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田家炳先生了哪些贡献
一九三七年为发展大埔瓷土外销,远赴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与同乡合创茶阳瓷土公司。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占领汕头,瓷土出口中断,先生转赴印度尼西亚,先后手创超伦树胶厂及南阳树胶厂,业务鼎盛,誉满耶京。一九五八后业务重心逐步转移香港。在香港有"人造革大王"的称号。除了主持其独资的塑胶厂及其它机构外,还先后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大埔县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及其它数十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
田先生明德卓行,赋性慈祥,博施济众,薄已厚人。举凡社会公益事业为群众谋福利的团体及医院学校等,无力尽力输将,共襄善举。他在香港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多年来先生举办不牟利青少年中心、老人宿舍及服务中心,幼稚园、小学、中学、图书馆等造福广大市民,还设有奖贷学金嘉奖成绩优异的有为青年。在台湾省也捐出数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举办各类奖学金,推动各种具公益性的文教事业活动。
一九七八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他受到很大鼓舞。为了帮助祖国发展人造革业,他主动捐赠一套价值数百万港元的生产线给广东省(省府拨给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术员前往协助后,产品质量已符合国际水平。多年来还为国内不少单位引进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品。对他的桑梓大埔县也做了不少项目。除了独资兴建154米长11米半宽的双程行车湖寮大桥、明德大桥、党溪大桥、玉湖大桥、蒹葭桥。廷乐桥、大厢电视差转台、银滩水电站、银滩发展经济基金会及其它多项关系国计民生之善业外,对教育事业还特别关心。他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国要富强,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办学校。近年来先后上书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大埔县领导和旅居广州北京的文化界同乡,希望加紧规划在县内各乡镇多办十几间中学,以配合中央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让全县高小毕业的适龄学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还望能加办大学,普遍提高邑人数育水平。 田家炳先生一贯主张,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于人民,他不单关心家乡的事,凡是社会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样关心。
田先生敦品励学,勤俭自勉,治事严谨,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举办善业,关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贵情操,深为世人所钦敬!
② 如何理解田家炳说的有心的慈善
田家炳说做 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 的慈善才有价值。体会公益的力量,树立所有公民 参与公益事业,热爱公益事业,建立爱心和谐文明社会一起努力。
田家炳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成绩优异,不幸十六岁遭遇丧父之痛,初中便被迫辍学,开始挑起家庭重担。为继承父业,他远赴越南、印尼,历尽艰辛,创办多家橡胶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1958年转至香港发展,创办田氏化工企业,因业绩辉煌,被誉为香港的“化工王国”,他本人也赢得了“皮革大王”的美名。一生乐善好施的他,在名扬四海、富甲一方之后,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忱。1982年,他将自己拥有的大部分资金超过十亿港元设立了“田家炳基金会”,专门用于捐办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大陆的教育事业。迄今已在祖国两岸四地资助了90多所大学、160多所中学、40多所小学和20余所专业学校。其中在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5所高校捐资建设了教学大楼,用于兴办田家炳教育书院或师资培训中心;捐资助办了80余所田家炳中学和30多所小学。2012年,他再次将名下剩余资产,即价值20亿元的4座工贸大厦移交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约7000万元的租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③ 香港有个企业家,叫什么家柄的
你所说的该是田家炳,他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
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诞於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1935年田先生年16不幸父懮,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1937年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立田氏基业,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积极扶植人造革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打开产品国际市场,促进社会繁荣。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2000年在广州黄埔区成立广州田氏塑胶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无论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并於1997年取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管理证书」,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证书」。
