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据美国鸟类科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等而死是不是病句
YES
⑵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历史沿革
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阶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也曾帮助建立了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60年,赫胥黎前往东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的顾问。回到伦敦后,赫胥黎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国公众。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类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坏动物栖息地,捕杀野生动物,那么该地区的野生物种在20年内就会毁灭殆尽。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公众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保护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赫胥黎收到许多公众的来信,其中包括一位名为维克多·斯托兰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创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筹集保护自然的资金,但斯托兰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适合亲自创办这样的组织。赫胥黎于是与英国自然保护组织总干事鸟类学家马克斯·尼科尔森取得联系。
1961年,尼科尔森召集了一批科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均赞同成立斯托兰所建议的基金会。由于新成立的基金会计划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携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总部迁到瑞士日内瓦湖北岸莫尔日的一个小镇,他们决定将基金会的总部设立于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十分欢迎。在双方合作协议书上这样写到:“我们将共同努力,去唤起公众的意识,让世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为慈善团体登记注册。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个国家计划于1961年11月23日在英国建立,爱丁堡公爵担任主席。12月1日,美国也继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机构,接着是瑞士。
196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印度阿萨姆邦上西隆高原地区的佩济先生资助131美元,以保证其能够前往卡奇沼泽地区去调查印度野驴的现有数目。佩济找到了870只。到1975年,这种野驴的数目降到了400只,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于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该地区设立了野驴保护区,到八十年代中期,野驴的数目已超过2000只。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西班牙政府联手购买了瓜达尔基维尔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带,并建立了科托多纳纳国家公园。 从创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就认识到人们为该组织捐款因为他们想为自然保护直接做些贡献。人们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用在机构管理上。1970年,荷兰伯恩哈特王子(后来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的主席)为该组织建立了一个牢固而独立的经济基础。世界自然基金会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基金,被称为“1001:自然信用基金”。为此一千零一个人每人捐款1万美元。从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部便可以用这个款项的利息作为机构管理的开支。因此当197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印度政府开展拯救老虎计划时,公众得到保证他们的捐款将直接被用来拯救这种被看作神圣但却面临灭绝的老虎。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为此建立了实施六年老虎保护计划的专门机构,并设立九个老虎保护区。随后印度又增加了六个保护区,尼泊尔增加了三个,孟加拉国一个。
两年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了保护热带雨林的活动。该组织筹集资金并帮助中非、西非、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几十个热带雨林建立起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1976年,另一项“海洋必须活着”的保护海洋计划展开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为鲸、海豚、海豹这些海洋动物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并看护海龟的繁殖地。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会又开展了“拯救犀牛”的运动,他们很快筹集了一百多万美元的款项来对付犀牛偷猎活动。与此同时,由于认识到动植物以及诸如象牙、犀牛角的买卖活动使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创建了一个控制野生动物交易的机构。这个名为TRAFFIC(野生动植物贸易调查委员会)的组织是于1976年在英国首先设立的。1979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助者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了一处现代化的办公楼,它位于日内瓦和络桑中间地带,日内瓦湖畔的格朗。 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会已从一个关心濒危动物和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团体发展成为一个关注所有自然保护问题的世界性组织。有些组织者已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将发展与保护联系起来
