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匯水單無信息,怎麼操作才能調出來
指外匯收款人將外匯賣給銀行,銀行按照外幣的匯率支付給等值的人民幣。凡未有規定或未經核准可以保留現匯的經常項目項下的外匯收入必須辦理結匯;凡未規定或核准結匯的資本項目項下的外匯收入不得辦理結匯。境內機構必須對其外匯收入區分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銀行按照外匯收入不同性質按規定分別辦理結匯或入帳手續。凡無法證明屬於經常項目的外匯收入,均應按照資本項目外匯結匯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結匯要求 國內單位取得以下的外匯收入的必須結匯,不能保留外匯。1.
出口或者先支後收轉口貨物及其他交易行為收入的外匯。其中用跟單信用證/保函和跟單托收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外匯可以憑有效商業單據結匯,用匯款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外匯持出口收匯核銷單結匯。
2.境外貸款項下國際招標中標收入的外匯。
3.海關監管下境內經營免稅商品收入的外匯。
4.交通運輸(包括各種運輸方式)及港口(含空港)、郵電(不包括國際匯兌款)、廣告、咨詢、展覽、寄售、維修等行業及各類代理業務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收入的外匯。
5.行政、司法機關收入的各項外匯規費、罰沒款等。
6.土地使用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入的外匯,但上述無形資產屬於個人所有的,可不結匯。
7.境外投資企業匯回的外匯利潤、對外經援項下收回的外匯和境外資產的外匯收入。
8.對外索賠收入的外匯、退回的外匯保證金等。
9.出租房地產和其他外匯資產收入的外匯。
10.保險機構受理外匯保險所得外匯收入。
11.取得《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的凈收入。
12.國外捐贈、資助及援助收入的外匯。
13.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其他應當結匯的外匯。
14.外商投資企業經常項目下外匯收入可在外匯局核定的最高金額以內保留外匯,超出部分應當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者通過外匯調劑中心賣出。
三.經常性項目結匯
1.對於境內機構等值5萬美元(含5萬美元)以下的貿易出口外匯收入,銀行可以先予以辦理結匯或入帳,並在結匯水單或收帳通知的出口收匯核銷專用聯註明相應的核銷單編號。
2.對於境內機構等值5萬美元以上的貿易出口外匯收入分別按以下規定辦理結匯或入帳,並在結匯水單或收帳通知上註明相應的核銷單編號。 (1)以跟單信用證、保函或跟單托收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收匯,銀行憑上述結算方式規定的有效商業單據和出口單位提供的與出口業務相應的出口收匯核銷單編號辦理結匯或入帳。
(2)對於等到值5萬美元以上經外匯局確定為"結匯信得過企業"以匯款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收匯,銀行可先結匯或入帳,事後憑收匯單位提供的加蓋海關"驗訖"章的出口收匯核銷單正本核對。 銀行須自結匯或入帳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通知收匯單位到銀行辦理有關核對手續。收匯單位須持收匯憑證及加蓋海關"驗訖"章的出口收匯核銷單正本自結匯或入帳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到銀行辦理有關核對手續。 (3)對於等值5萬美元以上非"結匯信得過企業"以匯款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收匯,憑加蓋海關"驗訖章"的出口收匯核銷單正本辦理結匯或入帳。 (4)出口項下預收貨款結匯或入帳,銀行憑經外匯局備案並蓋有"予收貨款章"的正本出口收匯核銷單和出口合同辦理。 3.境內機構非貿易及單方面轉移等其它經常項目下等值2萬美元(含2萬美元)以下的外匯收入,銀行可以先予以辦理結匯或入收。4.對於境內機構等值2萬美元以上的非貿易及單方面轉移等其它經常項目項下外匯收入,金額在等值2萬美元以上5萬美元(含5萬美元)以下的,銀行憑收匯單位提供的正本合同(協議)、發票等其它憑證辦理結匯或入帳;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收匯單位應持
