所以它本身不設立獎學金。獎學金通常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或是德國各個政黨的基金會如阿登納基金會、埃伯特基金會、瑙曼基金會等提供。資助對象絕大多數為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包括外國學生,但主要照顧歐洲和北美國家,中國學生除非學習成績出眾,一般很難申請到獎學金。而且獎學金金額要較英美國家少一些。此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基金會會向申請者提供整個學習期間的資助。
③ 我現在在讀碩士,想要出國留學,請問哪個國家比較好德國行嗎
留學國外,首選美國、加拿大等學校,主要是因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較多,選英語國家有語言優勢。德國也是不錯的選擇,德國的工科實力很強。
中國人選擇去德國留學,優勢大致有六個方面:
一、留學門檻較低
德國大學錄取程序中對語言的要求相對是比較低的,不像去美國或英國,要先考托福、 GRE 或雅思之類。德國是先憑你一定的德語學時(一般在 800 至 1000 學時)證明就可以拿到 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德國之後再過大學真正的語言關。德語主要難在入門和語法上,而後 者正是中國學生的長項。 一般中國學生只要努力, 都可以在兩年內通過德國大學的語言考試。
二、上大學基本免費
德國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 不但學費全免, 就連雜費(德國稱之為注冊費)也很 少,通常每學期 100 歐元左右(約合 1000 元人民幣)。這對於經濟上不富裕、但又渴望出國 鍍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誘惑。雖然從 2004 年起不少德國大學開始徵收超學期 學費, 但主要是針對長期賴在校園里不肯畢業的學生, 而中國學生基本上可以在規定學制內 (通常為 12-13 個學期)完成學業,因此無需為此擔憂。
三、學生優惠多
在德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各種優惠和便利, 這也是為什麼在德國有那麼多的人情 願留在校園內,也不願走上社會的主要原因。這些優惠首先體現在「行」上。一般來說,學 生每學期繳納的注冊費里,包括了大學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費用(如公交車、地鐵、區 間火車等)。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車票。此外,大學生外出旅行還可以購 買折扣票(一般限定在 26 歲以下)。 其次是「住」。德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大學都提供學生宿舍,國家給以補貼,租金比較便 宜,通常在每月 100-200 歐元之間,遠勝過自己找房子。但學生必須事先登記申請,而且由 於德國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通常學生宿舍都是供不應求,排隊等上一兩年也屬正常。除 此之外,學生找房還可以求助於當地的教會組織。雖然該組織並沒有宿舍,但它會積極地為 你張羅,尋找相對廉價的住房,幫助你渡過難關。 第三是「食」。德國的大學都設有食堂,價廉物美,通常每頓飯在 2 歐元左右,而在快 餐店裡一餐需 5 歐元,飯店裡更貴。當然,如能自食其力更好。一般在學生宿舍大樓里均設 有公共廚房,每天花上半小時,每月可以節約 50-100 歐元。但是,如果是合租房或是借住 在德國人家裡,做飯就相對麻煩些,因為德國人不喜歡屋子裡有油煙。此外,有的學生公寓 還可以給新生提供一個學期的「食宿包干」,每月交納 200-250 歐元,除住宿外,還提供周 一至周五的午餐。但因「僧多粥少」,必須早早聯系,而且不是每個城市都有。 第四是醫療保險。在德國,學生可以享受非常優惠的醫療保險。不論是在哪家醫療保險 公司投保,保險費每月不超過 50 歐元,遠低於正常的保險費,並且保險領域涵蓋面廣,除 了牙齒美容等極少數醫療項目,幾乎所有大病小病全在保險項目內,而且可直接劃卡,不需 自己付錢。甚至連看病乘坐計程車都可以找保險公司報銷。盡管去年下半年德國醫療改革, 要求病人每季度交納 10 歐元初診費和小部分葯品費,但相對於昂貴的醫療費用還是微不足 道的。 綜合以上各項, 中國留學生在德留學期間的平均月生活費大約在 600 歐元左右, 其中房 租 200 歐元,醫療保險 50 歐元,交通 50 歐元(主要指旅遊交通費),書籍文具 40 歐元,食 品 150 歐元,以及其它開支如電話(上網費)、休閑、社交等。
四、勤工儉學機會多
在德國讀書期間原則上是允許打工的,但不允許一年四季都去打工。在打工方面,要看 你拿的是什麼簽證(簽證上給你加的是什麼樣的注釋)。 一般的規定是假期中可以打工。 但有 的簽證上也會不加規定。不加規定的,平時打工每個月有時間限制(一般是每周不超過 8 小 時,或全年不超過 3 個月)。相較於英、 加等國,德國的打工機會要高許多,只要不怕辛苦, 一般都能找到份短工。
五、延簽方便
