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购买 香港信托基金
购买香港的基金可以去外资银行,但香港的基金起点较高,如买一支有名的基金,如施罗德的金内砖四国基金需要的认购容金额为5万美元,我们理财机构一般更多的是做一个基金投资组合而非单支基金,这样能分散风险,例如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所有偏股基金大跌,中国股市甚至跌了70%的市值,而有一支一枝独秀的另类基金则有24.9%的收益,所以我们在选择海外基金时一定要注意风险的分散,这主要是从基金类型,投资标的,投资国家来分散,同时也要根据客户的投资时间和风险喜好.另外您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第三方机构来购买,他们不代表任何一支基金的利益,只按客户的需求去推荐,为客户量身订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用很少的资金买一个海外投资基金组合,而不是外资银行的单支基金.
不知以上回复是否满意,如有兴趣可加Q详聊.
祝 好!
Ⅱ 香港的基金有哪些特点
1.香港基金绝大多数都是单位信托基金,互惠墓金只是极少数。故此.一般都称为单位信托基金,以致于证监会下专设的基金监管机构也只称为“单位信托委员会”,但它实际上负贵信托及互惠基金的监管工作。
2.香港基金实行认可制度,即一般情况下,基金的成立都要向证监机构申请认可,获得认可地位的基金方允许进行推广销售。但未申请认可或申请未能获得认可地位的基金,并非违法,他们依然可以存在并报价买卖,只是在宣传推广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3.香港墓金市场是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 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基金市场。在证监机构认可的基金中约有75%以上是欧、美、日等海外注册的荃金管理公司推出的基金,而这些基金大部分也是投向海外的。
4.香港基金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的投资组合大致情形是:
股票占45%左右,债券占35%左右,货币占15%左右,投资地域范围包括欧、美、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5.香港基金市场相对于欧、美、亚等一些发达的基金市场来说,仍处于成长时期,因此,尚欠成熟。许多投资者对荃金的认识急待提高。急功近利观念浓厚,企图短期投机谋利,而不愿遵循基金本身固有的稚健分散风险及进行中、长期投资的原则。
6.香港基金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基金市场的“微缩景观”,各种类型、类别及各种货币的基金应有尽有,它给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机会。
Ⅲ 香港离岸信托和家族信托有区别吗
1、离岸信托:
离岸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管辖区,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
信托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在普通法的定义下,信托是指委托人将其财产(包含不动产,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交予受托人,让受托人根据信托的主旨,为受益人之利益或为特定的目的,对财产进行管理或保管。
离岸信托是指在离岸属地成立的信托。在操作上与信托类似,但因为特定的属地对信托的定义或法条有相对宽松或特别的政策,或受益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
2、家族信托:家族信托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最早出现在长达25年经济繁荣期(1982年到2007年,被称为美国第二个镀金年代)后的美国。家族信托,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富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富人如果离婚分家产、意外死亡或被人追债,这笔钱都将独立存在,不受影响。 家族信托能够更好地帮助高净值人群规划“财富传承”,也逐渐被中国富豪认可。
3、离岸信托和家族信托区别:
家族信托比离岸信托更有优势。首先,《信托法》要求在国内开展信托活动必须持有信托牌照,这意味着,离岸信托的主体资质可能得不到承认,存在潜在风险。
其次,当离岸信托在产生纠纷时,很可能会陷入国内司法鞭长莫及的困境。另外,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也会带来服务的困难。他预计,国内信托在未来5年内会超过离岸信托规模。
Ⅳ 香港信托和基金哪个好
看理财目标。香港信托和内地基金。分类型,分投向的
Ⅳ 香港信托公司好还是大陆的信托公司好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高净值人士,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海外谁还没有点资产呢?那么,如果在有大量海外资产的情况下,如何继承更为高效?怎样传承更能节约成本呢?答案就是——信托!不错,在欧美国家和香港等地,信托就是一种遗产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工具。那么,国内信托和离岸信托(指在中国内地以外设立的信托)有哪些不同?哪个才是当下富豪们的心中所爱?
香港信托PK国内信托:发展历史
《中国信托法》由2001年4月颁布,同年10月1日正式起施行,距今为止只有17年历史。
而香港则承袭英国信托法,不仅历史更为悠长,而且拥有与信托相匹配的完善法律体系。
香港信托PK国内信托:产品功能
国内信托机制早期引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营业信托为主,民事信托和慈善信托为辅,营业信托本质是投资理财产品,民事信托本质是财产管理,但缺乏法规指引,在缺乏健全法律框架保护的环境下,容易引起纷争,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费时、费力、费钱!
