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科学大奖都有什么奖
科学奖项有: 01 诺贝尔奖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五项、后增经纪学奖 02 玻尔国际金质奖 每三年发一次 03 德勒夫—达母里—博拉尔博士奖 是比利时国家研究基金会设立的两项奖金,每五年发一次 04 菲尔茨奖 这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1936年首次颁奖,每四年一次 05 安东尼奥·费尔特里内利奖 1950年首次颁奖 06 费米奖 美国政府于1954年为纪念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设立的国际奖 07 盖尔德纳基金国际奖 用于奖励在医学领域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成就 08 格蒂野生动植物保护奖 用于奖励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09 海涅曼奖 1962年,由德国设立授予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者 10 洪堡奖 只接受第一流的德国科学家和国家研究机构的推荐 11 极地奖 属于英国的皇家奖,奖励在探险、考察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探险者 12 科普利奖章 是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之一 13 莱特兄弟奖 由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航空工程分会设立,纪念莱特兄弟,促进航空科学的发展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6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设立 15 列宁奖前苏联授予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苏联公民的最高奖 16 马可尼国际奖 1974年首次颁奖,(马可尼是意大利人,电报发明家) 17 美国科学奖 是美国为了表彰杰出的科研成就设立的最高奖 18 纳蒂维埃奖 旨在引起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或治疗学研究的重视。 19 帕内蒂奖 是国际声望最高的力学奖,通常被认为力学最的诺贝尔奖 20 普朗克奖章 1929年由德国物理学会设立,对世界各国科学家开放 21 齐格勒奖 1975年由德国法兰克福和美国的赫希斯特化学学会设立,对世界各国科学家开放 22 日本奖 是由日本奖基金会于1983年设立的世界大奖,奖励发明家 23 日本学士奖 日本学士院于1911年设立的一种学术成就奖 24 前苏联国家奖 1966年9月9日由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部命令设立 25 索尔维科学奖 由比利时科学研究基金会设立,分别授予法语和荷兰语科学家 26 泰勒生态奖 用于奖励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作出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小组 27 威尔订豪斯奖章 用于奖励在机械工程的动力学领域中的卓越工作者
B. 沃尔夫物理学奖的介绍
沃尔夫物理学奖(Wolf Prize in Physics)是抄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每年一次(虽然有些年度并无获奖者)授予杰出物理人士的一个奖项,是沃尔夫奖六个奖项之一,自1978年以来开始颁发。沃尔夫物理学奖经常被认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外,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C. 请问世界各国合计共有多少科学奖项
那可多了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
年度新产品大奖:美国“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杂志评审,为了表扬年度的优秀新产品或新技术所设立的奖项,今年已迈入第18届,将由12领域超过100种以上的入围产品,选出各领域的最优秀奖项。
保罗·扬森博士生物医学奖
http://kxjx.myscience.com.cn/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沃尔夫数学奖
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所长吉姆·卡尔森为求解七大数学难题而设立“千年数学大奖”
发明家里查德·沃夫博士于1978年在以色列设立的沃夫奖。它共有5个颁奖领域,每个奖项的奖金为10万美元,在世界科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数学家陈省身都曾经获得过这一奖项。
沃尔夫数学奖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 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R. 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克拉福德奖是一项世界科学大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80年设立,基金来源于安娜-格里塔和霍尔格·克拉福德的捐赠。授奖学科包括数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生物科学各个领域,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其中一个学科的杰出成就。1987年的克拉福德奖金为170万克朗,约合25万美元,授予了美国两名教授,他们是美国乔治亚大学的尤金·奥德姆和佛罗里达大学的霍华德·奥德姆,这两个兄弟通过研究,特别是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创立一个新的学科,也就是生态系统研究领域,这一新学科的开创,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奠定了一个科学的基础。奥德姆兄弟在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他们是最早认识到能流作为生态学原则的重要性,并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尤金·奥德姆创建了交叉学科学院(Interdisciplinary Institute),并任主任,他还是国家科学院院士。尤金·奥德姆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1952年出版的《生态学基础》,这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简明,系统性强,论述精辟,反映新成就新理论,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为生态学的教科书。1977年尤金·奥德姆荣获泰勒生态学奖,这是美国生态学的最高荣誉奖。他把奖金共15万美元赠送给乔治亚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用以培训年青科学家,以表示他对科学的忠诚与热爱。为了表彰奥德姆兄弟所作出贡献,1987年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亲自为奥德姆兄弟颁发了克拉福德奖。
华罗庚数学奖
