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胡氏爱心基金会胡少军
美国胡氏慈善抄教育基金会是美籍袭华人、美国海伦娜投资公司董事长胡余锦明女士秉承其父、20年代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余天休先生“关注教育、开发西北”理念,与丈夫胡国健医师2006年正式在美国加州注册设立的以资助中国西部贫困学生为宗旨的慈善组织;
基金会资助贫困生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胡余锦明夫妇个人资产,年近八旬的胡余女士现在还坚持上班,每次返回中国大陆十几个小时航程总是乘坐经济舱,以便用节省下来的美元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自2000年以来,在甘肃、陕西、山西、贵州、新疆等省区捐资助学已达1634.7万元,受到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甘肃省副省长郝远亲切接见。 胡余女士在自己写得《乡情在呼唤》中说:“虽然很小就离开了祖国,但是中国如何改变,每一个变化都分分秒秒牵动着我的心。”
在谈到自己捐资助学时,胡余女士真心希望在改革开放大好政策下致富的大陆人士、所有海外侨胞,“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是一份人人皆可参与,并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份助人的快乐吧!”
『贰』 甘肃省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环境怎么样
甘肃省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级基金会,由甘肃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发展教育为宗旨的基金会。
甘肃省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聘请原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飞青、卢克俭,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杜大仕为名誉理事长,聘请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慧娥,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崔正华为名誉副理事长,聘请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茂盛、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原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郝洪涛、原甘肃省教委主任罗鸿福、原甘肃省文化厅厅长张炳玉、原甘肃省经委副主任刘长凯、原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炳武等为顾问。理事会由省内各有关方面领导、社会贤达和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事业的各方面人士组成。
甘肃省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主要从事:募集资金,组织资助我省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奖励对甘肃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和奖励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接受国内外支持甘肃省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捐赠资金,开展国际合作,从事项目开发,举办各类教育实体,积极为甘肃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基金会下设:普通教育工作委员会、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民族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实业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少儿教育中心、办公室、募集部、项目部、信息联络部、策划部、财务部等工作部门。
教育是关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亿万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十分落后,特别是老、少、边、困地区,尚有不少学生仍在十分简陋的房屋和窑洞中读书,还有些儿童因家境贫寒上不了学或面临缀学。因此需要社会各界伸出双手,积极支持甘肃的教育事业。
甘肃省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衷心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国内外有识之士、社会贤达,把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助学济困看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看作是一项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恳切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积极捐资捐物,关心下一代,支持教育事业。
伸出我们的双手,助学济困,奉献爱心。
『叁』 无止桥的无止桥基金会介绍
早于2005年,在钟逸杰爵士的支持和响应之下,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吴恩融教授与一众有心人发起了一项名为“良桥助学梦成真”(A Bridge Too Far)的建桥计划,当时香港及内地超过60多位热心大学师生在烈日下卷起衣袖,搬石织网、涉水河,发挥互助精神,凭借无止爱心、关心和决心,亲手为甘肃山区村民建桥助学。是次项目不单为村民实现多年来的建桥梦想,也给予身在福中的香港学生有机会身体力行体验农村生活,为生命带来正面的改变。
是次项目在这有形的桥梁背后,同时也搭通了香港与内地的沟通大桥。因此,基金在钟逸杰爵士、纪文凤小组、吴恩融教授等热心人士的努力和推动下,决定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在香港成立无止桥慈善基金,让更多来自香港及内地不同大学的大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促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彼此沟通,并建心桥。 基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发性参与,因此无止桥项目将由学生主导,由相关学院及学系老师指导进行。我们期望藉此促进学生对中国地方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鼓励他们亲身为内地有需要的社群作出贡献。
(1)学生主导;
(2)着重学生自发性参与;
(3)教职员督导;
(4)由相关学院及学系老师指导进行;
(5)跨大学活动意念;
(6)促进大学之间互相学习、分享与支持;
(7)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8)促进学生对内地的了解,亲身为内地有需要的社群作出贡献,培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承担。
自2007成立以来,无止桥一直致力鼓励大学师生踏足内地、体验农村、贡献国家,提倡社会因地制宜、尊重地方文化,运用可持续的环保理念修桥筑路、翻新村校、建设生土农房和社区中心等,一方面改善民生,同时连系起香港与内地年靑人,并为超过2,800名大学生提供毕生难忘的农村服务学习体验,透过项目为偏远山区村民带来实质而正面的改变。
