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
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第12届世界编辑论坛和2005信息服务博览会将于2005年5月日至6月1日在韩国汉城举行。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1000余位出版商、主编、管理执行官、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级报刊官员将参加此次盛会。
此次由世界报业协会主办、韩国报业协会组织的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将继续关注报刊在当今媒
体环境中的取胜战略,回顾大量深入的成功案例,研究、展望即将发生的变化,同时分享世界报业协会塑造报刊未来(SFN)项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在“地铁报”概念成功的情况下,探讨向大众及报纸的特定读者传播信息的其它途径;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媒介,一系列新的无线、外围媒体形式也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勾画出能为报刊带来成功的新媒体模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广告预算转向营销和传媒等其他形式时,审视此举对广告的影响,勾画出它对报刊企业提供的潜在机遇。
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日程安排
(成功的经验:探索创新、把握机遇)
5月29日星期日
●09:30-12:30
年度新闻自由圆桌会议
年度数字媒体圆桌会议
5月30日星期一
●10:00-12:00 开幕式
致欢迎辞:韩国总统 卢武铉
世界报业协会代理主席 加文·欧莱利
韩国报业协会兼大会组委会主席 张大焕
世界编辑论坛主席乔治·布劳克颁发2005世界报业协会自由金笔奖给
苏丹《天天报》主编 马哈古卜·穆罕默德·萨利赫
●12:00: 2005信息服务博览会开幕式
●14:00 - 14:40: 世界报刊产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报业协会总干事 蒂莫西·鲍丁
●第一场研讨会——报刊复兴(一)(14:45)
【在过去一两年中,报刊产业发生的创新远远多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世界每一个大洲,都不断涌现与产品、定价及发行相关的新发明、新版式和新方法。
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成功的案例、展望即将发生的变化,同时分享世界报业协会塑造报刊未来(SFN)项目的分析和案例研究。】
会议主席: 洪政旭——韩国《先驱媒体》董事长、总裁及发行商
发言人:麦克格·拉伯纳 —— 德国葛欧格·冯·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副董事长(Verlagsgruppe Georg von Holtzbrinck)
本格·布劳恩 —— 瑞典Bonnier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西奥·布莎 —— 瑞士Edipresse 出版集团出版总监
5月31日星期二
●第二场研讨会——报刊复兴 (二)(08:45-12:30)
在“地铁”概念成功的情况下,本次大会将探讨向大众及报纸的特定读者传播信息的其它途径。
发言人:佩尔·麦克尔 ——《地铁报》副总裁兼国际部主编(Metro International)
亚利山德罗·琼科·德拉维加 —— 墨西哥改革报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eforma Group)
麦克尔·戈登 ——《国际先驱论坛》出版商
●2005报业创新全球报告,由国际创新媒体咨询集团发布
发言人:胡安·塞诺(伦敦),克劳德·欧柏臣(纽约),胡安·安东尼奥·吉纳(弗吉尼亚,诺福克)
●12:30-14:00《人民日报》副总编江绍高及中国报业协会其他代表和与会代表讨论“中国报业的发展”。
●第三场研讨会——后印刷时代:下一代媒体(14:00-17:00)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媒介,一系列新的无线、外围媒体形式也不断涌现,我们将勾画出能为报刊带来成功的新媒体模式。】
发言人:陈大济 —— 韩国信息通信部部长
弗雷德·希尔默枣澳大利亚约翰·费法斯控股公司 (John Fairfax)首席执行官
箱岛信一 —— 日本《朝日新闻》社社长
桑迪·若姆瓦尔蒂 ——《菲律宾询问者日报》总裁
6月1日星期三
●08:00-09:00:“独立报业发展计划”
【早餐会介绍:世界报业协会与媒体发展贷款基金会达成合作,向发展中国家的报业项目投入资金。】
●第四场研讨会——媒体前景(09:00-12:15)
【代表各类视角、经验和观点的一组媒体专家将与听众分享其对媒体发展前景的看法,同时邀请大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发言人:阿瑟·苏尔兹伯格 —— 《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
杉田良树 —— 《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
杜拉弗·古博 —— 南非《邮政卫报》首席执行官(Mail and Guardian)
●风华正茂的400周年
2005印刷媒体迎来400周年纪念日
共同展望未来
发言人:戈德·芬克贝纳枣曼罗兰公司董事长 (Man Roland)
13:00 - 14:15与美国《时代周刊》董事长对话
●第五场研讨会——广告传媒的演变趋势(14:00-16: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广告预算转向营销和传媒等其他形式,我们审视此举对广告的影响,同时勾画出它对报刊企业提供的潜在机遇。】
发言人:凯文·罗伯兹 —— 盛世长城广告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 (Saatchi and Saatchi)
森隆一 —— 日本电通公司总经理兼董事
迪默·艾丽斯 —— 沃尔沃全球广告与媒体总监 (Volvo)
第12届世界编辑论坛日程安排
5月30日星期一
●第一次编辑早餐会(8:15-9:30)
“世界编辑论坛会晤韩国媒体”
●与世界报业大会举行联合大会(上午 10:00 – 12:00)开幕式
●与世界报业大会举行联合大会(下午 14:00 – 14:40)
探讨世界报刊产业的发展趋势,由世界报业协会总干事蒂莫西?鲍丁主讲。
●主题演讲人(星期一下午, 14:45)
主题:新闻业面临新前沿吗?
