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基金分紅的
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日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㈡ 如何利用換手率指標選擇基金
辨險識財認為,要從以下三點去考慮:
(1)結合不同的市場環境
在不同內市場環境中,不同風格的基金優勢也不容盡相同。
如果在行業輪動較快,個股表現活躍的環境中,換手率高的基金總體來看更具優勢,因為這一類基金更傾向於通過波段操作以及把握市場熱點來提高基金的收益水平。
但是在震盪下行的市場環境中,這一類基金的表現可能不如那些換手率較低的基金,因為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高換手率的基金頻繁進行調整,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均會增加。
(2)長期投資還是要選低換手率
對傾向於長期投資的基民來說,低換手率的好基金其實更值得關注。因為低換手率的基金往往更重視選股,長期來看確定性更高、容易拿得住。
相比之下,高換手率的基金則偏向趨勢擇時和風格輪動,業績表現受管理人能力和市場環境影響較大。在行情波動時,持有的基民們也容易因為心理壓力做出不理智的選擇。
(3)警惕高換手率、業績表現落後的基金
這些基金可能會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基金經理沒有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標桿,隨波逐流,追漲殺跌。
二是可能該基金面臨著一定的流動性風險,持續高換手率可能是因為受申購贖回的沖擊,被動買賣股票導致的。
㈢ 幫忙推薦幾個基金
中國銀行銷售的嘉實基金,友邦華泰盛世,易方達基金都不錯,在你充分了解什麼是基金後再進行購買.
建議你先到或這兩個網站上看看,先學習有關知識.
理性投資基金的注意事項與投資建議
基金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或者作為一個行業,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現階段,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高額回報,使一些投資者忽視了基金背後的投資風險,給基金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埋下了隱患。所以,廣大投資者應該從歷史經驗出發,以客觀的角度和辯證的思維去冷靜地審視和認識基金產品與基金行業。
應當注意的要點有:
一是了解基金產品。證券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託管人託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法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規避個股的風險,同時分享投資的成果。基金投資者依其所持基金份額的多少享受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同時也要承擔投資虧損的風險。證券投資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也不同於債券,投資者投資證券投資基金,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也可能損失本金。
基金分許多類別,選擇不同類的基金要承擔不同的風險,也獲得相應的收益。一般來講,獲取收益的可能越大,承擔的風險也越大。按照投資對象的不同,我國的基金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基本類型。就風險而言,股票基金的風險最高,混合基金次之,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最低。按照投資理念的不同,可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主動型基金是一類力圖超越大盤表現的基金。被動型基金則不主動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並且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作為跟蹤的對象,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數型基金。相比較而言,主動型基金比被動型基金的風險更大,但取得的收益也可能更大。
二是了解基金行業歷史。證券投資基金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在證券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世紀40年代以後,各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
我國基金發展的歷史起源於1992年,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起源於1998年3月。盡管我國規范基金的歷史並不長,但是在這9年中,從1999年「5.19」行情、2001年6月上證指數2245的高點,到2005年7月上證指數998的低點,基金業也隨之經歷了多次起伏跌宕。我國基金發展的歷史再次證明了:基金是長期投資理財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機炒作的發財工具。
1998年我國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根據對這5隻基金的統計,從1998年基金成立到2007年1月12日,它們的凈值平均累計增長366.55%。最近,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尋找1998年基金興華初始投資者活動中,發現當初初始投資者31萬多名中有6萬多人一直持有到2006年11月底,他們的累計收益回報率超過380%,若繼續持有到今年1月中旬,收益率可達440%。在看到長期投資基金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許多在市場中追漲殺跌的盲目入市的投資者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在2001年6月上證指數處於2245點附近入市的投資者,隨著指數下跌到2002年1月25日的1451點,其持有的基金資產凈值也下跌了19.18%。再考慮到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因素,有相當一批投資者的損失超過40%。2002年1月已成立的33隻封閉式基金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復到前一輪下跌前的凈值,期間經歷了24個月左右的時間。另外,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下跌了42.69%。29隻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這部分基金從2005年6月3日開始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補回前一輪下跌的損失,期間經歷了8至9個月時間。
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賺不賠的金融產品。上述統計數據表明,以投機的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得到的往往是重大的投資損失。
三是了解投資基金的特點與風險。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廣大投資者投資基金產品和分流儲蓄並非壞事,它有助於緩解銀行經營壓力、幫助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降低我國金融結構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居民在近階段豐厚回報的誘惑下,把預防性儲蓄也投資到高風險資本市場中去,肯定是不可取和不理智的行為。因為,這類資金的入市動機是出於賺錢效應,是贏得起、輸不起,缺乏抗風險能力的資金。在當前社會保障體制還不夠健全完善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大規模入市,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穩定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還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因素。所以,我們建議當前投資者應該重點防止以下三種錯誤觀點,避免投資損失:
錯誤觀點之一:把基金當儲蓄。把原來「養老防病」的預防性儲蓄存款或購買國債的錢全部用來購買基金,誤以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儲蓄。
錯誤觀點之二:靠理財來發財。由於2006股市大盤持續上漲,2006年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50%以上,其中不少股票型基金回報率超過了100%,所以把火熱的行情當作「常態」看待,一味地堅信購買基金包賺不賠,忽視投資基金的各種風險。
錯誤觀點之三:把投機當投資。僅僅關注投資收益,非理性地判斷市場趨勢,助長強烈的投機心理,完全忽略資本市場和基金產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本質特點。
因此,新入市的基金投資者一定要掌握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做明白的基金投資者。
一般來講,決定基金業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資產配置。投資資產配置中股票的比例越高,其承擔的風險越高,收益也可能越大。如2006年在市場上漲的行情中,滬深300指數上漲121.02%,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漲121.4%,開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漲112.46%,開放式債券型基金僅上漲20.92%。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場下跌的行情中,上證指數下跌42.69%,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開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74%,開放式債券型基金僅下跌4.79%。
第二,市場大勢表現。衡量市場漲跌的指標是比較基準的變化。多數基金業績隨市場變化而變化,潮起潮落,水漲船高。能夠很好擬合比較基準,並保持風格穩健的基金才是質地優良的基金。
第三,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合理戰勝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為基金持有人做出更多貢獻。
第四,交易成本的控制。基金交易,特別是開放式基金交易,每次交易都有約1%的交易成本(開放式貨幣市場基金除外),這些成本要從基金資產中提取。把基金當作股票來操作,甚至「打短線」似的頻繁買賣都會加大交易成本。
第五,注意防範基金管理機構和基金代銷機構的道德風險。
股票
㈣ 依據什麼的不同可以將基金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轉自 保羅時報 共同基金知多少(五)主動vs被動
了解投資基金所需的各項成本後,部分投資人可能會想,是不是費用愈低的基金愈好呢?答案是「不一定」,就像上次提到的「沒有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基金收費的高低是基金管理公司依照其操作成本來計算的,所以投資人在比較基金費用時,應該要以同類型基金為比較基礎。而除了根據先前在《共同基金知多少 (三)認識基金家族》中介紹的各類型基金外,讀者也需考慮《保羅時報》將於本篇介紹的基金管理方式。
主動式管理(Active Management)
主動式管理相信基金績效可以擊敗大盤,因此積極操作投資組合並以超越大盤表現為目標。
主動式管理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其操作原則為利用市場無效率性買進價格被低估的金融證券,或是作空價格被高估的金融證券,細部的操作手法又會依不同基金管理公司或不同基金經理人而有所差異。
雖然各基金的操作手法不同,但基本上,主動式管理是透過基本面分析或技術分析等證券分析工具以觀察包含本益比(P/E Ratios)和市盈率與增長比率(PEG Ratios)等數據,並極度仰賴基金經理人的選股及選時能力。
由於主動式管理強調「主動」,因此採用主動式管理的基金也會因頻繁進出市場而曝露在較大的風險之下,但就如同投資基本准則「期望報酬愈大的投資,風險也愈大」,主動式管理的信徒,在期望獲得高報酬的情況下,也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度。
令人失望的是,根據數據,主動式管理基金成功打敗大盤的機率並不高,這也是近幾年來打著被動式管理旗幟的基金會風行全球的主因之一。
被動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
被動式管理為主動式管理的相反。被動式管理不認為基金績效可以超越大盤,「不能打敗它,就復制它」的想法油然而生。指數基金即為被動式管理的代表,而近年來熱門的ETF更是採用完全被動式管理來操作。
被動式管理信奉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證券市場已充分反映所有信息,一動不如一靜。不同於主動式管理積極操作投資組合,被動式管理選擇復制大盤指數,且為了盡量貼近大盤,除非是追蹤的指數成分股有改變,否則基金經理人不會於市場頻繁進出。
由於被動式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很少變動,因此基金所需支付的證券經紀費也會較主動式管基金減少許多,這也使得被動式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費較主動式管理基金便宜,成為被動式管理基金吸引投資人的另一個特點。
根據數據,被動式管理基金的表現勝過大部份的主動式管理基金,再加上低廉的管理費,也難怪被動式管理基金會成為近年來熱門的話題商品。
㈤ 基金定投與一次性投入有什麼差別
1、兩者要求的投資能力不同:進行一次性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擇時。擇時就意味著,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等到一個機會,但也許經過千挑萬選,最終投資在了山頂或下跌的半山腰,風險很大。而基金定投,則淡化了擇時的作用,對人的投資能力相對要低很多。
2、兩者的資金來源不同:一次性投資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比如過往的儲蓄積累、年終獎等。普通的投資者大部分為工薪階層,資金來源是有規律的,按月將工資的一部分投入定投基金,十分符合普通投資者的資金來源節奏。
3、原則不同:基金定投不在乎過程,只重結果,賬面虧損無所謂,贖回時賺錢就好。如果進場後一直跌,一定要沉得住氣,等待上漲的機會到來。一次性投資買入原則為買跌不買漲,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並且分批進場,切勿一股腦熱直接扔十萬幾十萬進去。
(5)主動基金管理人擴展閱讀:
基金定投注意事項:
1、基金定投適合長期理財目標的投資,兩年以內的短期投資不太適合。
2、定投的基金數量不宜過多。通常500元左右1隻基金即可,最多4-5隻。太多了過於分散,太少了非系統性風險較大。
3、設定好基金定投計劃,並不等於就一勞永逸,要對資本市場和基金品種進行跟蹤。如果發現組合中的主動型基金的業績表現在連續兩個季度都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要考慮換成其它基金品種。如果沒專業或者時間不夠,可以考慮藉助展恆理財這樣的第三方理財顧問公司的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金定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次性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資
㈥ 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夠注銷登記嗎
您不想要了可以賣,只需要配合就可以了!