田先生伟绩在握,尤念家国,决以造福桑梓,报效国家为己任。早在60及70年代,曾出任博爱医院、东华三院总理,现仍兼任仁爱堂谘议局委员及积极支持其他多间慈善机构事务,推动社会福利工作。本著「取诸社会、用於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田先生於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不分畛域地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褔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田先生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82年英女皇寿辰授勋,港督尤德颁赠英女皇荣誉奖章;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热心公益金匾;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M.B.E.(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勋章。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院士荣衔;国内70余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④ 田家炳基金会地址
地址: 香港九龙荔枝角道777号田氏企业中心22楼2201室
电话: (852)-2370 6309
传真: (852)-2370 0012
电邮: [email protected]
⑤ 田家邴是什么人
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诞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16岁时不幸父亡,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积极扶植人造革行业,带动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促进社会繁荣。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无论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并于1997年取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管理证书》,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证书》。田先生伟绩在握,尤念家国,以造福桑梓,报效国家为己任。本著"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田先生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MBE勋章。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更多详情请你参考http://www.d0086.com/FLM/Guangdong/SLM/meizhou/TLM/dapu/bskk/lsrw/200624145554.htm
⑥ 田家炳中学都是田家炳一人资助的吗
田家炳先生与田家炳中学
坐火车普通席、乘出租车赶来 ——不到40分钟谈定600万的捐赠
1995年初,经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卢乃桂先生热心推荐和介绍,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准备在常州资助一所学校,并将命名为田家炳实验中学。得到这一好消息后,常州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立即作出回应:将已准备改成初中建制的“常州实验中学”的原第六中学恢复完中建制,争取这一捐赠。
1995年3月24日,我们和田家炳先生约定在深圳国宾馆会面。时任市教委主任的我和我的同事,前一天就到宾馆恭候了。那天上午,田老先生偕基金会董事房德昭先生坐火车普通座席,由香港赶往深圳,再乘出租车由火车站赶往国宾馆。俭朴的田老先生和房先生慈祥和蔼,和我们一见如故。在会客室安座后,老先生给我们赠送了介绍田家炳基金会的一些书刊,谈话的主题很快就转入捐赠项目的简要介绍。当我们谈到常州市准备用世界银行贷款彻底改造已有七十年建校历史的常州市第六中学,并申请田家炳基金会600万人民币捐赠时,田老先生随即和房德昭先生作了低声商议,不到2分钟的时间,老先生就微笑着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钱是小事,办好学校,培养好人才是大事,我们同意捐赠600万人民币,不过,我们基金会章程上写着:对于规模超过30班的学校,捐赠额度为500万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决定第一期捐赠给你们500万,待学校改建完成一年后,再每隔半年捐50万,直至捐赠总量达600万。”看到田老先生谈项目那么爽快,我们非常高兴。那次会见连拍照留念等活动在内只用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会后我们盛情邀请田老先生在深圳国宾馆共进午餐,老先生却因另有善事,匆匆跟我们握手告别又去赶另一场了。
在深圳分手后不久,田家炳老先生给我们寄来了对学校规划设计图纸的修改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项目完全拍定。1995年5月3日,常州市政府正式行文,同意“常州市实验中学”更名为“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从同年6月18日起,田家炳基金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每月按时寄来40万元,一年内第一期捐赠的500万元人民币足额到位。昱年5月14日,隆重举行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命名典礼。在庆典上,田家炳老先生对办好学校表达了真切的期望,他希望同学们珍惜自己的求学时光,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将学校办成更高层次的学校。
在往后的日子里,田家炳先生一直记挂着常州市田家炳中学。学校命名典礼后不久,田家炳先生又于当年11月将余下的100万元捐赠到位,比他承诺的时间提前了一年。老先生确实是一诺千金,诚信笃实,这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在1998年、2001年和2004年,田家炳老先生又先后到常州来过三次。每次到学校,田老先生都要亲自热情地给师生作讲座,坦诚而慈和地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并当场回答师生的提问。他还亲自给获得田家炳基金会奖学金的同学颁奖。每当听到学校取得优异的办学成绩时,老先生都会眉开颜笑,欣喜不已。他曾情不自禁地说过:“我心爱的常州市田家炳中学……”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是田家炳老先生在除他家乡广东省以外所捐赠建设的第一所中学,目前田家炳基金会在全国各地已捐赠了100多所中学。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没有辜负老先生的期望,已成为全国田家炳中学的佼佼者,田家炳老先生称之为“心爱的”,是这位慈善老人的真情表达。
16岁时弃学从商,肩负起持家重任;83岁时卖楼住公寓,5600万港币全部捐赠内地学校
我曾有机会接受田老先生的邀请参加他家乡广东的一些庆典活动,参加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的研讨会,了解田老先生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人格品德。