『貳』 福特基金會的工作領域
基金會的工作重點在五個領域:
1、和平:促進國際間的理解,包括加強聯合國及其所屬國際機構;
2、民主:促進民主制度,包括維護思想自由、民權、反對集權以及改進公職人員的遴選和決策過程;
3、經濟問題:包括穩定高就業、經濟機會平等、改進勞資關系、更好地保持經濟生活中的自由與控制之間的平衡;
4、教育:包括澄清教育目標,消除阻礙教育機會平等的宗教和種族障礙,更有效地利用傳媒進行校外和成人教育;
5、對「人」進行科學研究:包括其價值觀、行為動機和失誤、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把這一研究成果充分用於民主生活的各個方面。
基金會與中國的關系可分為兩個部分:前期以資助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的研究和了解為主,後期即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直接與中國建立聯系,資助有關項目和機構。
該基金會最早介入中國的項目是1949年調查從大陸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識分子「難民」情況,並協助對他們的安置。 1959年到1970年,基金會對中國研究的資助達2300萬美元。根據基金會駐京辦事處的最新資料,自1988年1月在中國建立辦事處起至 2001 年 9 月,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總額為1.28億美元,項目包括城市扶貧、農村扶貧、人權與與社會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與文化、國際事務、項目支持等。
『叄』 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
福特基金會國際獎學金項目(IFP)旨在為有志之士提供深造機會,使他們通過學習在其所從事的相關領域或在其國家發展以及在促進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和社會公正等方面成為各地方各部門的領頭人。為了確保能從不同背景中選拔出合格的人才,國際獎學金項目將在有志於服務社會和社區工作的缺乏深造機會的社會群體中積極挑選候選人。
國際獎學金項目始於2001年,在全球的總投資約為3億美元,是福特基金會資助的最大的一個項目。福特基金會希望通過該項目深化其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對高等教育的投入。
福特基金會教育項目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水準。許多獲得福特基金會資助的人士已經並正在成為世界各地各部門的帶頭,他們將為建立全球性知識體系,其中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和藝術做出貢獻。
國際獎學金項目將繼承並發揚這一傳統。福特基金會堅信教育能幫助人們改善自身生活,同時也能幫助其他人共同尋求一個平等,公正的社會。
國際獎學金項目為每位受資助者提供最多3年的研究生學習的資助。受資助者選自於非洲,中東,亞洲,拉丁美洲和俄羅斯等地,福特基金會在這些地區也正在積極資助其它一些項目。 國際獎學金入選者資格的有效期為一年。如果入選者在獲得入選資格之後的一年內,外語水平仍然達不到所選學校的要求,或因某些原因最終沒能獲得所選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其入選資格則不再生效。
為了保持該項目與其在世界其他國家進行的目標一致,福特基金會國際獎學金項目在中國主要面向那些缺少深造機會的人群,例如:貧困人群,少數民族及婦女。
『肆』 福特基金會的國際獎學金項目是真是假
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等國際機構負責實施的國際獎學金項目在全球22個國家已經進行了五年。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共有168名來自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申請人入選,目前已有近40位入選者完成學業,獲得了學位,除個別學員正在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之外,其餘的人均已回國,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著。
