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級機構和有關部門應遵循反洗錢法律法規
有關反洗制錢的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2003修正)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2006年)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2006年)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2007年)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2007年)
B. 金融機構違反大額交易和可疑報告的管理辦法是什麼
金融機構違反本辦法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區別不同情形,建議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或者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採取下列措施:
(一)責令金融機構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二)取消金融機構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任職資格、禁止其從事有關金融行業工作。
(三)責令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中國人民銀行縣(市)支行發現金融機構違反本辦法的,應報告其上一級分支機構,由該分支機構按照前款規定進行處罰或提出建議。
C.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管理辦法》)2017年7月1日起實施。
《管理辦法》結合國內工作實際和國際標准,對現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2號)和《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7〕第1號)兩部規章進行了修訂、整合。
《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生效實施。考慮到金融機構進行制度修訂、交易監測標准自建及系統改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管理辦法》在發布後、生效實施前,給予了金融機構半年時間的過渡期。
(3)根據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銀行應當提升安全生產意識,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賬戶業務相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賬戶業務連續處理。做好機房巡查、系統運維、備份管理等工作,密切監視賬戶業務相關系統業務並發量等關鍵指標和網路連接情況,消除風險隱患。
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銀行應當結合本轄區、本單位實際,開展場景預演,預判風險。建立健全企業銀行賬戶業務應急預案,明確各類突發事件防範措施和處置程序,責任到崗到人,確保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及時上報、有效應對。組織開展壓力測試和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D. (多選題)金融機構在分析可疑交易報告類型時,可參考()
答案是ABC
E. 金融機構聘用人員時,看其是否具備所在崗位反洗錢
反洗錢保密義務的法律依據
一、國家法律依據
《反洗錢法》第五條規定:「對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行政調查。司法機關依照本法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於反洗錢刑事訴訟。」
二、部門規章依據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第十五條指出:「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同時,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報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也應當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客戶和其他人員提供。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第三條中提到「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安全、准確、完整、保密的原則,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確保能足以重現每筆交易,以提供識別客戶身份、監測分析交易情況、調查可疑交易活動和查處洗錢案件所需的信息」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六條也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報告可疑交易的情況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金融機構開展預防和打擊恐怖融資工作時,履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客戶身份識別、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密以及其他相關義務,參照反洗錢相關規定執行。」
反洗錢保密義務的內容
一、實施保密義務的事項范圍
反洗錢保密內容包括因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或者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反洗錢非現場監管信息、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的情況以及涉嫌恐怖融資的大額和可疑交易等信息資料。
(一)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
1.自然人客戶。包括客戶的姓名、性別、國籍、職業、住所地或者工作單位地址、聯系方式、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號碼和有效期限以及交易信息。
2.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客戶。包括客戶的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號碼、可證明該機構客戶依法設立並有效存續的證照名稱、資格許可事項、證照或許可證號碼和有效期限、發證單位等;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和授權辦理業務人員的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號碼、有效期限以及交易信息。
3.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信息。包括金融機構對客戶洗錢風險等級的分類及採取的措施等信息。
(二)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的情況以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信息
賬戶信息、交易信息、可疑交易的種類、反洗錢工作人員的分析與批註信息、報告的時間等信息。
(三)配合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及協助偵查機關洗錢案件偵查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
被調查對象的身份資料信息、賬戶信息及交易記錄、可疑交易數據,調閱的有關文件和資料、調查活動的目的、調查活動的組織和人員安排、配合調查活動的組織和人員安排、調查通知書內容、詢問筆錄內容、調查進度、調查報告等與調查活動有關的紙質、電子或音像形式的資料信息。
(四)反洗錢非現場監管信息
按要求向中國人民銀行或其當地分支機構報告的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報告、金融機構反洗錢內控制度建設統計表、反洗錢機構和崗位設立情況統計表、反洗錢工作內部審計情況統計表、客戶身份識別情況統計表、可疑交易報告情況表、協助公安機關和其他機關打擊洗錢活動情況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依法要求報送的其他反洗錢工作信息等資料。
二、反洗錢保密等級劃分及確定
1.絕密。是指最重要的反洗錢秘密,包括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損害的反洗錢信息。
2.機密。是重要的反洗錢秘密,包括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損害的反洗錢信息。
3.秘密。是一般的反洗錢秘密,包括泄露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的反洗錢信息。
三、履行保密義務的人員范圍
依法履行反洗錢職責和義務時獲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可疑交易信息等反洗錢保密信息的金融機構人員應當保守秘密,同時,由於工作或其他原因而獲知反洗錢保密信息的金融機構人員也應當保守秘密,履行保密義務。
1.在客戶身份識別過程中,負有保密責任的人員主要包括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經辦人員、客戶經理、營業網點負責人等獲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的相關工作人員。
2.在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過程中,負有保密責任的人員主要包括負責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的反洗錢合規官、反洗錢合規專員、反洗錢情報專員、反洗錢合規員、業務部門及其他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信息技術人員等獲知大額和可疑交易信息的相關工作人員。
3.在案件協查過程中,負有保密責任的人員主要包括金融機構中的協查人員
F.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所稱的恐怖融資包括哪些行為
本辦法所稱的恐怖融抄資是指下列行為:
(一)恐怖組織、恐怖分子募集、佔有、使用資金或者其他形式財產。
(二)以資金或者其他形式財產協助恐怖組織、恐怖分子以及恐怖主義、恐怖活動犯罪。
(三)為恐怖主義和實施恐怖活動犯罪佔有、使用以及募集資金或者其他形式財產。
(四)為恐怖組織、恐怖分子佔有、使用以及募集資金或者其他形式財產。
G. 反洗錢工作人員對反洗錢工作保密的具體范圍包括哪些
反洗錢工作人員應遵守以下保密守則
1、不在私人通訊中涉及反洗錢相關資料;
2、 不在不利於保密的地方談論反洗錢相關信息;
3、 不在不利於保密的地方存放反洗錢相關資料;
4、 不在反洗錢監測系統外上報反洗錢相關數據;
5、 未經批准,不得隨身攜帶反洗錢相關資料。
6、銀行工作人員對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應當保密: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7、銀行員工應當對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的情況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8、銀行員工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應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客戶和其他人員提供。
(7)根據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擴展閱讀:
1、反洗錢,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目前,常見的洗錢途徑廣泛涉及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等各種領域。
2、反洗錢是政府動用立法、司法力量,調動有關的組織和商業機構對可能的洗錢活動予以識別,對有關款項予以處置,對相關機構和人士予以懲罰,從而達到阻止犯罪活動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
3、從國際經驗來看,洗錢和反洗錢的主要活動都是在金融領域進行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把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置於核心地位,國際社會進行反洗錢的合作也主要是在金融領域。
4、中國銀保監會2019年2月21日對外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從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健全監管機制、明確市場准入標准等方面,建立銀保監會銀行業反洗錢工作的基本框架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反洗錢
H. 反洗錢一法四規
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2007年1月1日起實施。
四令
1、《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 1 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經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 2 號。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經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3、《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7〕第1號。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經2007年6月8日第13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4、《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了《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現予發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一法四規是中國政府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而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
(8)根據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第三十條: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從事反洗錢工作的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規定進行檢查、調查或者採取臨時凍結措施的。
(二)泄露因反洗錢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違反規定對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行政處罰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第三十一條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設區的市一級以上派出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建議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責令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職工進行反洗錢培訓的。
金融機構有前款行為,致使洗錢後果發生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建議有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參考資料來源:北大法律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