在德國,一旦通過大學語言考試並順利注冊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般說來,只要是 大學還未畢業),只要銀行賬戶上有一定數目的存款,個人都無需為簽證不能延期而擔心, 並且可以在簽證有效期內隨時回國探親或是去第三國遊玩。而在美國,一般來說,只要回國 就又要重新簽證,結果很多學生都不敢回家。
六、發展前景較好
目前中德兩國關系正處於歷史最佳時間,政治、經貿、科教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 繁。自 2003 年起,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德國長期以來一直都 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在此背景下, 德國大中型企業對中國的熱情和期望值都很高, 都想方設法地搶佔中國市 場, 相應地需求人才也越來越多, 特別是精通中德兩國語言並有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尤其 受歡迎。因此,只要中國學生有德國大學的文憑,畢業之後找一個和中國有關的好工作是不 太難的。當然,想在德國留學畢業後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還牽涉到專業選擇的問題,另 外個人能力的培養等也不能忽視。
但凡事總有利弊兩面,留學德國主要劣勢有五點。
一、過語言關難
德國大學錄取過程中對語言的要求也相對較低, 僅僅滿足於一紙學時證明和面試時簡單 的幾個問句。當你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請注意: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同中國的完全是兩 種意義。 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更准確地應稱為大學報名資格書, 必須通過語言考試才能注 冊)滿懷喜悅地來到德國准備大展宏圖時,卻發現自己所掌握的語言根本不能勝任自己的學 業,甚至連日常生活都無法應付。 更令人頭痛的是, 大學語言考試還等著你(因為德國高校很少提供英德文雙語授課)。 根據德國的有關規定,兩年之內無法通過大學語言考試,即被遣返回國。為此你就得埋頭苦學 德語。而通常大學的語言班都有人數限制,上私立語言學校又很貴。 為此, 筆者建議國內有志赴德留學的學子不要急於出國, 務必在國內把德語基礎打扎實, 最好在國內通過德語水平考試後再出國, 這樣一方面可使自己在德國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另一方面也可迅速適應完全陌生的學習環境。
二、教學體制差異大
德國大學的教學體制與中國很不相同。 最明顯體現在德國大學高度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 性和能動性,教授一般不督促學生的課外學習,通常只是負責講好自己的課,並給學生列出 一長串的參考書目,至於你上課有沒有聽懂或是學習上是不是有困難,只要你不主動去問, 他也一概不去關心,至於你有沒有去讀參考書,他更是不管。而且德國的大學教授通常都有 自己的輔導時間,規定時間之外,你很難找到他。這種放手的教學機制讓從小就被家長和老 師計劃安排好了的中國學生很難適應。因為自主能力差,導致學習計劃一團糟,影響學習成 績,同時也挫傷了學習興趣。 筆者就曾碰到過一個中國女孩,在國內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自己 也很驕傲。但到了德國以後,因為不適應這里的教學方式,不懂得合理安排課程,再加上課 堂上因為語言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聽懂, 卻礙於面子不好意思當面提問, 總等著教授給她課後 輔導,卻總也等不到,結果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心態一下子就調了個個,總覺得自己做什麼 都不行,成天鬱郁寡歡,最終得了精神分裂症,只能放棄在德國的學業回國治療。
三、學習時間長
德國大學學制很有自身特點:學習時間不受限制,只要你修滿必需的學分,不論你是花 五年的時間還是十年的時間,都可讓你畢業。這對一個學習不很自覺的人來說,客觀上很容 易養成惰性。 另一方面,德國學制的繁瑣性又使學制拖得很長。在德國,大學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即 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基礎階段通常為兩年,如果在德國還要學習語言,前後加起來就可能 需要三至四年。進入專業階段後,除了學專業科目外,學生開始學寫專業小論文,完成數篇 小論文後,就開始畢業論文的寫作。 最後還需經歷一場大考, 將所學知識從頭至尾考一遍。 通常口試加筆試在 20-30 門左右, 一次考試把 4-5 門合起來考,一考就是四五個小時。譬如:企業管理學的考卷上就包括統計 學、成本學、融資投資學、稅務審計學、會計學等。大考只能補考一次,如果補考再失利, 等於宣告肄業。這就逼迫學生為保險起見將自己參加考試的日程往後推遲一至二年。因此, 能夠在四年內完成學業獲得碩士學位的幾乎很少,更不用說還有語言關的外國人了。 雖然中國人以聰穎勤奮聞名, 但在德國學習卻很難偷得上巧, 一般需要五年甚至更多的 時間才能順利完成學業並拿到學位。 這同英美國家一兩年即可獲得一個學位相比, 無疑要落 後很多。如果再算上機會成本,吃虧就更大。不過,德國學制長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有一 點是世界公認的:德國雖然沒有大牌大學,但它的大學文憑含金量卻是極其高的。
