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新加坡金融機構體系及規模

新加坡金融機構體系及規模

發布時間:2020-12-27 11:45:36

A.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的SWIFT CODE!

由於海外金融業務須遵循當地國家金融法規及監管的要求,業務規則與國內不同,建議您聯系咨詢海外客服。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B. 在中國哪個城市金融業最發達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當時上海匯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的中國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及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庄和信託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的國內銀行占銀行同業公會會員的81%。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上海同時是當時外國金融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據統計,到1936年外國在華銀行家數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國銀行。這些外國銀行大多集中在外灘一帶:英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及台灣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上海當時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擁有同業拆借、貼現等貨幣市場,內匯、外匯市場和標金(黃金)市場與大條銀(白銀)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上海當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上海當時既是全國資金調劑中心,也是遠東國際交易活躍的金融中樞:1936年,上海的黃金市場全年成交數實際達到3116萬條,摺合美元1100餘萬元。這一數字超過日本的東京和大阪之和,也超過法國的巴黎。每日交易額之巨,雖不足與倫敦、紐約媲美,然凌駕法、印、日之上。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庄和5家信託公司。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並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上海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後被東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現今的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發達的城市,據上海統計局初步統計,全市2009年經濟總量達14901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0.7%、39.9%、59.4%。200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GDP總量也已經超過香港。第三產業主要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信息服務業、商貿業、餐飲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現有的本地銀行有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畢馬威咨詢公司參與制定,法國巴黎大區投資促進協會發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國倫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國上海。改革開放以後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不論是技術手段還是交易規模均獲得較快發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80000筆/秒,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元的日成交規模,並且具備平行擴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的總市值為18.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額居全球第三、新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居全球第六,並在近幾年吸引了眾多優秀的大型企業來滬上市融資,其中包括金融企業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此外,還包括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銀行、中國建築等一批業績優良的藍籌公司。

C.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D. CFA和CFP的含金量如何比較

CFA和CFP兩者均是金融行業高質量的職位證書。兩者具體的優勢分別如下:

1、CFA的優勢:

正如獲取CFA特許資格認證顯示了投資專才對更高標準的執著追求,聘用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也表現了公司對此的重視。全球的僱主和傳媒都將CFA特許資格認證視為專業標准。憑著如此廣泛的認同,CFA特許資格認證持證人在國際職場上享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通常就職於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或成為私人財富經理。

在中國大陸擁有最多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的僱主包括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銀、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2、CFP的優勢:

CFP(國際金融理財師),是CFP資格認證體系的較高級。CFP資格證書是美國以及全世界公認的金融理財行業權威等級證書。 CFP資格廣泛授予金融理財領域內的專業人員,包括理財經理、基金經理、財務總監、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理財顧問等等。CFP資格已經納入FPSB國際認證體系。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全球金融理財市場的蓬勃發展,帶來的是對金融理財從業人員,尤其是財富管理和資本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中國高級金融人才奇缺,金融理財師更是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獲得CFP證書,意味著獲得無可比擬的高薪和令人尊敬的工作性質。

(4)新加坡金融機構體系及規模擴展閱讀:

CFA的相關介紹:

CFA考試內容分為三個不同級別,分別是Level I、Level II和Level III。 考試在全球各個地點統一舉行,每個考生必須依次完成三個不同級別的考試。

CFA資格考試採用全英文,候選人除應掌握金融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英文專業閱讀能力。順利通過CFA課程即是達到一種成就,能獲得僱主、投資者和整個投資界的高度尊重。

隨著CFA考試參考人數的不斷增加,「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自2003年起,將Level I考試由每年一次增加為每年兩次,除了6月在全球160個考點舉行一次外,12月將在包括新加坡、香港等考生較為集中的23個地區再舉行一次。

因而,從2003年起Level I考生將有兩次機會參加考試。中國內地已經開設考場,每年6月份的考點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大連、杭州、天津、深圳、武漢、香港,12月份的考點有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青島、深圳、香港。

考試內容涵蓋了廣泛的金融知識,同時考察當年最新的金融市場相關知識以及最新金融領域研究成果。考試的難度每級遞增,雖不屬於注冊考試,但通過Level II和Level III的難度極高。各級通過率約35%(條件概率),即考生只有通過了前一級,才能參加下一級的報名。全部考完至少需要2-3萬人民幣。

