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電大作業 貨幣銀行學作業答案(2)
1、管理性金融機構即金融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 (√)
2、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是指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交易發行、資金管理等一種或多種業務,以利潤為其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
3、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屬於政策性金融機構。 (√)
4、商業銀行同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區別在於它是唯一能接受和創造活期存款的金融中介組織。 (×)
5、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由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組織。(×)
6、商業銀行投資的證券都是股權證券。(×)
7、香港的金融機構體系是以保險業和證券業為中心的。(×)
8、無組織的民間借貸在台灣金融體系中佔有主要地位。(×)
9、銀行的特殊風險是指銀行的公信力風險和競爭風險。(×)
10、專業銀行是指專門經營中間業務的銀行。(×)
11、我國現行商業銀行體制屬於混業經營模式。(×)
12、負債管理理論盛行時期,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得到擴大,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贏利水平。 (×)
13、金融市場是指股票和債權買賣的場所。(×)
14、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資金融通的兩種基本方式,分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商品經濟和金融的不斷發展,以金融機構為中介的間接融資將占居主導地位,直接融資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15、金融市場有多種分類方法。把金融市場劃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就是按交易的標的物所作的劃分。(×)
16、證券包銷是證券直接發行中一種非常的重要方式。(×)
17、證券行市是指證券買賣本身,也即證券買賣雙方從買賣達成到完成交割的全過程。(×)
18、在資本市場上,證券發行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企業;一個是金融機構。(×)
19、在資本市場上,企業既是最大的資金供給者,也是最大的資金需求者。(×)
20、債權是資本市場的交易工具。(×)
如何理解金融機構經營的特殊性?
(1)經營對象與經營內容不同。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與資本;經營內容是貨幣收付、信貸往來等各種金融業務。
(2)經營關系與經營原則不同。一般經濟單位的經營對象是普通商品和勞務,主要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活動;金融機構則經營貨幣資金這種特殊商品,主要從事貨幣的收付與借貸。一般經濟單位與客戶之間是商品或勞務的買賣關系;而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的關系。一般經濟單位要遵循等價交換原則;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則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
(3)經營風險及影響程度不同。一般經濟單位的經營風險主要來自於商品生產、流通過程,集中表現為商品是否產銷對路。這種風險所帶來的至多是因商品滯銷、資不抵債而宣布破產。單個企業破產造成的損失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小,沖擊力不大,一般屬小范圍、個體性質。金融機構則因其業務大多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貨幣信用業務,故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這一系列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金融機構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導致的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會誘發嚴重的社會或政治危機。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放款,辦理轉帳結算為主要業務,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簡稱「三性」原則。
B. 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的IMF全稱是什麼
國際貨幣基抄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C. 簡述金融創新的主要類型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並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七類:
(1)金融制度創新;(2)金融市場創新(3)金融產品創新(4)金融機構創新(5)金融資源創新(6)金融科技創新(7)金融管理創新
(1)金融制度創新
一國的金融制度總是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這種演變不僅是結構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
金融制度創新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它影響和決定著金融產權、信用制度、各金融主體的行為及金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狀況和運作質量。
(2)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是指銀行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的經營環境所造成的機會開發出新的市場。現代金融市場大致包括:
1、差異性市場,如按不同的內容劃分的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資本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抵押市場、保險市場等。
2、時間性市場,按期限長短劃分,短期的有資金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短期借貸市場、短期債券市場等;長期的有資本市場,如長期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
3、地區性市場,如國內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等。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指的是微觀經濟主體開辟新的金融市場或宏觀經濟主體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場。
由於金融市場向更高級金融市場的過渡和轉化,由封閉型金融市場向開放金融市場的進入和拓展。
(3)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產品的核心是滿足需求的功能,它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金融產品的形式是客戶所要求的產品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使客戶方便、安全、盈利。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大部分屬於金融產品的創新。
(4)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機構創新,是從金融創新經營的內容和特徵出發,以創造出新型的經營機構為目的,建立完整的機構體系。
(5)金融資源創新
金融資源是指人才、資金、財務、信息等,它是保證銀行正常經營的必要前提,金融資源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金融資源的來源創新。首先,金融業經營的正常進行必須有專門的人才,人才來源包括自己培養、吸收其他機構高級人才和引進國外高級專業人才;
其次,必須有資金來源的充分保證,它要求金融機構經營者隨時掌握資金供應市場的動態,挖掘和尋求新的資金供應渠道,開辟新的負債業務。
2、金融資源的結構創新。金融資源結構包括及時、准確地掌握各種信息,高級專業人才比重大,負債結構合理,財務管理先進。它能創造出比同行領先的經營效率和方法。
3、金融資源聚集方式創新。對不同的金融資源有不同的吸引和聚集方式,銀行經營者要不斷創造新的手段,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經營資源,合理地配置這些資源,以求得經營上的最大效益。
