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社会评价
杨玉良说,霍英东抄基金和奖励的启动袭作用非常明显,当时国家基金的平均强度为3—4万人民币,霍英东基金平均强度在1.5万美元左右,其强度优势很突出。固体力学专家杨卫说,这项基金使得年轻学者,尤其是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能静下来搞研究,不用再想研究经费的事。这一举动开了奖励年轻教师包括研究者之先河。
吴启迪认为,霍先生的资助对教育工作者的激励作用很大,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记得第一届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很激动,还有一些科学家,像杨振宁也来给颁奖,对教育者这一代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⑵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组织历史
1978年,中央政府决定大批派出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为配合国家的留学工作,1985年,霍英东先生先是捐款100万美元,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1986年4月2日,他对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委主任李鹏表示,为了振兴中华,培育人才,决定提供1亿港元,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基金会成立时,他说,设立的基金会是长期的。要世世代代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为国家的教育和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并鼓励年轻有为的国内教师,脱颖而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利用本金的利息,设高校青年教师(35岁以下)科研基金和优秀青年教师奖金。霍先生为基金会的成功运作,付出了大量心力。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当时教育部主管领导、国务院港澳办领导,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理事会,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委员会(如陈省身、雷洁琼、张光斗、丁石孙、谢希德、谈家桢等)。从基金和奖励学科及名额的设定,到基金及奖金的力度,都作了细致的考虑。基本的宗旨是尽可能配合国家教育科技发展的需要。并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出国留学人员,凡准备半年内回国的,也可提出申请。截至2004年底,基金会共襄助2149名教师,资助金额1311.023万美元。18年来所进行的资助和奖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有作为有成就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一些学科的带头人,不少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