E. 新加坡有哪些金融中介機構啊

新加坡境內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指引

1、本公司治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適用於新加坡境內所有的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以下簡稱「金融機構」)。本指引旨在為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尋求最佳的公司治理實踐提供指導。

2、本指引應與銀行法(第19章)和保險法(第142章)的相關條款、與兩法配套的相關的公司治理條例、新加坡金管局(簡稱「當局」)發布的書面指令、准則及其他指引等結合使用。

3、本指引附錄1的內容既包括適用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准則2005》[1](簡稱「准則」),又包括監管當局制定的補充原則和指引(以斜體字標出),以體現銀行、保險業務自身的特點,即承擔的風險復雜多樣,對存款人和投保人負有責任。

4、金管局希望所有的金融機構盡最大可能遵守附錄1的指引。本指引將於金融機構在2007年1月1日或之後舉行完年度股東大會後開始生效。如果金融機構沒有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則將於股東大會的法定舉行期滿日起實施。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機構,應在2007年1月1日以後舉行的股東大會的年報中披露其公司治理實踐、說明公司治理與指引的差距。沒有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機構應在其網站上披露同樣信息。為便於參考,附錄2提供了准則中披露的具體原則和指引。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指引的必要性

5、隨著全球化和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業務環境越來越復雜,良好公司治理對於確保金融機構安全穩健經營至關重要。公司治理不薄弱會損害公眾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體系、金融市場的信心。

6、在新加坡,公司董事要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促進公司發展。由於在經濟中重要的金融中介職能,以及保護存款人和投保人資金安全的需要,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通常比其他企業更為重要。

風險為本的監管和公司治理

7、金管局認為董事會在金融機構的成功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確定公司戰略、評估管理層業績、在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下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防範利益沖突、協調各方對金融機構的利益訴求。因此,金融機構董事會的有效性是新加坡金管局風險為本監管的一條基本原則。雖然董事會可以委託管理層制定穩健審慎的政策並付之實施,但是董事會仍應承擔相應責任,董事會對金融機構所肩負的責任不容推卸。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董事會應承擔管理層的角色。管理層應當就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向董事會負責。

附錄1

董事會

董事會的職責

原則:

1、每一家公司必須有一個有效的董事會領導並控制公司。董事會應致力於公司的發展壯大,並與管理層一起為實現這一目標努力,同時管理層應向董事會負責。

指引:

1.1 董事會的職責:

(a)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領導能力、制定戰略目標、確保實現公司發展目標所必需的財力和人力;

(b)建立審慎、有效的控制體系以評估和管理風險;

(c)評估管理層業績;

(d)確定公司的價值與標准,確保公司了解和滿足對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1.2 所有董事必須從公司利益出發,客觀決策。

1.3 如果董事會將某項董事會事項的決策權委託給董事會下設的委員會,則應對此項委託進行披露。

1.4 董事會應定期舉行會議,在特殊情況下或董事們認為必要時也應召開會議。本指引鼓勵公司採取電話或電視會議的形式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的年報中應披露董事會和董事會下設委員會每年舉行的會議次數,以及每位董事的出席情況。

1.5 公司應制定內部指引說明需由董事會批準的事項,並明確需披露的、由董事會批準的重大交易的類型。

1.6 董事初次被任命時需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董事的職責以及如何履行其職責)。培訓應包括必要的入門項目,使新任董事熟悉公司業務和治理實踐。經常對董事進行深入的培訓,特別是相關的、新的法律、法規和不斷演變的商業風險方面的培訓,也同樣重要。

1.7公司應向每一位董事提供正式的任命文件,規定董事的義務和職責。

評述:

1.8 本指引鼓勵公司為新任董事提供會計、法律和具體行業等領域的培訓。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9 董事會應討論、批准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董事會還要負責金融機構管理層的聘用和解職。

1.10 董事會應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管理層的角色、職責、問責和報告關系。董事會對管理層的權力委託應當正式、明晰。

1.11 由於董事會設定的公司價值旨在促進並保持業務在高度的專業化水平上開展,這些公司價值應強調無論何時,不論是在內部交易還是外部交易中,包括存在潛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都要保持誠信、忠誠、行為適當。董事會監督金融機構有關強化公司價值的政策制定。