八十年代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这项由联合国秘书长签署的战略在世界34个国家的首都同时展开。它意味着人类走向自然保护的新步骤,并显示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从这一战略的开始,5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出各自的国家战略。一个通俗的版本《如何拯救我们的世界》也已用多种语言发表出来。1981年,当爱丁堡公爵代替约翰·劳通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席时,该组织已在世界各地拥有一百万长期支持者。1983年,随着自然保护邮票收集活动的展开,捐款数额迅速增加。1985年,该组织促使国际社会延缓捕鲸行动,并争取在南极洲为鲸鱼建立一个海洋保护区域。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识到它原有的名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已无法再反映该组织的活动范围。于是该组织将名称改为现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以表示其活动范围的扩大。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分支机构仍然沿用旧名。 从九十年代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重新制定了其战略计划。扩大之后的战略重申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保护的主题,并将组织的工作归划为三个独立的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对自然资源和持续发展利用的观念、以及减少浪费行消费和污染。九十年代的战略还减少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导化,以增加与当地居民的合作
199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功地开展了限制象牙交易的国际活动。1992年,它与其他组织共同促使各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对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化和气候公约。世界自然基金会同时还与其他各民间环保团体保持着联系。它尤其重视与当地居民合作,解决各地迫切的自然保护问题。
在赞比亚卡富埃平原地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当地政府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地居民接受训练成为保护野生沼泽羚羊的一支力量,他们看护并报告这种不断锐减的羚羊的数量,由于当地居民保护措施得力,羚羊的数目如今不断增多,并可以通过捕猎淘汰一些弱者。通过向打猎爱好者收取的费用又重新用于社区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上。
⑶ 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国宝各是什么(英文)
1、美国国宝是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它是一种体长可达1米、翼展超过2米的大型猛禽。眼睛、嘴和脚都是淡黄色的。头、颈、尾的羽毛都是白色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是深棕色的。它们非常壮观和美丽。它主要生活在海岸、湖泊和河流附近,以大型鱼类如鲑鱼、鳟鱼、野鸭、海鸥和生活在水附近的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上喙在喙的边缘有一个弯曲的突起,适于撕裂猎物;基部有蜡膜或胡须状的羽毛;翅膀强壮、圆而钝,翅膀的节律比隼科慢;跗跖大多比较长。,大约是胫骨的长度。它是北美特有的。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将白头海鹰定为美国鸟类。
(3)美国鸟类学基金会扩展阅读:
中国的国宝是大熊猫(学名:大熊猫)。
属食肉目,熊猫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它的头和身长1.2-1.8米,尾巴长10-12厘米。它重80-120公斤,重达180公斤,脸颊圆润,黑色大圆圈,胖乎乎的身体,象征性的八字行走方式,利爪如解剖刀。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它们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他们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根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不到1600只,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栖息地是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⑷ 哪位美国总统喜欢鸟类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自称是“读着巴勒斯的书长大的”。
约翰专·巴勒斯(John Burroughs, l837-属1921),美国鸟类学家、博物学家、“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父”,他长期致力于自然探索,把对大自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都写成文字,其著述非常丰富,先后出版了《醒来的森林》、《鸟与蜜蜂》、《清新的野外》等23部作品。他的散文文笔优美,题材广泛,尤其是以鸟类观察手记最为著名。他的作品在美国至今盛行不衰,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有很多著名人物都受过他作品影响,其中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便常常自称是“读着巴勒斯的书长大的”。
⑸ 我有一本《美国鸟类》(《THE BIRDS OF AMERICA》)的书,绿色封面,435幅画,全彩图,不知之前否
题主真是土豪啊,当你想知道这本《美国鸟类》(THE BIRDS OF AMERICA)价值多少时,你回需要确认以下信息:答
1、书籍是否完整?
2、书籍出版年份?
3、出版社?
4、这本书曾经被什么图书馆或者藏家收藏过?
