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郭继承是谁
郭继承,男,山东莘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中国思想内史)容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主讲老师,弘正学堂学术导师等。
主要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包括: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西文化比较、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人生哲学等专题。
(1)中国孔子基金会李智的简历扩展阅读
2019年7月14日,由中共中广联合会委员会主办、中广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党支部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引领时代文艺新风”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
本次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引领时代文艺新风”,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政研究学院副教授郭继承。
『贰』 杨朝明的学术任职
现为复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制、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委员。曾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与历史文献学两专业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山东省高校学术带头人,《孔子文化研究》主编、《孔子文化》编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 。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鲁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曲阜鲁班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孔子研究》执行编委,武汉大学《儒家文化研究》编委,四川大学儒藏工程学术委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版《儒教文化研究》编委。
2015年10月当选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叁』 中国孔子基金会杨光老婆
【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内精华、去容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通过继承进行发展。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大众读本》的出版发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以上分析,该题选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①“承袭”一词错误。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点评:该题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学生要充分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所学内容全面掌握,并对材料信息有正确解读,错误选项不易排除,难度很大。
『肆』 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主要职责
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简帛儒家文献研究、易学研究、儒学研究、现回代新儒学答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儒家与基督教比较研究、学术动态、书评。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由国家拨款作为启动资金支持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基金组织。旨在通过募集基金,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儒学研究,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增进海内外华人团结、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服务。
『伍』 韩喜凯的简历
曾任荣复成县小学教师、公社团委制副书记、县委秘书、县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副组长,山东省革委会报道组干部。
1970年在中共山东省宣传部宣传组工作,后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处长、副部长,大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兼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1993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1993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委秘书长兼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1995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
1998年4月任山东省政协主席。
2002年3月-2003年4月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9届全国人大代表。第10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
现任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名誉院长。
『陆』 李智的个人简历
2005.9—2008.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博士(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专
2002.9—2005.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属与工程学院 工学硕士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1998.9—2002.7 南昌航空大学 工学学士 (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环境工程)
『柒』 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王新元是怎样一个人
王新元,男,
1976年生,汉族,山东省省直机关青联委员,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副主编。近年来,王新元同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历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编辑出版《社区论语》。2008年8月,为提升历城村居民文明素质,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召开,历城区委宣传部、历城区文明办与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就编写《社区论语》达成了共识。全书共4大部分,110千字,王新元同志承担了大量繁重的编写工作,无论是摘录适合社区居民阅读的《论语》语句、对这些《论语》语句进行注释、编写阅读提示,还是选取与《论语》语句相关联的小故事,他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使《社区论语》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受群众喜爱的读物。二是打造社区“论语长廊”。《社区论语》出版之后,在利农、洪家楼、南全福等社区开展了学习比赛活动,引导大家看这本书,用这本书。为增强宣传效果,在东风街道祝甸、洪楼街道七里堡等社区广场,郭店相公等村庄广场,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论语长廊”,在居民楼楼道门口悬挂了“论语对联”,这些内容的策划和设计,都是王新元同志辛勤劳动的成果。此外,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为开展好“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应区文明办的邀请,王新元同志结合历城实际,精心设计了历城特有的“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标示,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命名:“祥和春节”、“灯火元宵”“青青清明”、“五彩端午”、“团圆中秋”等,使我区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叫得响的活动品牌。
林甘
林甘,男,81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退休教授。他长期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自2000年以来,通过不同方式扶贫济困、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为了帮助他人,为了所热爱的慈善公益事业,他与老伴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林教授共向慈善事业、特困家庭、失学子女捐款捐物已达10万元之多。在他的资助下,许多贫困失学儿童穿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用上了崭新的文具,重新走进了向往的学堂。大灾大难现人间真情,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曲舟震灾也同样牵动着林教授的心,震后报道后的第二天,他就在第一时间向省红十字会捐款一万元。奉献了一位老者的拳拳爱国之心。而他自己家里却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林甘老人的事迹感人肺腑,感天动地,催人奋进,省市各大媒体长期关注,争相报道。2005年林甘老人被评为十大“山东好人”。
姚发坤
姚发坤,男,74岁,历城区董家镇姚家村人,退休教师。国家三级篮球裁判,曾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99年姚老师退休后,开始义务为小学生、中学生、老师、企业职工和老年人当乒乓球教练。姚老师一教就是12年。他自己花钱买好的乒乓球、球拍,免费教打乒乓球,还组织多次比赛,自费为比赛选手发奖品。在2011年9月举行的历城区业余乒乓球联赛里,女子组比赛的前四名全是他的学生。他不畏寒暑,定期到村文化大院、谢家小学、邢家小学等地,免费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乒乓球培训,帮助困难家庭指导教育孩子,看到孩子进步了,他就高兴的自己掏钱买乒乓球等鼓励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总是说能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就是他今生最大的乐趣。2008年至今被邀请为齐鲁制药厂、济南钢铁厂等乒乓球运动教练。先后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历城区模范老人、2011感动济南年度人物候选人等。
贾延芳