发言人:克里史纳·巴拉特 – Google公司,Google新闻创建者及首席科学家(印度)
唐?吉尔默 –《我们的媒体:基层新闻来自民众,服务民众》的作者和大众新闻专栏作家
●第一场研讨会(下午 15:45 – 17:30)
主题:人人都能做记者吗?
美国兴起“我们的媒体”运动,它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人人都能成为作家,是否都能挑战“传统记者”;博客、监督人、大众报刊爱好者和业余摄影师正在夸大并指责报刊的公正性或可信度。此类行为是否正确?报刊应该如何应对?
发言人:拜立·苏思曼 —— 美国 “尼曼监督项目”(Nieman Watchdog Project)主任
伊藤穰一 —— 日本Neoteny株式会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
其他发言人待定
会议主席:安德鲁·纳切森 —— 美国新闻学院媒体中心
5月31日星期二
●第二次编辑早餐会(8:00-9:00)
“世界编辑论坛会晤中国媒体”
●第二场研讨会(上午-9:15-11:00)
主题:小报发烧:是否正在降温?
该是探讨改变报刊版式的时候了。现在,有两类新兴小报:前者更改报刊版式但不更改价格和概念,后者降低报刊价格、关注年轻读者。哪些改变有效?哪些无效?
发言人:让·艾里克·皮特斯——德国《世界报》、《小世界报》、《柏林晨邮报》编辑
马里奥·加西亚 —— 美国加西亚媒体首席执行官
迪迪耶·菲耶 ——法国《法兰西西部报》编辑
罗布·蒙哥马利 —— 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视觉效果编辑
会议主席:乔治·布劳克——英国《星期六时报》编辑
●与世界报刊协会举行联合大会(上午– 11:15 – 12:30)
主题:2005报业创新全球报告,由国际创新媒体咨询集团主办。
发言人:胡安·安东尼奥·吉纳和埃尔特里(Juan Antonio Giner and Altrii)
●第三场研讨会(下午-14:00-15:45)
主题:RSS与在线新闻聚合器:威胁还是机遇?
像Google新闻搜索引擎这样的RSS内容聚合软件和聚合器软件,对您的信息内容重新配置(有时候无需付费或没有任何控制)。信息流览量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但报刊的利润却不断下降。报刊应采取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呢?