1992年11月4日,中国首届“华罗庚数学奖”在北京颁奖。为了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我国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资,与中国数学会共同主办的“华罗庚数学奖”,以奖励和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数学家,每两年评奖一次。遵照华罗庚数学奖奖励条例,该奖主要奖励我国数学家长期以来对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奖人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获得这一奖励的数学家都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瞩目,在促进我国数学研究中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
“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是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其设立宗旨,是对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
“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是由台湾润泰企业集团尹衍梁董事长、陈由豪先生、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杜俊元董事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朱光亚共同捐资设立的。自1996年首届颁奖,至今已是第四届,共有55位工程师、科学家获此殊荣。最高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工程科技界奖金额的最高纪录。包括居住在台、港、澳及侨居他国的所有中国籍工程师和科学家,凡是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和杰出成就的,都可参与“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评选。
理事会2002年第一次设立奖金达100万元人民币的“光华成就奖”,用以表彰那些在工程科学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和成就的人,这也是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的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
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奖”即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是由何善衡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何添先生、利国伟先生的伟伦有限公司共同捐资,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科技成就者;设“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励在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基金每年颁奖一次,对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者,颁发奖金100万港元,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者,奖金20万港元。
D. 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青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机会,哪一个奖项解决了这一遗憾
1976年1月,来由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1000万美元自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这个基金中设立了一项沃尔夫数学奖。沃尔夫数学奖对获奖者的年龄不再作任何要求,它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生贡献,它一年一评,在全世界范围以获奖者一生的成就来评定,正因为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均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所以沃尔夫数学奖自它一设立,就成为与菲尔兹奖一样重要的国际数学大奖。
E. 2012年沃尔夫奖项获得者国籍分布
直接粘贴给你吧:
据沃尔夫奖(WolfPrize)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沃尔夫奖获奖名单现已出炉。今年沃尔夫奖共颁发五个奖项,来自美国、德国和以色列的八名科学家和艺术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
物理学奖
JacobD.Bekenstein,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拉卡物理研究所教授。
医学奖
RonaldM.Evans,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基因表达实验室教授。
化学奖
A.PaulAlivisatos,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CharlesM.Lieber,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数学奖
MichaelAschbacher,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LuisCaffarelli,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
音乐奖
MaestroPlacidoDomingo,美国华盛顿和洛杉矶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
SirSimonRattle,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指挥。
始创于1976年的沃尔夫奖是国际最高学术大奖之一,由以色列的沃尔夫基金会颁发,在科学(农业、化学、数学、医学、物理)和艺术(音乐)领域授奖,每个奖项奖金为10万美元。至今,共有23个国家的272人获得沃尔夫奖,其中袁隆平院士获得2004年沃尔夫农业奖,华人科学家丘成桐获得2010年沃尔夫数学奖,华人科学家邓青云获得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夫奖在科学领域的三分之一获奖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F. 沃尔夫奖是如何设立的
1975年沃尔夫以“为了人类的利益促进科学和艺术”为宗旨,发起成立沃尔夫基金会,设立了内沃尔夫奖,征得沃容尔夫家族成员捐赠的基金共1000万美元作为奖金基金,由董事会(由5名沃尔夫家族成员组成)和理事会(由以色列文化教育部长负责,若干名以色列学者和官员组成)领导,下设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事宜,评奖委员会由每学科领域3~5人组成,逐年更换。
G. 沃尔夫基金会由谁领导
1975年沃尔夫以“为复了人类的利益促进制科学和艺术”为宗旨,发起成立沃尔夫基金会,设立了沃尔夫奖,征得沃尔夫家族成员捐赠的基金共1000万美元作为奖金基金,由董事会(由5名沃尔夫家族成员组成)和理事会(由以色列文化教育部长负责,若干名以色列学者和官员组成)领导,下设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事宜,评奖委员会由每学科领域3~5人组成,逐年更换。