四、不易申請獎學金
因為德國大學是免費教育, 所以它本身不設立獎學金。 獎學金通常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 心(DAAD)或是德國各個政黨的基金會如阿登納基金會、埃伯特基金會、瑙曼基金會等提供。 資助對象絕大多數為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包括外國學生,但主要照顧歐洲和北美國家,中 國學生除非學習成績出眾,一般很難申請到獎學金。而且獎學金金額要較英美國家少一些。 此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基金會會向申請者提供整個學習期間的資助。
五、移民有限制
眾所周知, 德國的民族主義思潮一直比較濃厚, 例如二戰中的反猶太主義就有一定的群 眾基礎。就是在今天的德國,針對外國人的各種暴力犯罪也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德國政府 制定的移民政策較美加等國要保守得多, 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苛刻(這還虧得是社民黨在台上, 如果是保守的基民盟執政, 移民政策更加趨緊)。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仿效美國實行為 IT 行業 拔尖人材頒發綠卡以來卻少有人享受到這項待遇的主要原因。
④ 在國內上完本科後,去德國留學需要什麼條件德國方面的獎學金怎樣獲取
按問題描述,以下是幾個申請德國留學基本條件,具有下述條件的學生是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研究生的學習位置:
1、大學本科在讀,4年制讀滿3學期,5年制讀滿8學期。
2、自考和專升本學生,需要拿到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才具有留學德國的資格。
3、統招本科畢業生。
關於德國留學獎學金,德國免收學費(巴符州除外),所以,德國留學獎學金的數量和其他國家相比,就有點少,申請條件也比較嚴格。以下是一些可以申請的獎學金及其條件:
1、聯邦教育與研究部 德國獎學金。該獎學金支持具有優秀學術和專業能力的新生或高年級學生資助時間至少2學期,至多到標准學期結束,每月300歐元。
2、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 國際學生獎學金。該獎學金幫助提高候選人的社交能力和學術技能,資助來自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東歐的資優學生。每月基本金額高達650歐元,以BAföG補助金為模型,並根據候選人、候選人的父母或配偶的收入或資產計算。
3、Friedrich Naumann基金會 國際學生獎學金。該獎學金致力於德國自由黨的政治思想並願意承擔責任的年輕人。來自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或高等教育機構的任何學科,並且在校期間的學術成績非常好。獎學金的價值高達850歐元。
關於費用問題,不同級別城市費用不同,大城市是18000-19000人民幣/年,中等城市是大概14000-15000人民幣/年,小城市是8000-9000人民幣/年。以上價格一般包含水電費、冬季暖氣費,電話、上網費需要額外支付。
(4)瑙曼基金會擴展閱讀:
德國高校主要分兩次開學,4月和10月,其中10月為主要的開學季。具體如下(以10月開學碩士申請為例):
1、9月確認申請的院校及面試要求;申請碩士:所有大學需提供6個學期成績單;提交成績,注冊APS審核。10月提交APS報名表,開始德語學習;准備審核材料;
2、次年1月,如APS審核通過,開始專業或語言班申請,如果沒有通過審核,准備二審(需要間隔三個月時間),2月,准備CV、PS、RL;申請英語授課需提供雅思6.5的成績;部分專業要求GMAT;藝術類的申請要提供作品集。
3、4-5月,學校陸續開放申請,英語授課截止較早一般4月-5月就截止申請,部分德語專業也截止到5月份或7月份。6-7月,學校陸續陸續開始錄取;准備德國銀行開戶並存保證金8640歐元;辦理保險;准備簽證材料。
4、8-9月,准備遞簽(需學生本人親自遞簽),9月末獲得簽證,行前指導;10月,報道注冊。
⑤ 哪些國家的留學會相對容易點呢
說實話來,現在大部分國源家都是把教育商業化了,也就是說多是贊成自費了。申請獎學金的學校相對較少了。
美國以及英國的一些名牌大學獎學金最多,而一些二流大學反而沒有獎學金,或者很少(不足以讓你生活學習兩不誤)。
要是樓主有信心能去名牌最好,沒有的話就困難點兒了。
⑥ 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
http://www.forestry.ac.cn/caf/detail.cfm?file=79536