发言人:西蒙·沃特曼 —— 英国《卫报》电子版总监
里奇·斯格仁塔 —— 美国Topix.net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竹村正弘 —— 日本《读卖新闻》、《读卖在线》编辑
会议主席:苏珊·美尼特 ——美国 顾问
●第四场研讨会(下午-16:00-17:30)
主题:虚拟报刊: 前卫的信息图形
信息图形吸引年轻读者,现在已成为某些报刊的主要资产。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新信息图形浪潮的发展趋势。
发言人:杰夫·戈岑——美国《圣匹得堡时报》信息图形编辑
阿尔伯特·卡罗——西班牙《世界报》信息图形编辑
皮特·埃斯皮纳——中国《中国日报》信息图形编辑
女主席:凯蒂?拉特克里夫 —— 法新社亚太区图形经理
6月1日星期三
●第三次编辑早餐会和研讨班(8:00-10:00)
“内容管理工具和多平台传输系统”
世界编辑论坛合作伙伴介绍案例研究: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可以帮助编辑提高工作效率。需登记注册 (与会人数限定在50人之内)
●第五场研讨会(上午-9:00-10:30)
主题:涉及法律方面的新问题:隐私权问题和体育报道权利
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但结果殊途同归:报刊在报道体育赛事和公众/私人生活方面的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在未来几年中,知识产权问题将成为新闻机构的巨大挑战。敬请参加研讨,与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应对这一巨大的挑战。
发言人:默尼克·维拉 —— 法国路透社高级副总裁,全球新闻、图片、图形负责人
凯·狄克曼 —— 德国《图片报》编辑
山口康 —— 日本《共同通讯社》国际事务顾问
会议主席:阿里·瓦加卡——芬兰《图尔库新闻报》编辑
●第六场研讨会(上午-10:45-12:15)
主题:编辑网络:低投入、高产出
“以全球视角进行思维”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态度。但是如何以更少的员工、更低的新闻编辑预算实现这一梦想?对国际时事报道或是地区性报道可与其他组织共同分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编辑联盟和伙伴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工作了。为什么不创建自己的网络呢?
发言人:米格尔·安吉·巴斯德涅 —— 西班牙《世界报》、《国家报》、《共和国新闻网》、《国家日报》国际部主任
布赖恩·拜恩 —— 《韩国先驱论坛》总经理
伊姆蒂亚兹·阿拉姆 —— 巴基斯坦南亚自由媒体协会秘书长
李思特·卫默南——芬兰《卡勒瓦报》编辑
会议主席:郑佑吉—— 韩国《中央日报》发行商
●12:15 – 13:00 :世界编辑论坛年度大会
●第七场研讨会(下午-14:15-16:15)
主题:亚洲报纸有何不同?
亚洲本地报刊与使用罗马字符的报刊截然不同。而从巴基斯坦到日本,这一地区的报刊产业最具活力。亚洲编辑在吸引年轻读者、整合新媒体战略等方面独具招术。
发言人:胡锡进—— 中国《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赛格维 —— 《印度斯坦时报》编辑部主任
千野桂子——日本《产经新闻》高级编辑
李相锡——《韩国时报》执行董事
苏继赏——中国《新疆经济报》总编辑、社长
会议主席:安德鲁·林奇 ——《塑造报刊未来》编辑部主任(《亚洲报业焦点》创始人)
❷ 读书笔记:《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读书笔记
最近看完柴静的《看见》,看到豆瓣对这本书的点评。有些人说柴静不适合做新闻,说太太感性了,对于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了解太浅显,不够客观和理性。可是,我却在她独有的新闻采访风格里,看到了她个人的一种魅力。然后搜了她的很多采访和一些演讲,才发现原来记者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它也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一本参考书。
网上认识一个朋友,最开始我是发现她写了几篇热门电影的影评。后来就对写作这个事一发不可收拾,一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三十多篇文章。她写的东西并不像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几段式故事类的,而是写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悟,例如亲情,例如职场,例如所思所感。
那时候,比较懒的我一直以她为榜样,向她看齐。然而,写作这个事对于每个人都有疲惫期和瓶颈期。其实,每个事情都有吧。后来那个朋友开始写的少了,忙年底的工作,忙结婚的事宜。她说,每个年龄阶段心态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以前学生时代就很多愁善感,能写很多爱情方面的故事,后来工作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安安静静的在房子里天马行空的写一些碎碎念。而现在,两个人的生活了,要忙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考证的事情一多,放在写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她的写作心态,不是扭捏作态的去迎合市场,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天马行空的写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真实纯粹。
写作和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除了热爱,不断学习技巧,就是日复一日的练习。我是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指导写作的书来读的。
下面是这本书里一些摘要:
【故事:从想法到发表】
这个把故事写成的流程,你其实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漏斗:开始的时候, 你有的是一些未成形的,模糊的想法,然后你把它扔进漏斗,出来的就是一个集中起来、有重心有意图的故事——不管怎样,关于写故事本身,大致的想法也就是这样。剩下的就是实践中去验证。开始第一幕,你把故事的各种要素扔到漏斗里。最后到了第四幕,你的故事最终成型了。
【不停手:作者的时间管理】
规则一:
自己对自己负责,有些作者自己立合同,我将于某月某日出版这本书,我认识的一个作家,真的签署这种合同,订到办公室的墙上。
规则二:
永远随身带着手稿。我总是把正在写的东西放在身边。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可以写几句。即便只是带上一张记着最新那句话的卡片,也能用五秒钟时间扫一秒,琢磨下一句是什么。
规则三:
抓紧午饭时间。抓紧生病的时间。如厕时也思考你的写作。抓紧所有可能的时间考虑你的作品。
❸ 财新传媒的采编团队
财新传媒来采编团队是《财经自》杂志的创始团队,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媒体团队之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和专业素养享誉业界。他们既是谙熟中国经济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深具全球化视野的经济观察家。
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舒立女士是《财经》杂志创办人,并担任主编11年。她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
2011年 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
2011年 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2010年、2009年 两度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07年 获得由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闻责任与正义奖”
2006年 被《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
2006年 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3年 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
2001年 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
❹ 胡舒立的成就荣誉
1995年,获得外国记者中心(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
2001年,当选版美国《商业周刊》年度权五十名“亚洲之星”之一
2003年,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
2006年,被英国《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
2006年,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列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7年,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 闻责任与正义奖”
2009年,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家”
2010年,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10年度世界百名思想家”
2011年,获评中国传媒年会“2001-2010中国传媒贡献人物”
2011年,获评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2011年,著作《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
2011年,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
2012年,荣获由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2013年,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2014年,入选 “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2014年,荣获拉蒙·麦格赛赛奖
❺ 四年级非虚构写作要几字
非虚构叙事是孤独的新闻,要讲述真实的故事——做好这件事太难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么难
作者 马克·克雷默(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总监和驻留作家)
写得好很难,乃至备受煎熬。写得好要求勇气、耐心、谦卑、博学、见识、执着、智慧和感受力——你孤单的书桌上都得具备。《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部手把手的指南,从构思到出版的每一个阶段,你都能从中获益。这本文集收录了51位名家的建议,他们都是非虚构叙事在美国最有经验的从业者。
非虚构叙事有许多称谓:叙事新闻(narrativejournalism),新新闻(newjournalism),文学新闻(literaryjournalism),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nonfiction),专题写作(featurewriting),非虚构小说thenonfictionnovel),纪录叙事(documentarynarrative)。它现身于各种媒介:日报,生活月刊,周报别刊,和年度“最佳非虚构图书”名单。它迷住了公共电台听众、影像纪录片粉丝和电视观众。大学校园里,许多系科讲授某种形式的非虚构叙事,如人类学系、传播学系、创意写作系、历史系、新闻系、文学系和社会学系。各系科的老师们常常不清楚其他系科通常的方法和兴趣。本书的作者们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叙事传统,如调查报道、杂志的编辑、电影制作和诗歌。因此,本书比多数教科书都别出心裁,也比许多写作技巧指南更具实践性。
我们称为“非虚构叙事”(或“叙事”)的体裁,对读者和作者都是挑战。它混合了人的事情、学术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指向对日常事件的某种专门理解,整理归类来自一个复杂世界的信息。它始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了解某种新的东西。《纽约客》(NewYorker)作者凯瑟琳·博写道:
这就是所谓的难度新闻。它也是孤独的新闻。不久之前,我坐灰狗长途车横越南部去为报道做采访。那一次,孟菲斯车站就是我的“凯悦大酒店”(HyattRegency)。结果,我的背部酸疼,我的屁股刺痛,整整四天,我住在孟菲斯车站,没能睡上一个好觉。可是,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情绪上说,我都一点没觉得无聊——实际上,我的状态反而处在一种跟无聊截然相反的极端上。确实,这是一份孤单而且压力又大的工作。可是,当你读到……或者其他任何一位在这份工作上做了那么长时间却又做得那么好的作者的作品,你就一定也会想到,这实际上也是一份能让你的心智得到伸展、生命得到增强,具有超级乐趣的工作。