國際獎學金項目旨在為那些長期在基層工作、缺乏機會的有志之士提供深造機會,其最終目標是通過教育改變那些缺乏教育與機會的地方社區,而基金會深信,只有那些土生土長、了解社區並對社區有親身感受的人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因此,國際獎學金項目是在有志於服務社會和社區的缺乏深造機會的社會群體中挑選候選人。所採取的方法是,通過公開競爭和聘請各方面的專家,從申請者中選拔出優秀人才,資助他們在國內外進行深造。這些人必須是通過實踐已經證明了其對地方社區的強烈的責任感,並且顯示出了其潛在的領導能力,同時,必須具備完成學業的能力尤其是較好的外語水平。
國際獎學金項目通常支持入選者攻讀碩士學位,極少數的人也可以攻讀博士學位。但入選者所選的學科和領域須符合基金會資助的目標,即促進民主價值觀、減少貧困與不公、促進國際合作以及提高人類成就。
國際獎學金項目2006年的申請工作已經開始,申請的截止日期是2006年 3 月 15日。該項目的網站(www.china-ifp.org) 提供詳細的相關信息,申請表可以從網上下載或復印。如有困難,可以發電子郵件向國際獎學金項目辦公室索取申請表,辦公室的電子信箱是:。申請者須將申請材料在2006年3月15日前寄到以下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車公庄西路甲19號華通大廈A座439室
國際獎學金項目中國辦公室
郵編: 100044
請注意:2006年度申請的截止日期是2006年3月15日(以當地郵戳為准)。國際獎學金項目(IFP)辦公室沒有委託任何中介組織,也不向申請人收取任何申請費用。
獎學金項目辦公室期待著更多的符合條件的優秀人士獲知這一信息並積極申請。
希望能幫到你
『伍』 福特基金會的教育基金
1951年,福特基金會成立了兩個機構:「教育促進基金」和「成人教育基金」。1951—1953年的兩年中就撥款1億美元。 「教育促進基金」的創意來自曾任芝加哥大學校長22年的哈欽斯,當時他是福特基金會的兼職主任。哈欽斯不但是著名教育家,還是思想開放的教育改革家。在他影響下,這一基金不僅促進教育還致力於改革 美國教育。從其經費用途可見其思想:1951—1954年,2800萬美元 用於教育,其中1100萬美元用於給中學教員的獎金,不是資助研究項目,而是給他們一年帶薪休假,由他們自由決定這一年如何用於提高自己作為教師的素質——進修、旅遊或其他方式均可。另外1700萬美元用於一項5年革新計劃。哈欽斯認為,美國教師的通病在於教學技巧多於知識而知識面又太狹窄,僅限於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加強一般人文教育。這項計劃的內容是:在師資 培養方面改變傳統師范學院的做法,先讓學生上4年大學普通文理科的基礎課程,第5年進行教學專業訓練,邊學習邊到學校實習,類似醫學院的最後一年。基金 會的捐款就是用於最後的一年,或補助無力支付學費的學生,或補助接受實習的學校。這項計劃當時在教育界頗有爭議。因為它反映了與實用教育相對立的「通才教育」思想,有人批評它為「倒退到18世紀」。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它也正好符合當時因戰後出生率陡增而師資缺乏的需要。根據這一計劃,非師范畢業的普通 大學生只要經過一年培訓也可任教師。「5年計劃」的內容還包括每年資助幾百名智力超常的中學生跳過最後兩級直接升入大學。這剛好又是哈欽斯的因材施教思想 與當時實際情況的結合:美國當時中學人滿為患,而大學卻因徵兵制而缺少生源。
基金還資助其他的一些教改實驗項目,例如給一個地方的教育 委員會30萬美元,研究如何增進公立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幾十家大學對其行政管理和教學目標作一調查,研究中學的最後兩年如何與大學的頭兩年相銜接;給 一批中學教師配備課堂助手分擔事務性工作,以便提高每個教師能管理的學生人數(這也是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等等。還有一項值得一提的項目是,研究學校 內取消種族隔離問題。在50年代初把這一問題提上日程是相當先進的。下面還要談到,福特基金會對種族問題比較關心,這也一直是它的特點。 該基金的宗旨為,培養「能夠有頭腦地參加自由社會的成熟、明智、負責的公民」。在這一項目下,1951—1955年共花去2500萬美元,其中1/3用於發展電視廣播教育,2/3捐助各式各樣的被認為與成人教育有關的組織、機構、活動、資料等。基金資助的討論會完全不同於通常理解的傳授某種知識和技能的補習班,而是有點類似政治學習討論會。收到最慷慨的一大筆資助的組織是「美國政治教育基金會」,其工作之一是組織世界政治討論會。這討論會據說是為了讓普通公民的業余時間用在嚴肅有用的追求上,而遠離無聊的娛樂節目。這一項目究竟成績如何,幾乎無法評估。1955年以後,福特基金會改變了做法,把對廣播電視教育的資助收回直接管理,大大減少對各種分散的討論會的資助。「成人教育基金」遂逐漸淡出。
