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慶齡基金會有多少資產
宋慶齡基金會目前有資產15億元左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14年捐贈收入1.86億元。宋慶齡基金會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由會本級和兩個二級預算單位的預算組成。財政部批復宋慶齡基金會2009年度的部門預算支出為2720.03萬元(指財政性資金預算,下同),全部為財政撥款;宋慶齡基金會決算(草案)反映的當年預算執行數為3240.78萬元;其部門預算與執行結果的差異總額為520.75萬元。
宋慶齡基金會,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1982年5月成立了宋慶齡基金會。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英譯名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縮寫「SCLF」。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國數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她的一生為世界和平、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人類幸福殫精竭慮,無私奉獻,被譽為「國之瑰寶」。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1913年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後,她便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作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宋慶齡在長期的國際和國務活動中,為保衛世界和平、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好往來;為維護婦女權益、發展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促進祖國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② 有孫中山海外基金會涉及房地產嗎
繼承房屋,先要去辦理公證,需要提交的材料有被繼承人死亡證明、該套房屋的產權證明或其他憑證、戶口簿或其他可以證明被繼承人與法定繼承人的親屬關系的證明文件、繼承人的身份證件和其他公證處要求提供的文件。有遺囑的繼承權公證比後者需要多提供一份已經被公證過的遺囑。
繼承權公證費按照受益額,也就是繼承人所繼承房屋經過專業部門評估後的評估價值的2%來收取,最低收取200 元。(各地收費不同)
辦理完繼承權的公證,就可以帶著繼承權公證書的原件、繼承過戶的申請書(房地產交易中心有規范的格式)、繼承人的身份證明、房地產權證原件、房屋平面圖及地籍圖原件,以前購房時候的契稅完稅證和契稅完稅貼花、被繼承人死亡證明到房地產中心進行房地產繼承的登記了。
因為繼承房產涉及到了稅收的問題,房地產中心要求繼承人必須到被認可的專業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房產價值的評估。評估費的收取,國家有專門的標准,使用的差額定率累進來計費。這和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候採用的累進稅率原理很類似,也就是按照房地產價格總額大小劃分費率檔次,分檔計算各檔的收費,各檔收費額累計之和為收費總額。辦理繼承登記的時候,還需要繳納一些費用。包括100元的登記費、5元的權證印花稅、繼承房屋評估價0.05%的合同印花稅
③ 孫中山博愛基金會總部設在哪裡中國大陸有幾個孫中山博愛基金會分會台灣有幾個孫中山博愛基金會分會
孫中山博愛基金會總部在釣魚台裡面,
注冊地是香港:2014年8月
注冊地廣東省:2017年4月
發證機關:廣東省公安廳
主管:廣東省民政廳
活動范圍: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
④ 去宋慶齡基金會工作怎麼樣啊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⑤ 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在中國有嗎
有,我是聯絡員。如果您有問題可以發郵件給我。 [email protected]
⑥ 孫中山基金會香港委員會主席是陳健東先生嗎 北京還有辦事處嗎
這個我不太了解,不好意思!
⑦ 孫中山海外基金會是騙子公司嗎
孫中山國際扶貧基金會1180工程扶貧是真亊嗎?
⑧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歷史沿革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歷史沿革如下:
1906年,英國倫敦會與英美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了協和醫學堂,為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名為Union,即聯合之意,被雅緻地譯成中文,稱作協和。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協和醫學堂。隨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資金進行新校建設。
1916年,負責設計協和建築的柯立芝來華考察豫王府,決定設計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著宮殿式外觀的校園和醫院群建築。
1917年9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首任校長為Franklin C.McLean,
1919年10月開辦醫學本科,學制為八年制。
1920年開辦護士學校,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擔任護校校長。
1921年9月,新校建築完成。
1929年被國民政府教育部改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
1930年,協和醫學院獲中華民國教育部認可立案。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日處於戰爭狀態,其醫學院、醫院和護士學校相繼停辦。1942年初,協和醫學院被日軍佔領而被迫關閉。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醫學基金會與協和醫學院校董事會派代表從日軍手中收回全部校產,重建協和醫學院,並於1947年10月第一次復校。
1949年9月復稱北京協和醫學院。新中國成立後,該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學校停止招生。
1951年更名中國協和醫學院。
1954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57年並入中國醫學科學院
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協和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8年制的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辦。
1979年8月復校,校名改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
1982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4年學校成立了夜大學。
1985年改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簽署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協議。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大會暨揭牌儀式舉行。北京協和醫學院由中國教育部和衛生部雙重領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
2007年5月18日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關於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的通知》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鑒於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需要,有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這一的名稱。更名後,北京協和醫學院仍為獨立法人單位,原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
2017年9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8)孫中山基金會擴展閱讀: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資源:
學校擁有六所附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天津血液病醫院、南京皮膚病醫院),此外學校還擁有北京天壇醫院(與北京市共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醫院、煤炭工業部總醫院等教學醫院。
所屬醫院技術力量、學術水平雄厚,領先,是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它們和北京協和醫院一道,成為培養碩士生、博士生的臨床訓練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其中北京協和醫院以其專家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被國家衛生部指定為「全國疑難病症技術指導中心」之一,它所擁有的病案室與名教授和圖書館一起被譽為「協和三寶」。
北京協和醫院以及學校所屬的腫瘤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血液病醫院、皮膚病醫院和整形外科醫院都是國內相關領域居於領導地位的專科醫院,這些技術力量為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圖書館:
北京協和醫學院圖書館是歷史悠久,藏書豐富(>86萬冊)的醫學專業圖書館;協和自建校以來就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該院校圖書館歷史悠久、藏書豐富,2000年被指定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醫學分中心,也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衛生與生物醫學信息合作中心, 藏書以生物醫學書刊為主。
病案室:
協和的病案室保存有孫中山、梁啟超、張學良、宋美齡等名人的材料。協和注重對病案的系統管理和醫學生採集病史,寫好病案的培養。保存的近220萬冊病案,對疾病治療和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⑨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寫作特色
1、是斯諾寫的關於紅色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集。
2、真實地記錄事實的真相。作者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核對,以求獲得新聞第一手資料。
3、故事情節十分的突出,注重對人物的刻畫以及關注事件背後的個人魅力。
4、大量的戰地報道,在戰爭的背景中產生,采訪第一手資料,為公眾提供最新的戰爭概況。
5、體現了作者的家庭出身、教育層次、知識結構,文化背景等造就的獨特文風。
(9)孫中山基金會擴展閱讀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
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