凯瑟琳·博的这段呼吁行动的话来自她在尼曼叙事新闻会议()上的发言,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也是如此。每年秋天,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theNiemanFoundation)举办三天会议,主题是非虚构叙事艺术和技巧,包括演讲、工作坊和讨论会,主角是上千名年富力强的作者和编辑,美国的每一个州、几乎世界每一个大洲的国家都有参会者。(会议录音及更多信息详见网站:www.nieman.harvard.e/narrative)
本书包含了会议发言人的建议和经验之谈,经过提炼和修订,面向更为宽广的讲故事人群体:非虚构叙事的从业者、学生和教师。编辑这91篇文章时,我们做了压缩、选取和重编排,并与作者一起,细细打磨它们的语句。结果我们把翻阅的60万字精简了五分之四——一大锅经验和解释的高汤。这锅汤的厨子众多,不只是列出名字的51位作者,还包括他们的老师、同事和学生,以及尼曼会议的听众,因为书中的部分材料来自于工作坊的问答段落——善思的小组讨论聚焦并推进发言人的想法。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为非虚构故事的从事者提供了一本资料集,命名和描述了非虚构故事创作的困难和值得为之努力工作的许多方面。我们先是综述这个领域,然后探讨主题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采访和调研)。我们探讨亲缘体裁(回忆录、游记、散文和实况报道)、叙事结构、文学品质、伦理、编辑过程、新闻工作室里的故事讲述和职业规划。
也许有些读者会从头到尾读这本书,更多的读者会将其当作参考书——一本随时待命的指南。我们对此书的设计,确保这两种读法都有收获。
非虚构写作,就要讲述真实的故事——要做好这件事太难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么难。我们的渴望是,当你尽力把故事讲得更好时,这本书能是你最好的伙伴。我们祝你能具备进取心和灵感,把这件重要的事做到你的极致。■
马萨诸塞州,剑桥
注:本文为《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序言。该书由财新图书策划,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已面世发售。
本文首发于“财新文化”(caixinwenhua)
❻ 财新网的创办事项
财新传媒系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期刊、网站、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读者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财新网所隶属的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由原《财经》团队组成。原《财经》主编、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女士任财新传媒总编辑,原《财经》副总编辑杨大明任财新传媒副总编,原《财经》执行主编王烁任财新传媒主编。原《财经》总经理吴传晖任财新传媒总经理。
胡舒立曾被美国的《商业周刊》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她在对媒体价值探索中表现出的坚守与拓进为读者所称道。 胡舒立,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舒立女士是《财经》杂志创办人,并担任主编11年。她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
2011年 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
2011年 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2010年、2009年 两度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
2007年 获得由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闻责任与正义奖”
2006年 被《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
2006年 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
2003年 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年度国际编辑”奖
2001年 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
❼ 正在消失的报纸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正在来消失的报纸 txt全集小说附件源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影响模型
威廉·艾伦·怀特有一次访问波士顿,两名年轻的记者——《波士顿环球报》的路易斯·莱昂斯和《纪录报》的查尔斯·莫顿设法找到了他,对他进行采访。“恩波里亚哲人”{1}用双臂搂住两名记者说道:“我们都有同样的面孔,这不是一副贪婪的面孔。”{2}
莱昂斯后来担任尼曼基金会会长(1939—1964年)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劝说年轻的新闻记者要为这样一些团体和机构工作:它们把为社会服务置于“某个银行家或实业家”的价值观念之上。如果在今天,他可能会说置于“某个会计师或股票分析师”的价值观念之上。
美国报业的辉煌曾经表现为获得类似于企业那种成功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为对社会服务使命的自觉性关注。今天,报业的这两种功能都遭到严重挑战。按照家庭渗透率(发行量除以家庭数)来衡量,这个成熟的产业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发展到巅峰,渗透率达130%。到2001年,家庭渗透率下滑到54%。{3} 但是,家庭渗透率虽然下降了,报纸的影响力和赢利性在当时却依然……
❽ 谁拥有生蚝谁就拥有全世界
没听说过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专故事》是由全球属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它也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一本参考书。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