贾延芳,女,38岁,区教育局宣传科科长。她爱岗敬业,善于攻坚,工作出色,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教育系统和本区部门新闻宣传工作第一名。她心系学子,充满爱心,想方设法关爱并帮助学生。2008年加入泉城义工,借助媒体平台,组织了爱心大篷车、爱心图书室、圆梦行动、美好生活在行动、优秀教师游泉城等大型公益活动,为山区学子捐赠物、款20余万元。2012年,她发动家人捐资6000元组建了“芬芳小口袋”爱心社团,捐出自己的15年稿费为山区学子购置图书500余册,同时,吸引了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新华书店、马语者马术俱乐部、山东师范大学、济南眼科医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校、山师附小等社会爱心团体和个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为农村儿童送好书、送好课、送心理辅导,组织了健康查体、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做出了较大努力。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济南市巾帼建功标兵、历城区教学能手等。
高莲香
历城区夕阳红艺术团是在高莲香同志的倡导和组织下,于1997年4月成立的业余艺术团体。十几年来,该团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活动宗旨,秉承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张形势,围绕中心,弘扬主旋律,无私奉献,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团队建设发展壮大,艺术活动蓬勃向上。
该团由初建时的24人,现在发展成为拥有近200人,设置有合唱
『捌』 孔子简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1-2] ,出生于鲁国陬内邑[1] 。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容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3]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分别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3]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4]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4]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玖』 孔子的后代都出来那些名人
第10代孙西汉孔聚(?-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諡「夷」.
第11代孙西汉孔臧,孔聚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1代孙西汉孔安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晚年,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成为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史记》作者司马迁曾请教经学於他,後世尊其为先儒.
第14代孙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後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諡简烈侯.
第19代孙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孙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举.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第26代孙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後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後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諡「简」.有集传世.
第32代孙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後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第32代孙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3代孙唐孔绍安,以文才知名,隋末为监察御史.归唐拜内史舍人.少年时诵古文集数十万言,曾奉诏撰写《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诗七首.
第37代孙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後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第38代孙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监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後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5代孙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
第46代孙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後为司农少卿,後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第47代孙北宋孔平仲,字义甫.性刚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於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祐人才,誉称「二蘇(蘇轼、蘇辙)联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孙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孙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孙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孙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孙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孙清孔尚任,知名戏曲《桃花扇》作者,与《长生殿》作者洪升齐名,俗谓「南洪北孔」.博通经学、史学,康熙帝拜为「国子监博士」迁户部主事.後《桃花扇》一剧,被纠举心怀明朝,遂罢黜,遂归故里养老.
第69代孙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裏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馀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孙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孙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孙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孙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於古声韵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第71代孙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传铎第四子孔继汾之孙.嘉庆举人,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於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孙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第72代孙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孙孔庆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孙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来源请求].
第74代孙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孙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4代孙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第74代孙孔伯华,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第75代孙孔祥熙,(1880-1967)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孙孔祥柯,字则君,北京译学馆英文专业毕业,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山东人民赴巴黎和会请愿代表.
第75代孙孔从洲,谱名祥瀛,字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后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其子孔令华,娶毛泽东女李敏.
第75代孙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孙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5代孙孔祥明,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孙孔祥德,香港戏班「七小福」之一,艺名元德,与洪金宝和成龙为师兄弟.
第76代孙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孙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学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大陆改名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谈孔》,《旷古同钦》,《说孔古今谈》,《论语精句今用新解》.
第76代孙孔令馥(1953─),艺名谢雪心,香港粤剧演员.[1].
第76代孙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第76代孙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第76代孙孔杰,原名孔令杰,围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孙孔令奇(1980─),台湾歌手,美国籍.
第78代孙孔维克(1956─),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书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1997中国画坛百杰展」.
『拾』 京城四大名医的李智简历
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内尚的医德,在20世纪30年代就容享誉华夏。他们不仅因为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而且因为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即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不仅因其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更因其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萧龙友不愿为良相、但愿为良医,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孔伯华的擅治温热病与“石膏”绝技,汪逢春向无钱看病的患者施医舍药,无不体现了中医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本书以写实的手法、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四大名医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