田家炳先生1919年生于广东梅州大埔高陂镇银滩村的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16岁时父亲不幸辞世,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起持家重任。1937年18岁时,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论陷,瓷土运输被迫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创建“超伦”、“南洋”两大橡胶厂,事业鼎盛。1958年因印尼反华和考虑子女教育问题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立田氏化工城,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扶植人造革加工业的发展,并打开国际市场。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水平很高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这在当时其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都居国内前列。为扩展业务加强公司竞争力和配合未来发展,田氏公司在2000年9月于广州黄埔区创立第二间附属公司“广州田氏塑胶有限公司”,其装备先进,产品基本上均出口外销。
1982年,田家炳先生决定捐出十余亿元港币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从此,他担任田氏化工集团董事长和田家炳基金会主席,把企业发展的责任交给他五个儿子,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他在全国各地独资或襄资捐建善业,包括教育、医院、卫生、交通、文化、社会福利等。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以“田家炳”名字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已达数百个(项)。
田家炳先生创办的田家炳基金会是198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也不向外筹募的慈善机构。该机构专门从事捐办慈善公益事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田家炳个人及其家属公司的捐献。田家炳基金会有非常明确的宗旨,即“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基金会实践“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倡导并创造条件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力图建立一个理想、和谐、充满爱心的社会。基金会极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广道德教育,竭尽全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贡献。
田家炳先生多次讲过:“要把我们中国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只有依靠教育。”并为学校作过如下题词:“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础。”“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所以田老先生特别重视对教育的捐赠。2005年田家炳基金会又在全国范围捐赠18所大学,捐赠并新建30余所田家炳中学。
一般企业家捐赠是用自己享用以外的财产,而田家炳基金会的捐赠款的来源除了基金生利部分之外,还使用了本来是老先生自己享受的财产。例如在2001年,田家炳先生为了让承诺的捐款提前到位,他与家属商量后,毅然决然将自己在九龙已经居住了37年的700平方米豪华住宅卖掉,所卖得的5600万港币全部捐赠给内地的学校(原本这幢别墅拍卖到5300万港币,后因田家炳先生捐赠的动人事迹感动了买主,买主主动增加了300万港币)。而田家炳先生至今只住用130平方米的公寓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田老先生对524个字的朱子家训倒背如流
田家炳老先生无愧为德高义重、诚信有加的仁人君子。每当师生向老先生请教“您高尚的人格品德是怎么形成的”,他都会告诉你:在他幼小的时候,父亲以朱子家训教育他,要求他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背熟记,并贯彻在自己的言行中。这是他事业成功、子女教育成功和高尚人格品德形成的秘诀。直至现在为止,田老先生对524个字的朱子家训仍然是倒背如流。有这么一件事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2002年我跟随田老先生参加一所大学田家炳书院的落成典礼,学校为了感谢老先生,用刻有朱子家训全文的自制精美工艺品送给田家炳先生作纪念,其他嘉宾也得到了一份。我们拿到后并没有去细看,老先生详细观看了,凭他对“朱子家训”的记忆,看出了这份工艺品上电脑刻字的十多处错误,并以书面形式坦诚地向校长和书记作了提醒。校方表示歉意,第二天送上了重做的“朱子家训”纪念品。
田老先生虽然很富有,然而对朱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履,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古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对于财产的概念完全是“社会化”的,他对点滴的财物又都十分珍惜。田先生每到一个城市进行捐赠,他要求当地主人安排简化的住宿条件,到了宾馆及房间里,尽管有肥皂供应,但是他总是自带肥皂,他说在宾馆里用不了多少肥皂,没有必要再去拆动宾馆的肥皂,用自己的就行了。在接待场所或大会主席台上,发给他的矿泉水,如果没有喝完,他准定会带走。他认为每个人都扔掉一个矿泉水塑料瓶,那不仅是浪费水的问题,还是个环境保护问题。但为了捐赠教育事业,田老先生却十分慷慨。今年春节前,田家炳先生为了加快捐赠教育的速度,将香港的一幢大楼卖掉后,他立即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说道:“汪主任,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那幢楼我卖掉了,现在可将你介绍的那几所学校的捐赠款提前到位了,本来答应在2007年捐完的,现在可以提前至2005年完成了。”
在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八十周年校庆之际,田家炳先生在寄给学校的贺信中写道:“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教育需要亦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更是任重道远。八十周年校庆象征着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祝愿贵校新猷丕展,再创辉煌。”贺辞表达了他真诚的祝愿和期盼。他多么希望心爱的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成为全国田家炳中学的典范啊!
