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服務外包綜述

金融服務外包綜述

發布時間:2021-01-04 21:45:56

⑴ 綜述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有哪些影響

在現在的傳統金融領域中,各類金融技術的應用、風險的控制和產品的設計能力都已經相當成熟,遠非剛剛起步時那樣簡單。在互聯網金融還沒有興起時,傳統金融負責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出現,由於其更多、更獨特的優點,互聯網金融涉及了更大的企業和一些新興領域,比如各大企業理財產品的銷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貸款等,這些業務對互聯網金融來說,還算是比較簡易的,它們或者不需要進行產品設計,或者基於系統完成,或者不需要太多流程。然而對於企業需大量的金融技術積累才能夠完成的投資銀行、衍生品設計等高端金融業務,由於相關技術的缺乏,互聯網金融也無法完成。現代企業的發展對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業還需進步的更新和發展。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理財、融資和外匯合作風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可以作為企業的種戰略平台投入到更廣闊的使用領域,因為這種戰略平台具有傳統金融不具備的優點應:首先,這是一種大數據平台,所謂大數據就是既包括結構性數據,又包括非結構性數據;既包括自身數據,也包括第三方獲取的非自身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企業可以認識客戶,了解客戶,從而與客戶取得更愉快的合作。其次,這種戰略平台可以進行更廣闊、更深入的交匯,在企業傳統的金融模式中,企業可以同時為A客戶和B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但卻不能將A、B講個客戶關聯起來。而互聯網金融業可以將兩個客戶關聯起來形成像A2A、A2B、B2B這樣的金融鏈條,這樣企業可以變成個信息的提供者,變成個聯系的服務商,這有利於企業節省定的財力物力人力。最後,這個平台是無邊際的,除了傳統業務內容,企業還可以結合時代的發展,利用互聯網金融開拓出新的業務領域,進行綜合化服務。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各有優缺點,但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擁有廣泛的平台和發展空間,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出現信息安全隱患。企業要綜合應用這兩種金融形式發展業務,促進自身的發展。
支付方式、信息處理等方面,互聯網金融有著傳統金融無法比擬的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青睞,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得發展前景相當樂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的移動支付,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在銀行網銀系統開立各類金融賬戶,並通過移動網路進行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這種支付方式以電子化的支付清算代替現鈔流通,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在信息處理方面,因為有大數據、雲計算等的網路技術保障,企業雙方的交易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平台進行公布和傳播,這些信息可以通過相關客戶的搜索而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有利於企業的宣傳和更多客戶關系的建立。可見,在企業的整個交易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大大縮短了交易鏈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它還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可以降低企業交易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除了以上幾方面,在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等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⑵ 關於農村金融體系改革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啊

農村金融體系研究的文獻綜述
國外研究現狀
國際上關於農村金融、金融體系的研究貫穿於整個西方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發
展過程,到這些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以後,其農村金融體系也相對健全,
並與城市金融融為一體。
1.農業的特點
馬克思曾對農業的特點作過精闢的論述:「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獨立存
在的自然基礎或前提」,「超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是一切社會(發
展或進步)的基礎」曰,但是農業作為「經濟的再生產過程,不管它的特殊社會性
質如何,在這個部門(農業)內,總是同一個自然的再生產過程價值在一起[8]……
在所有生產中都有再生產:但是,這種同生產聯系的再生產只有農業刁『是與自然
的再生產是一致的』,[9]。農業再生產過程的這種特殊性,使得農業再生產過程中
對自然條件形成強度依賴,這也成為傳統農業弱質的根源。
盡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來有可能用工業的方法來生產並提供人類生存
所需要的食物,但農業作為人類社會的生存之途具有不可替代性,農業是一切社
會分工和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實踐證明,農業勞動生產率越高,農業剩餘勞動
或剩餘產品就越多,就越能支撐工業和其他部門的發展,因而農業是現代經濟社
會的產業之母。
2.農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美國學者劉易斯理論開創了二元經濟研究的基本範式。二元經濟是當代世界
許多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它是指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中現代部門和傳
統部門並存的狀況,即:現代城市工業經濟部門與傳統農業經濟部門的並存。在
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兩大部門工資率的巨大差異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
轉移的拉力,最終實現全部轉移。之後的喬根森認為,只有農業發展了,農業部
門才有可能向工業部門提供追加勞動力;工業發展不取決於資本規模的大小,而碩士學位論文: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探討
取決於有沒有農業剩餘。農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業發展
能推動「二元經濟」從一個發展階段到更高的發展階段,農業落後必然使「二元經
濟」的發展出現倒退110]。
3.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
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中論證了金融結
構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密切的正相關性,提出「金融相關比率」(FIR)概念,得
出「金融相關比率越高,金融發展水平就越高,從而經濟增長率就越高」[l』]的基本
結論。金融發展不僅包括金融增長,表現為金融工具、金融機構規模數量的擴張,
而且還包括金融的分化,即金融功能的細化和金融結構的優化。這樣,金融才能
發揮其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否則,金融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會抑制經濟
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RI.麥金農(Ronard.LMkcinon)和另一
位經濟學家.ES.肖(Edwad.S.Shwa)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著「金融抑制」,它反
映為政府過分地干預金融,實行信用配給,人為地壓低利率、匯率,使兩者不能
真實地反映資金和外匯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結果造成金
融與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金融制度的落後阻礙經濟發展,而經濟停滯或落後又
制約著金融制度的發展。要解除「金融壓制」,就必須「金融深化」,即減少政府對
金融的過分干預,利用市場調動人們儲蓄與投資的積極性匯』21。其途徑是放鬆對
利率和匯率的管制。放鬆對利率的管制,使實際利率成為正數或者說有利於強化
實際利率,有利於增加國內儲蓄。在人們儲蓄增加的基礎上,麥金農認為在發達
國家,可通過市場讓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發生「替代效應」,但發展中國家金融市
場不發達,要讓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發生「替代效應」,必須發展金融市場,具體
地說就是要發展金融機構和增加融資工具。但.ES.肖認為,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
不存在「替代效應」,因為貨幣不是財富而是債務,貨幣對經濟的作用是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3l]。盡管如此,他們都共同
主張強化金融中介的作用,特別是提高利率。他們認為,更高的、正常的實際利
率對儲蓄和投資都有刺激作用。金融中介作用的加強,會降低對外債和外援的依賴。此外,由於放鬆管制,民間金融機構也能適應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而發展。
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之間將會出現良性循環局面。但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忽視
了農村金融部門的作用,對農村金融採取了金融壓抑的政策,即通過把名義利率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外包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