以後的歷屆會長仍繼續以教育為重點,甚至認定福特基金會就是一個教育基金會,並且也是普及與提高並重,根據其會長的認識輪流突出重點。60年代特別重視培養師資,撥巨資給60多家學院作為師范學生的獎學金,以加強師范教育,同時給幾十家大學提 高教學質量。福特與卡耐基基金會還聯手成立「全國優秀獎學金基金」,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學獎學金項目。另外,還建立了教學設備實驗室,專門從事實驗和設計各種新的學校設備和教學工具,卓有成效。
『陸』 福特基金會的中國狀況
為美 *國 中 情* 局 在中*國的*特 務 * 機* 構,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對我國*的政* 治進版 行*干*預,國* 人*需 警 醒*!!堤權 防 美*國佬的* 顏色革*命!*
『柒』 結匯的結匯要求
國內單位取得以下的外匯收入的必須結匯,不能保留外匯。
1.出口或者先支後收轉口貨物及其他交易行為收入的外匯。其中用跟單信用證/保函和跟單托收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外匯可以憑有效商業單據結匯,用匯款方式結算的貿易出口外匯持出口收匯核銷單結匯;
2.境外貸款項下國際招標中標收入的外匯;
3.海關監管下境內經營免稅商品收入的外匯;
4.交通運輸(包括各種運輸方式)及港口(含空港)、郵電(不包括國際匯兌款)、廣告、咨詢、展覽、寄售、維修等行業及各類代理業務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收入的外匯;
5.行政、司法機關收入的各項外匯規費、罰沒款等;
6.土地使用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入的外匯,但上述無形資產屬於個人所有的,可不結匯;
7.境外投資企業匯回的外匯利潤、對外經援項下收回的外匯和境外資產的外匯收入;
8.對外索賠收入的外匯、退回的外匯保證金等;
9.出租房地產和其他外匯資產收入的外匯;
10.保險機構受理外匯保險所得外匯收入;
11.取得《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的凈收入;
12.國外捐贈、資助及援助收入的外匯;
13.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其他應當結匯的外匯。
14.外商投資企業經常項目下外匯收入可在外匯局核定的最高金額以內保留外匯,超出部分應當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者通過外匯調劑中心賣出。
『捌』 福特基金會的社會改良
社會改良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弱勢群體,緩解貧困當然是題中之義。不過把治理城鄉貧困問題作為其常年的優先項目之一的基金會並不太多,福特是少數之一。福特基金會最早於50年代提出「社區發展」和「灰色區域」項目, 大力開發關於青少年犯罪、老年和城市貧民窟問題的研究工作,並協助市政府研究和實施城市改造計劃,於1961—1965年在美國5座城市——奧克蘭、紐黑文、費城、波士頓、華盛頓——和北卡羅來納州實施。所謂「灰色區域」,是指介於郊區和鬧市區之間,通常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聚居的地區。這是一項綜合 治理計劃,該計劃試圖示範一種治理城市貧民窟的新方法。它試圖推動地方政府和私人聯合組成某種機構,進行實驗性的社區行動。每項計劃包括從學齡前開始的教 育、職業教育、少年犯罪教養班、法律服務、包含健康、家庭、青年就業等項咨詢服務的居民中心,還特別爭取被服務對象參加工作。福特基金會為此共出資 2000萬美元。這一計劃中的許多創意後來為60年代約翰遜的「向貧困開戰」計劃所吸收,同時也推動了大學和學術界對城市貧困人群和少數族裔問題的研究。 1964年底約翰遜政府成立經濟機會辦公室負責「向貧困開戰」計劃,福特就撤出了。