此外,无止桥在2008年起已重点鼓励和支持大学团队开展一系列研究和实验,融合现代技术成功完成一系列抗震夯土重建示范,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手在马鞍桥村开展四川灾后重建建造示范项目,成果获得国际和专业机构的认同和嘉许,荣获奖项包括:环保建筑大奖 2010 (新建建筑类别 – 亚太地区:社区设施大奖)、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优秀设计奖等。
承先启后,无止桥近年亦在甘肃省马岔村开展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建造示范项目,不但大大提升了生土农房建筑的抗震安全性、保温性和环保性,同时将这种改良了的传统夯土建造工艺在当地与民共建的过程中得以承传。此外,无止桥和住建部更一起统筹完成图文并茂的建造技术指导图册,将好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到更多适合开展的地区,同时鼓励更多社会各界的专家和热心人士,共同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肆』 甘肃省民政厅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甘肃省民政厅设13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
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政务公开、督察督办、政务协调、安全保密和信访工作;负责民政信息管理和宣传、理论研究工作;指导全省民政系统法制建设;起草相关法规规章;负责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承办相关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应诉工作。
(二)民间组织管理局(甘肃省民间组织执法监察局)。
按照管辖权依法对全省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察;指导和监督各地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在甘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优抚处。
承办有关人员伤残评定和烈士评审工作;指导监督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的落实;承办优待抚恤资金的分配和监管工作;指导烈士纪念建筑物和其他优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四)安置处。
承办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宫、复员干部、残疾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承办安置、军休、军供资金的分配和监管工作;指导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站)的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军供站工作。
(五)救灾处(甘肃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拟定救灾工作政策;承办救灾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承办灾情核查和统一发布工作;承办救灾款物管理、分配及监督使用工作;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农村灾民毁损房屋重建补助和灾民生活救助;承办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和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代储工作;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拟订并组织实施减灾规划,开展减灾合作与交流。
(六)社会救助处。
拟订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组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工作;承办中央和省级社会救助资金的分配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承办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工作。
(七)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牵头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干部的表彰工作。
(八)区划地名处。
负责行政区划及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工作;承办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工作;指导地名管理工作。
(九)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
拟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指导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工作;指导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管理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组织和指导社会慈善、社会捐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十)社会事务处。
指导婚姻登记管理、殡葬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儿童收养工作;承担涉外和涉港澳台婚姻登记、涉外收养登记、经营性公墓的审批工作;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指导婚姻、殡葬、收养、救助服务管理机构工作。
(十一)规划财务处。
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承办民政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指导和监督中央、省财政拨付的民政事业资金管理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及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民政统计工作。
(十二)人事处。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承担民政科技管理和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十三)甘肃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指导、协调全省双拥工作;负责协调军民共建工作;承办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交办的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伍』 甘肃省民政厅的机构沿革
(一)甘肃行政公署民政处