1.12 董事會應確保管理層制定促進員工公平執業、提升業務水平的政策和程序。此類政策應解決表述不恰當問題,特別是虛假的或誤導性的聲明和員工行為不當。對於保險公司,此類政策還應用於分銷渠道和索賠仲裁。

1.13 要有明確的投訴處理程序以確保所有的投訴得到專業、公正、迅捷、認真的處理。投訴處理程序應向顧客清楚闡明。

1.14 董事會應保存所有的會議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董事會組成與指引

原則:

2、董事會應強有力的、獨立,能夠獨立客觀地決策公司事務,尤其是不會受到管理層的影響。董事會的決策不應被個人或少數團體把持。

指引:

2.1董事會應強有力、獨立,獨立董事至少佔董事會的三分之一。「獨立」董事應與公司、關聯公司[2]、可能或有理由認為會干預自己決策的公司上層領導等不存在任何關系,並以公司的最佳利益出發進行獨立判斷。如存在以下關系,則認為董事為非獨立董事:

(a)董事現在或過去三個財務年度內的任何時間在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任職;

(b)董事有直系親屬[3]現在或過去三個財務年度內的任何時間在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擔任高級執行官並由薪酬委員會決定其薪酬;

(c)董事或其直系親屬現在或上個財務年度內除了領取董事會的薪酬,還在公司或其子公司領取薪酬;

(d)董事或其直系親屬現在或上個財務年度內是與公司或其子公司之間存在巨額支付關系的盈利性商業機構的大股東、合夥人(持股5%或以上)、執行官或董事。作為指導,任何財務年度內支付金額[4]超過200,000新元應被認為是大額支付。

2.2 上述關系並未包括所有情況,僅意味在這些條件下董事不能成為獨立董事。當以上關系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時,如果公司仍將董事視為獨立董事,應完全披露董事關系並有責任解釋視其為獨立董事的原因。

2.3 董事會應檢查其規模大小,估計董事人數對效率的影響,決定董事會的最佳人數以便於有效決策。董事會決定合適人數時,應當考慮到公司經營的范圍和性質。

2.4 董事會應該由綜合起來能夠具備多方面核心技能的董事組成,這些核心技能包括會計或財務、商業經驗或管理經驗、行業知識、戰略規劃經驗、客戶服務經驗和知識等。

2.5 非執行董事應當:

(a)對戰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b)評估管理層業績是否達到既定的目標,監督業績報告。

評述:

2.6 為更加有效地考核管理層,本指引鼓勵非執行董事在沒有管理層出席的情況下定期舉行會議。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

原則:

3、公司高層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董事會的職責和公司經營的執行職責分離,以確保權力平衡,不會過度集中於某一個人。

指引:

3.1 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簡稱「CEO」)原則上不得由一人擔任,以實現權力制衡,增強董事會獨立決策的職責和能力。董事長和CEO的職責應明確分離,並經董事會同意後以書面形式闡明。此外,如果董事長和CEO存在關聯關系(如注釋3定義的直系親屬),公司應予以披露。

3.2 董事長應當:

(a)領導董事會有效發揮作用並確定討論事項;

(b)確保董事獲得准確、及時、清晰的信息;

(c)確保與股東之間的有效溝通;

(d)鼓勵董事會和管理層融洽相處;

(e)幫助非執行董事有效開展工作;

(f)鼓勵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融洽相處;

(g)提升公司治理標准。

以上職責旨在提供指導,並沒有囊括董事長的所有職責。

評述:

3.3 如果董事長和CEO由同一人擔任、或董事長和CEO有親屬關系、或董事長和CEO同處管理層之中,公司可以任命一位獨立非執行董事為首席獨立董事。如果股東們關心的問題通過董事長、CEO或財務董事等正常渠道無法解決,或不適合通過上述渠道溝通,則可向首席獨立董事反映。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董事會成員

原則:

4、新董事的任命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

指引:

4.1 公司應成立提名委員會向董事會推薦所有董事的任命。提名委員會至少由三名董事組成,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為獨立董事。此外,提名委員會主席不應由大股東(在公司中的投票權不少於5%)或與大股東有直接關聯[5]的董事擔任。提名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應在年報中予以披露。公司必須制定書面條款規定提名委員會委員的職責。

4.2 提名委員會根據董事??如適用,也包括獨立董事??的貢獻和業績(如會議出席、准備、參與、公正等方面表現)履行再提名的職責。所有董事應定期申請再提名和再選舉,並且至少每三年舉行一次。