基金會的「挑戰貧困」計劃不斷研究、跟蹤變化中的貧困性質,並隨著需要的變化而轉移重點。80年代初開始從城市發展到農村,因為南方農村由 於傳統製造業式微,農業生產下降而貧困化,有可能出現向城市的移民潮,基金會及時注意到這一問題,並研究對策。在農村的工作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歸納為「生活、就業和創收」, 另一部分是更為治本的農業改進和水土治理。1986年,基金會任命了一個專家組,對前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評估,並對今後的工作提出建議,結果形成了7大冊 報告書,統稱《80年代中期報告》(以下簡稱《中期報告》),其中關於扶貧工作占據了最大的篇幅。
《中期報告》首先肯定把扶貧作為持續的優先目標的必要性,因為這是美國的頑症,據統計,美國在任何10年期間總有1/4人口曾處於貧困之中;同時福特基金會由於實力雄厚,是少數能夠多少對改變現狀作出成績的基金會之一。1986—1987年的兩年間,用於城市扶貧項目的預算是6590萬美元,農村為1370萬美元。與1982—1983年的兩年相比,城市增長了57%,農村增長了4.5倍。從1982—1986年的四年中,用於城鄉扶貧的預算占基金會總預算的40%,這還不包括列入其他項目下。但實際與扶貧有關的預算,例如教育、人權和單項資助。此外,基金會還促進了對一些社會問題政策的辯論,並影響了政策的明朗化,例如少女懷孕和福利制度改革等問題。在政府對 某些與扶貧有關的項目大幅度減少預算時,福特基金會的做法吸引了其他基金向這些項目投資,例如社區經濟發展、法律服務等。因此,在這方面,福特起了帶頭作 用,表現在三個方面:長期承諾;把這一主題放在公開日程的顯著地位;影響他人(榜樣作用)。
在具體做法上,福特基金會有一些創新,主要是鼓勵和支持其 他投資者參與社區扶貧工作。一種形式是資助成立或支持已有的各種「社區開發公司」,吸引投資,激活經濟。這些公司的業務內容有:改造城市貧困社區;對開發性和服務性項目進行投資,例如對城區低收入住宅的開發 投資;建立社會福利研究機構。基金會還對這些公司提供金融和管理方面的咨詢。另一種形式是在企業和有關項目中充當中介者。總的思想是,使有關投資者在扶貧 的同時也能得利,同時促使經濟繁榮,社會進步。
體現帶頭作用的另一工作就是研究問題,稱為「創知」工作。就是不斷根據形式變化提出問題,組織專題討論或資助專家學者進行研究,以便選擇恰當的重點,使扶貧工作事半功倍而有長遠效應。
在80年代的具體項目中有兩大重點值得一提,都與從尼克松到里根削減福利經費有關。
① 青年就業問題。從在校生做起,舉辦與就業相聯系的訓練班,在校外則支持社區與政府機構舉辦這類訓練項目。5年中每年為此花費10億美元,受益青年達75萬人。
② 貧苦婦女兒童健康問題。這是社會中最弱的群體,而又與 社會的長遠發展關系重大。實際上這一領域從50年代起就是福特的關注點之一,不過在70—80年代政府大幅度削減福利中,這一群體受害最大,其嚴重性更加 突顯出來,所以成為福特80年代特別關注的重點。此項計劃統稱為「兒童生存/貧困婦女與兒童公平起點」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計劃生育、婦女在家庭 中的權利與健康的關系、幼童(3歲以下)生存與公平起點。具體做法是先建立少數社區的示範工作站,與志願人員或團體合作,派工作人員幫助貧困婦女提高家庭 地位,懂得運用醫療服務提高防病意識,保護兒童健康,然後收集資料,總結經驗,加以推廣。5年中用於該項計劃國內部分共計2100萬美元。
此外還有特殊幫助對象如懷孕少女、南方農村的貧苦婦女、貧困地區的嬰兒、失學兒童等。 社會改良與種族問題,特別與黑人問題分不開。這是福特基金會長期關注的核心之一。五六十年代正是種族問題尖銳化和民權運動高漲之時,因此基金會在推進種族平等方面態度比較鮮明,工作也做得較多。在1950年的工作 方針中就強調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嚴重性,明確以此為工作重點。在各大基金會中它直接用於反對種族歧視和黑人福利的撥款遙居榜首,從50年代到60年代末不 到20年間總數達25億美元。其中突出的是支持「有色人種協進會法律辯護和教育基金」的活動,主要是保證黑人在登記選舉、就業、居住和司法管理方面有平 等的機會。這一資助延伸到墨西哥裔美國人和美國本土人(即印第安人)及婦女等。此外還關注國外的種族歧視,長期支持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支持巴西非洲裔人 的平等權利以及亞洲爭取憲法更加公開地對待少數族裔問題的運動。