⑦ 有沒有關於在德國生活的書我想去德國留學 想了解了解 最好是書
《文化震撼之旅——德國》[美]理查德·羅德著。
作者是留德多年的德國人,對德國文化、生活回習俗、常答用德語、歷史、思維、情結等都有詳盡解釋,是專門給留學/定居德國的人看的,很詳盡。後面還有幾個情景設計問答也做得很精心。在當當就能找到。
另外單純看德國歷史的話推薦你看《劍橋插圖德國史》,旅遊則是Lonely Planet的德國專題,LP的中歐版以及歐洲版也寫得不錯。
⑧ 陳衛佐的工作履歷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2012年1月至今);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清華大學法學院國際私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11月至今)。
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以「洪堡學者」和客座研究員身份在位於德國漢堡的馬普外國私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受海牙國際法學院的邀請,於2012年7月30日至8月3日用法語為海牙國際法學院2012年夏季講習班主講國際私法特別課程——《中國國際私法的新法典編纂》(La nouvelle codification droit international privé chinois),其法文講義已發表於《海牙國際法學院講演集》(Recueil des cours de l'Académi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de La Haye/Collected Courses of the Hagu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Law)第359卷(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出版社2013年法文版,萊頓/波士頓)。
1990年7月至1998年5月在中南政法學院從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的教學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以海牙國際法學院1996年博士獎學金獲得者身份,在海牙國際法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98年5月至2004年4月為德國薩爾大學歐洲法研究所研究人員(其中1998年5月至8月為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獲得者,2001年6月至2004年4月為德國瑙曼基金會博士獎學金獲得者);2010年1月12日至2月11日為巴黎政治學院訪問學者(法國政府獎學金獲得者);2010年2月14日至3月28日為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為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6月1日至7月29日為瑞士比較法研究所訪問學者(范卡爾克獎學金獲得者)。 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威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⑨ 中國外交部經常對他國侵犯中國權益的舉動表示不滿,有什麼用,之後又採取什麼措施嗎
樓主首先認同你的提問!一但他國侵佔我國權益後,外交部只能表示不滿,這是有專原因的,請聽我道屬來:
1、我國第一代外交部長是敬愛的周總理,那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還相當的低,但是中國人的骨氣正是強盛時期,剛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 後又給蘇聯、印度、進行了自衛反擊,小平同志復出後,一錘定音由許世友將軍掛帥又對越南進行了自衛還擊,打擊了鄰國范邊的囂張氣焰。
主要外交力度就是:「我不犯人,人莫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改革開放後,走進新時代,沒有了開國領導那樣的魄力,然而領導也有交代,坐穩別亂!才是大定。
主要外交原則:「小打小犯咱得忍,該說的還是要說,小不忍亂大謀」。
3、與時俱進後,中國一直以來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推出了和諧發展。
主要外交表現為:發展、繼續發展才是上策,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重要的是如何在夾縫中發展。
老夫子曾說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犯事者會和你講和諧嗎?何時才能百萬雄師過南沙,只有中國有了自己的航母艦隊,南海諸島才能不受侵犯。
國防的強大才是一個大國真正的強大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