甘肃省政务处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翌日,成立甘肃省政务处,接管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民政厅,接收民政系统干部181人,留用40人,政务处受甘肃行政公署领导。业务是接管原省政府有关民政机构及救济慈善单位,负责对西进新疆部队的支前工作,拥军抚属及复员军人安置,废除保甲制度,试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调整行政区划,处理留散各地的战俘、警政人员及难民、乞丐,进行社会救济,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救济,成立各地生产教养院,实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禁娼戒毒,婚姻登记,民事调解等。
甘肃省人民政府民政厅
1950年1月,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民政厅,设秘书室及四个科。同年3月,省人民政府制定《甘肃省人民政府民政厅组织规程》(草案),规定民政厅各科、室职能:秘书室掌管会务、调研、文书处理、宣传通讯、财务和交办事务;一科管基层政权、区县干部培养、考核、奖惩、任免;二科管行政区划、市政建设、户籍整顿、选举、土地登记、民族政策、民事调解;三科管社会救济、救灾、婚姻、殡葬、儿童保育、礼俗改革、宗教、禁烟禁毒、麻疯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教养、人民团体登记;四科管战勤动员及调剂、动员参军归队、拥军优待、抚恤安置。同年9月,全省第一次民政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中心是研究搞好民主建政,其次为生产救灾、复员工作。
1951年,确定民政工作以建政、优抚、社会救济三项为主要内容。
1952年5月,一、二、三、四科改称为民政科、社会科、干部科、优抚科、财务科五个科,秘书室不变,厅编制60人。同年下半年,优抚科改为厅属优抚局,干部科撤销,其业务交省人事厅,增设甘肃省转业军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954年2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知精神麻疯病院交卫生部,民族工作交省政府办公厅,文物古迹管理交文化部门,正规盲哑学校交教育部门,原附属在生产教养院或以救济为主的盲哑学校或盲哑班仍由民政部门负责。保育工作,除民政部门继续管理私立托儿所、街道托儿站外,其他分别交教育、卫生部门。无交通机构之地区的交通工作交建设部门。同年9月,增设地政科、救济科。据1955年4月统计,省民政厅干部95人。
(二)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民政厅
1955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改称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民政厅,设七个科室,即秘书室、社会科、民政科、优抚局、地政科、救济科,财务科。工作任务共15项:追认烈士、发证抚恤、烈士纪念建筑物修建;评定革命残废人员等级、残废抚恤、残废军人安置;烈军属就业及组织生产、烈军属特殊困难补助;拥军优属、接待过境部队、支前;接收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社会救济,游民乞丐收容、教养遣送;农村救灾;社会团体审查登记;华侨事务;行政区划调整;基层政权建设;婚姻登记;流入城镇灾民、农民的安置处理;农村户口登记;国籍问题处理等。
1956年2月,根据内务部指示,各级民政部门掌理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及国籍问题处理工作交各级公安部门,地政工作交省建委。3月,民政厅增设移民局,编制30人。同年,民政厅内机构调整为六个,即:办公厅、优抚局、社会科、移民局、民政科、财务科。
1958年,根据国家精减机构,紧缩编制的要求,厅内干部职工人数由1955年底的102人压缩到67人,1959年初压缩到58人。同年,民政厅先后接收全民集体福利生产工作和省监察厅业务。7月22日,根据省人委决定接管的监察工作确定:凡属省人民委员会任命的行政工作人员,其升职、通令嘉奖或降职撤销、留用察看、开除等纪律处分,由主管单位提出意见,省民政厅审议后报省人委批准。
1959年,增设测绘科。同年11月27日,测绘科划归省基本建设委员会领导。11月30日,省民政厅设立人事局,接管原甘肃省人委人事局的全部业务。
1961年初人事、监察工作交出。同年下半年,增设制止人口外流办公室。
1963年后,厅下设二室、一局、二科,即办公室、制止人口外流办公室、优抚局、民政科、社会科。
1964年10月,厅内务科改为处。至1966年,省、地、县民政干部由1958年的364人增加到959人。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民政外事人事组、民政卫生组、民政组。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3月8日,省人委成立农业生产办公室,下设秘书组负责民政工作。3月20日,甘肃省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下设生产办公室,仍由秘书组负责民政,同年8月31日,第一线指挥部改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生产指挥部。10月6日,指挥部办公室成立民政外事人事组,办理民政业务。
1968年1月13日,省革命委员会下设四部一室,仍由生产指挥部兼管民政日常工作。同年9月26日,成立甘肃省民政厅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厅机关除少数干部调省生产指挥部工作外,其余人员编入学习班,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并有一部分人员被下放农村劳动。
1969年3月,生产指挥部成立民政卫生组。
1970年8月,生产指挥部单设民政组,办理优抚、社会救济、退休老干部管理等民政业务。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保卫部民政组
1971年8月10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民政组撤销, 民政工作移交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保卫部。保卫部下设民政组,办理民政日常事务。
1972年春,民政工作实行“分散管理”,将救灾、救济、优抚、拥军优属归财政;行政区划、收容遣送归公安;盲人聋哑人、麻疯病人、精神病人安置、教育、管理归卫生;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归计划、劳动。民政组仅负责殡葬管理、婚姻登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等工作。翌年2月,救灾、救济、优抚、拥军优属等工作仍划归民政管理。
(三)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
1973年10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成立,内设民政处、社会处、优抚处、办公室。工作范围是:救灾、救济、扶贫、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行政区划、边界调处、殡葬改革、婚姻登记、移民安置、城镇居民上山下乡遗留工作、国民党宽释人员安置等。
1976年起,征兵工作由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共同负责。
1978年,国家民政部恢复后,同年11月,省革命委员会在兰州召开全省民政工作会议,重新明确民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同年底,使1972年交由、其他部门“分散管理”的民政工作复归民政部门管理。
1980年4月7日,成立甘肃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由省民政局代管。8月8日,设立甘肃省边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级)。
(四) 甘肃省民政厅