香港信托设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财富隔离与传承。以明示私人信托为主,法定信托和慈善信托为辅,明示私人信托本质是设立人为私人利益根据明示声明而设立,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资产被吞噬,同时也能为后代精心打理未来,完成家业传承,达至基业长青的愿景。
香港信托PK国内信托:财产隔离和安全
因为国内与英美法系不同,所以信托资产不具有双重所有权,如果要实行财富隔离,设立人在国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成本以及建设更复杂的信托架构,才能完成这个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民事信托迟迟不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香港信托则是委托给受托人管理财产,每份文件都需由律师认证,信托公司收取的资产必须须分开保存及分开记帐,确保无论在任何时间,均不会成为公司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与公司的总资产混合,且资产名义法定所有权归受托人,资产受益所有权归受益人所有。不仅可有效地控制受益人的挥霍行为的同时,也能不让财富遭到债主、恶意索偿人以及离婚的影响。
香港信托PK国内信托:隐私保护
国内民事信托需要通过信托公示才可以生效,首先需要公示委托人将自己合法财产转给受托人,然后公示信托成立,这样的信托隐私荡然无存,完全起不到隐私保护的作用。
而香港信托受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保护,契约内容、条款及财产都是严格保密的,且绝不对外公开,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客户的私隐。
关于信托的有关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为我们点赞及关注我们,谢谢。
Ⅵ 求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全文
http://doc.mbalib.com/view/.html
全文几十页,打不下呀回。。答。
Ⅶ 香港信托基金是什么
Standard Group(标准集团)的投资者须留意,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供派发的数额将根据基金所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因重新估值或转手而带来的盈亏作出调整。
Ⅷ 香港的基金市场,有哪些出名的基金
中国证监会22日与香港证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于今年7月1日开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根据现有制度安排,基金互认的初始投资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
符合标准香港基金
有100只左右
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开展的基金互认工作,将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序获得认可或许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据证监会初步测算,截至2014年底,符合互认标准的香港基金有100只左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符合互认标准的内地基金有850只左右。
按《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香港基金进入内地需满足的条件包括:最近3年或自成立起未受香港证监会重大处罚;采用托管制度;基金类型为常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指数型;基金成立1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不以内地市场为主要投资方向,在内地的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不高于50%。内地基金进入香港也需符合对等条件。
规定要求,香港互认基金的管理人应当委托内地符合条件的机构作为代理人,代为办理产品注册等事项,且代理人应当是内地公募基金管理人或者托管人。
申购香港基金流程与内地基金相同
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后,香港互认基金可以委托内地基金销售机构进行公开销售,内地基金投资人可以到相关基金销售机构办理香港互认基金产品的申购业务,具体业务流程与申购内地基金产品相同。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投资管理和跨境基金销售活动日趋活跃,内地与香港在金融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有必要建立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互认的平台,促进两地基金市场的共同发展。且沪港通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为基金互认的推出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他说,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的实现,一方面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更加多层次的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管理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境内基金管理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投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境内基金的境外发售,有利于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为各类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内地资产管理机构。据新华社
Ⅸ 在香港做私募基金有什么规定
香港的私募基金,是指透过非公开模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透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与封闭基金丶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私募基金透过非公开模式募集资金。在香港,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透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按有关规定,私募基金则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主要透过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私募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若以个人名义参加,必需自我宣称持有投资组合资产不少于8百万港元;若以机构名义参加,其净资产至少在4千万港元以上。因此,私募基金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投资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
第三,和公募基金严格的讯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此外,私募基金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基金发起人丶管理人大都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国际目前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某个比例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丶管理人与基金是一个唇齿相依丶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丶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正是因为有上述特点和优势,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丶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和国际金融“狙击手”。
在内地,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从事的集合证券投资业务早已经具备私募基金应有的特点和性质。其中大多数已经运用美国相关的市场规定和管理章程进行规范运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经济学家。
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们未能正规化。随着中国基金市场渐渐对外开放,根据有关协议,合格境外机构基金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由此,许多私募基金纷纷转移到香港,希望予旗下管理的基金明确的法律身分,让其早日正规化。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私募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而且可以创造一个公平丶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交易成本,扩展金融创新,提供让人信赖的资产托管模式,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