㈦ 基金主動管理 通道業務的主要區別 是否有基金管理人
1、基金通道和有限合夥基金的區別是基金贖回通道費用的高低。
2、基金通版道說的是
基金子權公司給一些機構提供的交易渠道,因為基金公司這方面會從券商處得到,基金子公司做這項業務就是賺個中介費。
3、有限合夥基金的融資通道費用相比信託較低,比如一個企業的總融資成本在16%至20%之間,做成信託的通道費用就在3%到7%之間,而有限合夥的融資通道費則靈活很多,如果項目風控同樣的情況下,客戶能享受更多的收益。
㈧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是什麼意思
1、基金決定人不同:主動型基金選擇行業、選擇個股都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版理來進權行決定的。而被動型基金在選擇行業和股票的時候,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不會參與。2、買賣費用不同:主動型基金的管理難度比被動型基金高,因此基金管理費也比較高。
㈨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的區別
1、基金決定人不同:主動型基金選擇行業、選擇個股都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來專進行決定的。而被屬動型基金在選擇行業和股票的時候,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不會參與。2、買賣費用不同:主動型基金的管理難度比被動型基金高,因此基金管理費也比較高。
㈩ 基金主動管理 通道業務的主要區別 是否有基金管理人
不到一年時間,近三分之一的信託公司就已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份,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以來,信託公司扎堆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目前已經有21家信託公司,至少23家信託專業子公司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本市場正為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所重視,促使信託公司積極備案,一些信託公司亦藉此逐步提升其證券投資主動管理能力。
信託公司扎堆備案
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21家信託公司備案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這其中,既有華潤深國投、雲南國際信託、外貿信託等傳統證券投資業務「大戶」,也有四川信託等證券投資「後起之秀」。從備案時間來看,萬向信託在去年10月23日完成登記,成為第一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託公司,此後陸續有一些信託公司進行登記,特別是今年二季度後,就有14家信託公司扎堆備案,單在7月份就有5家信託公司進行備案。除此之外,據相關研究人士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23家信託公司旗下的私募子公司完成備案。
某備案的信託公司研究人士認為,目前信託公司以及信託公司旗下的私募子公司扎堆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一個大的邏輯是資本市場越來越受到信託公司的重視。實際上,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因素影響,信託公司傳統的房地產信託、政信合作等業務愈發難做,不少信託公司甚至陷入兌付危機的泥淖,而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走牛則為信託公司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彼時,多家此前較少從事證券投資業務的信託公司公開表示,在2015年,資本市場將是其最為重要的業務方向之一。
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證券投資信託規模為2.23萬億元,同比增長79.84%,證券投資亦因此超越金融機構成為資金信託的第三大配置領域。對此,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認為,得益於「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靈活經營體制,信託業對2015年一季度的牛市行情做出了預判和靈活調整,增加了證券投資類產品的發行。
對於資本市場的重視使得信託公司密集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但備案之後,不同的信託公司卻反應不一。一家已備案的信託公司相關人士坦言,其公司備案更多的原因是「跟風」,所以目前並沒有進一步的計劃。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後,信託公司通過發行契約型私募基金或有限合夥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操作更為靈活,在監管方面更為寬松。具體而言,通過上述方法開展業務時,可以不用受到相關信託業務的監管約束,進一步擴大投資范圍,同時無須佔用信託公司的凈資本、不用繳納信託行業保障基金,降低信託公司展業成本。此外,通過上述方式發行相關產品,可以避免在企業定增或者轉板時因信託計劃而導致定增限制或者信託計劃持股無法上市。實際上,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備案的信託公司發行了契約型基金和有限合夥基金。
不過,該人士也坦言,在目前監管格局下,備案信託公司通過上述產品形式以避開現有規定,仍需與銀監機構提前溝通。也正因為如此,在一些信託業內人士看來,通過信託子公司備案或是更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