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大盤這么高,新基華夏全球精選值不值購買
研究機構看好華夏全球精選基金
2007年09月26日 05:30
經證券時報社授權,全景網獨家全權代理《證券時報》信息登載業務。本頁內容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或在非全景網所屬伺服器建立鏡像。欲咨詢授權事宜請與全景網聯系(86755-83247179、83990201、[email protected])
--------------------------------------------------------------------------------
證券時報記者李清香
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將於9月27日起在全國發行,在其發行進入倒計時的日子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服部門一片忙碌,不僅電話接入量是平時的6到7倍,而且一大早就有許多老的基金投資人前來咨詢新基金情況。除了個人投資者的熱情,研究機構對華夏全球精選基金也頗為看好。
聯合證券冶小梅:
強強聯手的「夢之隊」
聯合證券冶小梅認為,A股市場在充裕資金洪流下,估值水平已處於全球股市的高端,中國基金投資走出去是明智之舉。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的組合構建由華夏基金和普信集團共同完成,雙方各自派出了團隊中最出色的基金經理上陣,堪稱強強聯手的「夢之隊」。
華夏基金公司現有20人的股票分析師團隊和12人的股票基金經理團隊,旗下投資國內A股的華夏大盤精選、華夏紅利等基金都位居同類型基金前列。普信集團(T.Rowe Price Group.Inc)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擁有長達70年的經驗,專注股票投資,管理資產總額為3800億美元,是世界十大上市專營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該公司旗下基金中65%都獲得晨星4星以上評級,而同行公司這一比例不過30%。
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的投資小組成員包括Robert.Gensler、楊昌桁和周全。外方投資負責人Robert.Gensler,斯坦福大學MBA,有24年的全球投資經驗,現任普信集團全球股票投資組合基金經理,以及全球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Robert管理的T. Rowe Price媒體電信基金過去十年的年均收益為17.83%,過去三年的年均收益為30.26%,在晨星同類基金中業績排名第一。基金經理由楊昌桁和周全共同擔任。楊昌桁具有10年以上的境外證券市場投資管理經驗,曾在荷銀投信、英國怡富證券投研部等任職,2000年榮獲台灣台北金融發展研究基金會頒發的「傑出基金金鑽獎」。周全具有7年以上中國證券從業經驗,曾任華夏基金交易主管,現任華夏基金行業研究員。
冶小梅介紹說,根據聯合證券金融工程部所做的的模擬,如果構建一個由50%A股和50%QDII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就可以有效規避A股下跌風險。而強強聯手,致力於網盡全球牛股的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則是不錯的QDII選擇。
國泰君安於洋:
基金投資全球價值凸顯
國泰君安研究所於洋的報告認為,從趨勢上看,全球化的投資將來必然變成基金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將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備選的重要投資品種。全球化投資應該以穩健投資為主,平衡風險應該是主要的投資目標之一。華夏全球精選基金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運作程序,這是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穩健運作的保證。華夏全球精選基金投資於全球股票市場,在當前A股市場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基金投資全球價值凸顯。華夏基金及其外方投資顧問普信集團突出的投資管理能力是華夏全球精選基金投資運作的堅實依託,而華夏全球精選基金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運作程序,是該基金穩健運作的保證。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直接投資全球股票是最大看點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金融創新部的研究報告指出,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直接投資全球股票是最大看點。
投資地區范圍和投資標的范圍而言,華夏全球精選基金是最自由的QDII基金。除了持有與中國證監會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國家或地區的證券資產以外,還可以持有其他國家或地區證券市場掛牌交易的證券資產。華夏全球精選基金主要投資標的是股票,但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包括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如銀行存款、短期政府債券等貨幣市場工具,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住房按揭支持證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固定收益類證券,在證券市場掛牌交易的普通股、優先股、全球存托憑證和美國存托憑證、房地產信託憑證等權益類證券,以及基金、結構性投資產品、金融衍生產品和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天相認為,作為第一隻直接投資於全球股票市場的QDII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均將受到更高的挑戰和驗證。基於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突出的投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風險控制意識,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的表現值得投資者拭目以待。
2. 幫忙推薦幾個基金
中國銀行銷售的嘉實基金,友邦華泰盛世,易方達基金都不錯,在你充分了解什麼是基金後再進行購買.
建議你先到或這兩個網站上看看,先學習有關知識.