H. 跪求历届沃尔夫数学奖获奖名单
沃尔夫数学奖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它和菲尔兹奖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为陈省身和丘成桐。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 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
奖项名称: 沃尔夫数学奖
创办时间: 1976年1月
主办单位: 沃尔夫基金会 R. 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历届获奖人物
[法国] 博特 (2000年) McGill大学
[法国] 塞尔(Jean-Pierre Serre) (2000年) 法兰西学院
[美国] 斯坦(E. M. Stein ) (1999年)
[匈牙利] 洛瓦斯(Lászlo Lovász) (1999年) E?tv?s Loránd大学
凯勒(J.B.Keller) (1997年)
西奈(Y.G.Sinai) (1997年)
[英国] 怀尔斯(A.J.Wiles) (1996年) 牛津大学默顿学院
[加拿大] 朗兰兹(R.Langlands) (1996年) 哥仑比亚大学
莫泽(J.K.Moser) (1995年)
蒂茨(J.Tils) (1993年)
格罗莫夫(M.Gromov) (1993年)
汤普森(J.G.Thompson) (1992年)
卡尔森(L.A.E.Carleson) (1992年)
皮亚捷斯基-夏皮诺(I.Piatetski-Shapiro) (1990年)
米尔诺(J.W.Milnor) (1989年)
卡尔德隆(A.P.Calderon) (1989年)
[瑞典] 赫曼德尔(L.V.Hormander) (1988年) 隆德大学
希策布鲁赫(F.Hirzebruch) (1988年)
拉克斯(P.D.Lax) (1987年)
[日本] 伊藤清(K.Ito) (1987年) 东京大学
爱伦伯格(S.Eilenberg) (1986年)
塞尔伯格(A.Selberg) (1986年)
列伟(H.lewy) (1984/1985年年)
[日本] 小平邦彦(K.Kodaira) (1984/1985年) 东京帝国大学
[美籍华人] 陈省身 (1983/1984年年) 南开大学
[以色列] 爱尔特希 (P.Erdos) (1983/1984年)
[苏联] 克列因(M.G..Krein) (1982年) 敖德萨大学
惠特尼(H.Whitney) (1982年)
扎里斯基(O.Zariski) (1981年)
[芬兰] 阿尔福斯(L.V.Ahlfors) (1981年) 赫尔辛基大学
[俄罗斯] 柯尔莫哥洛夫(A.N.Kolmogorov) (1980年) 莫斯科大学
[法国] 嘉当(H..Cartan) (1980年)
[法国] 韦伊(A.Weil) (1979年)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勒雷(J.Leray) (1979年)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德国] 西格尔(C.L.Siegel) (1978年) 柏林大学
[苏联] 盖尔范德(L.M.gelfand) (1978年) 莫斯科大学
PS: 能找到的就这些```国籍是偶一个个查的=.= 有些没查到....体谅下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I. 菲尔兹奖的来历
一年一度令世人瞩目的诺贝尔奖中,只设有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类别(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竟然没有数学这个科学之“王”的份额,使得数学这个重要学科失去了在世界上评价其重大成就和表彰其卓越人物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先后树起了两个国际性的数学大奖:一个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持评定的.在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另一个是由沃尔夫基金会设立的一年一度的沃尔夫数学奖。这两个数学大奖的权威性.国际性,以及所享有的荣誉都不亚于诺贝尔奖,因此被世人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 菲尔兹的姓氏命名的。菲尔兹1863年生于加拿大渥太华。曾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作为数学家,菲尔兹在代数函数方面有一定建树,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数学事业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勤恳工作,促进了本世纪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抱有独特见解,并满腔热情地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使北美洲数学迅速发展并赶上欧洲,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他为设立国际数学奖积极奔走于欧美各国谋求广泛支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全力筹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当他得知大会经费有结余时,就萌发了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的念头。菲尔兹在去世前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加到上述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一致同意将该奖命名为菲尔兹奖。
第1次菲尔兹奖颁发于1936年,当时并没有在世界引起多大注意,然而30年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国际上权威性的数学杂志到一般性的数学刊物,都争相报道获奖人物,菲尔兹奖的声誉不断提高,终于被人们确认。菲尔兹奖的最大特点是奖励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即奖励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菲尔兹奖的奖章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就奖金数目来说与诺贝尔奖金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它的地位如此崇高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从全世界的一流青年数学家中评定.遴选出来的;第二,它是在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的,且每次一般只2名获奖者,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还要少;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是由于得奖人的出色才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声誉,他们都是数学天空中升起的灿烂明星,是数学界的精英。
J. 谁知道历届沃尔夫艺术奖得主的名单
沃尔夫奖
