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穩定和高收入,你會怎麼選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不要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安逸,其實我們的青春和時間也是成本,用最低的成本去換取最高的回報,這也是符合經濟理念的。曾經我也以為安逸很好,後來我的一個同學說,一個月拿那麼點的收入,這是耗費青春,和混吃等死有什麼區別,他把我點醒了。
三、為了老年的幸福生活
為什麼說要選擇高收入的工作,有很多人老的時候,依然在辛苦的勞作,因為他們年輕時沒有給自己攢下養尊處優的資本,他們不能像別的老人遊山玩水,假如說通過年輕的打拚他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讓晚年生活過得更滋潤,那麼他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天倫之樂。
⑵ 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那麼高,合理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明星屬於特殊商品,其價格應該符合價值規律並受供求定理影響。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達3億8千8百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瑪依市,因為擁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達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線明星年收入已達408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蘭州市只有3681元,至於較為落後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為貧困的西部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我產生諸多疑問:明星為何主要集中在體育和娛樂行業,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業為何不存在超級明星?明星的收入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勞動力價格是否偏離了明星創造的價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綜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關系決定的。從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明星這種要素其供給極為稀少,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社會對明星這種要素的需求是無限擴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供需兩方面共同導致明星的價格(收入)不斷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沒有違背價值規律。但是這種供求關系的背後讓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眾對於此類需求的畸形和瘋狂。《人民的名義》中近40位的資深戲骨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占成本不到40%,遠低於一些「小鮮肉」的價格。而圈內當紅演員的片酬動輒一部戲就要4000萬起價,有的甚至達到億元。在今日頭條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雖然這份榜單是針對兩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所以,這份名人收入榜幾乎就是一份影視歌明星收入榜。10個人,一年,賺了17億。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們的收入總和(21億4810萬元)占榜單總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億4400萬元拔得頭籌,鹿晗收入1億8160萬元位居第二,周傑倫以1億8150萬元收入排名第三。
⑶ 越來越多的人從銀行離職,究竟為什麼
在我們的身邊也是有許多的銀行企業,大家應該都非常的清楚這些銀行。銀行和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和我們所熟悉的銀行有過交集。但是對於在銀行里工作的這些人給大家的印象就是那絕對的金飯碗。每天穿的非常的正式,而且上班的地方也都是每個城市最好的地段。
銀行也是企業企業的發展也是要經歷這些階段的,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還需要在辦公室里勾心鬥角。許多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般都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服務,所以說在這方面掙錢非常的難,就有很多人離開了銀行。想藉助社會關系前往一個更好的平台發展。
⑷ FRM和CFA分別是什麼,哪個含金量更高,對工作更有幫助。
金融界有很多證書,有很多人說CFA、FRM一家親,兩者之間可以相輔相成,那CFA與FRM證書有什麼區別呢?
CFA(特許注冊金融分析師),是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發起成立,自1963年考試以來,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CFA是全球投資業里嚴格與高含金量資格認證,CFA為全球投資業在道德操守、專業標准及知識體系等方面制定的規范和標准,也得到業內的認可。CFA作為金融領域高含金量證書,其證書持有人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和高標準的道德操守,這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完善的金融知識儲備,熟知金融業務,將有助於他們更准確的預見到金融風險,並及時給予應對建議。
金融證書領域,常有句戲稱:CFA+FRM=天下無敵!這也並非誇張。CFA更注重投資知識的全面性,FRM更注重風險管理的專業性,二者可以實現領域互補。
擁有完善投資知識的CFA,如果再在風險管理上更為精進,則更能成為金融領域的搶手人才。而在風險管理上比較專的FRM,如果投資分析能力更進一層,亦是十分難得,將更加受到各大金融機構的青睞。
此外,二者在所考知識內容上可以融匯貫通。就考試內容來說,CFA和FRM有相當大比例的內容是重疊的,CFA的知識覆蓋面廣,如果考過了CFA二級,再去參加FRM考試,所需要的增量復習時間是較少的。二者兼得,也未嘗不可。
今後,由於二者的專業性,CFA人才和FRM人才都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CFA內容推薦閱讀
⑸ 未來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是哪些專業
相信很多考生填報志願時,選擇完高校就開始頭疼填報哪些專業,很多考生是根據專業來確認填報院校的。
那麼,究竟如何選擇專業?哪些專業易就業?哪些專業就業前景好呢?
這里根據往年就業情況與線上數據推薦以下幾大專業:
1、電子信息類專業需求持續增長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專業,被稱為朝陽產業。計算機、微電子、通信等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巨大,畢業生供不應求,10年內將持續走俏。特別是在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移動通信、電子消費品生產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領域如網路通信、網路保密研究、可視電話、圖像傳輸、軍事通信等領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6
2、建築類專業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雖然近年來房地產面臨著一系列的壓力,但在人才市場上,與房地產有關的專業包括建築、設計、策劃、銷售等人才需求仍然旺盛。隨著國家和各地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建築類和房地產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依然樂觀。很多用人單位表示,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製造業升級換代急需補充新鮮的血液,更需要專業型建築類專業人才。
其實任何行業都有一個周期,總有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所以選專業選自己感興趣的不會錯。
⑹ 為什麼富人會越富,窮人還是窮人
要解釋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原因,首先需要說說「馬太效應」。何謂「馬太效應」?1968年,美國的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一種概念,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他把這一概念稱之為「馬太效應」。後來,經濟學家借用了這一說法,用來反映在收入分配時出現的「贏家通吃」的不公平現象。
由此可見,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只是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內的一種表現。
「馬太效應」其實還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在教育方面,假如你小時候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完成高等教育,那麼你將來找工作會遇到很大困難,收入可能很低,這樣,你就沒有財力投入再教育,做自我能力提升,還得繼續拿低工資,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在產業發展方面,往往領頭的企業佔有市場的絕大份額,規模效益突出,發展迅速,而小企業不但市場佔有率低,成本高企,在激烈競爭中苦苦掙扎,或許市場的一點小的波動就會倒閉。
「馬太效應」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首先,它使得我們這一代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不公越來越嚴重。經濟學界普遍認可一點,所有的資源都是稀缺的。這所謂的資源,不僅包括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資源,也包括為人們提供服務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從這方面來說,富人佔有資源的大多數,在物質上富有,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資源,在可持續發展上,比窮人佔有很大優勢。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富人必然會擠占窮人享受這些資源的機會,這樣,窮人一旦生病,就會承擔很大生活壓力,個人或是家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窮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維持基本生存的物質條件,必然沒有時間學習更高級的職業技能,得不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崗位。
其次,貧富階層形成,並發展為代際傳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富人階層不但在財富上高出窮人,並且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佔比很大的話語權。財富不但會帶來身份地位的差異和懸殊,而且在競爭中能夠獲得不可見的潛在優勢。
對下一代來說,富人的孩子自小能夠衣食無憂,生長過程中營養搭配良好,上學時能進一些「貴族學校」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起點上先人一步;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子女,在生長發育方面相比前者不佔優勢,在優質教育機會的獲取上,與前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起點上差距甚遠。步入職場,前者後盾堅實,各類資源應有盡有,個人發展占優,機會多、收入高幾乎是必然的。相對的,窮人家的孩子有什麼呢?可能僅有的就是自己的努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