4.3 參照指引2.1的規定和其他重要因素,提名委員會應每年裁定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根據指引2.2的規定,當指引2.2中所列的關系至少有一種存在時,如果提名委員會仍視該董事為獨立董事,則公司應予以披露。即使董事不存在指引2.1中所列的任何關系,提名委員會也有權裁定該董事為非獨立董事。

4.4 如果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會任職,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每一家公司的事務。提名委員會決定董事是否有能力或在充分履行作為公司董事的職責。公司應制定內部指引,解決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會任職帶來的時間沖突問題。

4.5 應披露選舉和任命董事會新成員的過程。包括披露尋找和提名的過程。

4.6 董事的重要信息應在年報中披露,如學術和專業資質、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持股情況、在董事會任職情況(是董事還是董事長)、首次任命為董事的時間、上一次再度當選董事的時間、現在和過去三年內在其他上市公司擔任董事、董事長或其他職務的情況等。此外,公司治理年度披露中應列明董事是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或是提名委員會認為的獨立董事。進行選舉或再選舉的董事名單應附有詳細的說明和信息,以保證股東在了解情況後作出決策。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4.7 在審查提名時,提名委員會應確保被提名人有資格、有能力擔任相應職務。提名委員會應保存所有的會議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4.8 為了確保公司領導層的連續性,董事會應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的繼任計劃。

董事會業績

原則:

5、要正式評估董事會的整體有效性,以及每一位董事對董事會有效性所做的貢獻。

指引:

5.1 所有公司的董事會都要做到,由提名委員會根據程序評估董事會的有效性和各位董事對董事會有效性的貢獻。評估程序應在年報中予以披露。

5.2 提名委員會決定如何評估董事會業績並提出客觀的業績評估標准。業績標准可以參照同行業水平,並應得到董事會批准,並應重點關注董事會如何提升了長期股東價值。業績評估標准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更改,董事會必須有充分的理由。

5.3 除了董事會提出的相關業績標准,業績評估還應考慮過去五年內與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和同行業基準指數相比,公司股票價格的走勢。

5.4 個人評估旨在評估每一位董事是否盡職與恪守承諾(包括出席董事會和董事會下設委員會會議的承諾和其他職責)。董事長應根據業績評估採取相應行動,如有必要,在與提名委員會協商後,向董事會提名新的董事或勸說董事辭職。

評述:

5.5 其他一些業績評估標准包括資產收益率(ROA)、股本收益率(ROE)、投資收益率(ROI)和經濟增加值(EVA)等指標在較長時間內的表現。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5.6 提名委員會提議的業績標准應包括制定戰略方向、實現戰略目標、提升風險管理和加強內部控制等定性考評內容。業績評估標准應體現董事會保護存款人和投保人利益的職責。

信息的獲取

原則:

6、為履行職責,董事會成員應在董事會會議之前及持續獲得完整、充分、及時的信息。

指引:

6.1 管理層有責任向董事會提供完整、充分、及時的信息。僅靠管理層主動提供的信息是不夠的,董事為履行其職責可要求管理層進一步提供更多的信息。董事會應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公司高級管理層獲取信息。

6.2 所提供的信息應包括呈報董事會事項的背景和介紹、披露文件、預算、預測和月度內部財務報表等文件。預算的執行與先前的預測如有重大偏差,應予披露並加以說明。

6.3 董事應有多種渠道獨立接觸公司董事會秘書。要明確規定公司董事會秘書的職責,包括確保董事會議事程序和相關法律法規得到遵守。在董事長的領導下,董事會秘書要確保董事會、各董事會下設委員會、高級管理層和非執行董事之間信息交流通暢,必要時還應為董事入門提供便利並協助董事會的專業化發展。公司董事會秘書要出席董事會的所有會議。

6.4 公司董事會秘書的任免需經董事會通過。

6.5 董事會應制定相關程序,使董事,不論是個人還是全體,可以獲得獨立的專業咨詢意見,以幫助董事履行職責。如有必要,應由公司負擔此類咨詢費用。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6.6 管理層要向董事會提供經營中可能面臨的所有重大風險的信息,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和操作風險。

薪酬

薪酬政策的確定程序

原則:

7、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確定管理層和董事薪酬政策。董事不得參與決定自己的薪酬。

指引:

7.1 董事會應設立薪酬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應全部由非執行董事組成,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是獨立董事。目的是將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減至最小程度。

7.2 薪酬委員會負責向董事會提出薪酬方案的建議,並為每一位董事和CEO(或相同級別的執行官)制定具體的薪酬計劃。薪酬委員會的建議需得到董事會全體通過。薪酬委員會應該考慮到各種薪酬,包括但不限於董事的費用、工資、補助、獎金、期權和實物津貼等。薪酬委員會還要檢查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

評述:

7.3 如有必要,薪酬委員會應徵求公司內部或外部專家對董事薪酬的意見。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7.4 董事會應確保薪酬政策與金融機構的戰略目標和公司價值保持一致,不會使金融機構目標和董事、高級執行官利益發生沖突。

7.5 薪酬委員會應保存所有會議的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薪酬水平和結構

原則:

8、薪酬水平應適當,可以吸引、挽留並激勵公司所需董事成功經營,但是也要避免薪酬支付過多。執行董事大部分薪酬應該與公司和個人的業績掛鉤。

指引:

8.1 設計與業績相關的薪酬時,應使執行董事的利益與股東利益一致,並與公司和個人業績掛鉤。應該有恰當的方法評估執行董事的業績。

8.2 非執行董事的薪酬應當與其貢獻水平相一致,體現其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作為一名董事的責任。非執行董事的薪酬不能過高,以免影響其獨立性。

8.3 所有的執行董事應在其聘用合同中規定一個固定的任期。不論如何,聘用合同不得過長或者附加過於繁瑣的免職條款。薪酬委員會要審查董事聘用合同提前終止的薪酬承諾。薪酬委員會應當公正,不應對業績差的人員進行獎勵。

8.4 鼓勵實施長期激勵機制。薪酬委員會要審查董事是否有資格享受長期激勵機制。要認真權衡長期激勵機制的成本與收益。股票、期權或其他形式的遞延薪酬通常應在一定期限後才能賦予。強烈建議採用每年部分行權的機制。考慮到行權成本和相應稅收,鼓勵董事在行權期後繼續持有股票。

評述:

8.5 在制定薪酬方案時,公司應當考慮本行業及其他同類公司的薪酬水平。公司應當慎重進行此類比較,以防薪酬增加而業績卻沒有相應提高。

8.6 聘用合同中的通知期不得超過6個月。如果從外部聘用的新董事需要更長的通知期,在首次通知期之後應減少至6個月甚至更少。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薪酬披露

原則:

9、必須在公司年報中明確披露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和結構、確定薪酬的程序。信息披露應有助於投資者了解支付給董事和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與業績之間的關系。

指引:

9.1 公司每年應向股東報告公司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擔任董事的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薪酬年度報告應成為公司董事年度報告的一部分或以附錄的形式報告,並應成為向股東報告公司薪酬事項的主要渠道。薪酬委員會委員也要在報告中列出。

9.2 報告應列出薪酬在250,000新元區間的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擔任董事的高層管理人員名單,並以百分比形式具體列出每一位董事的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實物津貼、股票期權和其他長期激勵計劃。作為最佳治理實踐,建議公司完全披露每位董事的薪酬。

9.3 為保持透明度,報告應披露董事或首席執行官直系親屬[6]且收入超過150,000新元的員工的薪酬。可以不披露該員工的姓名,但需清楚說明該員工與哪位董事或首席執行官存在親屬關系。

9.4 報告應詳細說明員工持股計劃,以便股東評估對公司投資的收益和成本。應披露員工持股計劃的重要條款,包括可能給予股票的數量、評估股票期權價值的方法、期權的執行價、行權價是按市場價還是授予日價、行權日的市場價、行權期和採用特定期限的理由。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問責和審計

問責

原則:

10、董事會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指引:

10.1 董事會公布的中期報告、其他一些對價格敏感的報告、向監管當局報送的報告中(如有要求),也要包括董事會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評估,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10.2 管理層要向董事會所有成員提供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月度評估,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審計委員會

原則:

11、董事會應設立審計委員會,並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其權力和職責。

指引:

11.1 審計委員會至少應由三名董事組成,全部都須是非執行董事,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是獨立董事。