今日常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大门
1995年田家炳先生第一次来常州参加田家炳实验中学命名典礼
⑦ 田姓的历史名人
西汉临淄人,西汉著名学者、今文易学的开创者,号杜田生,专治《周易》。
编辑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能够审时度势,很有战略眼光。其在袁绍阵营与荀彧在曹营的地位相似。但多次进言都不被袁绍采纳,无法发挥才能。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监禁。官渡之战后,因逢纪谎言中伤,田丰被袁绍杀害。 福建人,男,厦门大学前校长 。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田亮
田朴珺 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国手级书法家。
历任:国务院任命书写员、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王羲之碑林筹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日本国际书画艺术家联盟副理事长。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杂志社副社长,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法家。 (Tin Ka Ping,1919- )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客家人。香港企业家,现为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数百宗。 中国当代作家当代作家。1962年出生,山东莱芜人。笔名:田唬,田牛、墨牛。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曾从事过武装、宣传、人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国家大型企业重点项目服务协调等工作。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市第一届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赢牟文学】实力派写手联谊会会长,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
主要作品:
【1】民间故事《棋山民间故事》、《棋山传说》。
【2】小 说《海湾盟誓》
【3】长篇小说《铁城血案》
【4】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
【5】史 书:《里辛古今》
【6】小说集:《田牛墨雨》等
⑧ 祖籍在梅州的华侨的名字及事迹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诞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16岁时不幸父亡,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积极扶植人造革行业,带动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促进社会繁荣。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无论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并于1997年取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管理证书》,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证书》。田先生伟绩在握,尤念家国,以造福桑梓,报效国家为己任。本著"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田先生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MBE勋章。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⑨ 田家炳、
听风
⑩ 田家炳的基金会
设立
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先生于 1982年创办,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专事捐办慈善公益事业。基金会资金来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献,从不向外筹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创会宗旨,致力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捐资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娱、康乐、交通等社会公益事业,实践“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理念;倡导并创造条件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充满爱心的社会,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广道德教育;协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主要工作简报
(捐资项目统计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积极支持各大慈善机构如东华三院、保良局、博爱医院、仁爱堂、公益金、救世军、钟声慈善社等兴办社会福利活动,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单位有图书馆、疗养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综合医疗中心各1所,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儿园、幼儿园5所,小学4所、中学1所及本会主办的中学1所。在大专院校方面计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资助项目包括教学楼、游泳池、学术研究基金、大学基金、奖学金和贷学金等。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数百宗。在全国60余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另捐办专业学校9所、中学110余所、小学35所及幼儿园5所、医院29所。其他项目包括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市自然博物馆「田家炳生物标本馆」、南京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及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1150间。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辖属各市、县、区之医疗、教育、交通及其他有关民生公益二百余宗,受捐单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捐助三百万,校名更名为“四平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其捐助学校包括湖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吉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原杭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河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田家炳教学楼(第九教学楼)、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七号教学楼)、西南大学田家炳教学楼、重庆工商大学田家炳书院、重庆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河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新疆师范大学田家炳教学楼、四川省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日照田家炳实验中学等。田家炳先生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誉院长。
台湾/澳门
1984年在台湾捐出新台币五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支持文化教育活动,并每年为全省大专院校品学兼优、家境清寒的学子颁发奖学金。2004年捐助台湾交通大学兴建田家炳光电中心。2005年捐助澳门大学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资助各院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赞助教育机构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多所大学设立中国学者访问基金;赞助各地田家炳中学举办各类交流考察活动。在内地,于全国各地田家炳教育书院/学院、田家炳中学设立奖生金,培育更多优秀学生。
推动中国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对德育尤为重视。先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格。为此先后资助在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三届「廿一世纪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研讨会;2005年又捐资100万元,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发展及研究计划」,更具规划、更有针对德育实效的推动中国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举行“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汇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学校长,分享及交流管理经验,提升田家炳系列学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办学素质。
未来展望
多年来,基金会的捐资项目已遍布全中国,且深得各省市区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人士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资捐助,更坚持到访基金会资助的每所大学及中学,与师生交流处世为人的道理,亲自实践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纪的新时代,基金会仍将竭绵薄之力,继续不分畛域地推动更广泛的社会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并以资助和发展国家的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贤达,鼎力协助,时赐良箴,不胜感盼之至。
纵观历史,田氏家族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贡献。从战国时期齐国田氏历代国君创立‘稷下学宫’,进而倡导对中华民族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百家争鸣’之风,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创业到无私助学,都深深反映了其体恤民族之苦,关切民族之生,关爱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忧思、绵绵大爱。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真正引领中华正气,并对民族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与田齐君主相提并论。
齐田创立的稷下学宫正是‘百家争鸣’的发源之地,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就连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实都只是该‘大学’中的一员。
齐威王初年,为聚集人才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学宫绵延数代,一直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稷下先生们备受尊宠,到齐宣王时,“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徙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达千有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由于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便出现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论作。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 ,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各个学派并存。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赞曰:“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历史证明,推动中华民族前行的动力,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说。
行星
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156,轨道倾角(即小行星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几乎是在黄道面上运行;它的轨道半径长为2.366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的平均距离,约等于一亿五千万公里),这就是说田家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绕太阳运行一周需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