这是一项具有极高学术声望的多学科国际奖。1976年由德国出生的犹太人发明家R.沃尔夫(1887—1981)在以色列设立,1978年首次颁奖。授奖学科为物理学、数学、化学、医学和农学,1981年增设艺术奖。奖金金额为沃尔夫基金的年息,每年颁发一次。
R.沃尔夫因发明从炼钢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获得巨大财富,成为实业家。1975年他以“为了人类的利益促进科学和艺术”为宗旨,发起成立沃尔夫基金会, 征得沃尔夫家族成员捐赠的基金共1000万美元。由董事会(由5名沃尔夫家族成员组成)和理事会(由以色列文化教育部长负责,若干名以色列学者和官员组成)领导, 下设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事宜。评奖委员会由每学科领域3—5人组成,逐年更换。
沃尔夫的获奖者都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其中数学奖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而菲尔茨奖虽有影响,但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唯有沃尔夫奖在全世界范围以获奖者一生的成就来评定,因此,沃尔夫数学奖堪称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著名美藉华人陈省身教授曾荣获 1983—1984年度的沃尔夫数学奖 。另一名美籍华人吴健雄教授荣获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
1月13日,位于湖南的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收到了从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传来的一个喜讯:2004年度沃尔夫农业奖由该中心73岁的袁隆平先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塔克斯莱(StevenTanksley)分享,以表彰他们“对杂交水稻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现杂交优势的基因原理”。
沃尔夫奖评审委员会称,袁隆平“是现代农业研究史上一个科学巨人,他对世界性的食物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他的领导下,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数百名科学家,经过10年的合作研究,使水稻产量总体提高了20%,中国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0%。为帮助增加世界食物供给,他还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供了他的知识、技术和育种材料”。
沃尔夫奖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按理说,有中国科学家获得如此殊荣,国内媒体似乎应该大加报道才是。但是,除《湖南日报》次日刊发了一则不到300字的短讯外,国内主要媒体普遍反应迟钝。这和中科院地质所刘东生先生荣获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时的情形有些相似:媒体再次冷落科学大奖。
于是有人不免为此感叹一番。不过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公共关系做得不够恐怕也多少有点关系:该中心完全可以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通过更多媒体传递给公众的呀。
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共关系大概要做得专业一些。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的温伯格(RobertWeinberg)获得了今年的沃尔夫医学奖,学校网站及时刊登了消息,同时对另一位医学奖得主,以及农业奖得主袁隆平和塔克斯莱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我这才发现,国内媒体的报道还普遍忽略了一点:获得今年沃尔夫奖的还有一位华人科学家、美国圣迭哥加州大学的钱永健(RogerY.Tsien)。1952年出生于纽约的钱永健“开辟了检测重要的细胞通道的新方法”,温伯格则在癌症基因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两人分享了医学奖。
其实,对于上述几位科学家获得沃尔夫奖的消息,美国媒体似乎也比较冷淡。或许,诺贝尔奖的光芒太盛,以至于把沃尔夫奖给遮蔽了;或许在美国,泰勒环境奖也好,沃尔夫奖得主也好,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早已不是什么珍稀动物,媒体也就不那么敏感了。
尽管沃尔夫奖的名气没有诺贝尔奖那么大,但很多情况下,获奖科学家其实已经做出了值得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例如,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饶毅教授2002年写过一篇题为《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的文章,钱永健和温伯格的名字都出现了在那篇文章中。
在袁隆平和钱永健之前,还有几位华人科学家获得过沃尔夫奖。其中,被誉为“物理学第一夫人”的吴健雄获得了1978年颁发的首届沃尔夫物理奖,陈省身先生获得了1983年沃尔夫数学奖,曾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的植物学家杨祥发获得了1991年沃尔夫农业奖。
不过,吴健雄获奖时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省身获奖时是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杨祥发获奖时是在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而袁隆平的工作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袁隆平的获奖显得更加可贵。
■相关
关于沃尔夫奖
沃尔夫奖是具有极高学术声望的多学科国际奖。1976年由德国出生的犹太人发明家里卡多·沃尔夫(RicardoWolf)在以色列设立,1978年首次颁奖。授奖学科为物理学、数学、化学、医学和农业,1981年增设艺术奖。奖金金额为沃尔夫基金(WolfFoundation)的年息,每年颁发一次。
沃尔夫(1887-1981)是德国出生的外交家和慈善家,后移居古巴,曾出任古巴驻以色列大使,1981年在以色列去世。他因发明从炼钢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获得巨大财富。1975年他以“为了人类的利益促进科学和艺术”为宗旨,发起成立沃尔夫基金会,征得沃尔夫家族成员捐赠的基金共1000万美元,由董事会(由5名沃尔夫家族成员组成)和理事会(由以色列文化教育部长负责,若干名以色列学者和官员组成)领导,下设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事宜,评奖委员会由每学科领域3-5人组成,逐年更换。
沃尔夫奖中数学奖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而菲尔茨奖(FieldsAward)虽有影响,但只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惟有沃尔夫奖在全世界范围以获奖者一生的成就来评定,因此沃尔夫数学奖堪称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自己的著名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