11.2 董事會應確保審計委員會委員有資質履行職責。由於董事會決策時會依賴審計委員會的專業性,審計委員會至少應有兩名成員是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或具有相關經驗。

11.3 審計委員會有權調查授權范圍內的任何事項,並完全有權要求管理層全力合作,完全有權邀請任何董事或執行官參加其會議,完全有權獲得合理的資源以充分履行其職責。

11.4 審計委員會的職責:

(a)檢查審計的范圍、結果和成本效率,檢查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如果審計機構同時為公司提供大量的非審計業務,則審計委員會應檢查這些業務的性質和程度,在保持客觀性和收費之間尋求平衡;

(b)檢查重要的財務報告和決策,確保公司財務報表和任何與公司財務業績有關正式聲明的真實性;

(c)根據指引12.1,檢查公司內部控制情況;

(d)向董事會推薦外部審計機構的任命、再任命和解聘,批准外部審計機構的薪酬和工作條款。

11.5 審計委員會應在沒有公司管理層出席的情況下,每年至少與外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師會面一次。

11.6 審計委員會每年要檢查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11.7 審計委員會應評估有關安排,通過此種安排,公司員工可表達對財務報告或其他事項不當的擔心。審計委員會要確保對上述事項進行獨立性調查並相應採取行動的安排必須到位。

11.8 董事會應在公司年報中披露審計委員會成員名單和委員會的具體活動。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1.9 審計委員會應保存所有會議的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內部控制

原則:

12、董事會應確保管理層建立穩健的內部控制體系以保護股東投資和公司資產。

指引:

12.1 審計委員會應檢查管理層制定的公司內部財務控制、操作與合規控制、風險管理政策和體系(統稱「內部控制」)。審計委員會每年應至少檢查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一次。檢查可以由內部會計師和(或)注冊會計師執行,如果注冊會計師同時擔任公司的外部審計師,審計委員會應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不會因其與公司的其他重要關系而受到影響。

12.2 董事會應在公司年報中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包括財務、操作、合規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內部審計

原則:

13、內部審計部門應獨立於所審計的業務。

指引:

13.1 盡管內部審計師需要向CEO負責,但更主要的是向審計委員會主席負責。

13.2 內部審計師必須達到或超過國家或國際認可的專業機構制定的執業標准,包括內部審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制定的內部審計執業標准(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

13.3 審計委員會應確保內部審計機制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在公司內得到足夠的重視。為避免引起疑慮,內部審計可以由內設部門實施,也可以外包給聲譽卓著的會計或審計機構,還可以由擁有內部審計師的大股東、持股公司、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實施。

13.4 審計委員會應確保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內部審計。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3.5 內部審計師的職責范圍應當清晰界定,適合金融機構現在或將要面臨的風險,包括新產品和新業務帶來的風險。

13.6 內部審計師的職責包括以下方面:

(a)評估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程序的可靠性、完善性和有效性。

(b)確保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能夠帶來迅速、准確的交易記錄和資產安全。

(c)決定金融機構是否符合法律法規並堅持遵守既定政策,管理層是否採取必要措施解決內控中的不足。

13.7 內部審計師在必要時可以與審計委員會、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接觸,並有權獲得信息和說明。

13.8 審計委員會應制定必要的程序確保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得到及時的處理。要密切關註明顯的例外和重大建議。

13.9內部審計負責人的任命、辭職和開除應經審計委員會批准。

與股東的溝通

原則:

14、公司應定期、有效、公平地與股東進行溝通。

指引:

14.1 公司應定期傳達相關信息,收集意見,解決股東關心的問題。公司應盡可能詳細、具體、有針對性地披露信息,力戒陳詞濫調。

14.2 公司應及時披露信息。如果由於疏忽只向特定群體披露了信息,公司應盡快地向其他全部股東披露同樣信息。可以使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披露信息。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原則:

15、公司應鼓勵較大股東參加年度股東大會,並允許股東有機會就影響公司的各項事務發表意見。

指引:

15.1 股東應有機會有效參加年度股東大會並參與投票。應允許股東在場或缺席投票。建議在公司章程中制定適當條款規定,如果股東同意,可以通過信件、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進行缺席投票。

15.2 年度股東大會應就每一項重大問題分別形成決議。除非決議之間相互關聯並形成一個總體方案,否則公司應避免出台「一攬子」決議。如果推出「一攬子」決議,公司應說明原因和重大意義。

