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谁了解千训基金会,不知道怎么样
骗子,披着羊皮的狼
Ⅱ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电话是多少
0755-82854434
Ⅲ 我老太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抗日老兵,现在工资1000多,政府也没有补助,怎么办
首先来,像你老太爷致敬。原国自民党抗战老兵被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一事,起因来自香港的人大代表王敏刚的提案。今年两会期间,这名香港代表提出提案“优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如今,民政部对此进行答复: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一直在寻找1931年至1945年间的抗战老兵,如果你老太爷生活很困难或是无人照顾,他可以帮助你。淘宝上也有。我捐过好几次。然后,不管怎么样,中国大陆政府能放下多年来的成见,帮助国民党的老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帮助国家的英雄。也许制度还不完善,完美,但是个开始,就很好。如果你爷爷的生活很难的话,去找那个组织,一定可以帮助你。
Ⅳ 民政部关于国民党抗战老兵的优抚待遇文件,哪里可以找到,民政部的网站上没找到
你去当地民政部咨询即可,部里的文件,他们不会不办的。我在人民网上找到的回:答
民政部近日对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
民政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通知指出,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
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
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民政部的回复称,民政部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文件图片发不过去,请留下你的qq邮箱
Ⅳ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主要工作是什么捐助者服务中心联络地址,电话和负责人是谁
𥘅知道
Ⅵ 我父亲打个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立过二等一次 三等三次 现在可以享受什
你去当地民政部咨询即可,部里的文件,他们不会不办的。我在人民网上找到的: 民政部近版日对权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 民政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通知指出,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 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 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民政部的回复称,民政部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Ⅶ 我的老父亲46年参加解放军,解放后在云南等地参加剿匪。58年转业后回家务 农,算抗战老兵吗
老父亲46年参加来解放军自,解放后在云南等地参加剿匪。58年转业后回家务农,不能算抗战老兵,只有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在我国认定抗日战争结束日为1945年9月9日,也就是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中国战区投降书之日。
那么对于老父亲46年参加解放军,时间结点已经是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了,当然不能作为抗战老兵的。
Ⅷ 台湾老兵离乡67年回老家定居 到家先问有几袋米
67年前,仅20岁出头的王诚松离开家乡江蘇海安,参加国民革命军,1949年到了台湾。2015,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一则“台湾102岁抗战老兵寻亲”的消息。经过多方努力,老兵汪呈松
3月28日,王秀兰再次飞往台湾,这次去台湾与上次的忐忑不同,这次,王秀兰很是兴奋—她要把父亲接回家。4月1日,时隔67年,王诚松回到了老家海安县雅周镇王垛村。刚进家门,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我终於回家了!”通讯员 吴薇
1948年被强征入伍,他一走就是67年
汪呈松原名王诚松,因不识字,在台湾登记时,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读音判断为汪呈松。回到心心念念的家,王诚松笑了,“有生之年,我终於能够回来了。”
1948年,当时20岁出头的王诚松上街买盐。一阵枪声,路人四散,他於慌乱之中被抓走,强征入国民党第21军。那年,他的女儿王秀兰才两岁。五年後,王诚松的妻子撇下女儿改嫁,王秀兰,由三伯父王诚进抚养成人。
数十年来,王诚松杳无音信,家人都以为他已离世。海峡的那一端,退役之後的王诚松再也没有婚娶,一直孤身一人。
201511月9日,“台湾102岁抗战老兵寻亲”的微博发出後,海安当地媒体、公安、台办等部门及志愿者通力协作,最终发现家住海安县雅周镇王垛村2组的王秀兰,诸多信息与王诚松提供的信息相吻合。经核实,王诚松的实际年龄在86岁左右。
少小离家老大回,先问家裏有几袋米
“不认得了,一点儿都不认得了。”4月1日,刚一到家,王诚松四处看看,不停感叹这些年来的巨变。王诚松的记忆还定格在1948年离开家的那个年代。王秀兰说,父亲一回来就问家裏有几袋米。“爸爸走的时候,家裏比较穷,有一包米就不错了。”王秀兰领著父亲去看家裏的粮仓。看到成堆的米时,王诚松“哇”的一声叫了出来。
听闻老爷子回来了,附近的邻居、远房的亲戚、村裏的负责人,都纷纷赶到了王秀兰家。“姑爹”“老姑爹”……年迈的王诚松已经听不清声音,但是从来人的嘴型知道是在和他打招呼。老爷子笑著点头。
“明天是清明节,我要带著爸爸去祭祖。”王秀兰说,这67年来,父亲是第一次在家乡祭祖,老爷子的心裏十分激动。王秀兰的女儿、女婿们也都从上海、常熟等地赶回了家,打算和老人一起拍张全家福。
王诚松的外孙女婿周希圣已经帮他把在台湾要做的公证证明全部办妥,就等清明後帮他在海安落户。海安县民政局也表示,海安政府将参照相关政策,对王诚松给予扶持,让老人在海安的生活无後顾之忧。
怕给女儿添麻烦,老人一度拒绝回家乡
20156月,王秀兰从大陆来到台湾,与失散66年的父亲王诚松相认。首次见面後,她就想带父亲回家,但老人却欲言又止,拒绝了。“双面战俘”的身份,一直压在老人心头。他担心自己回乡後会给女儿带来麻烦;而自己生活窘困,又怕会成为女儿的负担;更有愧疚之情—“没有抚养你,把你交给别人。”
“你一分钱不带,你也是我爸爸,我要为你养老送终。”女儿含泪苦劝。温暖的亲情,慢慢打消了王诚松的疑虑,他终於答应跟女儿回家。3月28日,王秀兰一大早便来到上海浦东机场,准备经香港赴台湾。要跟父亲团圆了,王秀兰很兴奋,淩晨两点才勉强入睡,四点就醒了。
再度见面後,父女俩不由抱头痛哭,尽洒这些年来的心酸和思念。4月1日,跟随女儿离开宜兰之前,王诚松在居住了近70年的棚屋前徘徊了很久,含泪告别了给他提供医疗服务的卫生所员工,拉著女儿的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