教育方面,1956年一次性撥巨款資助全國各本科大學、醫學院和醫院,盡管不是專為黑人,但全國60家黑人院校都受到資助。
福特基金會對民權運動間接和直接的資助,比較突出的有:
1953年正當麥卡錫主義猖獗之時,資助「共和國基金」(一個民權組織)1500萬美元,用以維護公民自由權,特別是黑人的權利。 50年代資助南方教育報告服務社,每年對教育方面取消種族隔離的進展情況作出調查報告,這項工作對推動南方有關機構解決種族隔離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1962年基金會董事會在一項決議中進一步明確要擴大 有關支持黑人履行選舉權,實行一切種族在教育、就業、住房、娛樂、社交和政治方面機會均等的工作。60年代後期更加直接支持黑人爭取政治權利的活動,通過 一些組織支持黑人捍衛選舉權、培養青年黑人政治活動家等。 1968年,出資數百萬美元在華盛頓建立了一個「社 區改革中心」,宗旨是推動全國各城市成立強有力的社區組織以「提高窮人決定自己命運的呼聲」;與此相聯系,成立了一個游說組織——「社區事務委員會」。由 於華盛頓的貧窮地區實際上黑人占絕大多數,這一項目實際的幫助對象也是黑人。 由於這一系列被認為「激進」的活動介入了政治,引起了白人 保守派的反對。50年代和60年代都有國會調查基金會的事件,福特首當其沖。1968年遭到第二次國會調查(罪名之一是資助黑人競選)之後,基金會又於 1971年大張旗鼓地宣布出資1000萬美元以6年為期用於資助一批黑人高等院校。各方對此舉的評論不一,有的認為是基金會的反擊,表示繼續支持黑人;有 的認為是妥協,說明回到教育,退出政治。1968年董事會第一次吸收一名黑人,改變了大基金會清一色為白人的歷史(現在不少基金會的領導機構都已有黑人, 不足為奇)。
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基金會的資金也相應增加。福特 基金會除繼續原來的領域外,還開拓了一些新的領域,其中有宗教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傳媒在公民和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還有一些組織得到長期捐款,與扶貧和少 數民族有關的有:「關心非洲裔組織」),「人力示範研究公司」,美國公民權利聯盟等。此外,有幾筆一次性的大額捐款也是這一時期的特殊項目,它們是:
5200萬美元給北卡社區自助中心。該中心與全美聯邦國家抵押協會合作致力於增加低收入和少數民族家庭的住房擁有率。這筆款項中的200萬美元用於對這項計劃實施10年的成績評估。 2600萬美元用於資助「畢業夢想成真」 計劃。這是一項成功的公立學校改革項目,先在休斯頓開始,後來推廣到美國其他地區。在考試成績提高、學校氣氛改善、高中畢業率增加、十幾歲學生 懷孕率減少和升學率提高等方面成績顯著。基金會准備資助將這一計劃擴大到6個城市10萬名學生。參與合作的機構有其他公益組織,也有聯邦政府。 900萬美元用於支持對「肯定性行動」的結果的研究和對話,並研究幫助發言權較少的群體的其他途徑。這個問題對美國仍然很重要,因為在各方面 的生活中,膚色、性別的區別還很明顯。 另外還有一個與扶貧無直接關系,卻與社區文化有關的4000 萬美元「匹配」贈款項目,捐給全美國28個藝術文化團體,包括戲劇、舞蹈、詩歌、博物館及其他領域。這些團體都表現出特殊的創新精神,其中大部分接受者是 第一次接受福特捐款,並願同時為新的工作積極籌款。這一項目為期5年,接受團體在這期間進行合作,交流經驗和技術。驅使福特基金會做這件事的原因是意識到 文化機構對美國的思想生活、表達自由和社區活力極為重要。
僅2000年一年,福特基金會對「和平與社會正義」項目的 撥款就達8000萬美元,支持全世界的人權活動,其中2600萬美元用於少數族類的權利和種族正義,700萬美元用於難民和移民的權利,800萬美元用於 婦女權利。另外還有1400萬美元用於支持原來的有色人種協進會和墨西哥裔人的法律教育基金,進行有關「肯定性行動」的訴訟和爭取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玖』 簡單的說,什麼是結匯要簡單!
樓上的好長啊,結匯簡單說就是保稅區、港澳台或國外的錢款結算成RMB轉入專你的帳戶
如果你屬有外幣帳戶的話國外錢款直接進入你的外匯帳戶,不結匯也能對外支付,但這個帳戶一般有上限,比如說50萬USD,超過這個上限銀行要你結算掉一些外匯,否則再有錢款到這個帳戶你將暫時收不到
如果你沒外幣帳戶的話每筆國外錢款都要強制結匯成RMB,不結匯就無法到你的帳戶使用,當然也不能提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