15.3 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的主席應出席年度股東大會,幫助解決問題。外部審計機構也要出席會議,解答股東有關審計的實施、審計報告的准備和內容等方面的詢問。

F. 從新加坡往中國打錢怎麼打

新加坡向國內匯抄款有以下兩襲種方式
1、新加坡向國內匯款如何辦理
您可以在國內的銀行,辦理「本外幣活期一本通」存摺,在新加坡金融機構,可以方便快捷地將「新加坡元」等外幣匯到國內的存摺中。例如辦理中國工商銀行的「本外幣活期一本通」存摺,您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存摺版,方便的查詢匯款是否到帳。詳情可咨詢:95588
2、新加坡與國內之間隨便存取的銀行卡
目前中國大陸發行的部分人民幣借記卡,可以在新加坡帶有「銀聯」標志的自動取款機、POS機上,辦理取款或消費,但是不可以在新加坡存款。中國大陸發行的部分國際借記卡,可能可以在新加坡的同名銀行辦理存款業務。中國香港的許多銀行發行的借記卡,有些可以在新加坡辦理業務。

G.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2、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3、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4、20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渾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5、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今釀成了全球性的深重危機。
1.危機愈演愈烈 全球聯手應對
2008年10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的街頭交談。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西方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8日採取聯合行動同時降低利率,努力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恢復市場信心。當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國、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國的央行均宣布將基準利率降低0.5個百分點。 隨著危機向南美地區蔓延,8日墨西哥和巴西採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防止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墨西哥央行宣布,從該國外匯儲備中拿出25億美元進行拍賣,以阻止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持續下跌。當天,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一度跌至14比1,創歷史最低紀錄。在墨西哥央行宣布採取上述措施後,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回升至12比1。 墨西哥央行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說,墨西哥外匯市場6日出現自1995年該國銀行業危機以來的最劇烈動盪。但他同時強調,墨西哥的銀行機構仍比較穩固。 墨西哥央行還宣布,如果今後單一交易日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下跌幅度超過2%,墨西哥央行還將在該交易日再拍賣4億美元。墨西哥外匯儲備總額目前約為840億美元。 此外,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還建議,出台一個總額達530億比索(約合43億美元)的緊急計劃,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墨西哥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2008年10月8日,巴西央行為了遏制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快速貶值的勢頭,開始在現貨市場上拋售美元。這是巴西央行最近5年來首次採取這種做法。7日,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下跌5.09%,跌至2.31比1,為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8日,在巴西央行的干預下,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略為上漲,為2.29比1。 巴西央行沒有公布所拍賣美元的具體數額,但外界估計至少超過10億美元。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日前曾表示,巴西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要市場有需要,央行肯定將介入救市。 在歐洲方面,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2008年10月8日在巴黎呼籲,在市場劇烈動盪的背景下,投資者應「保持鎮定」,過度悲觀不可取。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8日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討論金融危機對義大利經濟的不利影響。他隨後宣布,義大利政府准備購買陷入困境的銀行的股份。義大利政府官員表示,受援助銀行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充實資本,或者用來購買其他處於困境的銀行。 俄羅斯莫斯科股市2008年10月8日開盤後不到一小時即大幅下挫,相關部門隨即停止了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暴跌,俄羅斯股市9日休市一天。過去幾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莫斯科股市劇烈動盪,交易多次被暫停。 在亞洲方面,日本央行2008年10月9日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短期金(203,5.85,2.97%,吧)融市場投放2萬億日元資金。至此,日本央行在連續17個工作日內共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30.6萬億日元資金。 當天,在日本短期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間籌資難的狀況還在持續,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55%到0.6%之間浮動,略高於日本央行0.5%的政策利率水平。因此,日本央行認為有必要繼續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外資銀行面臨的困境和穩定市場。 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行長李成太9日宣布,將銀行基準利率從原來的5.25%下調到5%,以穩定韓國金融市場,防止經濟出現嚴重萎縮。這是韓國央行自2004年11月以來,首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 李成太在當天舉行的韓國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後說,未來影響韓國金融貨幣政策最大的因素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韓國央行將不斷對其金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他表示,韓國央行今後有可能繼續降息。 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金融動盪影響到韓國經濟,2008年9月末以來韓元匯率和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一路暴跌。8日,韓元對美元比價為1395比1,創下10年來新低,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也跌破1300點大關。9日首爾外匯市場開盤後,韓元對美元比價一度暴跌至1480比1,後在韓國政府入市干預後有所回升。 為遏制韓元匯率和股市連日暴跌的勢頭,韓國金融監督院8日下午曾表示,韓國政府正密切關注匯市和股市變化,並計劃採取「非常措施」穩定外匯市場。 2008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股市主要股指開盤後一度大跌10.4%,隨後相關部門宣布暫停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進一步動盪,2008年10月9日印尼股市繼續暫停交易。
2.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中國並非主要受沖擊的國家,但它至少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感受這次危機帶來的影響: 首先,美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使全球金融體系發生了動搖,在失去伸展性的同時,也面臨更大風險。由於中國官方所持有的主要是美國國債,而在證券資產中,國債的風險性又是最低的,因此,中國外匯儲備受到的影響會較有限。 與中國官方的投資方向不同,中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大部分是美國公司債券或股票。以目前投資美國雷曼公司金額最多的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持有的雷曼公司相關債券共計1.914億美元(其中次級債券僅0.5億美元),約佔2008年6月30日建行總資產的0.019%。由此不難看出,雷曼等美國金融機構的倒塌對中國金融機構的影響有限,更難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較大沖擊。 第二,在所有的金融市場上,對公司的資本估值已經縮水,而這會產生連帶效應。不僅公司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比起以上兩點,消費需求的萎縮,將是中國在本次金融風暴中面臨的最大問題。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其經濟衰退所導致的民眾信心不足,及購買力的萎縮,會使中國的出口面臨需求下降的局面。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22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今年1到7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盡管消費需求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不會顯露,但它遲早會到來。因此,中國公司最好根據兩年或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調整對美國出口的預測。此外,由於美國市場的表現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全世界的消費開支都可能隨之下降,並對中國公司產生額外的壓力。 總的說來,有人預計金融風暴的影響將持續三至五年,由於與發達國家市場的聯系較小,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及一些東南亞或非洲國家)所受到美國金融風暴的沖擊也將更小。尤其是中國,根據我對她這么多年的了解和研究,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十分穩健、安全的,因此,此次由華爾街而始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將是有限的。當務之急,中國公司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投以更多的關注,以努力彌補因美國市場萎縮造成的損失。