1980年11月18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改称甘肃省民政厅。
1981年5月20日,成立复退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处,对外称甘肃省复退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1983年6月,厅内机构设五处二室,即:民政处、优抚处、农村救济处、城市福利处、复退军人安置处和办公室、边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年9月,甘肃省边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级升为地级单位,与省民政厅合署办公。边界办公室设综合处和一处、二处。
1984年1月,甘肃省政府决定,原由民政部门主管的盲聋哑学校改归教育部门主管。
1984年4月6日,成立省扶贫救灾领导小组,在省民政厅设扶贫办公室。4月9日,设计划财务处。
1985年2月,厅办公室下设秘书科、人事科、行政科。7月29日,设政策理论研究室,扶贫办公室并人农救处。10月23日,成立甘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同年12月24日,省政府决定,福利基金会与省盲聋哑协会署办公。
1987年3月,设临时机构民政志编纂办公室。同年12月24日成立民政厅直属县级事业单位甘肃省假肢厂。28日,成立甘肃省民政学会,会长由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朱瑜担任,至1990年底有会员171人。
1988年3月,增设甘肃省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办公室和厅属民政福利企业公司(县级)。同年5月,增设城乡基层政权处。8月,成立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副厅级),由民政厅代管。9月,甘肃省测绘局地名办公室及业务划归甘肃省民政厅领导。
1989年4月,设城乡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处。10月,成立甘肃省荣誉军人疗养院。
1990年1月,增设甘肃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处。同年9月,成立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1990年底,甘肃省民政厅机构设置为:厅机关15个常设机构,2个临时机构。与民政厅合署办公的地级单位“甘肃省边界办公室”下设3个处。民政厅代管的副地级单位“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下设5个处室。厅直属单位3个。
1993年下半年省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党组,省民政厅不再代管。
1995年11月,全省党政机关机构进行改革,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含边界办公室)设14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甘肃省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办公室(对外称“甘肃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列入厅机关行政处室序列。
2001年2月,政府机构再次进行改革。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内设办公室、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计划财务处、区划地名处、边界管理处和甘肃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社会保障处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另设事业编制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省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甘肃省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从机关序列中划出,为县级事业单位。直属单位为6个。
2001年8月,经省委决定,将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整建制划入省民政厅,内设三个处室。
2002年10月,经省编委批准增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处。
『陆』 甘肃省雷学金助学金申请表
一、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时间
国家助学金将于12月初发放。
二、社会版助学金何时发放时权间
2016年共设社会助学金项目19项,发放时间不统一,
①胡氏教育奖助学金、资生堂集团奖助学金、苏纪英助学金、茅台集团奖助学金、明德奖学金、叶圣陶奖学金、日本华人企业家奖学金等7项已于10月至11月发放到位。
②西北之光奖助学金、华霖世纪奖助学金、何享健奖学金、林添禄资助金等4项将于12月初发放。
③好娃娃奖将于12月底发放。
④应善良资助金、阳光助学金、陈登助学金、黄钟贤助学金等4项将于下学期发放。
⑤甘泉助学金由捐资人确定发放时间。
⑥宁夏燕宝基金助学金、雷学金助学金发放时间由基金会确定。
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均由财务处通过银行发放至学生个人建行账户。若没有收到,可能是您的银行卡号或姓名有误,请本人携带身份证和建行卡到学生发展中心104室核对信息。
『柒』 怎样给甘肃捐款
2010.8.7 甘肃来舟曲县日前突发特大泥石自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市红十字会昨日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各界人士可通过以下帐号捐款
人民币账户开户单位:甘肃红十字会
邮 编:100010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账 号:6227003527380061343
户 名:邓智才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账 号: 6222022201010038885
户 名:邓智才
外币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
账 号:6221886400021156572
户 名:邓智才
详 见 中 国 新 闻 网
捐款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甘肃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部)
『捌』 古天乐成立慈善基金会后,先后做了哪些惊人的举动
古天乐在我的印象当中一直都是一个正能量的明星,虽然说他在刚出道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知晓,但是现在的古天乐已经是做到了家喻户晓的一个明星人物了,而且让大家所知道的并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一些公益事业,而是他饰演的一些影视作品让大家所喜欢,古天乐对于自己的演艺事业真的是特别的热爱,而且他也特别在乎自己在影视作品当中所出来的一些表现。
古天乐的公益心
一些基层演员本身在影视行业中就很难以维持自己的生计,包括这次疫情期间,所有的影视行业全部都暂停了,这就使得了一些基层演员不得不退出娱乐圈,去寻找其他的工作来维持自己的温饱,而古天乐不想让香港影视行业就这样继续低沉下去,所以说他发放了一些抗疫资金给基层演员,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娱乐圈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