理性投資基金的注意事項與投資建議
基金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或者作為一個行業,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現階段,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高額回報,使一些投資者忽視了基金背後的投資風險,給基金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埋下了隱患。所以,廣大投資者應該從歷史經驗出發,以客觀的角度和辯證的思維去冷靜地審視和認識基金產品與基金行業。
應當注意的要點有:
一是了解基金產品。證券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託管人託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法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規避個股的風險,同時分享投資的成果。基金投資者依其所持基金份額的多少享受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同時也要承擔投資虧損的風險。證券投資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也不同於債券,投資者投資證券投資基金,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也可能損失本金。
基金分許多類別,選擇不同類的基金要承擔不同的風險,也獲得相應的收益。一般來講,獲取收益的可能越大,承擔的風險也越大。按照投資對象的不同,我國的基金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基本類型。就風險而言,股票基金的風險最高,混合基金次之,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最低。按照投資理念的不同,可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主動型基金是一類力圖超越大盤表現的基金。被動型基金則不主動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並且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作為跟蹤的對象,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數型基金。相比較而言,主動型基金比被動型基金的風險更大,但取得的收益也可能更大。
二是了解基金行業歷史。證券投資基金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在證券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世紀40年代以後,各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
我國基金發展的歷史起源於1992年,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起源於1998年3月。盡管我國規范基金的歷史並不長,但是在這9年中,從1999年「5.19」行情、2001年6月上證指數2245的高點,到2005年7月上證指數998的低點,基金業也隨之經歷了多次起伏跌宕。我國基金發展的歷史再次證明了:基金是長期投資理財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機炒作的發財工具。
1998年我國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根據對這5隻基金的統計,從1998年基金成立到2007年1月12日,它們的凈值平均累計增長366.55%。最近,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尋找1998年基金興華初始投資者活動中,發現當初初始投資者31萬多名中有6萬多人一直持有到2006年11月底,他們的累計收益回報率超過380%,若繼續持有到今年1月中旬,收益率可達440%。在看到長期投資基金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許多在市場中追漲殺跌的盲目入市的投資者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在2001年6月上證指數處於2245點附近入市的投資者,隨著指數下跌到2002年1月25日的1451點,其持有的基金資產凈值也下跌了19.18%。再考慮到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因素,有相當一批投資者的損失超過40%。2002年1月已成立的33隻封閉式基金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復到前一輪下跌前的凈值,期間經歷了24個月左右的時間。另外,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下跌了42.69%。29隻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這部分基金從2005年6月3日開始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補回前一輪下跌的損失,期間經歷了8至9個月時間。
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賺不賠的金融產品。上述統計數據表明,以投機的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得到的往往是重大的投資損失。
三是了解投資基金的特點與風險。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廣大投資者投資基金產品和分流儲蓄並非壞事,它有助於緩解銀行經營壓力、幫助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降低我國金融結構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居民在近階段豐厚回報的誘惑下,把預防性儲蓄也投資到高風險資本市場中去,肯定是不可取和不理智的行為。因為,這類資金的入市動機是出於賺錢效應,是贏得起、輸不起,缺乏抗風險能力的資金。在當前社會保障體制還不夠健全完善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大規模入市,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穩定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還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因素。所以,我們建議當前投資者應該重點防止以下三種錯誤觀點,避免投資損失:
錯誤觀點之一:把基金當儲蓄。把原來「養老防病」的預防性儲蓄存款或購買國債的錢全部用來購買基金,誤以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儲蓄。
錯誤觀點之二:靠理財來發財。由於2006股市大盤持續上漲,2006年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50%以上,其中不少股票型基金回報率超過了100%,所以把火熱的行情當作「常態」看待,一味地堅信購買基金包賺不賠,忽視投資基金的各種風險。
錯誤觀點之三:把投機當投資。僅僅關注投資收益,非理性地判斷市場趨勢,助長強烈的投機心理,完全忽略資本市場和基金產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本質特點。
因此,新入市的基金投資者一定要掌握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做明白的基金投資者。
一般來講,決定基金業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資產配置。投資資產配置中股票的比例越高,其承擔的風險越高,收益也可能越大。如2006年在市場上漲的行情中,滬深300指數上漲121.02%,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漲121.4%,開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漲112.46%,開放式債券型基金僅上漲20.92%。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場下跌的行情中,上證指數下跌42.69%,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42%,開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74%,開放式債券型基金僅下跌4.79%。
第二,市場大勢表現。衡量市場漲跌的指標是比較基準的變化。多數基金業績隨市場變化而變化,潮起潮落,水漲船高。能夠很好擬合比較基準,並保持風格穩健的基金才是質地優良的基金。
第三,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合理戰勝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為基金持有人做出更多貢獻。
第四,交易成本的控制。基金交易,特別是開放式基金交易,每次交易都有約1%的交易成本(開放式貨幣市場基金除外),這些成本要從基金資產中提取。把基金當作股票來操作,甚至「打短線」似的頻繁買賣都會加大交易成本。
第五,注意防範基金管理機構和基金代銷機構的道德風險。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