6、創業板上市

7、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8、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9、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以後,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路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路產業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路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濟復甦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

2010

H. 什麼是REITs

REITs是:指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

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是房地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房地產證券化就是把流動性較低的、非證券形態的房地產投資,直接轉化為資本市場上的證券資產的金融交易過程。房地產證券化包括房地產項目融資證券化和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兩種基本形式。

中文名: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

外文名: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縮寫:REITs

特點:證券化

類型:專有名詞

拓展資料:

起源:

REITs最早產生於美國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國會創立,意在使中小投資者能以較低門檻參與不動產市場,獲得不動產市場交易、租金與增值所帶來的收益。在亞洲,最早出現REITs的國家是日本,由於日本的房地產公司眾多,所以該市場在日本規模很大。

1960年,世界上第一隻REITs在美國誕生。正如20世紀60-70年代的其他金融創新一樣,REITs也是為了逃避管制而生。隨著美國政府正式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REITs可免徵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REITs開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一種金融方式,一般情況下REITs的分紅比例超過90%。美國大約有300 個REITs在運作之中,管理的資產總值超過3000億美元,而且其中有近三分之二在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以剛剛在香港上市的領匯REITs為例,其基礎資產為香港公營機構房屋委員會下屬的商業物業,其中68.3%為零售業務租金收入,25.4%為停車場業務收入,6.3%為其他收入(主要為空調費);租金地區分布為港島7.2%,九龍33.8%,新界59%。領匯允諾,會將扣除管理費用後的90%-100%的租金收益派發股東。因此,如果領匯日後需要收購新物業的話,只能通過向銀行貸款從而提高財務杠桿(資產負債率最高可達45%)的方式而實現。

200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形成了REITs初步試點的總體構架,但由於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完備,REITs一直未能正式啟動。2011年,國內首個REITs專戶,國投瑞銀主投亞太地區REITs產品,完成合同備案,成為國內基金業首個REITs專戶產品。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金融機構體系及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