背景情况:
2013年《美国鸟类》在世界上已知仅有119本,其中108本被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学收藏。《美国鸟类》的作者是: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美国鸟类》2003年曾被拍出570万英镑的高价。现如今,由iGroup集团和大日本印刷有重新印刷最新版本。
⑹ 自然基金会是个怎样的机构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52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约12000个环保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员、21个项目办公室及5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作为一个主要的环保项目筹集者、一个值得信赖的资金掌管者、一个高效的经营者,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与各国、各级政府、各国际性机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及项目执行地的当地民众通力合作来达到其环保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始阶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也曾帮助建立了一个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960年,赫胥黎前往东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的顾问。回到伦敦后,赫胥黎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国公众。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类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坏动物栖息地,捕杀野生动物,那么该地区的野生物种在20年内就会毁灭殆尽。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公众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保护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赫胥黎收到许多公众的来信,其中包括一位名为维克多·斯托兰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创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筹集保护自然的资金,但斯托兰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适合亲自创办这样的组织。赫胥黎于是与英国自然保护组织总干事鸟类学家马克斯·尼科尔森取得联系。
1961年,尼科尔森召集了一批科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均赞同成立斯托兰所建议的基金会。由于新成立的基金会计划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携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总部迁到瑞士日内瓦湖北岸莫尔日的一个小镇,他们决定将基金会的总部设立于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十分欢迎。在双方合作协议书上这样写到:“我们将共同努力,去唤起公众的意识,让世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为慈善团体登记注册。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个国家计划于1961年11月23日在英国建立,爱丁堡公爵担任主席。12月1日,美国也继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机构,接着是瑞士。
⑺ 生物科普文章{关于遗传或进化的}
我这是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选自《自然》)。你还可以看到更多,在参考资料里。
鸟类手指同源问题,是鸟类起源研究上一直困扰古生物学家的一个难题,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6月1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假说。这一假说将有望消除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在鸟类手指同源问题上的矛盾观点。
以往的化石材料显示,鸟类的祖先——恐龙,有5个手指,在向鸟类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2个外侧两指(相当于人类的无名指和小拇指)首先退化并消失,最终形成鸟类的具有3个手指的手部。但是,现代发育生物学研究却表明,鸟类保留了中间3指,也就是说,在鸟类演化过程中,最外侧和最内侧的2个手指(相当于人类的大拇指和小拇指)退化消失了。这样,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在鸟类手指同源问题上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也成为少数学者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假说的力证。此后,古生物学家和发育生物学家提出了各种假说,试图消除这一矛盾,但这些假说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不久前,徐星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被徐星等人命名为泥潭龙。泥潭龙属于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角鼻龙类,是角鼻龙类这类分异度很高的恐龙类群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成员之一。它没有其他角鼻龙类恐龙头部通常具有的脊或角,更加奇特的是,泥潭龙也没有牙齿,却有一个像鸟类一样用来切割植物的喙,它还具有常见于植食性恐龙当中的胃石。这些现象表明,尽管兽脚类恐龙的多数成员均为肉食性动物,泥潭龙却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植食性的代表,就像今天的大熊猫。这一发现显示,兽脚类恐龙早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就有了明显的生态分异。
最令研究者兴奋的是,泥潭龙有着不同寻常的手部结构。像很多其他早期兽脚类恐龙一样,泥潭龙保存了4个手指,但是其第一指却严重退化了,第二指非常发育。这显示了一种与其他早期兽脚类恐龙完全不同的手指退化模式。徐星和其合作者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兽脚类恐龙的手指退化模式远比过去人们认为的复杂。
在得到这种提示后,徐星等人重新观察和分析了以往发现的一些兽脚类恐龙的手部结构,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许多兽脚类恐龙的手部特征都暗示着一种复杂的退化模式。综合新的古生物学资料和现代发育学资料,徐星和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外侧转移假说来解释恐龙手指的演化。他们认为,最早期兽脚类恐龙退化了最外侧的手指(第五指),但随后伴随着恐龙猎食行为的变化,第一指(最内侧的手指)也退化消失了,这样具有三个手指的僵尾龙类(包括著名的跃龙以及伶盗龙)实际上保留了中间的3个手指,但由于发育机制的变化,同源异型转化造成了中间3个手指发育了内侧3个手指(也就是第一指至第三指)的形态。也就是说,包括鸟类在内的具有3个手指的僵尾龙类所保存的3个手指头其实是第二、三、四指,改变了关于僵尾龙类保存了第一、二、三指的传统观念。这样,存在于古生物学和发育学资料之间的矛盾就消除了。
徐星和其合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现代发育学资料,认为外侧转移假说能够用现代发育学机制进行解释。他们还首次在古生物学研究中采用了动态同源检测的方法。
动态同源检测是一种用于基于分子生物学资料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通过这一方法,他们为外侧转移假说提供了更多支持。
根据徐星的介绍,有关鸟类起源的研究,需要包括古生物学、现代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整合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有望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演化事件”。近年来,徐星的研究小组在羽毛和翅膀等重要结构的演化研究方向上多次尝试将古生物学和现代发育生物学资料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泥潭龙研究得到了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方面的支持。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