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央行: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召開的年第四季度例會,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順利完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貨幣傳導效率增強,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
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部署,會議指出,當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增強,但也面臨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沖擊,要加強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此外,會議還對進一步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提出要求。會議特別提出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要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和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鞏固貸款實際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會議強調,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貳』 汽車金融是什麼意思
汽車金融是由消費者在購買汽車需要貸款時,可以直接向汽車金融公司申請優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車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
造成汽車金融公司數量增長幾乎停滯的原因除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方式不同於國外,主要還在於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於銀行的資金拆借,導致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成本高。再者,國內汽車市場的不夠成熟和信用體系不夠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車金融的風險。
(2)金融機構產業鏈擴展閱讀:
汽車產業長期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型產業,因為整車製造產業鏈漫長,范圍廣泛,對於拉動經濟和消費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2019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促進內需、穩定汽車消費,再次明確汽車產業的支柱型地位。
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首次下滑,但保有量仍在提升。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人均汽車保有量較低低,市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截止2018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4億輛,其中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到2.01億輛。
2018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約為172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預計到2027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3.9億輛左右,千人汽車保有量將提升至278輛。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千人汽車保有量將與發達國家逐步看齊,但從全國整體來看與發達國家成熟市場仍有較大差距。
『叄』 多家國有資本投資京東金融,京東金融將會成為下一個螞蟻金服嗎
預計京東金融會獲得快速發展,而且有機會成為一個金融巨頭,但是想發展成為螞蟻金服那樣的規模和品牌,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別的不說,我們先來對比一下貨幣基金規模這一塊。
截至2018年6月份,支付寶旗下的余額寶基金規模超過1.85萬億,而目前京東小金庫的基金規模只有200億左右,京東小金庫的基金規模,連余額寶里的零頭都不到。
再對比一下京東金融,目前京東金融持有的牌照只有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還有保險中介幾個金融牌照,而其他一些重要的金融牌照,比如銀行、基金、徵信等,目前京東並沒有,沒有牌照那京東就沒法開展這些業務。
即使未來京東能拿到這些牌照,但是螞蟻金服等其他金融機構已經先入為主,已經把市場瓜分的差不多了,京東想在這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路,我覺得很難。
『肆』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人民幣升值有何影響
一、對經濟的總體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柄雙韌劍,有利和不利影響一俱共存,綜合起來的總體效應是利是弊,皆看調整的「時機」、「幅度」和「頻率」上。現就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分別分析如下: (一)有利影響 1.改善貿易條件 中國正進入重化工業時代,對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在目前世界經濟復甦的背景和美元貶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而出口成品,由於跨國公司生產基地的轉移,國際價格大大降低。貿易條件惡化致使國內資源流失,出口商品經常被國外反傾銷,長此以往,中國將會變為一個貿易貧困國。人民幣升值將從根本上改變這一面貌。 2.抑制通貨膨脹 在升值條件下,國內的產品價格並沒有受到影響,而進口產品因為匯率下降而價格下降,最終將帶動整個社會的價格下降,進而達到緊縮通貨的目的。在通貨膨脹期間,本幣升值無疑是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的有力武器。 3.消化過剩的外匯儲備 對於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適當的外匯儲備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匯儲備則是一種資源閑置,無疑是極大的浪費。通過升值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無疑是消化過剩外匯儲備的重要途徑,不僅有利於吸收海外資源,而且會緩解國內資源瓶頸。 4.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 人民幣匯率低估鼓勵了出口部門,但是卻是以壓制國內服務業和製造業為代價的。人民幣升值有利於資源在貿易品部門和非貿易品部門之間的均衡配置。 5.降低外匯占款對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干擾 2001年以來外匯占款的過快增長造成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規模越來越大。為保證穩定的貨幣供給和物價穩定,央行不得不通過主動性較強的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如發行央行票據等形式,去"對沖"被動性強的外幣公開市場操作的影響。這使得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主動性大打折扣,而且沖銷政策的成本不斷上升,難度會越來越大。 6.減少貿易摩擦 中國積累的巨額貿易順差,經常會受到美、歐、日國內政治和利益集團的抨擊,貿易糾紛呈現越來越多之勢,中國近年來及今後頻繁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和其他貿易爭端均和這一背景有關,而且越來越集中於人民幣匯率定價過低之上,致使人民幣升值與否成為減少貿易摩擦的關鍵。 (二)不利影響 1.降低產品國際競爭力而引發失業 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中國不僅無法成為「世界工廠」,連目前取得的良好的製造業發展態勢也將出現衰退製造業衰退的第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失業率上升,很可能引發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2.觸發「熱錢」對金融體系的沖擊 金融市場不完善,用來對沖風險的金融工具較少;央行沒有在靈活匯率下實施貨幣政策的經驗,其能力還有待檢驗;國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巨大,金融體系脆弱。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尚不具備針對人民幣匯率波動預期下大量「熱錢」對金融體系進行沖擊的抵禦能力。 3.忽略隱性財政赤字對人民幣貶值的內在壓力 由於國內財政的不平衡的現狀,包括巨大的銀行壞賬,社保基金的缺口,政府債券發行累積的國內債務,地方政府的欠帳,還有巨大的創造就業的壓力,等等。這些在某種意義上都是隱性財政赤字,動手解決任何一個這類問題,所隱含的都是人民幣貶值的內部壓力。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貿然對人民幣升值,將來會導致人民幣更大幅貶值,從而加劇未來匯率的波動。 4.迎合投機資本的預期,製造資產泡沫 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會吸引更多的非直接投資的短期資本的流入,製造更大的外部的不平衡,增加對地產、股市等的投資和投機,甚至會製造虛假繁榮和泡沫,損害地產、股市的「肌體」,誤導經濟向非理性方向發展。
以上都是官方語言,實際就是進口的東西便宜了,出口的東西貴了 進口東西便宜了,對國內企業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然後成本增加 出口減少,出口也沒有優勢了。出口沒有優勢,那麼失業率增加。囤了大量外匯(美元)用不出去,世界都向這里處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