(6)金融科技創新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體現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講究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學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對金融業務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它一方面使金融市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縮小,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服務多元化、國際化。
(7)金融管理創新
金融業管理創新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立法間接對金融業進行管理,目標是穩定通貨和發展經濟;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機構管理、信貸資金管理、投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
目前,金融機構管理,其著眼點都是通過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實現銀行資產和負債雙方總量和結構的動態平衡,不斷創造新的管理方法。
(3)世界兩大金融機構組織擴展閱讀:
形式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
新產品的出現;新工藝的應用;新資源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於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
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付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
如此長的歷史跨度和如此廣的研究空間使得金融創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
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
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
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
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
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
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創新
D. 建行信用卡可以在國外消費嗎
帶有VISA標志的信用卡可以再國外使用,只要你刷卡的地方標有VISA標志就能用。亞洲地區消費地方標有銀聯標志的可以刷銀聯卡,這個比較合算,會直接將當地貨幣轉換為人民幣。
如果交易以人民幣入賬的,還款的時候只要還人民幣,如果交易以美金(或歐元)入賬,還款的時候可以還相應的外幣,或存人民幣購匯還款。
國際上有五大信用卡品牌,威士國際組織(VISA International)及萬事達卡國際組織(MasterCard International)兩大組織及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 Express)、大萊信用卡有限公司(Diners Club)、JCB日本國際信用卡公司(JCB)五家專業信用卡公司。
在各地區還有一些地區性的信用卡組織,如歐洲的EUROPAY、中國的銀聯、台灣地區的聯合信用卡中心等等。
建設銀行信用卡相關信息:
免年費政策:普卡金卡刷卡3次免次年年費(不包括商務卡、汽車卡等特殊卡種)
取現手續費:境內:交易金額的5‰,最低2元,最高50元;境外:交易金額的3%,最低3美元
最長免息期:50天
多賬戶管理:額度共享賬單日獨立還款獨立
網路支付:支付寶、盛付通:網上注冊後即可使用,單筆和單日限額均為500元
分期業務:支持特定商戶免息分期(3期、6期、12期)。
單筆1000元以上消費後即可電話申請分期(3、6、12期),
每期根據分期數不同均產生不同的手續費
賬單日:每月7、10、12、15、17、22、25、27日為賬單日,持卡人可以在卡片有效期內,更改一次
卡類別:普卡(額度0-2萬元)、金卡(額度1萬-5萬元)
幣種:人民幣、人民幣/美元
E. 什麼是證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證券一級市場指的是股票發行市場是指發生股票從規劃到銷售的全過程。證券二級市場是指已發行的證券轉讓、買賣的場所。
證券一級市場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它專門處理新證券的發行。公司政府和公共部門通過發行新的股票和債券來匯集資金。典型的做法是向證券商的辛迪加(企業聯合組織,syndicate)或證券包銷商(保證購買全部發行的股票或公債的人)發售。
二級市場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交易所市場,二是場外市場。交易所市場是高度組織化的市場,是證券買賣流通的中心。
它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和嚴格的交易時間,投資者又能進入場內直接買賣;參加交易的都是具有一定資格的會員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接受和辦理那些符合標准、允許上市的證券的買賣。
(5)世界兩大金融機構組織擴展閱讀:
一、股票一級市場的特點
發行市場的特點,一是無固定場所,可以在投資銀行、信託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等處發生,也可以在市場上公開出售新股票;二是沒有統一的發生時間,由股票發行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市場行情走向自行決定何時發行。
二、股票一級市場的構成
發生市場由三個主體因素相互連結而組成。這三者就是股票發行者、股票承銷商和股票投資者。發行者的股票發行規模和投資者的實際投資能力,決定著發行市場的股票容量和發達程度。
同時,為了確保發生事務的順利進行,使發生者和投資者都能順暢地實現自己的目的,承購和包銷股票的中介發行市場,代發行者發行股票,並向發行者收取手續費用。
F. 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的IMF全稱是什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G. 兩大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各自宗旨和任務的區別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加強國際專貨幣組織合作,通過屬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
2.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以促進該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推動並促進國際貿易的均衡增長
3.區別在於雖說都是提供貸款,但一個是通過短期貸款以穩定國際市場,另一個是為了促進該國發展
請採納
H. 聯系材料一二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金磚國家創立兩大金融機構對推動我國及其金磚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金磚國家創立兩大金融機構,主要涉及對外經濟
表明我國實施更加主動的積極開放版戰略、推進國際經濟權秩序朝著普惠共贏、合作互利的方向發展
表明我國積極實施走出走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I. FRM和CFA分別是什麼,哪個含金量更高,對工作更有幫助。
金融界有很多證書,有很多人說CFA、FRM一家親,兩者之間可以相輔相成,那CFA與FRM證書有什麼區別呢?
CFA(特許注冊金融分析師),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發起成立,自1963年考試以來,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CFA是全球投資業里嚴格與高含金量資格認證,CFA為全球投資業在道德操守、專業標准及知識體系等方面制定的規范和標准,也得到業內的認可。CFA作為金融領域高含金量證書,其證書持有人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和高標準的道德操守,這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完善的金融知識儲備,熟知金融業務,將有助於他們更准確的預見到金融風險,並及時給予應對建議。
金融證書領域,常有句戲稱:CFA+FRM=天下無敵!這也並非誇張。CFA更注重投資知識的全面性,FRM更注重風險管理的專業性,二者可以實現領域互補。
擁有完善投資知識的CFA,如果再在風險管理上更為精進,則更能成為金融領域的搶手人才。而在風險管理上比較專的FRM,如果投資分析能力更進一層,亦是十分難得,將更加受到各大金融機構的青睞。
此外,二者在所考知識內容上可以融匯貫通。就考試內容來說,CFA和FRM有相當大比例的內容是重疊的,CFA的知識覆蓋面廣,如果考過了CFA二級,再去參加FRM考試,所需要的增量復習時間是較少的。二者兼得,也未嘗不可。
今後,由於二者的專業性,CFA人才和FRM人才都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CFA內容推薦閱讀
J. 聯合國旗下的兩大金融機構是什麼
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